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胭脂扣赏析

发布时间:2020-05-22 18:37:57

舞蹈作品《胭脂扣》赏析

摘要:舞蹈作品《胭脂扣》是一个长达7分钟的女子独舞,由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张云峰根据同名小说《胭脂扣》改编创作而成的,由北京舞蹈学院著名女演员刘岩进行表演,荣获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金奖。

此作品以一个旧社会中的一名烟花女子一生生活为题材并采用了新的创作理念与手法的民族舞作品,刻画了一个无助、有情的女人凄苦哀怨的悲剧命运。该舞蹈把现在与过去、回忆与联想、幻觉和现实巧妙地组接在一起,带给观众独特的视觉和心灵冲击。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塘西妓女如花、如梦、如幻的爱情,若即若离的过去,用肢体语言诉说得淋漓尽致,仿佛旧日繁华、缱绻西塘,半个世纪前的一场悲情旧梦就在眼前。

关键词:《胭脂扣》 民族舞蹈

一、背景故事

刘岩表演的舞蹈《胭脂扣》以富有特色的舞蹈动作,刻画出一个挣扎在生活与感情中的风尘女子的形象,内心的酸楚、压抑与激情都掩盖在红粉胭脂之中。欢场女子如花与富家子弟十二少相濡以沫,但应其二人身份地位悬殊,遭到陈家父母百般阻挠,两人同居时以胭脂匣定情,相约吞鸦片殉情,故事并未在此结束,在阴间等十二少五十年的如花一直没有等到郎君,于是决定到阳间来寻找他。原来当初十二少未曾如誓相随,她从未想过她倾心的付出,最终结果却是“谁知负心,恩爱成灰”。如花放下胭脂扣,伤心的回阴间转世去了...

2、舞蹈作品《胭脂扣》结构特点。舞

舞蹈《胭脂扣》是情绪舞,三段体结构。

《胭脂扣》第一段舞蹈表现出女主人的乱世浮华与忧郁人生。在跳跃的3/4拍音乐中,一位神情忧郁、衣着大红色旗袍的艳丽女子踏着音乐的节拍姗姗走来,她左手挽包,右手急不可耐地擦着额头上的香汗从舞台的四点走出,在舞台上绕场走“Z”字形,停在舞台七点上原地造型。既而大胆夸张地运用迈步和旋转等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风尘女子在乱世浮华中的生活状态。

《胭脂扣》第二段舞蹈表现出世态炎凉和女主人公的生活窘迫及其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意志,这段为舞蹈高潮部分。舞者在钢琴与小提琴沉重的演奏声中,一次次快速旋转和身体剧烈的颤动,用高难度的控腿和下后腰,舞出了对生活窘境的恐惧和挣扎,最后二人选择了双双殉情。

《胭脂扣》第三段舞蹈是结束段,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生活的失望与悲伤,钢琴声之后,又是音乐的变化,一段流行于当时的爱情歌曲《葬心》响起。舞者用伸手期盼和凝视远方的造型,以表现她回到阳间寻找到爱人的场面。最后,以一个快步上前追赶和抚胸下胸腰的动作,表达出她无限的遗恨和悲伤,舞蹈结束在在一个“见人不见头”的独特站立姿势造型上。

舞蹈主题

突出了“悲”的情绪表现在舞蹈独特的民族舞与当代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舞蹈强烈的音律情感变化、舞蹈夸张的行走动作、舞蹈强—弱—弱的音乐变化及舞蹈着装的旗袍服装等方面。通过这样新的创编方式和表演形式使舞蹈《胭脂扣》始终贯穿着其中的主题“悲”,有意淡化故事中的叙事性情节,突出抒情性舞蹈的形式美,力图将传统民族舞蹈和当代舞形式挖掘到极致。创作中在展示传统民族舞动作特点的同时,也融入了许多现当代建构的民族民间新舞蹈动态语汇。该舞蹈在追求展示民族传统舞蹈语汇动作形式美的同时,也不忘它的时代走向与现代情感的表达。例如《胭脂扣》舞蹈中大部分动作都是由在“寻找中的行走”这一动作基本舞步基础上衍变和发展而来的,打破了民族舞蹈动作的形态模式,把比民族舞更自由、连贯、始料不及的动作穿插在舞蹈里面,这更有利于表明女主人公对生活的顽强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如,在舞蹈高潮女主人公痛苦矛盾的时刻,当代舞的“手舞”与“足蹈”已经是一种必须使用的言说方式,舞者用剧烈的身体颤动和脚下“欲乱不能”的步伐来表现她的痛苦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观众对“悲”的理解。这样的舞蹈风格表现形式,更准确、生动、通俗地表现出了舞蹈的悲伤情感。

