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doc

发布时间:2019-06-01 11:50:17

绩效评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韩长赋省长在省政府工作部门绩效评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425 开展绩效评估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行政效能的有效途径。

去年初,省政府决定在省政府工作部门探索开展绩效评估工作。

一年来,按照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研究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全面开展跟踪考核、实地察访、领导评估和社会评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通过绩效评估,推动了省政府重点工作的落实,激发和调动了政府部门及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力地保证了去年省政府六项发展任务和八件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全省GDP增长16.1,增速居全国第二位,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第22位前移到第21位。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地方级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都居全国前列,吉林正在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一些切身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发展成果惠及了百姓。

实践表明,开展政府绩效评估能够有力地促进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的落实,能够有效地检验各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和调动部门及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一项试点性、创新性、探索性工作,去年是我们第一年进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还不完善,对部门工作评估还不全面,成果反映也不充分,结果可能不十分准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是难免的,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把握规律、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因此,没有受到表彰的部门并不完全意味着工作做的不好,有些部门职能和任务客观上难以排名在前,有些部门工作很好,但关键项否决了,对此要正确、客观地对待。

这项工作,方向是正确的,目标要坚定不移。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体制。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行政监督制度,推行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新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也将实施政府绩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其中。

我省政府工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得到了国家人事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将我省确定为第二批实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试点省份。

按照国家有关部署和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搞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为全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国家全面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摸索积累经验。

今年,我省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要由省政府工作部门扩大到市、县区政府试点。

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效能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求,着眼推动政府管理创新,以推进重点工作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努力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机制,引导和激励政府及部门创造一流业绩、建设一流队伍、打造一流环境、树立一流形象,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具体讲四点意见

一、要紧紧围绕吉林发展振兴大局开展绩效评估工作 推动发展是政府的第一要务,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今年,我们要围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发展好形势,开创新局面。

政府绩效评估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为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要按照振兴吉林、富民强省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绩效评估工作保障服务大局的思想,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强化部门履职尽责,注重工作实效。

在评估指标设计、评估方式方法和评估结果使用等方面,都要以有利于加快振兴、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为原则。

说到底,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就是要推动服务政府、效能政府、责任政府建设,使政府部门真正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发展条件、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加快发展上;真心实意地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尽最大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更好地为企业和创业者、纳税人服务;有效协调处理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通过绩效评估,形成全省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促发展、全力以赴快发展的生动局面,强化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为民理念和行动,营造争上游、创一流、当最佳、站排头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的饱满热情、进取精神、旺盛斗志、昂扬干劲,在推进吉林振兴发展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要以绩效评估推动工作落实 政府工作的职责要求我们既要做决策,也要抓落实。

再好的思路,再好的决策,再好的措施,如果得不到贯彻和落实,转化为实际工作,都是一句空话。

各地、各部门要注重抓落实、强调抓落实、身体力行抓落实,努力克服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慢半拍、粗线条、不落实等问题。

实施绩效评估是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

现在,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实现良好开局。

但还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加之不确定因素增多,完成全年任务相当艰巨。

需要我们未雨绸缪,齐心协力,抓好落实,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要通过绩效评估,使定下来的事情雷厉风行地真抓实干,使部署下去的工作锲而不舍地落到实处。

一是通过评估促进责任落实。

所有重点任务和工作,都要逐一研究具体的落实办法和意见,制定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明确分工,逐级、逐部门落实责任,直至落实到人头,确保按时完成。

二是通过评估促进工作开展。

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要有部署、有检查、有督促,做到项项有人抓、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也就是一项工作抓到底、一件事情抓出头,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三是通过评估促进作风转变。

突出解决好工作停留在一般号召、召开会议、下发文件上,以及自我循环、浅尝辄止、落不到底的问题,切实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

三、要不断探索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政府绩效评估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是搞好绩效评估的基础和条件。

去年我们在制定省政府工作部门绩效评估实施办法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实践中发现还不完善。

今年要继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去年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评估内容、指标和分值确定及评估等次、程序和方法等方面,进一步调整完善,力求贴近实际、科学合理、体现激励、加强约束。

