《调音师》拉片

发布时间:2020-01-22 21:07:39

《调音师》是2011年由奥利维耶·特雷内执导、 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格莱高利·嘉德波瓦主演的一部法语电影,影片的开头就在设局,双眼无神的老者,穿着裤衩的弹琴者,只留出轮廓的暗中人,由琴声串连在一起,茫然不知其所以然。 阿德里安是一个学习钢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可是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他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为了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事实上他只是带上了隐形眼镜,这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费,甚至还会窥视到别人的生活与隐私,他兀自沉浸在这种虽处闹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来到一户人家工作,殊不知这里刚刚发生一起凶案…… 本片荣获2011年卢纹(Leuven)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

仅仅十三分钟的悬疑微电影《调音师》就像一颗原子弹一样,虽然微小却极具杀伤力,表现力极为震撼。

影片开头,伴随着字幕的出现,清脆优美的钢琴声扬起,对于男子赤裸上身只穿着一条短裤在演奏钢琴,观众不禁会产生好奇和想象。而对于那两位看起来格外诡异的听众,则显得更为神秘莫测„„影片就这样开始了,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心。

而片首标题出现时的转场也相当特殊,是在优美琴声中很突兀地响起“砰”的一声,此时由于有着脚步声的衔接就令人有一个连贯的联想觉得那可能是门声,但实际是对结尾的一种照应。

影片中钢琴大赛演奏失败的回想之后,镜头切换成调音师躺在床上的场景,此处蒙太奇的使用正是从剧中调音师的心理活动来进行的。并附加了一些画话音的独白简短表述了他何以成为调音师的,充当影片叙事的支点。

跟餐厅的服务员对话找钱这段,调音师已经离开餐馆,此时采用画外音,点到为止不做冗长的描写,缩短了叙事时间,观众感受到故事时间的流逝,而情节却十分紧凑。

影片多处类似方法,比如到了老板问起时调音师向老板解释也就是向观众描述了如何扮演成了盲人,等等这些都有非常丰富的信息量。

胖子:这社会不是暴露狂,就是偷窥癖。" "胖子这句台词看似无意义实则点题。点明此片的主题:暴露狂和偷窥癖

影片高潮部分是调音师进入新女客户后所发生的一切。

此镜头是一个长镜头,导演在此颇有用意,结合后面一个镜头,此镜头可视为对面邻居在猫眼里的一次窥视。也印证点题的台词:这世界不是偷窥狂就是暴露狂。

女邻居对调音师的窥视导致了好奇(一个假冒的瞎子),也导致了后面的剧情发展。"邻居的门打开,一个家庭主妇伸出头看此处点明了女邻居的窥视,也是这样,新女客户让调音师进了门,成为剧情转折的关键。"

妇人拿走调音师的衣服,调音师大量心理活动开始„„镜头移动到调音师的脚下,此时影片的声音具有极强的暗示作用,让观众对画外空间产生期待, 她不是说去找她丈夫的衣服么?她为什么还不拿来?冷静点,也许她在洗我的衣服,那不是很好吗?我穿好衣服,调好钢琴就走人。希望她不会翻我的上衣口袋。我的日程本,见鬼,放在口袋了,瞎子怎么会要日程本。

" 而这时响起的脚步声让人产生联想从而不寒而栗,这时老妇人的脚步停住,站在调音师的背后,紧张的气氛随即凝聚在来到新客户家。

钢琴声响起 "别回头,你是瞎子。没有任何理由回头,你是瞎子,说点什么……妈的。说啊!(开始弹琴)"

镜头从钢琴处慢慢摇到调音师的头、摇到他身后的手握着一把装修用的钉子枪、摇到新女客户的脸、再摇到他们身后的大镜子,镜子里倒映出新女客户端着枪对准调音师的头。缓慢推近。 钢琴声续。 "我是瞎子,不知道身后发生的事,既然不知道就该放松,我该继续弹琴,我弹琴时她不能杀我,我弹琴时她不能杀我……" "此长镜头为观众揭秘开头第一时空(影片开头)的一切,也明白了之前旁白的意义。看完这个镜头,倒回去看开头,才能明白此片的叙事玄机,也才能明白那个音效在字幕处出的双重含义。

环形的叙事结构,开放式的结局,试听细节的精妙处理,才让这个13分钟的短片涵盖了丰富的信息,不落俗套。

调音师继续伪装着自己是盲人试图获得老太太的赦免,然而,调音师最后还是被杀死了,影片虽然没有明示,但是许多细节都揭示着这样的结局:

首先,调音师在进入老太太家的时候,画面定格在深严的大门上,老太太严严实实地把大门上了几道锁,这一刻老太太已经准备好灭口;

当调音师摔倒在油漆上的时候,老太太让调音师把衣服脱下来,并且说“我不会看你”,而老太太却是非常仔细地看着他脱下衣服,目的还是要观察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盲人,说明老太太对他抱着很大的疑心;

而且让人不解的是调音师满手的油漆还在调钢琴,如果老太太有意放他一马的话,至少会让他洗手,不过这对于老太太来说已经没有必要了;

当调音师调钢琴的时候画面转向老太太的背影,她在屋内翻看调音师的衣服——里面放着日程本,一个正常人用的日程本,这一点已经让老太太杀心已定,因此,老太太坚定地拿着消音枪对准了调音师后脑。

仔细听“嘭”的一声,相当震撼人心,影片中有意录入一次关门的声音,这两次声音完全不一样,前者听得惊魂,后者笃实。

导演试图从这样微小的电影中传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首先,这个世界是偷窥与被偷窥的世界。调音师乐以为盲人,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客户的优待,更多的满足在于可以看到客户更多的隐私;

然而,报应还是返到了他的身上,在他敲老太太的门的时候,老太太并不愿意为他开门,但是此时邻居好奇地探出头来,看到底怎么回事,邻居的这一举动把调音师推向了死亡,老太太让他进门了……

“别再吃糖了”,吃得太多会死掉的。糖,这里寓意为人们误以为对自己好的东西,亦即诱惑,当人们在反复地做某些不当行为,在侥幸自己能获得许多利益的时候,往往不愿意退一步放弃这样的“糖”,

所以调音师在意识到自己的日程本会被老太太发现的时候仍然安慰自己说不会被发现的,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如果他及早地停止自己的欺骗行为的话,不管是在按门铃时,抑或是在发现谋杀现场时,他都有生存的机会,但是,他还是一意孤行地“吃糖”。在现实生活当中正在“吃糖”的人或许应该警醒了!再进一步,不仅仅是不当的行为,亦包括许多不当的想法和观念,正如《谁偷了我的奶酪》所要表达的一样,我们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人生的步伐,随时做好应变的准备

“人们认为失去会令人更敏感”,美丽的泰姬陵是在建筑师的妻子被处死之后建起来的,同样,人们觉得一个人如果失去视觉,那么听觉就会更发达,调音师利用这一点把许多人都骗了,可笑的是餐厅里的服务员却没有因此而优待他。

或许如果我们更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灵魂,不因其强于自己而打压,不因其弱于自己而轻视,那么我们的心灵会更加平和一些。抑或许我们更应该尊重每一个人所持有的特质,更为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

微电影,寓意无穷。

《调音师》拉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