开始是一段以小提琴为主旋律、大、中提琴三重奏的四三拍和谐混音,小提琴的旋律优美清晰悠长低音符旋律真的让人有一种撩动心弦的感觉,挑动起人们心底的忧伤。舞者身着酒红旗袍,盘着高高的盘发,玉步轻盈行色匆匆优雅碎步出场,仿佛一直在寻找和追赶那飘渺的爱情。随着音乐,女主角在诡异的暗红夹杂这桃色的烟幕里穿插,表情时而欣喜时而忧伤,前半场的主题一直是在迷茫中寻找同时夹杂着对以往爱情的回忆。到中段钢琴响起,仿佛是回忆生前服毒自杀的场景,场景在女主角脑海中一遍遍回放,死亡的瞬间以及为何死亡牢牢得印在这个女鬼的脑海里。如果到了这个阶段观众还没有看出女鬼是在奈何桥边时那就真的没水平了,整个场景分明就是女鬼在奈何桥徘徊不忍上桥的场景。

最后也是最为精彩的,一段30年代版葬心响起,生死两重天的时刻,这熟悉的旋律让女子回忆起当年自己的爱情甜蜜往事,同时这段音乐也是对这个红尘之花的悲剧写照,“蝴蝶儿飞去,心已不再,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当她慢慢地惊醒,彻底失望,黯然回转准备上桥,然而走了几步她仍然不甘心,仍然抱着一丝希望,最后一个猛地回身右脚上步,向前急追几步定格,右手伸向空中却抓不到够不着她想要的爱情,终于,最后一只右手无力地垂了下来,整个场面再次定格,灯光慢慢减弱。

四、舞蹈《胭脂扣》的音乐及动作特点

(一)舞蹈《胭脂扣》的音乐特点

  舞蹈《胭脂扣》是一个三段体结构的情绪舞,为A—B—C的结构。这个作品的音乐部分和舞蹈部分都是建筑在“同构”的节奏之上的。正是通过音乐节奏,把空间运行的舞蹈和时间里流淌的旋律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

  这三个段落都选择不同的音乐做背景。第一段是选自《花样年华》,这首曲子的特点是3/4拍,节奏明显富有“强—弱—弱”感觉,令舞蹈中的动作更加流畅,也能将一个风尘女子的娇媚和万千风情衬托得淋漓尽致,反映女主人公对生活的无比渴望。第二段是选自一段钢琴小提琴演奏的音乐,通过开始的几个钢琴和弦强音,表现女主人公的命运开始转变,过去的繁华只是过眼云烟了,生活开始变得窘迫和残酷。最后通过一连串的钢琴爬音来表现如花与陈振邦双双选择殉情后,女主人公在黄泉焦急地寻找和等候爱人的场面。第三段是选自歌曲《葬心》,这是一首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的凄美爱情歌曲,歌曲的特点是带有浓厚的忧伤,能够把观众的情绪也一起带入30年代。

  三段不同的音乐都有不同的节奏,节奏又直接制约着舞蹈的体动节奏。但体动节奏并不一定直接对应音乐节奏,有时通过错位形成一种节奏落差;有时则身体各部的节奏在一种“交响”中达到和谐。此作品是一个抒情性的舞蹈,表达女主人公的悲伤,要求舞者具有“表现力”,“表现力”与情感相关,但情感的变化其实是由体态节奏的改变来体现的。