省政府绩效评估委员会已经制定2008年省政府工作部门绩效评估实施办法,总的设想是,省政府工作部门绩效评估的内容分为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和共性目标两部分,突出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部门工作目标为部门承担的省政府80项重点工作以及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确定的能够量化的重点任务;共性目标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建设情况、专项资金下拨和使用情况、廉政建设和政行风情况等。

评估等次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加大激励和约束力度。

今年,选择松原市、舒兰市和白山市八道江区作为市、县区政府绩效评估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要参照省里的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建立本级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

同时,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对下一级政府实施绩效评估的方法,为在全省适时推开做好准备。

四、要切实加强对绩效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 我省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

绩效评估,关键是真评实估,重在取得实效。

省政府绩效评估委员会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完善措施办法,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努力做到评真、评准、评实,切实评出效果、评出干劲、评出权威。

要努力创新评估方式。

坚持自我评估与组织评估相结合、平时评估与阶段性评估相衔接,在加强部门自评和集中组织评估的同时,日常工作中要及时跟踪掌握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寓评估于督查工作之中,促进全面完成重点任务。

群众参与评议是提高政府绩效评估效果的重要途径,要广泛听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强化社会监督评价。

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

省人事厅和省审计厅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抓好日常工作的协调调度,及时总结各部门和试点单位开展绩效评估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搞好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省绩效评估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分工,认真履行职责,搞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省政府工作部门要把绩效评估纳入重要日程,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搞好内部考核与评价,增强内在工作动力。

要加强对市、县区试点工作的指导,帮助制定实施方案,积极组织推进,努力争取绩效评估工作新成绩。

要切实利用好评估结果。

把绩效评估与公务员评优、行政奖励、行政问责结合起来,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完善奖惩机制。

好的部门要表彰奖励,增加优秀公务员比例,并作为向国家及有关部委推荐的表彰对象;差的部门要通报批评,取消行政奖励资格,并对部门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

省政府各部门要抓住开展绩效评估的契机,认真开展创造一流业绩、建设一流队伍、打造一流环境、树立一流形象活动,充分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加快职能转变、推进管理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增强和调动政府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开展绩效评估关系政府工作全局,关系全省振兴发展大局。

希望大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再接再厉,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和谐稳定各项任务,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构建和谐吉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骆书记在全省县(市、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10-2 近年来,为了加快发展,南平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引入政府绩效管理机制,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在推动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南平市基本情况 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与浙江、江西交界。

南平既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又是福建纵深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前沿地带。

面积2.63万平方公里,辖一区四市五县,总人口305万。

辖区内武夷山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

近年来,按照省委建设两个先行区的战略部署,南平市积极发挥纵深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锋作用。

全市上下谋发展、实现跃升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平均较好速度的增长期。

2007年,南平市生产总值47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48亿元,增长38.7;财政总收入40.63亿元,增长2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61元,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增长14.7

当前,福建省正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南平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对接全国、全省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着力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

在总结八年来开展效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市扎实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被确定为福建省推行绩效管理制度的联系点。

二、实施绩效管理主要做法 (一)紧扣发展目标,部署绩效管理工作。

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围绕提高绩效目标所作出的制度安排和管理措施。

我们在推行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工作中,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的总目标,把绩效管理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闽北又好又快发展的抓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部署。

一是制定计划。

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绩效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南平市推行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意见和实施方案对全市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制度保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确定武夷山、邵武、建瓯、建阳四个市作为推行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的试点县市。

二是加强领导。

市本级和辖区十个县(市、区)政府及其部门都成立了绩效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绩效管理办公室由政府办牵头,抽调统计局、调查队、发改委、编办和效能办等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日常工作。

三是动员部署。

2005年开始,市本级和县(市、区)党委、政府都在年初定期召开年度绩效评估动员表彰大会,通报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表彰先进,部署安排工作任务。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专题会议和督促整改方式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市政府还专门就对公众评议工作进行研究,向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绩效评估公众评议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确立发展目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目标的设定是绩效管理的首要环节,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在设区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明确了发展目标,指标设置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绩效指标体现了五个特点一是导向性。

