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三部分 专题十 第1课时 能力提升历史

发布时间:2020-03-29 00:23:12

1(2018·昆明一中月考)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到2010“……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农村经济的发展    B.民主政治的发展

C城市化水平提高 D.城乡人口的变化

解析:B。从材料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城乡代表名额比例由1953年的14变为2010年的11说明民主范围扩大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项正确。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乡代表名额比例变化无直接联系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农村人大代表名额增加C项则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D项错误。

2(2018·枣庄模拟)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B一国两制想付诸实践

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D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解析:C。中国大陆对台湾不同时期的政策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故选C项。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不是外交问题A项错误;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是1997年香港回归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D项错误。

3(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一般来说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

B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

C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位置

D中国外交政策调整根源于自身安全和国际局势

解析:D。据题干及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以来维护国家利益始终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同时依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外交关系故选D项。

4(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現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目前存在着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些步骤的唯一国家。现存的问题是他们是否会把其他的门打开。

——摘编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197176)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我们面临发展和摆脱落后的任务。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一旦打仗这个计划就吹了只好拖延。……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惧新中国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总统采取的这些步骤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为什么在当时提出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践这一外交目标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

解析 (1)第一小问现实意义根据材料一信息从国防、经济压力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措施1953可分析得出。(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归纳步骤;第二小问主要从美国自身的需要角度概括。(3)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信息从经济建设需要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实践从新时期中国在外交上的措施归纳;第三小问从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的需要、国家利益等方面分析说明。

答案 (1)意义:缓解国内财政困难;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措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步骤:打破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原因:美苏争霸过程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美苏争霸的需要);美国急于从越战泥潭中脱身;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任答两点即可)

(3)原因:中国开展经济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

实践: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因素: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的需要;国家利益等。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邵阳联考)19808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  )

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

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解析:D。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此时邓小平的讲话强调了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故选D项。

2号称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这种所谓大民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整风反右运动盛行于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并曾于1975年首次登上了宪法的大雅之堂成为中国公民的一项特殊权利最后在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这反映了党和政府(  )

A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

B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C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

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

解析:A。据题干材料中涉及的时间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后已开始推行民主法制建设但出现曲折80年代才得以纠正故选A项。

3(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意识形态色彩较浓。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80年代都有很大进步。史学研究出现此种变化是(  )

A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的需要

B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需要

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需要

D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解析:D。材料中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项正确。

4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此规定意在(  )

A强调宪法的性质与地位

B重申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C重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总结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

解析:A。材料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体现了宪法的性质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了宪法的地位故选A项。

5(2018·衡阳联考)200827日的《新德意志报》载文称: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当代中国民主的特殊性表现为(  )

A是大国独有的特殊民主

B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根基

C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型

D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发展

解析:B。根据题目中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它符合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特点是中国长期探索的产物故选B项。

6(2018·嘉兴测试)阅读下图。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该文(  )

A推动一国两制构想的落实

B促使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开始

C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D标志着两岸三通的实现

解析:C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A项错误;这是大陆单方面对台释放善意B项错误;它的发表表明大陆单方面宣布和平统一祖国C正确;1987年两岸的隔绝状态才被打破D项错误。

71950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  )

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

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C一个中国为前提

D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

解析:C。据题干材料无论武力统一是和平统一都只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故选C项。材料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不利于和平统一A项错误;第一份材料反应了国共关系的对立B项错误;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反应了走向缓和D项错误。

8如图是新闻漫画《游子身上衣》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漫画反映的事件(  )

A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B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C直接促使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D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以来隔绝的状态

解析:A。据漫画信息漫画反映的事件是1997年香港的回归香港的回归表明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故选A项。

9(2018·达州模拟)1977—1979年间中国领导人以及各类代表团的出访活动呈现迅速增长势头该出访潮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的特殊历史作用主要是(  )

A服务于资金技术引进的需要

B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开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视野

解析: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引进资金只是其中一个环节A项错误;全面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任务B项正确;中美正式建交与出访活动频繁互为推动因素为此时中国外交的一部分C项错误;开阔社会主义视野并非重要作用D项错误。

