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食指素材积累点评

发布时间:2020-05-19 00:16:51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食指

教学目标:

1.素材积累:从人物的人生经历深入人物内心,感悟其情感,体会其对人生的态度;

2.掌握并运用素材:范文及点评。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运用素材:范文及点评。

教学课时:共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年轻的食指总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动。今天,我们来走进食指,其目标很明确,就是当你遇到挫折时,当你沮丧时,可以读一读食指的《相信未来》,相信你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与勇气。

二、走进食指

1.简介: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2.生平

1972,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郭路生一首《相信未来》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在中国大地不胫而走,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但是在那特定的年代也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殉道者的命运。

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人字里行间。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写于1968,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在阴云密布的时代,《相信未来》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于是,一顶反动诗人的帽子重重地扣在了年仅十九岁的郭路生头上。厄运降临了。诗人被严格审查,被批判。

郭路生生长在一个正统的革命干部的家庭里,就在他受到一个又一个打击之后、就在他比常人更先看到了整个社会都在被一种政治所扭曲并在他的诗中抒发着强烈的不满之时,他对国家还是不改初衷的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当朦胧诗的主将们还处于蒙昧之中,食指已写出了划时代的篇章。他的作品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他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追求。

三.思考并讨论问题:如何理解食指的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材料补充: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创作背景:

《相信未来》这首诗是当时批判现实的代表作,写于1968年,正值“文革”处狂热的巅峰时期,诗人在经历了初期的盲动,被政治浪潮冲向农村“广阔天地”之后,对这场政治运动已有了一些较为清醒的看法,特别是对“文革”中个人命运的遭遇有了切身的感受,曾经有过的热烈、单纯的理想遭到了狂风暴雨的冲刷。内心充满了失落、迷茫和悲哀,但他又不甘于轻易地放弃理想和希望,于是。希望与绝望的剧烈冲突,经由他的笔流淌出来。在这样一个混乱、迷惘的年代,诗人和有相同境遇的人深深感到命运的悲剧性,随即写下这首诗来自我鼓励,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赏析:

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无论是否经历过那个时代,人们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这是从艰难生活中升起的信念。

第二诗节,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霜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到黯淡,由热情到失意,由饱满到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从人生苦难中升起的信念。

第三诗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一句,把“曙光”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表达的是诗人的真挚和坦诚思想:这是由真实内心升起的信念。

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我想,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多数知青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来》都依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食指“相信未来”,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

四.自由发言: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经历,谈谈你从食指身上所获得的启示。

五、课后作业:积累关于食指的写作素材。

六.结语:

食指的诗歌,总是那么的充满力量,在反复地咏叹中,总能让人感慨万千。灰色的时代早已过去,让我们一起拥抱崭新的明天吧!

学生范文: 丰富自己胜过取悦他人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叩问自己,取悦别人,能得到了什么?是使杂乱的内心在浮躁中求得一点安定,还是自己在这繁杂的世界得以一丝安稳?然而,这样真的能让你的人生更加充实一些吗?显然不会是这样的,你要相信,丰富自己,往往比取悦别人更有力量。

所谓丰富自己,并不是自求私利,独善其身,而是于姿态中活出自己的风采。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如泰戈尔所言:“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丰富自己,不断发掘更多的可能性,发展自我。过多的浮华有时迷惑着我们,使我们不知不觉间逼迫自己“适应”大众的言行走向。鲍勃·迪伦,一个无法让人准确定义的伟大歌手,抛弃自己的家庭背景,50多年来一直行走,贯彻着他年轻时的梦想,不断地推翻,尝试,重塑自我,不断地丰富与提升自己,在有生之年将自己生命不断地在学习中得到拓展与延伸。正如他所说:“我不是万能的,我能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做好自己”。他无需取悦谁,也不用刻意巴结谁,就拥有粉丝过万,因为那不断地探寻与丰富自己的追求,已给他镶上那耀眼的光芒,让人不自觉地为之心动,神往。

