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14-12-09 22:53:17

关爱老人 走进老人生活

--概论课课题项目

日语 1301 131220119 黄钰琪

日语 1301 131220122 刘正道

日语 1301 131220121 张启帆

英语 1303 131210305 孙斯倚

英语 1303 131210311 张欣钰

实践项目介绍

东华大学本科生“关爱老人,走进老人生活”赴五里桥社区关爱老人概论课题组,由东华大学本科生组成。课题组将上海五里桥社区五岭小区选择为实践地点,并对小区内的部分老人及小区内的为老服务中心,进行、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在活动中,课题组通过爱心讲座,文艺表演,义工服务的实践活动,达到“关爱老人,走进老人生活”的实践宗旨,服务老人,给老人带去温暖。同时对社区老人进行上门访谈,对社区内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访问,了解、调研该小区的为老服务系统及为老服务现状。

课题项目总结报告

序言

119日,课题组开始了关爱老人实践之旅。我们选择上海市五里桥社区五岭小区为实践地点,因为该小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在具有典型意义,便于实践团调研工作的展开。课题组在居委、为老服务中心、我们进行了上门慰问老人,为老人开设讲座以及文艺汇演等实践活动。在调研方面,实践团通过对老人、居委会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医院医生的访问,对该小区的为老服务体系进行调研。在实践过程中,课题组的成员们从老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时刻履行“关爱老人”的宗旨,也让老人倍感欣慰。与老人们短短的相处给课题项目每位成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谢,感动,感激,感慨。

实践调研篇

一、五岭小区概况

五岭小区是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的一个普通老式小区,总共有2000户人家,其中老年人占20%400户),独居老人在这当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约有100户左右。另外,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个社区的老人大多是无业老人、孤寡老人和知青返乡老人,无业老人没有劳动保障,没法享受国家的经济补贴,所以更多依靠社区,采取居家养老服务;孤寡老人没有子女,单独居住,生活较为孤单且料理自我日常生活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日渐降低,非常需要他人的照顾;知青返乡老人很多方面无法享受同上海户籍的老人一样的福利待遇,例如医疗保障,生活水平上要略微低一些,同样需要社会的帮助。他们属于社会的中下阶层,是需要社会拉一把的弱势群体,这些特殊的情况印证了采用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助推了社区养老的产生和发展。在分析比较了几个小区后,我们选择此小区作为我们课题地点。该小区的居民结构以及老小区的特点将有助于课题组进行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调研社区的为老服务体系与为老服务现状有很大帮助。

第一阶段、爱心小讲堂 给老人带去我们的关怀

119日上午九点,课题组到达了五里桥社区五岭小区的为老服务中心,开始实践的第一个环节——爱心小讲堂。讲座分为两个内容,第一个是预防诈骗电话。讲座以小品的形式展开,成员们以生动的表演,演绎出各类诈骗电话的场景,幽默风趣,提醒老年人在暑期预防各种可能的诈骗手段,并向老年人介绍了一些鉴别、防范诈骗的小方法、小诀窍。

而后进行的是养生讲堂。课题组的同学向老人科普了一些养生小知识,以及在炎炎夏日的饮食卫生,防范夏日疾病的小知识。这次讲堂活动,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给老人送去关怀,带去关心,带去祝福。而课题组的团员们,也因为这次活动,对养老于老年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老人们在照料站的怡然生活也让我们对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有了更好的理解,也让我们对政府的养老政策有了更多的探究兴趣,因此,我们愈加相信我们的活动将会收获良多,更增添了我们完善活动、完成活动的决心。

第二阶段、走近老人,调研为老服务现状

本次课题实践的重头戏就是调研该小区的为老服务现状。一开始我们以走访老人,进行上门访谈的形式去了解社区的为老服务。一开始我们上门走访了几家老人,老人们也对我们很热情,我们问的问题他们会一一回答。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处处碰壁:首先是课题组的团员们对于社区为老服务的不了解。由于为老服务这个领域对团员们来说十分陌生,所以课题组原先从网络上查询到的信息与社区的为老服务体系没有太大的联系。此外,小区内的一些老人并不接受社区提供的为老服务,也有一些老人对于社区的为老服务体系也并不了解。社区内的部分老人,采用的是居家养老的形式。在遇到以上问题之后,课题组的团员们改变了调研的思路,将访问的对象从社区内的老人转移到了社区的工作人员。

119日下午,课题组团员采访了街道瞿中居委的王主任以及办公室的其他几位老师,对小区内老人接受社区提供为老服务的程度、社区为老服务的类型等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晚上,我们走访了社区的日间照料站,对那里的老人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了访问。在访问过程中,团员们得知,此照料站已经有8年的历史。在8年的时间内,此照料站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周围小区的老人也会选择白天来照料站活动,晚上回去。照料站给小区内的老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活动和交流的平台。