10(2018·广安、遂宁等四市诊断)1979年初邓小平在美访问期间会见了大多数美国内阁部长、议员、州长、市长以及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对媒体人士也来者不拒,对记者的提问均予以答复。邓小平这些做法旨在(  )

A传递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B表达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赞赏

C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D肯定美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解析:C。据题干材料时间1979联系所学可知此时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刚刚作出故选C项。邓小平对外交往涉及多个方面A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邓小平对美国新闻自由的态度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美国现代化建设及邓小平的态度D项错误。

1120157上合组织乌法峰会决定在坚持本组织初衷的基础上启动接纳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程序同意白俄罗斯成为观察员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尼泊尔成为对话伙伴国上合组织扩员的大门就此正式打开。这主要反映出上合组织(  )

A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B努力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致力于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行动

D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及对外开放原则

解析:D。上合组织的扩员问题与地区和平安全问题无关A项错误;材料活动与经济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该组织的国际事务协调的相关行动C项错误;上合组织不区分国家性质的扩员行动体现了其开放的原则、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的特点D项正确。

121982年邓小平对印度代表团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邓小平的话反映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B中国需要加入世贸组织

C第三世界对我国经济提供帮助

D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

解析:D。题干中邓小平认为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所谓南南合作即是强调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行政区划演变表

注:本表据李金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权行政制度研究》绘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解放战争前后大行政区存废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541982年农村基层机构的演变趋势并就其中一种趋势说明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1978年后市领导县的体制逐渐推广的原因。你认为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解析 (1)回答存的原因应该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考虑特别是根据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回答回答废的原因应该考虑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需要。 (2)根据材料1949—1954区公所:县的派出机关界于县乡之间1970改专区为地区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由准行政层级变为正式行政层级回答趋势为县乡间区公所由准层级(县的派出机关)变为正式层级;据材料19551956 撤区(区公所)并乡若干自然村合并为一个大乡镇;1958并小乡为大乡大乡改为人民公社”“1982年《宪法》 规定撤销基层人民公社建乡、镇得出1955年以后撤区并乡成立人民公社1982年以后撤公社建乡、镇;原因应该根据时间及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具体分析。 (3)第一小问原因应根据1978年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及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概括;第二小问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及所学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 (1)设立原因:历史因素解放战争后期形成了6大战略区。现实因素政治上适应迅速巩固新生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经济上有序进行各项社会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

废除原因:为加强中央人民政府对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和恢复生产的集中统一领导减少行政层级。

(2)演变趋势一:县乡间区公所由准层级(县的派出机关)变为正式层级。

原因:设立准层级是为巩固政权;变为正式层级是受文化大革命”“倾错误的影响。

演变趋势二:1955年以后撤区并乡成立人民公社。1982年以后撤公社建乡、镇。

原因:撤区并乡是为了适应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的需要。废除人民公社是为了适应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3)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积极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因素:适应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律及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等。(言之成理即可)

14(2018·烟台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高潮。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依据两段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解析 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推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独立自主外交、大国外交跨越的决定性因素”“民族独立是中国外交从屈辱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所拟论题符合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引用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答案 示例一

论题: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推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独立自主外交、大国外交跨越的决定性因素。

阐述:鸦片战争前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清政府却闭关锁国、制度落后、国力衰退,在列强的炮舰政策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虽据理力争也因国力弱小而导致外交失败。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中国主动走向

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为提升中国的外交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结论:国家贫弱、制度落后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新中国外交摆脱屈辱走向独立自主发展壮大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示例二

题:民族独立是中国外交从屈辱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

阐述: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打断,在此背景下,《马关条约》的签订,巴黎和会的召开,中国外交备受屈辱。新中国的成立,赢得民族独立,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使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更是迎来了建交的高潮。新时期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展多边外交等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结论:丧失民族独立,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赢得民族解放,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逐步发展,强势外交、主动外交使当今中国大国地位日益凸显。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均可)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三部分 专题十 第1课时 能力提升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