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常用穴位

发布时间:2018-06-29 13:54:26

人体常用穴位

穴位

1.百会穴Δ

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2.风池穴Δ

位置: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等病症。对发热恶寒、热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耳聋气闭、耳鸣、牙痛、中风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疗效也非常显著。

穴位配伍:①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目痛不能视;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配风池穴、血海穴、百虫窝穴治疗荨麻疹。

3. 哑门穴Δ

位置: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主治:缓解治疗头重、头痛、顽固性头痛、失眠、精神烦躁、鼻出血、呕吐不止、癫痫、瘫痪等。

穴位配伍: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穴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4. 风府穴

位置: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3厘米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癫狂痫证悲恐惊悸半身不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

穴位配伍:昆仑束骨治狂证多言不休;肺俞治狂走欲自杀;腰俞治足不仁 二间迎香治鼻衄 配风市,有疏风通络的作用,主治寒伤肌肤经络。配肺俞、太冲、丰隆,有理气解郁的作用,主治狂躁奔走,烦乱欲死。

5. 太阳穴Δ

位置: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约一横指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风镇痛清堵除烦。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

6.睛明穴Δ

位置: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

7.承泣穴

位置: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主治: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

8.四白穴

位置: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2厘米处)

主治: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9.迎香穴

位置:位于鼻翼外旁约1厘米处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10.翳风穴

位置:位于头部侧面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当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头痛牙痛,口眼歪斜,面部神经麻痹。

11. cuán竹穴

位置:位于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主治: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

12. 阳白穴

位置:取穴时患者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2厘米处穴。

主治:疾病为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

13. 印堂穴

位置: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按压有酸胀感。

肩颈部穴位

1.大椎穴Δ

位置: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热病咳嗽, 项强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呕吐,黄疸,风疹

穴位配伍: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膈俞穴、双胆俞穴) 曲池穴预防流脑;合谷穴治白血球减少;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穴、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腰奇穴、间使穴治癫痫。

2.肩井穴Δ

位置: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主治: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乳痈,乳汁不下;难产,胞衣不下。

穴位配伍:配肩髃、天宗治肩背痹痛;配乳跟、少泽治乳汁不足、乳痈。

3.肩髃穴Δ

位置: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处;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此穴;

主治: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

穴位配伍: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②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③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瘿气:肩髃。

4.缺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穴,缺盆穴位于人体的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穴位配伍:肺俞穴治咳嗽。

5. 肩髎liáoΔ

位置:在肩部,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主治:臂重,肩重不能举;胁肋疼痛。

穴位配伍配曲池、肩髃主治肩臂痛;配外关、章门主治肋间神经痛。

背部穴位

1. 风门穴

位置:人体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功效:治风疾要穴,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

穴位配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气喘合谷穴伤风咳嗽

2.肝俞穴Δ

位置: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癫狂,痫症,脊背痛,及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

功效:散发肝脏之热,疏肝利胆,理气明目。

穴位配伍:肾俞、太溪治健忘、失眠;太冲治胁肋疼痛;光明治目昏。

3.肾俞穴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主治: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功效:外散肾脏之热。

穴位配伍:太溪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翳风穴耳门穴治耳鸣、耳聋

4.厥阴俞

位置: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胸闷,呕吐,失眠及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

功效:宽胸理气,活血止痛。

穴位配伍:神门、足临泣主治心痛;神门主治失眠。

5.小肠俞

位置:骶正中嵴(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1骶后孔。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患,腹泻,痢疾, 腰骶痛。

功效:外散小肠腑之热。

穴位配伍:肾俞、关元、中极、三阴交主治遗尿;关元、肾俞、带脉、太溪主治带下

6.肺俞穴Δ

位置: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主治: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

功效: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穴位配伍:风门穴治咳嗽喘;合谷穴迎香穴治鼻疾。

7.胆俞穴Δ

位置: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胆经疾病,如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肝炎、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等。