指标体系必须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决策部署。

设置了112个考核指标,包括可持续发展、现代化进程、和谐社会构建、依法行政、勤政廉政建设以及创业竞赛等6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71个数据收集指标。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权重,将闽江上游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设置出五个一票否决指标。

二是系统性。

对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由若干指标构成一个指标群,全面体现政府的实际效能,逐项检验指标的完成情况,又通过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察访核验三个层面的考量,逐项检验指标完成情况。

通过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其它手段的运用来提升政府绩效的整体水平。

三是现实性。

绩效管理涉及政府和公共服务组织的各个层面,政府绩效评估同样覆盖面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

南平市在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中,绩效评估体系既与省上体系对接,又体现闽北实际,对区域发展给予特殊的重视,在评估指标设置上加入了城市建设指数新农村建设指数第二产业发展指数

对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如高速公路建设资本金筹措、重点建设项目进度等拉动发展关键性的工作列入绩效管理专项督查,从制度上确保重点工作的落实。

四是可操作性。

政府绩效评估建立在部门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缺乏统一性、可比性的问题,我们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对不同性质、不同职责要求的部门进行绩效定量比较分析,从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方面要求部门绩效目标可以量化的必须量化,不能量化的等级化;另一方面采取比较绩效系数的概念来量化指标,寻找出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五是科学性。

做到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对硬性的任务坚持直接量化考核,对不便直接用数字衡量的指标,则采取群众评议、民主测评、察访核验和专项督查等方式分成若干等次进行定性评估,并按票数折算和扣分等办法进行量化,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定性任务级量化,抽象工作具体化,保障了工作顺利开展。

(三)落实发展目标,重视绩效管理过程。

政府绩效管理既是系统管理,又是过程管理,良好的政府绩效结果,来自有效的过程管理。

经过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我们初步摸索出一套过程管理的做法。

一是绩效自评。

市本级和县(市、区)党委、政府,结合发展实际,在衔接省绩效评估方案,并与经济发展创业竞赛相呼应,按年度制定绩效评估自评工作方案,同期修订完善公众评议实施细则、察访核验实施办法、绩效指标计算办法等绩效管理制度。

坚持季度经济绩效分析、半年绩效自评制度,及时掌握分析绩效目标的实现进度,收集和整理能够反映绩效目标落实情况及成效的有关数据、公众意见,认真听取各项指标落实情况的汇报,核查相关资料,核实有关情况,找出反映工作实绩的依据和基本事实,运用绩效评估方法,对本单位绩效结果作出评价,写出绩效评估自评报告,报送党委、政府审核。

二是绩效点评。

为了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抓手,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绩效点评工作。

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的绩效点评通常先由统计部门对县(市、区)政府的绩效进行中期评估,中期评估的结果作为市领导点评依据材料之一。

点评活动采取现场观摩、听取汇报、情况分析等形式对各县(市、区)政府绩效情况进行逐个逐项分析评议。

由市委书记和市长带队,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随行,市效能办领导全程参与。

点评活动对工作绩效得到提升的给予肯定,同时也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闽北日报、闽北快讯对点评活动予以刊发报道。

点评之后,各县(市、区)政府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对完成绩效目标,推行绩效管理,促进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跟踪督查。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把高速公路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建设弃土处置管理、计划生育、电子政府建设、压缩行政经费开支、森林防火、防汛防台风、灾后重建以及农村沼气池建设、规模畜牧养殖污染治理、禽流感防控工作等列入绩效管理范畴,开展专项督查。

督查结果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呈阅,领导批示后通报全市,促进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是察访核验。

绩效管理讲求方法与目标的统一,积极寻求和开发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法,是提高管理绩效的重要一环。