119日,我们在访问的过程中正好遇到了社区内进行体检。因此我们访问了社区内的两名医生。他们向团员们解释了一些社区为老服务在医疗方面的问题以及向我们介绍了新型的社区家庭医生服务。

完成了社区的调研之后,课题组团员们对几天的调研资料进行了整合与分析。得出了一份最终的报告。对于社区的为老服务提出了建议以及相应的对策。

课题组对小区养老总结

小区的老人们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传统式家庭养老即单纯依靠子女照料日常生活,机构养老即在养老院等专业养老机构中生活,社区养老即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传统式家庭养老的模式非常简单,就是老人依托子女在经济上和生活上给予相应的照顾,这种模式印证了一句中国的俗语“养儿防老”,但是这种模式想要做得好,却面临着诸多考验,儿女的经济条件和是否有时间陪伴父母关心到父母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关于机构养老,五岭小区内有一个类似于日间照料站的托老所,采用班集体管理模式,老人们在一起集体化生活,每天有固定的班表,因此保证了丰富的活动,健身操、午饭、唱歌、午休、自由活动,老人们生活很充实,而且同龄人之间更有共同语言,很好地弥补了独居老人或子女白天需上班的老人一个人在家的孤单寂寞,同时国家对托老所也有一定的经济支持,缓解了老人们的养老压力,因此托老所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老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

社区养老方面,街道居委有专门为老年人设置的服务。其中有超过十几年的楼组长工作模式和至今实施三年之久的“老伙伴”计划,每栋居民楼由居民自发举荐出一位愿意主动关心邻里的热心居民,楼组长需清楚了解本楼的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的情况,时时去关心查看一下,以免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无人救援,而“老伙伴”计划实施以来,一直反响较好,主要是由一位较为年轻的老人负责五位年龄较大的老人,经常去被照顾的老人家中陪他们聊聊天、了解了解他们最近的心情和健康情况,这样那些行动不便无法出门的老人和独居老人就不至于无处抒发自己的情绪了。如果有老人无法自己做饭又无人帮忙做饭,向居委会申请,交纳一定的饭钱,居委会也会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社区的活动中心每天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有一些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例如一些公益讲座。居委会的每周三下午也会有一个“心怡下午茶”的活动,这是由居委会与老年协会共同搭建的一个平台,居委会平时经常会准备一些小礼品,活动主要由社区的几位志愿者带领老人们做做手指操、唱唱歌,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防骗防盗知识,大家在一起聊一聊新闻、国家大事,老人们在得知这样的活动后,都自发地前来参加,他们很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一段时间以后也就成了一种习惯。

在医疗服务方面,目前社区医院会有专门负责一至两个社区的家庭医生,他们会与老人个人签订一个协议,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老人,如果平时有什么小毛小病或者有什么健康方面的困惑可以直接打电话找他,平时他也会时常上门走访,了解老人的情况,每周三会来小区居委会为老人们测血糖,宣传预防肠癌等常见疾病的方法。但是由于老人们普遍暂时还未形成这种意识,也比较习惯固定的某一位医生,所以家庭医生的形式仍在摸索中成长。

组长总结

老年人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但他们曾是这个社会的栋梁,我们这次社会实践除了关爱老人,更重要的是调查了现在为老服务社区建设的情况,了解了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社区的老人大多都是90岁左右的高龄老人,在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他们渴望集体生活,因为热闹,有人陪着说话。我会把敬老爱老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多陪伴父母与自己的长辈,尽小辈之责,把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地传承下去。社会实践时间虽短但意义非凡,我会记得这段日子,这就是青春,挥洒汗水、释放激情,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在社会实践中,我也会因为任务艰巨而萌生过退缩的想法,但是我还是努力去完成任务,最终还是成功了。人有时候就是要逼自己一把不然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次课题实践,不仅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教育,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多关心老人、敬老爱老、了解老人的生活,这还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与道德素养。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所学到的东西,我想会让我受益终身的。

组员总结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收获的不仅是养老社区的改进建议,更感悟到,其实老人们很孤独,他们需要人关心、爱护,养老社区的设施好并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关注,尤其是他们的儿女。现在老龄化问题严重,老人的儿女大多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他们要的也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代替的,真正需要的是有人陪他们聊聊天、谈谈心、交流一下心声,这种感情上的帮助更为可贵。正是我们老一辈的努力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那首《常回家看看》道出了老人们的心声,也是对我们的一个要求。尊老、敬老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投身于养老事业中,将这份公益事业发展的更美好。

毛概课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