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7 13:02:09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路径研究

作者:张松炎 牛书杰

来源:《决策探索》2019年第06

        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理论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卡普兰(G.Caplan)在1964年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理论研究之后,首次提出心理危机的概念,即当一个人面临的困境超过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2005年,教育部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努力构建并完善各种危机干预机制,由此推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和实现社会稳定的前提。当代大学生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对社会热点的关注视角也有所改变,因此,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也要作出相应变化。

        一、通过自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建立危机预警防护网

        由于自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内容信息量大的特点,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各种自身需要的信息,同时也会将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传播。因此,高校可以以自媒体为切入点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向学生推送时事政治动态,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心理危机防护网。首先,建立心理咨询疏导机构。学校秩序的正常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理应时刻注意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提升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心理委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及时发现班内同学的言行变化,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向辅导员反馈。因此,提升班级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再次,进行危机自测。利用各种通讯工具协助自测工作顺利开展,如建立微信群、QQ群等。通过发送具有正能量的视频、图片去感化学生。最后,成立专职心理教师队伍。工作能力强的心理教师能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为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路径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