南平市各级效能办都聘请一批离退休老同志、民主党派人士、社区工作者、企业家代表作为效能监督员,参与绩效管理。

平时由效能办负责培训,提供政府工作信息,组织监督员每季度对政府行政审批办事效率、信息公开工作、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及机关作风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列入绩效管理台帐,抓好整改跟踪督办,从外部监督上健全和完善了绩效管理制度。

(四)围绕发展目标,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推行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创新了行政管理运行方式,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各级政府在建设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污水处理厂的过程中,涉及袋装垃圾收费和污水排放处理费的收取,全部经过听证,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后才予以确定。

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

各级各部门规范和畅通行政权力运行,再造行政流程,优化行政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成立了市、区一体的行政服务中心,有65个单位、580项受理审批业务入驻行政服务中心,通过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机制,提升各类窗口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办事。

三是不断丰富了政府自身建设的内涵。

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工作内容不断充实,由当初抓效能建设八项制度落实,开始向抓行政管理方式改革转变,工作方式由行政管理向绩效管理转变。

各级各部门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内容,不断创新形式。

政府及其部门自觉从越位中退下来,从缺位中补上去,如效能直通车百家企业评机关活动,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认可;全市效能建设机构都开通了24小时受理效能投诉热线电话,方便了群众投诉,扩大了监督面。

四是巩固绩效管理成果。

持续开展评选服务发展最佳科室群众不满意科室暨加强基层所站效能建设活动,把行政服务窗口、市政府为民办实事责任科室和面向企业、面对群众的科室列入评选范围,通过闽北日报、南平电视台、闽北互动论坛等媒体的宣传造势和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经营者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既评出先进,也评出后进,对先进通报表彰;对后进开展批评,营造了氛围,激发了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热情,促进了政府转变职能,提升了绩效水平。

(五)对照发展目标,注重绩效结果运用。

对照发展目标,评出绩效结果,有助于政府及其部门寻找差距,改进工作,是提升政府及其部门管理绩效的重要环节。

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检验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绩效的做法。

一是重视绩效分析。

对绩效评估结果认真分析,落实整改措施。

一方面认真分析省上中期评估和年度评估结果,从指标完成情况、公众评议和察访核验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纵向上与自己比,横向上与其他设区市比,发现差距,抓好整改。

比如对公众评议反映出的教育收费、群众就医、燃气价格、市容环境卫生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开展专项治理,整改到位,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对各县(市、区)政府的评估结果反馈。

评估结果先由市绩效办作出分析,提出整改建议,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后,组成反馈工作小组,再到基层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反馈,并以市委和市政府两办的名义通报全市,强化了评估结果在推行政府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2007年,省上对设区市政府绩效评估结果显示,南平市由上年度的全省第五位,提升到全省第三位。

二是建立绩效管理问责制度。

绩效指标与绩效问责挂钩,对未能完成绩效管理工作任务,评估结果处在末位的单位和个人实行绩效问责。

由政府分管领导与被问责单位负责人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

被问责单位在闽北日报上公开表态,落实整改措施。

武夷山市还把绩效问责列入评选十差科局长范畴,对连续两年被评为十差科局长的单位负责人,予以免职,绩效问责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增强了公共部门的责任意识。

三是建立奖励机制。

市委、市政府年终对评为绩效管理先进集体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对绩效评估被评为前三名的县(市、区)政府,颁发牌匾奖金,激发了各级各部门参与绩效管理的积极性,使绩效管理手段在推动闽北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彰显。

三、几点体会 政府绩效管理是当今许多国家实施政府再造,落实政府责任,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形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

几年来,我市对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闽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主体明确是前提。

绩效管理是政府及其部门自身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现实要求,因此,主体要突出,切实变要我做我要做

从南平市十个县(市、区)及市直部门推行绩效管理的情况看,凡是主体意识明确,主动积极抓绩效管理的县(市、区)政府和部门,其工作成效就明显高于被动抓的县(市、区)政府及部门。

南平市绩效管理成效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

(二)公众参与是动力。

绩效管理为公众评价政府搭建了平台,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因此,实施管理过程必须避免陷入政府评价政府的误区,要主动动员公众参与,把群众的意见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