功效:外散胆腑之热。

穴位配伍:阳陵泉穴、太冲穴胆道疾病。

8.膏肓穴Δ

位置: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腺炎、

功效:散热排脂。

穴位配伍:肺俞主治久咳;肩井主治肩背痛;百劳主治虚劳。 

9.三焦俞

位置:位于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

主治:肠鸣、腹胀、腹泻、水肿等脾胃疾患;腰背强痛。肾炎、尿潴留、胃炎、胃痉挛

功效:外散三焦腑之热

穴位配伍小肠俞、下髎、章门主治腹泻;肾俞、委中、太溪、命门主治腰脊强

10.心俞穴Δ

位置: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心与神志病变;咳嗽、吐血。

功效:散发心室之热。

穴位配伍:巨阙主治心痛;脾俞、神门、足三里、三阴交主治失眠健忘;大椎主治癫痫

11.脾俞穴Δ

位置: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背痛。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等

功效:发散脾胃之热。

穴位配伍:中脘三阴交足三里主治呕吐;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关元俞主治泄泻肾俞、三阴交主治消渴



12志室穴

位置: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遗精、阳痿等肾虚病证;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膀胱炎、尿道炎、心功能障碍、肾炎等

功效:补肾壮腰、益精填髓。

穴位配伍:命门、委中主治腰痛;肾俞、关元主治阳痿。

13大肠俞

位置: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腿痛,腹胀腹泻,便秘。肠炎、痢疾、痔疮、阑尾炎、坐骨神经痛

功效:外散大肠腑之热。

穴位配伍: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主治腰脊强痛;小肠俞治二便不利。

14.膈俞穴

位置: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处。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功效:活血化瘀的作用,还兼具养血生血,健脾补心之力。

穴位配伍:脾俞足三里神门等可治心悸;心俞、脾俞、三阴交等可治健忘;血海、肝俞膻中等可疗眩晕;与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相伍可治疗气血亏虚的男性不育症;承满、隐白等对脾胃虚损,气不摄血的吐血有较好疗效。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相配治疗呕吐;心俞、气海、百会等相伍可治卒然昏仆的血厥;胰俞肾俞等可治消渴;华佗夹脊身柱、命门等小儿痿证

15.胃俞穴Δ

位置: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

功效:外散胃腑之热。

穴位配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

16.肩外俞

位置: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等肩背、颈项痹症,肩胛区神经痛、落枕。

功效:舒筋活络, 祛风止痛。

穴位配伍:大椎、后溪主治颈项强痛、颈胸椎病、肩背酸痛。

17.关元俞

位置: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腹胀、腹泻;腰骶痛; 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肠炎、阳痿、膀胱炎、慢性盆腔炎、腰肌劳损等。

功效:培补元气,调理下焦。

穴位配伍:膀胱俞主治腰痛。

18.膀胱俞Δ

位置:骶正中嵴(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骶后孔。

主治:坐骨神经痛、膀胱炎、痢疾等病证

功效:利膀胱、强腰脊。

穴位配伍: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行间主治小便不利。阴陵泉、下巨虚、天枢主治腹痛泄泻。

19.天宗穴Δ

位置: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

主治:肩胛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支气管炎,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

功效:散风、舒筋、止痛,生发阳气。

穴位配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20.腰阳关Δ

位置: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约以髂脊相平。

主治:腰骶部病变、坐骨神经痛、盆腔炎,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功效:除湿降浊。

穴位配伍:腰夹脊穴、秩边穴、承山穴、飞扬穴: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

肾俞穴、次髎穴: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

21.命门穴Δ

位置: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

功效:培元固本、强健腰膝。

穴位配伍:肾俞、委中,可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主治寒湿性腰痛、腿痛;肾俞、环跳、足三里,可通经散寒、行气止痛,主治下肢痿痹;肾俞、关元,可补肾壮阳,主治遗精阳痿;合谷、三阴交,可益气和血、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诸疾。