丰富自己,活出自己的风采。“少年的时候,我疯狂地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现在我不再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我学会了自己走”徐志摩如是说。与其一直刻意取悦别人,不如去丰富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当面对极端文化与流派纷呈的新时期,食指始终坚持丰富自己的写作律体,他那如春雷轰轰滚过的诗歌,几乎感动温暖了一代代人;当看到商人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时,蕾切尔·卡森不畏艰难地开创环保运动,她那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个人人格不断地提升,激励着无数后人前进;当快节奏的浮华生活挤压人心时,梭罗毅然撇开一切,孤身一人去探寻属于他的圣地,他那对心灵的充实和个人价值的追求,给盲目前行的无数人敲响了警钟……岁月与涛声已渐渐远退,但他们那追寻与丰富自己绽放的不朽光彩却永存人们心中。

正所谓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丰富自己,比取悦依靠别人更有力量。人脉广阔如芮成钢,落入牢囚不也是无人搭救?特立独行如王小波,不像其他人自愿当“门下走狗”,而是以不断丰富自己闪光的幽默与智慧,终获得不胜枚举的赞誉与追捧。丰富自己,不断进步,我们自然也会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真朋友,生命之花也会因这不断的充盈而更加光彩。

苏格拉底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丰富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在这不断探寻、丰富的旅途上,我们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光彩。

教师点评:本文引用了食指的素材,从正面论证 丰富自己,活出自己的风采。该素材的运用,让行文论证更具体,更增添语言的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名人范文: 我与郭路生:《相信未来》伴我度过狱中生涯

诗人食指原名叫郭路生。

我和郭路生是在1967年底相逢、相识的。

1966年,我们这最后一届高中毕业生迈进大学校门的梦想彻底粉碎了。

1967年上半年,正值中国“抗美援越”,许多学生在炮火连天的越南战场上找到了更具刺激性的为“世界革命”献身的机会。于是,一部分红卫兵采取各种途径到了越南战场。

当年8月,出于相同的目的,我和北京翠微中学的学生傅梅国一同搭上北京开往凭祥的火车并成功地从隘口越境到了越南。一个月后我们又回到了北京。

11月的某一天,我和两个朋友在百无聊赖中到颐和园去闲逛。在石舫餐厅吃饭时,恰逢郭路生也和几个朋友在我们的餐桌旁等候吃饭。我们恶作剧地吃完了饭也不让位 而他们较劲似的偏要等到底。双方僵持着,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郭路生无意中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他从上衣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一边看一边问我:“你是叫李恒久吧,你去过越南,对吗?”我点点头,他笑着伸出手来跟我握手。一场无谓的冲突化解了。

从那时起,直至1968年6月我们几乎是日日相聚,而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何其芳先生的家中。可以说郭路生是何老先生最钟爱的学生,当年“焚书”是“破四旧”的一项重要内容,爱书成癖的何老先生冒着危险保存了一批古今中外的名著,郭路生得以在这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

1968年初春的一个早上,我和郭路生相约在北海见面。见面后,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昨天夜里又写了一首诗。在那个早春的寒风中,我有幸作为第一个听众聆听了他用那沙哑而低沉的嗓音缓慢背诵了那首《相信未来》。我被诗中的激情和那优美的诗句深深震撼。直觉告诉我,这首诗一定会是一篇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传世之作,尽管当年他不满二十岁。我请他马上给我写出这首诗,而他自己却觉得诗中的某些词句和段落还欠推敲。直到两天以后,我才拿到了他已几经修改过的、工工整整抄录的这首《相信未来》。为了把他那时创作的一批诗歌完整地保存下来,也为了我能随时从中汲取奋进的勇气,我背下了直至1968年夏天我们分离前他的全部诗作。

1970年,我终因“反革命”罪而锒铛入狱。入狱后,我曾在单身牢房里披枷带镣度过两年多漫长的岁月,在那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炼狱中又是得助于郭路生的诗篇使我获得生存的信念。为此,我永远会真诚地感谢他!

 一位哲人说过:“当我们已经年迈苍苍的时候,一切往事都会变成简单地回忆。”是的,记忆与生命同在,在我经历过的漫漫的铁窗生涯中,我永远不会也不该忘记的是郭路生与郭路生的诗。(李恒久)

教师读后语: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才能从更多的角度了解《相信未来》在当时的时代,其魅力之所在。它的存在,很多时候是影响了那一代的人,在黑暗中给予他人光明,在混乱中给予他人勇气。

2020年高中语文: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食指素材积累点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