从近年来公众评议占绩效管理40分值的比例及汇总结果看,公众评议有效实现了政企互动,是政府联系企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绩效管理的成效较好地体现了群众的利益。

(三)严格奖惩是手段。

实践证明,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应注重结果的运用,连续几年来,我们在结果应用上把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绩效作为评价政府及其部门的一项重要依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的参考,有力增强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绩效意识,强化了绩效管理工作,促进了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也使绩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地位得到提升。

(四)科学发展是导向。

从根本上看,政府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导向,以促进公共组织绩效最大化为目标,以管理和服务对象的满意为最终衡量标准的新型管理模式,几年来,我们从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目标体系,推行政府绩效评估入手,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等问题,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绩效管理,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问题,为闽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由此可见,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用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来巩固和扩大发展成果。

对政府绩效考核管理的分析与思考 传统意义上的政府绩效,就是指政府在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形势的发展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开始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的经验,进行了政府绩效评价的探索和尝试。

其中,甘肃将政府绩效评价工作委托给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组织实施,开创了我国第三方评价政府绩效的先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甘肃模式,其特点是把评价权交给政策直接受益者,把评价组织权交给第三方学术性中介组织,这种模式实质上就是引入服务对象来考核政府业绩。

一、政府绩效考核的现状 目前,政府绩效考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主导的内部考评,一种是公众参与的外部测评。

笔者对这两种考核形式进行了调查分析,两者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官方主导与公众参与。

前者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主要围绕当前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包括党的建设、新农村建设、财源培植、招商扩投等一级指标和班子建设等二级指标,考核方式也多采用领导打分和各部门互相打分的方式。

评价队伍完全是由政府各部门人员组成。

评价结果的运用上体现更多的是政府博弈,且缺乏公开性。

后者是把评价权交给政策直接受益者,以他们日常在政府部门办事的感受作为依据。

因为政府工作干得好不好,绩效大不大,感受最深切、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公众,它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政绩的最高标准。

这也是政府转型的方向和善治的结果。

二是经济指标与公众价值。

尽管在指标设计上考虑到了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教文卫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素,也对计划生育、信访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而信访的一票否决是否合理还值得商榷。

但强势部门和强势指标仍充当主角,这一主角的导演就是政府官员。

在指标时效上主要考虑的是当前表现出来的显绩,而后者更多体现的是公众价值。

何谓公众价值公众价值就是公众在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所能得到的所有预期收益与公众为取得这些收益可能付出的所有成本之间的差额。

体现在两方面1、是否提供了较为优秀的服务质量;2、在服务质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公众为获得服务所付出的货币或非货币成本,如缩短公众等待服务的时间、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以及增加政府服务机构的数量或者进行政务的简化等。

三是不为

前者重视工作过程与投入,即的体现。

也就是的角度考核,这直接导致了压力型体制的产生,即一级政治组织为了实现经济赶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而采取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比的评价体系,根据其完成的情况进行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奖惩,导致出现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违反科学发展的典型案例。

后者以是否存在随意执法,执法不公,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是否存在履行职能缺位、错位、越位,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不为作为考核指标,即从的方面考虑。

四是宏观改进与微观促进。

在结果的导向上,前者多是从宏观上改进,或是具体数字的简单加减,忽略考核结果的引导功能,未能将考核结果与对考核对象的鼓舞、激励以及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而后者考绩与评人相结合的模式有助于树立成本与效率观念,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等,有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科学的职能定位。

二、完善政府绩效考核的对策 通过总结,发现以政府为主导的考评似乎离我们对绩效期望的预期相距甚远,而目前我省推行的在服务对象中设立效能监测点的测评与甘肃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是否可以直接照搬甘肃模式或过渡到效能监测点测评呢笔者认为,在公众的民主观念和参与意识不高、政务公开程度不够、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不高、普通公众拥有信息的有限性和不完整性的情况下,还有众多问题需要解决 1、考核主体的重构。