22.肩贞穴Δ

位置: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肩胛疼痛,手臂不举,上肢瘫痪、肩关节周围炎、淋巴结节。

功效:清头聪耳,通经活络,散化小肠之热。

穴位配伍:肩髃主治肩臂疼痛、上肢瘫痪;天井主治瘰疬。

胸部腹部穴位

1.天突穴Δ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气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甲状腺肿大、食道炎等。

功效: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

穴位配伍:定喘、膻中、丰隆,宣肺降气化痰,治哮喘;内关、中脘,理气降逆和胃,治呃逆;涌泉、内关,降气通络,治失语。

2.膻中穴Δ

位置: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主治:胸痹心痛、腹部疼痛、心悸、心烦、呼吸困难、呃逆、咳嗽、气喘、咯唾脓血;产妇缺乳症乳腺炎

功效:募集心包经气血。

穴位配伍:曲池、合谷(泻法)治急性乳腺炎

内关三阴交巨阙、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

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

天突治哮喘

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产后缺乳;

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

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

3. 上脘穴 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

主治: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 、呃逆、反胃、呕吐、癫狂、咳嗽痰多、黄疸,胃痛。

功效:和中降逆、利膈化痰。

穴位配伍:内关、公孙,宽胸和胃,治疗贲门痉挛;

内关、手三里、足三里,理气通络,治疗急性胃痛;

丰隆、风池、申脉、照海、后溪化痰降浊、调和阴阳,治癫痫;

中脘,理气和胃宁心,治疗九种心痛。

4. 中脘穴 Δ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 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功效: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穴位配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膻中穴、天突穴、

丰隆穴治哮喘;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阳池穴、胞门、子宫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5. 下脘穴 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功效:缓解腹胀、吐泻、消化不良等病症的作用。

穴位配伍: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针灸并用)治急性菌痢

6、水分穴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主治:水肿,小便不通,腹泄,腹痛,反胃,吐食。

功效:通调水道,气止痛,流水湿。

穴配伍:天枢三阴交、足三里,有调和气血,健运脾胃的作用,主治绕脐痛,腹泻,纳呆。

气海,有行气利水的作用,主治气滞水肿。

三阴交、脾俞,有健脾利水的作用,主治脾虚水肿

阴交、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活血祛瘀,益气行水的作用,主治鼓胀。

7.神阙穴Δ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穴位配伍:足三里,调理肠胃,治肠鸣腹痛;长强、气海,升阳举陷,治脱肛;气海、阴陵泉,益脾气、利寒湿,治疗泄利不止;重灸关元,益阴敛阳、回阳固脱,治疗中风脱症;神阙拔罐配刺天枢、足三里,益气健脾和胃,治疗泄泻、呕吐。

8.天枢穴Δ

位置:脐中旁开2寸。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功效: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

穴位配伍:上巨虚,有解毒清热化湿的作用,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足三里,有和中止泻的作用,治小儿腹泻。

上巨虚、阑尾穴,有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治急性阑尾炎。

大肠俞、足三里,有温通气机,调理肠腑的作用,治肠炎。

中极、三阴交、太冲,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治月经不调,痛经。

9.气海穴Δ

位置: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水肿鼓胀,脘腹胀满,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功效: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

穴位配伍: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关元穴治产后恶露不止;灸关元穴、膏肓、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穴、命门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10.关元穴Δ

位置: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主治: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穴位配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

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

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

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11.中极穴Δ

位置:体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4

主治: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功效:募集膀胱经水湿

穴位配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髎治阳痿、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中极透曲骨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中极透曲骨、配气海、膻中、足三里治尿潴留(老年人气虚)。

四肢穴位

手部

1.劳宫穴Δ

位置: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

主治:心痛,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中风善怒,发热无汗,两便带血,胸胁支满黄疸,绞痛。