(二)舞蹈《胭脂扣》的动作特点

  舞蹈《胭脂扣》中动作特点包括三种基本形态。

  1.表情性动作(亦称抒情性动作),这类动作主要功能是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类动作特点具有一定的类型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它只能表达、描述人物的情绪、感情状态,而不能说明人物有什么样的行为目的。

  2.表意性动作(亦称叙事性动作),这类动作是展示人物行为目的和事件具体内容的动作,具有模拟性和再现性的特点,具有现实生活中生活动作的明显痕迹。

  3.装饰性动作(亦称陪衬性动作),这类动作是一种辅助性动作,类似于音乐中乐曲的伴奏部分或装饰音,在舞蹈中起烘托气氛、装饰陪衬、连接转换等作用。

  舞蹈《胭脂扣》中的动作一反传统舞蹈的动作形态模式,大胆开掘,创造出更加挺拔、舒展、奔放的舞蹈动作,并在舞蹈中融入了一些非民族舞的元素。舞蹈动作特点追求简洁、舒展、对比、匀称、衬托、连贯、变化,舞蹈中更多的是让人始料不及的动作衔接转换,让人感觉是在节奏启发下,自由地产生舞蹈动作。其中通过简单又极富有表现力的“寻找中的行走”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舞蹈中大量运用到的旋转也有别于以往旋转的标准模式,而是在里面加入了夸张的踢腿、甩手和跳跃等动作,从而让观众透过舞蹈看到剧中女主人公真实的内心宣泄。舞蹈的高潮中,舞者用高难度的控腿动作造型亮相,恰恰是塑造人物的特殊手段,造型亮相的静正是“静中寓动”,带给观众对人物、情节的无限丰富的联想。这样的表演不仅增强了作品艺术感染力,也为观众提供了新的审美视野。

舞蹈情感特点

在舞蹈《胭脂扣》中,开场舞者穿着一身火红旗袍伴着轻快的音乐欢快地跑着,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喜悦之情,把她与男主人公的爱情的甜蜜邂逅演绎得淋漓精致。然而就是这样一段浪漫的风花雪月却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女子要接受与所爱的人阴阳相隔是一件多么令人悲痛的事情。因此,伴随着音乐节奏的变换,舞者刘岩动作也变得有些沉重与迟缓,而在此同时情人对自己不离不弃,她感到自己虽受到很多委屈但是为爱情的付出是值得的。突然,音乐一转,音乐一转,那短促而有力的音乐暗示女子的抗争达到高潮,然后,音乐又一转,暗示女子的抗争取得胜利,然而胜利并没有带给她应有的喜悦,那凄美哀怨的音乐预示了她们的爱情终究是敌不过世俗,最终在苍白的生活中结束。在舞蹈的最后,一曲百转千回的《客途秋恨》响起,似乎在向世人讲述一个女子那段悲戚万分的爱情故事。在《客途秋恨》哀婉的节奏中,女子重新回味了她的一生,当中的苦与乐也一并呈现,最终却发现情人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背弃了自己,去寻找另一种生活了。此时,女子哀怨的眼神直逼人的内心深处,原来五十三年的痴心等待换来的只是一场空。她,什么都没有,一颦一笑与压抑以及全身心投入去爱后共赴生死的无怨无悔、死后望眼欲穿的企盼心态刻画得十分传神,整个舞蹈充斥着哀怨缠绵的气息,强调了这段悲剧性情缘的凄切情愫,诠释出一个女人对爱的独白。

结语:

作品深刻的描写了一名烟花女子风光有凄惨的一生。女子动作优雅、矜持、骄傲,但仍掩盖不住一生的凄惶。舞蹈结束时女主角的头用力后仰,两臂张开,脚跟用力踮起,左右碎步摇摆,从正面看像一具悬挂的无头女尸,也揭示出旧社会逼人成鬼的残酷现实。演员的功底和场上的表现力也都是一流的,技术上很到位动作上和表达上都很连贯、一气呵成,而且音乐和场景布置也非常不错,这是一部相当完美的作品。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1.高椿生.舞蹈艺术审美讲座——舞咏菁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袁禾.中国舞蹈意象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4..

5..

/ 

 

 

 

 

 

 

 

舞蹈作品胭脂扣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