把评价组织权交给第三方学术性中介组织,对于众多的中小型县级城市来说,缺乏可靠、专业的中介机构。

官方考评存在先天不足,纯粹的效能监测又存在后天发育不良的情况。

因此,寻找具有普遍推广意义而又符合当前政治生态水平的考核主体就具有相当意义。

笔者认为,将指标考评与效能监测有机结合,合而为一,并在人大和审计部门的组织下进行。

人大对政府中心工作熟悉且具有实践经验,审计部门对随机采集的数据有更为科学的分析机制。

两者的结合虽然只是过渡,但其意义将会是深远的。

2、考核指标的融合。

融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是要形成系统的考核指标体系,为什么选择一些指标而放弃另外一些指标,要进行科学的实证分析,与政府的使命要建立紧密的关联性。

它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状况,既着眼当前,又注重长远发展;既考虑经济发展,又重视社会全面进步;既包括定性指标,又包括定量指标。

本质上来说是政府本位公民导向的转变。

3、考核数据的完善。

数据的客观和全面是科学考核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硬指标,由有关职能部门提供,考核机构经调查核实后予以认定;群众满意度等大众性指标的数据来源由客观数据和评判数据组成,客观数据即客观的工作与服务产生的数据,评判数据主要通过效能即时监测、明察暗访、抽样调查等方式获得。

尽量扩大样本容量和增加考核频率,以避免行政干预。

4、考核队伍的建设。

人大与审计部门设立考核协调委员会,由委员会建立考核员储备库,考核员的选取应尽量不与被考核部门和人员有任何的利益关系,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对效能监测点监督员的建设应以培训为主要内容一是增强其对政务知情的程度,使其在更多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了解政府;二是培养其参政的意识,主动将自己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起全局观念及责任感、使命感。

以上是笔者对绩效考核的一点思考,绩效考核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的、渐进的工程,需要我们在理论上不断研究,寻求其规律,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认真分析,科学对待,就一定能找到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政府绩效考核模式。

赣州市人民政府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灵活、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

以往机构改革的主要着眼点是机构的撤并和人员的裁减,体制创新的力度不大。

传统的政府体制以及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旧模式并未彻底打破,政府职能并未根本改变,政府仍然垄断着公共物品及服务的供给,政府机构膨胀,包揽过多的社会事务,行政效率低下以及资源浪费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加快政府体制创新的步伐,彻底打破政企不分、权力过分集中的传统政府管理体制,打破政府垄断公共物品的局面,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转交给社会和企业,即让其他公共机构、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

政府甚至可以不直接提供公共物品,只起指导作用,即政府充当掌舵而非划桨的角色。

2、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 新公共管理者的一个基本信念是,既然政府的力量可以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的失灵,那么,反过来也一样,即市场力量可以弥补政府的不足,防止政府的失败。

他们认为,以往人们只注重用政府来改善市场的作用,却忽视了相反的做法,用市场的力量改善政府的作用。

政府应注重用市场机制来改造政府,在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上采用市场的方法(如合同承包、代理、拍卖、招标等)或准市场的方法,并在公共机构以及组织中确立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激励机制。

市场机制是改善政府功能的一个基本手段,通过在政府管理中注入一些市场的因素,可以缩小政府缺陷的影响范围,使政府体制更灵活,并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3、尽快完善行政法律法规 我国应尽快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行政法律法规 1)行政机关组织法。

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内容相当简约。

内容的过于简略,增大了法规的灵活性,也相应增大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随意性,为机构膨胀准备了制度空间。

2)部门组织法。

建国初期,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置不重视法律依据,或者简单地走一下形式,或者发个文件、纪要,甚至个别领导一句话机构就设立了。

这样的机构设置既无法律依据,又无明确的职责权限,严重违背了现代行政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理性化的要求。

3)行政程序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权力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官僚机构由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出现自我膨胀、自我扩张的趋势,官僚者个人对权力的欲望,以及裙带关系、官官相护等正在使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这样,就必须制定行政程序法,对行政权力进行严格的限制、监督。