功效:清心热,泻肝火

穴位配伍:水沟、十宣曲泽委中治疗中暑昏迷;金津玉液内庭治疗口疮、口臭。

2.内关穴Δ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 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 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穴位配伍:大陵、神门主治失眠;郄门主治心痛;足三里、中脘主治胃痛、吐泻。

3.外关穴Δ

位置: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三指宽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热病。胁肋痛,上肢痹痛,肘部酸痛,手臂疼痛,肋间神经痛

功效: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

穴位配伍:太阳、率谷主治偏头痛;足临泣治疗耳聋目痛、颊肿、项强

肩痛后溪主治落枕;阳池、中渚主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4.支沟穴Δ

位置: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中耳炎;目赤,目痛,暴喑,咽肿,热病瘰疬;咳引胁痛,胸膈满闷,卒心痛,逆气;便秘,呕吐,泄泻;经闭,产后血晕,乳汁不足;胁肋痛,肩臂腰背酸痛,落枕,手指震颤,腕臂无力;缠腰火丹,丹毒。

功效:生风化阳,三焦经气血在此受热扩散。

穴位配伍:照海治大便秘结。足三里,治习惯性便秘足三里,膻中,

乳根,乳汁不足。合谷,治疗头痛。配阳陵泉、外关,治胸胁疼痛。阳池穴,八邪,治手指震颤。治急性腰扭伤,单刺支沟。治肋间神经痛,独取支沟

5.神门穴Δ

位置: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等疾病。

功效: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安定心神。

穴位配伍:配支正主治健忘失眠、无脉症;配大椎、丰隆主治癫狂。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阴交治健忘、失眠。

6曲池穴Δ

位置: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主治:半身不遂,肩痛,肘臂挛急或弛缓,肘中痛难屈伸,手臂红肿,头痛,眩晕,耳鸣,耳前疼痛,目赤痛,咽喉肿痛;月经不调,乳少

功效: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

穴位配伍:便秘(实证):曲池、中脘足三里内庭

肠痈:曲池、阑尾穴、足三里、上巨虚

呕吐,肝气犯胃:曲池、肩髃、中脘、足三里。

痰厥头痛:曲池、丰隆风池(。

目红肿生翳:曲池、睛明、攒竹、瞳子修、太阳、合谷

齿痛:曲池、少海阳谷阳溪二间液门颊车、内庭、吕细。

颈肿:曲池、合谷。

半身不遂、中风:曲池、绝骨昆仑、合谷、肩髃、手三里、足三里。

7.合谷穴Δ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 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穴位配伍:腹痛:合谷、陷谷

便秘:合谷、照海大敦

痢疾:合谷、足三里大肠俞小肠俞

齿痛:合谷、外关人中太溪

目赤肿痛:合谷、睛明、四白、临泣。

目翳:合谷、光明、太阳、睛明

失音:合谷、鱼际、间使、神门、然谷、肺俞、肾俞。

热病汗不出:合谷、商阳、阳谷、侠溪、厉兑、劳宫、腕骨。

瘾疹:合谷、肩髃、曲池、手三里、环跳

中暑:合谷、人中内关、足三里。

8.少商穴

位置: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发热、中暑呕吐、心下满;中风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手指麻木。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穴位配伍:中风昏仆: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乾坤生意》)。

癫狂:少商、人中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

中暑:少商、合谷、大陵、关冲、尺泽金津玉液

小儿惊风:少商、大椎、曲池、中冲、百会

顿咳:少商、四缝、合谷、内关、太渊。

咽喉肿痛:少商、天突、合谷。

喉娥:少商、合谷、鱼际、金津、玉液。

鼻衄:少商、禾髎上星、合谷、鱼际。

呕吐:少商、劳宫 

9.后溪穴

位置: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急性腰扭伤、落枕、耳聋、精神分裂症、癔病、角膜炎等。

