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24 03:49:13

第一次读书笔记

此次的读书笔记是针对教育学史这门课程写的。老师的作业要求是:李克强总理曾发表一篇关于“我们的教育工具与科技发展太快,请等等我们的灵魂”,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并以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字数在2000字以上。为此,最先找到的材料就是相关的讲话材料,并没有计划要找讲话原稿,所以在网页上搜索了很多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在搜索看法的过程中,有一种看法很吸引我,那就是认为我们的教育之所以没有灵魂,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中缺少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缺少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凤凰卫视的系列节目《盗火者》里面,也曾说过相关的问题,就是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是“成人思维,披着小孩童趣的皮,来教小孩学习”,对比民国时期的课本,很多课文内容没有实际意义,也缺乏教育意义,甚至很多内容都是错的,假的。因此,很多认识到这一问题的老师,在自己从事读经典的教育,这些经典都是原文,而且是中国的经典着作。

在老师出的题目里面,灵魂与工具是一对相对概念,但灵魂的内涵是什么呢?我认为灵魂的内涵主要是一种教育精神。因此我再想到了教育的本质,有学者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育人,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是“舶来品”,那么在我国的教育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本身就是精神的传承;教育中有了传统文化,既是遵循教育本质的规律,也是教育灵魂的重现与载体。因此,我构思的论文内容就是传统文化和教育灵魂的关系。

如果把我们的教育分成形式和内容两部分,那么对教育灵魂的忽略实际上是对教育内容的忽略。教育内容不仅包含教育过程中传递的知识和观念等方面,还包含教育精神,即教育的意义的实现,对教育本质的规律的遵循。那我们对灵魂的忽略究竟忽略在哪里呢?

在这里我参考了王冀才老师的《大学文化哲学》这本书。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文化育人。由此我认为,灵魂的忽略就应该是课程内容上传统文化的忽略和教育理念上文化育人的忽略。如果在课程内容上继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继承了我国传统中育人以德的方式,那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灵魂是不是也能找回呢?以下就是我搜集资料的阶段。(精神层面指教育精神,文化育人,育人以文化:传统的就是儒家的教育“爱”。知识层面指教学内容。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教育灵魂“智”。)教育不应该被工具化,应该找回教育的内涵。

教育灵魂/教育本质文化育人/教育的内涵/

关于教育灵魂的研究/文化/(结论)

我国现状

关于传统文化和中小学课程的文章共下载了83篇,目标主要是分析中小学的课程学习内容中,传统文化的存在状况,是否缺失。

国外是怎样做的

给出结论/意见建议

关于传统文化和中小学课程状况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这种体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课程实施、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有的研究者直接着眼于传统文化教育本身,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缺失的。还有一部分研究者着眼于国学经典的教材编写与研究。经过总结,主要的文章有以下几种。

1.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教材选文中,在培养目标中,都能体现对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重视。但是有学者认为,学校应该成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而学校不能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主要是在体制上完全排斥了传统书院制度,传统的书院精神也不存在了。而书院体制有与传授传统文化的适应性,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人才培养具有独特作用。

虽然我国已经有很多国学经典,但是仍然缺乏良好的教材。有很多教材的内容虽然选自经典,但是失去了其完整性。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种种原因,传统文化的教育并没有起到其作用,有很多地方都是僵化死板的,甚至给传统文化僵硬地穿上现代的外衣而不考虑其适切性,使传统文化失去了其原有意味。

传统礼仪教育在当代学校里几乎空白,即使有,也失去了其在行为方式上的意义。有学者对礼仪教育进行了分类,有日常行为类,如衣着、盥洗、洒扫、行走、语言、视听、饮食等规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礼仪,如家庭礼仪、书信礼仪、人际交往礼仪、婚丧生日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礼仪。

2.对传统文化教育本身的研究或者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3.与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对比,其中最多的就是台湾、日本、韩国,还有一些研究者专门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进行不同视角的研究。

首先是教材对比。在教材对比研究中,主要对我国的语文教材和其他地区的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部分进行对比研究。进行对比最多的就是台湾地区与大陆对比,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相比于台湾地区,大陆的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是很少的。在对语文的教育上,台湾地区会设置几门不同的课程,包括国文、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等,而且在课程内容上,台湾地区的教材包含更多的文言文。

其次是教学形式的对比,这方面的对比一般是对比对日常礼仪的教授。我国可能是缺乏对日常行为礼仪规范的教授,但是有其他地区,例如韩国,就会开设礼仪体验课程,在实践中进行教授,在组织礼仪活动中进行教授。

最后是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的个案研究。研究者以解释学或人种学对少数民族当地的文化传承方式与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研究。有研究者认为,家庭教育在其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很大的成效。(5

小结:总的来说,从观念上,人们对传统化的重视不够,包括学校、家庭、教师和学生自身。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上,人们更注重考试而不是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即使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修养到的又有多少呢?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传统文化的教育刻不容缓。文化可育人,文化也可愚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文化育人,发挥教育真正的作用,不要使教育工具化。

关于教育灵魂

在做研究之前,应该做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应该分以下六个步骤:

1.尽量使研究的问题确定。应该确定最具体的研究问题,以便于确定关键词。

2.关键词的确定应明确,最好检索几个和研究问题相关的关键词,而不是只检索一个关键词。

3.文献可以分为普通文献、主要文献和次要文献。普通文献指索引、年鉴等,还有国家和学校编订的文献整理性的杂志,综合展示研究状况,确定好关键词以后应从普通文献中查看研究问题的基本状况,确定搜索范围。主要文献指平时我们查看的文献,如着作、期刊等,次要文献指教材类文献,如百科全书等。确定好关键词后应先查找普通文献,在检索次要文献。

4.检索文献并按照不同的关键词将文献进行整理。

5.按照一定的方法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格式是引言、主体部分、自己研究的突破地方、参考文献。

6.参考文献按照一定的规则整理,可以分类,也可以按首字母拼音顺序。

教育中的民主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有感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现代着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理论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正是美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分水岭,面临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新阶段,因此,要求研究与探索新的教育以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以及解决社会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这是时代的需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这种要求。教育中对民主的追求体现在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即自由”这一道德观念,他为此观念进行了哲学论证并为追求一种能确保这一信念在实践中得以实现选择了实用主义;“民主即自由”在教育中具体表现为教育即生长,它促进儿童和社会成员个性形成和创造力的自由发展。该书既有消极的、应该批判的东西,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一、民主的意义与实质

杜威教育思想兼有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思想,这与其经验主义、民主主义哲学思想是相适应的。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提到“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也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在他“民主与教育行政”的演讲中,这样阐释民主,首先,“民主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形式,一种管理政府的方法”,而民主作为管理政府的方法,其特殊性在于“通过普选和被选出的职员来理发和处理政府的行政事务”。其次,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和个人的生活方式”。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必须保证社会成员不仅在观念和心理上,而且在法律和制度上获得平等。最后,就是民主在道德上的意义,“民主主义问题是个人尊严与价值道德问题”。民主和自由是不可分割的,民主需要通过自由来体现;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但是可以通过某些权威方式保障自由。

二、教育目的与民主

教育本身没有目的,这与他“教育即生长”的观点吻合,生长本身就是一种绝对价值和自在目的,而这种自在自由本身就是一种民主在民主社会里,教育的目的即是使人能继续不断地生长,也是不断地改造社会的习惯与制度。而教育与现在的活动发生联系——更自由和协调的活动,所以,生活即教育,教育即准备。由于活动具体因儿童个性差异而异,因儿童的生长与教育经验发展而异,因此,人们眼中“教育的目”的只是普遍的目的,不过是展望的、观察个别问题的着眼点,是人们靠他观察现有的环境,度量将来可能的结果。民主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

三、教育与民主的关系

教育是社会的职能,而民主社会要求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这是民主政府成功的保证。“共同参与的事业范围的不断扩大”,“个人各种能力的解放”和个人兴趣的扩展,这在实际上冲击了阶级、种族,先进和落后等等一系列不平等因素,这是社会前进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特征。因此,民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民主应该作为教育的一种原则和一种政策,教育必须面向各个阶级的需要,面向全体人员,并由国家组织实施。

此外,在教育管理中,也需要民主。杜威认为,?让教师有机会更充分地参与管理将不但会改变学校组织的本质,而且还将改变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关系的类型和性质,学校管理人员的“领导应当是通过和别人交换意见从而激发和指导智慧的领导而不是那种孤立地依靠行政方法专横独断地将教育目的和方法强加给别人的领导。”

四、具体教育因素——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内容与民主

方法从来不是材料以外的东西”,“我们讲方法,是为了控制经验的向前发展在杜威看来,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具有一体性;而教学材料的选择,即教材选择必须以改进我们共同生活为目的把需要传递的当前社会生活的意义转化为具体的和详细的术语”,更重要的是,“教育首先必须是人类的,只是随后才是专业的”。所以民主社会尤其要依靠用广泛的人类的标准来编制学校课程,课程里所研究的是有关共同生活的问题,所观察和传授的都能发展学生的社会见识和社会兴趣。杜威所提出的民主性教学重点在于共同生活。由于民主主义是一种联合生活的形式,民主社会生活是一种团体社会生活,所以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共同参与社会生活是民主主义最大的特性。

在个人自由发展的问题上,杜威主张:民主社会如要与它的理想相符,必须在他的教育规划里容许个人的自由,使特异的天才与兴趣各得发展。因此学校教育中不能给学生强加有社会某方面性质的教育目的,反而应当将兴趣和训练联系起来,“从做中学”。在知识学习的问题上,他反对将自然科学课程和人文知识课程划分为两部分,这将民主主义思想渗透进教学内容上来,知识之间的界限也被消除。

五、小结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反映了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民主所代表的是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代表着个人的进步与发展。在今后的教育现代化发展中,不管是在教育管理上,还是在学校对个人的教育中,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都有独特的借鉴意义,他天才式的民主教育构想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的。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学好教育学,打好扎实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结合实践进行关于教育的思考,我们的学习才能发挥价值。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