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失眠的诊断与治疗

发布时间:2023-11-12 11:19:06

老年失眠的诊断与治疗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患,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大多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认为其睡眠的生理需求量逐渐减少是正常现象,对于个人的睡眠障碍状况往往并不重视。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如生活压力,文化水平等,但最常见的是情绪焦虑、抑郁及睡眠卫生不良等原因引起。反之患者出现失眠后,又可以加重其不良情绪,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1]。药物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的失眠症患病率为20%左右,其中80%不就医、不诊治,已成为妨害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而老年人约占30%[2]。因此,重视老年人失眠的诊断及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一、失眠的定义与分类[3]1、失眠的定义
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它是指患者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的睡眠不足,在临床中经常见的失眠形式有以下几种:(1)睡眠潜伏期延长:指患者的入睡时间超过30钟或30分钟以上;(2)睡眠维持障碍:指患者在夜间睡眠过程中的觉醒次数多于2次,或次日的凌晨早醒;(3)睡眠质量下降:这是指患者的睡眠状态较浅、多梦、易惊醒;(4总睡眠时间缩短:指全天(24小时)内睡眠总数少于6小时;(5)日间残留效应:这是指次日早晨起床后,有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症状,似乎是没有睡醒的状态。2、失眠的分类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程分为以下几种:(1)急性失眠:其病程一般小于4周,且尚无采取治疗;(2)亚急性失眠:其病程一般大于4周,但小于6个月,没有治疗或简单的治疗;(3)慢性失眠:其病程大于6个月,往往经过正规的诊治,但疗效并不理想。二、失眠的诊断
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病症,却容易被漏诊,它是存在于患者的一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睡眠障碍,由于许多患者对该病症不太重视,认为睡眠不好并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仅5%的失眠症患者单纯地就失眠这个问题来寻医求药,在发现在失眠症状的患者中有近70%的患者是由医生问及此问题时才谈到失眠的症状。
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其临床症状(个人的感觉和病症诉述)、个人的睡眠习惯(问询患者或家属)、实验室检查(如心、脑电图);其它的专项睡眠情况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进行,包括:(1)视觉类比量表(VAS)和睡眠日记、睡眠问卷;(2)多导睡眠图PSG);(3)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4)体动记录仪(actigraph);(5)催眠药物使用情况;(6)其他(包括睡眠剥夺脑电图等)。
上述专项检查多需到综合医院才能够完成,而在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医务工作人员可依现有的条件完成一般情况的评估,以获取对失眠患者临床症状的基本了解。三、失眠的药物治疗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失眠的药物有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对于长期的、顽固性失眠症患者,不可盲目使用,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此类药物。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唑吡坦作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首选药物,是由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中提到的。其治疗失眠的目标为:(1)缓解失眠症状:可有效的缩短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并减少患者夜间惊醒的次数,延长其全天的总睡眠时间;(2)恢复患者正常睡眠结构,使其能够在正常的时间入睡;(3)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减少由于睡眠不足所造成的不良感觉。此二类药物的特点如下:

1、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其主要特征有:(1)具有镇静神经、放松肌肉和抗惊厥的三重作用;(2)通过改变睡眠结构来缩短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并能够延长其全天总睡眠时间;(3)会有日间困倦、失眠反弹、认知和精神运动损害、及戒断综合征等不良反应;(4)如果长期大量使用,患者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
2、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有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等药物,这类药物的主要特征有:(1)仅有催眠作用,而无镇静神经、放松肌肉和抗惊厥的作用;(2)可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但却不影响健康者的正常睡眠结构;(3)正常治疗剂量内使用唑吡坦和佐匹克隆一般不会出现失眠反弹和戒断综合征等临床症状。四、老年失眠治疗原则1、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为老年失眠患者首选。对老年失眠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最好能有睡眠日记。首选针对病因的治疗和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比如:保持室内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并适当使用空调,以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睡前减少饮水,以减少患者夜间如厕被动觉醒的次数;帮助患者制定作息时间,保持运动和休息的平衡,避免白天睡眠时间过长,并养成睡前运动、热水泡脚、足底按摩和喝温热牛奶等良好助睡习惯等[4]2、催眠药物的选择原则:
2.1老年人应慎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防由药物引发患者的共济失调、、呼吸抑制、肌肉无力、意识模糊、运动反常、幻觉,甚至导致外伤或其他意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一些药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动力学的能力和医学参数值都会产生一些变化,主要是能力降低,如某些药物的吸收率、分布率及其清除率等数值都会降低,因此需注意一些不易吸收的药物,和代谢缓慢的药物,及代谢产物仍有活性的药物。由于这些药物的残留量增大,会导致老年失眠症患者在日间过度镇静,或者有其他的药物残留效应。因此,建议老年失眠患者在治疗时尽量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并要缩短治疗期,通过短期用药后的临床密切观察,适当调整其用药剂量,一般不要随意加大用药剂量。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清除较快,所以其不良反应相对苯二氮卓类药物较少,更适合老年患者。
2.2药物治疗的指征:在治疗失眠症时,首先要在心理上同情他,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患者了解失眠的成因和治疗方案,并鼓励患者通过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建立正确的睡眠状态。对于不同的失眠类型,在治疗时要根据其不同的症状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案:急性失眠应及早采用药物治疗,以及时地控制病症进一步发展;亚急性失眠除采用早期药物治疗外,还要配合心理认知-行为矫正的治疗;慢性失眠由于患者长期的失眠,已经形成了难以短期见效的治疗机制,建议咨询相关专家,进行综合的诊断后,再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失眠继发或伴发有其他疾病时,在治疗失眠的同时,不能放松治疗其它疾病。3、治疗的时间可分为持续治疗与间断治疗两种:由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会产生一定的耐受性和依赖性,从患者的安全性角度考虑,不主张长期用药,最好是采用间断性用药,并密切观察用药的剂量,可采用按需用药的方式,以患者的临床症状来调整用药剂量。具体策略是:(1)在患者的预期入睡困难时,在睡眠前1520分钟前服用催眠药物;(2)根据患者夜间睡眠的需求来调整用药量,如,在上床30分钟后仍无法入睡,清晨早于5点钟醒来,并无法再次入睡时,可服用催眠药物;(3)根据白天的状态调整用药,如白天有犯困、精神不振时,或者次日有重要事情时,可服用催眠药物来帮助睡眠。

4、围绝经期患者:失眠现象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妇女也是常见的,在治疗时,要同时治疗这部分者的常见的病症,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因为这些病症有时就是失眠的诱因。同时还要及时调整患者的心理,正确认识失眠和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的关系,有效配合药物治疗。
5、伴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本身就会影响睡眠,一些病情稳定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或轻度到中度鼾症患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在使用催眠药物时要考虑患者个体的身体状况。
6、中医治疗:中医学认为老年人由于脏腑虚损、精血不足,加上情志内伤、痰瘀胶结,易致夜寐不安甚至加重而彻夜不眠。中医学对老年失眠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方法具有浓厚的系统分析特色,在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老年失眠上具有独特的优势[5]。现代药理研究证明[6],酸枣仁、黄芩、白芍等均能显著减少自发活动,增强睡眠作用。五、老年失眠换药及停药原则
1、考虑调换催眠药的情况有:(1)目前使用的催眠药物治疗剂量内无效;(2)对所使用的药物产生耐受性;(3)有严重的不良药物反应;(4)催眠药物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有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5)长期大量使用某种催眠药物后出现依赖性;(6)代谢缓慢的老年人患者。
2、将苯二氮卓类换为其他催眠药物:换药时,苯二氮卓类药物应逐渐减量,同时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逐步开始使用,并渐渐增加剂量,在23周内完成换药过程。
3、当患者自我感觉睡眠质量提高时,可考虑逐渐减少用药或逐步停药。停药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需要数周至数月时间根据自身情况来调整用药量。严禁突然停止药物治疗,因为一旦停药太过突然,将会发生失眠反弹或其它不良反应。
总之,老年失眠会造成生活能力的下降、情绪不稳、认知能力的损害、抑郁症的高发,也是老年常见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影响。而在基层卫生机构,由于对失眠诊治专家共识的知晓率不高,不少医师对睡眠障碍给予的治疗多是见仁见智的方法。因此,提高社区及基层的卫生工作者对老年失眠症的认识,从而采用有效的方法和药物,并给予及时的早期干预,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DoghraHiKTreatmentstrategiesforsleepdisturbanceinpatientswithdepression[J]JClinPsychiatry,2003,64Suppl14):24-29
[2]刘连启,刘贤臣,刘兆玺,等、山东省城市睡眠障碍患病率的现状调查、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185-183
[3]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4]缪琴华,黄鹤芳,郑桂娣,严伟、老年失眠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国临床保健杂,2009,123):314-315
[5]游秋云、老年失眠的中医发病机制及防治探讨、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2966-2967
[6]王琼,王立为,刘新民、常用镇静中药配伍和药理研究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342




老年失眠的诊断与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