功效:缓解头项强痛

穴位配伍:天柱主治颈项强直、落枕;配翳风、听宫主治耳鸣、耳聋。

10.养老穴

位置:以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

主治:目视不明; 肩、背、肘、臂酸痛,腰痛。

功效:充养阳气。

穴位配伍:肩髃主治肩、背、肘疼痛;睛明、光明主治视力减退。

11.阳池穴

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腕痛;消渴。

功效:生发阳气,沟通表里。

穴位配伍:外关、曲池主治前臂麻木疼痛;少商、廉泉主治咽喉肿痛;胃脘下俞、脾俞、太溪主治糖尿病。

12.腰痛点Δ

位置:在手背指,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 个穴位。

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手背红肿疼痛,腕关节炎,小儿急惊风。

功效:化瘀止痛,舒筋通络,化痰息风。

穴位配伍:委中,主治急性腰扭伤;八邪,主治手背肿痛;人中,主治小儿急惊风。

13.三间穴

位置: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即赤白肉际处。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痛,胸腹满,气喘,热病,手背红肿等病症。

功效:清泻阳明,通调腑气,通经活络

穴位配伍:肠鸣而泄:三间、神阙水分

下片牙痛:三间、承浆颊车合谷列缺

喉痹咽如哽:三间、阳溪

头热鼻鼽衄:三间、中管厉兑承筋京骨昆仑承山飞扬隐白

口干:三间、少泽太冲

目急痛:三间、前谷

伤寒热病:三间、曲池、合谷、关冲少冲委中太溪间使

胸满:三间、经渠、阳溪、后溪、间使、阳陵、三里、曲泉、足临泣

喘息:三间、商阳 

14.中泉穴

位置:在腕背侧横纹中,当指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主治:胸胁胀痛,咳嗽,气喘,心痛;胃脘疼痛;掌中热。

功效:宽胸理气,和胃止痛。

穴位配伍:膻中穴、内关穴治心绞痛

15.尺泽穴

位置: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部烦满,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

功效:清热和胃,通络止痛。

穴位配伍:合谷穴,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肺俞穴,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委中穴,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吐泻。太渊穴,经渠治咳嗽,气喘。孔最穴治咳血,潮热。曲池穴治肘臂挛痛[7]  

16.鱼际穴Δ

位置: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发热、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症;肘臂手指挛痛,指麻瘫痪;小儿疳积等病症。

功效:清宣肺气,清热利咽

穴位配伍:咳嗽:鱼际、大椎合谷外关列缺(《针灸学简编》)。

咯血:鱼际、尺泽太渊肺俞膈俞三阴交(《针灸医案集要》)。

寒热:鱼际、风池少海少冲、合谷、复溜、临泣、太白(《神应经》)。

头痛:鱼际、风池、腋门、中渚、通里(《针灸资生经》)。

咽喉肿痛:鱼际、太溪照海(《针灸学讲义》)。

失音:鱼际、合谷、间使、神门、然谷、肺俞、肾俞(《针灸集成》)。

厥心痛:鱼际、太渊

肘臂挛痛:鱼际、尺泽、肩髃、小海、间使、大陵、后溪。

狂易:鱼际、合谷、腕骨、支正、少海、昆仑。

霍乱逆气:鱼际、太白。

17.云门穴

位置: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短、喘不得息、胸满、胸中烦热、胸痛、引缺盆痛、伤寒四肢热不已、瘿气、疝气上冲心、暴心腹痛、胁痛引背、肩痛不举、四肢逆冷、脉代不至。

功效:宣肺止咳,化痰散结,泻四肢热

穴位配伍:咳逆、喘不得息:云门、人迎神藏

短气:云门、风门热府、肺募、巨阙期门

胸中痛: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

四肢热:云门、髃骨、委中、髓空。

肩痛不能举:云门、秉风

胸肌风湿症:云门、中府、天池、支沟、极泉

18.中府穴

位置: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功效:调理肺气,止咳镇痛。

穴位配伍:意舍治胸满噎 阳交治喉痹;定喘、内关治哮喘;少冲治心痛、胸痛间使合谷治面肿、腹肿 肺俞,为俞募穴配穴法,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咳嗽复溜,有生津润燥的作用,主治肺燥热咳嗽。意舍,有降气宽胸的作用,主治胸满。复溜主治肺阴虚之干咳、肺痨