4、改变政府改革的战略与战术 以往的政府改革视角偏狭。

多少年来,一提起政府改革,便将其等同于机构改革,政府改革的视觉点是在机构、人员的调整上。

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政府改革就是撤并机构,精简人员。

政府改革或再造涉及多个面向和维度。

就一般意义上而言,政府改革最少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一是结构性变革,如组织结构的重组,层级的简化,人员的精简;二是工具层的变革,涉及政府治理方式、方法以及公务员做事的方式;三是价值层面的变革,涉及政府人员的心灵改革。

显然,仅仅改变政府结构,是无法达到改革目的的。

5、增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 我国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政府凌驾于社会之上,社会不发达、社会自治能力差;现阶段公共管理中存在的官僚主义、腐败现象、公共责任虚化、官员及工作人员遇事对上不对下、对官负责不对民负责等消极现象,与政府机构及其人员没有摆正自身的位置、没有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有密切关系。

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于建立一种新型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克服目前在这种关系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大力发展和培育社会力量,增强社会自治能力;政府组织及公共部门必须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公共责任感,必须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6、借鉴当代工商管理的经验新公共管理主义作为一种管理主义纲领,与它直接采用当代工商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方法及模式有直接的关系。

尽管它有照搬私人部门管理经验,忽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存在着的基本差别的倾向,但是,作为人类社会管理的两个基本领域,公共管理(政府管理)与私人管理(工商管理)两者有共同之处,都属于一般组织与管理理论研究的范围。

因此,某些私人部门管理经验、原则、方法、技术及模式同样适用于公共部门,可以相互借鉴和应用。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或政府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式陈旧,管理方法落后。

这就迫切需要一整套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并构筑起新的政府绩效管理模式,而这套新理论、原则、方法、技术和模式的一个重要来源,正是当代工商管理实践及其经验。

7、健全社会服务承诺制度 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就是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组织,按行业要求,把服务内容、标准、程序、时限、责任向社会公开做出承诺,在社会的监督下组织实施,违背承诺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的一种具有契约性质的社会服务机制。

承诺制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公开办事内容、办事标准、办事程序,确定办事时限,设立监督机制和举报电话,明确赔偿标准,未实现承诺的单位和责任人要按照规定给当事人以赔偿。

承诺制是由承诺、内部践诺机制、社会监督、违诺处罚等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到以人为本,使老百姓得到利益和实惠。

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的核心就是真正把公共服务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把监督权交给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监督政府公共部门的工作,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

8、改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办法 1)建立起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估体系。

对政府的考核与政府部门的考核应该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体系,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考核目标要由单一对GDP 增长数量和增长速度的追求,代之以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并重。

2)规范政府绩效评估的程序。

没有科学的评估程序就很难有科学的评估结果。

在我国,当务之急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道路。

3)使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

评估主体应包括党政机关、相关专家和社会公众,改变以往单纯靠党政机关评估的单一主体形式,逐步实现官方评估、民间评估、专家评估并重。

如何才能让绩效管理切实有效地实施 如何才能让绩效管理切实有效地实施,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发挥积极作用是国内众多企业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通病。

病源主要在于,目前企业对绩效管理的内涵及应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到位。

建议您理清以下几个观念,进而对企业的绩效管理实施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

观念之一绩效管理要有切实的目的性。

为了提高员工和公司的绩效已成为绩效管理的普适性口号。

然而,目前国内实施绩效管理的企业中真正能达到目标的寥寥无几。

有时,绩效推行工作甚至会引发员工的不满,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其实,一个真正发挥作用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要有清晰而具体的绩效管理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绩效管理体系。

每个企业由于文化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实行绩效管理的具体目标并不一样。

若笼统地将绩效管理目标都设为提高绩效,在进行体系设计时难免会出现偏差,导致重点不突出、赏罚不分明、资源平均分配造成浪费,企业的真正目标无法实现。

唯有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绩效管理体系才有针对性,才可能产生出实际效果。

要得到什么就考核什么。

企业的关键业绩指标要能够反映公司当前的战略要求、近期业绩目标、公司和部门的工作重点以及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实,这也对企业的各层级领导者提出要求。