19.太渊穴

位置:仰掌,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的桡侧凹陷者中即是。

主治:咳嗽气喘、痰多气短,咯血胸痛、咽干咽痛;心痛心悸;手腕疼痛无力。

功效: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

穴位配伍:咳血:太渊、尺泽鱼际肺俞膈俞三阴交

呕血:太渊、神门、太冲、行间、鱼际。

臂内廉痛:太渊、经渠

顿咳:太渊、四缝合谷少商

吼喘气满,肺胀不得卧:太渊、俞府风门膻中中府三里

掌中热:太渊、列缺、经渠。

烦怨不卧:太渊、公孙隐白、肺俞、阴陵泉、三阴交。

牙齿疼痛:太渊、列缺、人中颊车吕细、合谷。

呕吐:太渊、大陵、乳根中脘气海、足三里、内庭

20.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

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伤风外感、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头痛项强、口眼歪斜、齿痛;遗尿、小便热、尿血、阴茎痛;掌中热、上肢不遂、手腕无力或疼痛。

功效: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

穴位配伍:外感咳嗽:列缺、大椎、合谷外关鱼际

喘急列缺足三里

咳嗽寒痰、胸膈闭痛:列缺、肺俞膻中、三里。

头痛:列缺、中脘、合谷、上星太渊、百会、头维、丝竹空、风池、太阳。

咯血:列缺、太渊、尺泽、足三里。

茎中痛:列缺、行间

牙齿疼痛:列缺、后溪、人中颊车、吕细、太渊合谷

淋痛:列缺、中封、膈俞、肝俞、肾俞气海、石门。

惊痫:列缺、阳明络。

疟疾:列缺、后溪、少泽、前谷。

慢性鼻炎:列缺、上星、迎香、曲池、风池。

21.天井穴

位置: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主治:手背无力,上肢不遂; 偏头痛,耳聋;. 胸胁痛;.瘰疬。

功效:安神通络、行气散结。

穴位配伍:曲池、少海主治肘痛;配天突、水突主治瘿气;翳风、耳门主治耳聋。

22.大陵穴Δ

位置: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功效:燥湿生气。

穴位配伍:短气:尺泽、大陵。喉痹嗌干偏历、大陵。口气:人中、大陵。心痛:上脘、大陵。小便赤如血:关元、大陵。神门、列缺,有舒畅经筋,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腕下垂。心俞、膈俞,有通心络,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丰隆、太冲,疏肝理气,化痰醒脑的作用,治气郁痰结型之癫狂。

23.手三里

位置: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偏瘫,手臂麻痛,肘挛不伸,腰疼不伸,腰疼不得卧,肩背疾患;腹痛齿痛,失喑,颊肿,瘰疬,眼目诸疾,舌痛等。

功效: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 

穴位配伍:齿痛:手三里、阳溪、悬颅

喉痹:手三里、温溜、曲池、中渚丰隆

肩背疼痛:手三里、肩髃、天井、曲池、阳谷

妊娠水肿:手三里、足三里肾俞脾俞胃俞悬钟气海交信三阴交阴陵泉关元

瘰疬:手三里、肘尖、肩髃、支沟、足三里。

腿部

1.涌泉穴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2.太冲穴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3.太溪穴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4.足三里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5.照海穴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6.三阴交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7.承山穴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8.委中穴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9.阴陵泉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10.阳陵泉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11.血海穴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12.膝阳关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13.环跳穴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14.丰隆穴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15.三阳交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16.悬钟穴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17.复溜穴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18.行间穴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位置:

主治:

功效:

穴位配伍:

人体常用穴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