作为领头人,要时刻明确本公司或部门的目标和工作重点,并将讯息通过绩效管理体系有效传递到下一层级员工身上,实现战略的层层分解和层层落实。

观念之二考评指标体系并非越全越细越好。

国内许多做绩效管理的企业大多有一个感触,那就是考核方案的设计最后都聚焦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

如何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成了整个绩效管理的重中之重。

有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对岗位的要求都应放在绩效考核指标里,这样才算是对员工的全面评价,结果导致德、能、勤、纪事无巨细,甚至考核表上迟到次数衣整齐程度语言文明等指标一项不漏。

事实上,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分散员工的关注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不能提高工作绩效。

而且管理需要付出成本,面面俱到、细枝末节的衡量指标只会加大管理成本、分散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注意力,更无法识别和判断个体和团队的发展潜能,而这可能恰恰是组织加速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此外,指标设置的偏离,也常常致使我们看到组织需要的绩效和奖励的绩效之间出现无关联性,而这两者之间的毫无联系,极大地影响了组织的成功。

冗余的绩效管理指标应该适当精简,真正体现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中的 K(关键)。

在选取指标时,应当遵守 20/80 原则,抓住体现企业 80 的目标的 20 的指标,否则,就有可能因小失大。

观念之三绩效管理需要融入人力资源体系,以发挥协同效应。

绩效管理必须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目前国内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倾向脱离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片面强调绩效管理。

这就使绩效管理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况,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没有科学明确的职位说明书,绩效管理就失去了考评的基础;没有与之配套的薪酬体系、奖惩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绩效管理的成果就无法得以体现。

所以,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有效实施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结构、职位分析、职位评价及薪酬体系等内容一致,形成有机整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另一种常见的倾向是期望绩效管理取代一切管理工具,将其作用盲目地扩大化,什么都往绩效这个框里放,导致企业绩效管理步履维艰。

其实,企业不能把绩效管理,特别是把指标体系的框装得太满。

企业要给指标归类,除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外,所设立的指标还可以分为不同的体系,如干部任用考评体系、奖金体系等。

只有分开来做,变成几套系统,一步一步去落实,才能做好。

否则,把绩效考核指标做得太复杂,大家会把绩效考核作为额外的负担而没法落实,最后会以失败告终。

绩效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的一只脚,将工作重心都放在这只上,它如何能承受如此之重绩效管理只可以解决本身能够解决的问题。

企业管理,不仅仅是绩效管理,还需要其他管理制度的支持与配合。

中人网2010-1-4 关于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基本框架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进行探讨,认为构建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框架要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的政治制度、组织制度以及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应当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合法性、实践性的要求,形成绩效目标、责任体系、运行机制、绩效评估、绩效提升等要素组成的基本框架。

同时,应坚持科学理念、统筹协调、理论引导、典型示范、与时俱进,扎实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绩效管理;政府改革;绩效评估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实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要求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对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也作出了部署。

加快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任务十分重要和紧迫。

近几年,理论界及实际工作者对推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作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福建省也在适应改革开放要求、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努力实践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已初见成效。

本文拟结合工作实践,对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基本框架作一些理论探讨,以期呼应中央的要求和对实际工作的推进。

一、构建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框架的基本原则 框架是指事物的组织、结构。

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指构成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和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应当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制度,遵循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

具体地说,笔者以为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遵循科学性的要求。

科学性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科学性的要求是构建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基本框架的核心。

遵循科学性,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体现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反映科学发展的具体要求;二是要严格遵循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科学配置管理资源,优化管理要素,简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讲求管理的综合效应。

2.遵循系统性的要求。

系统性反映事物的完整状态及各部分之间的关联。

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种管理要素的组合,也是各种管理技术和管理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综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遵循系统性,要以系统的理念、系统的方法来构建绩效管理的制度框架,统筹考虑制度框架的各个组成部分,考虑系统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排列,注重多项管理技术的集合,注重运作机制和工作方式的联系。

3.遵循先进性的要求。

先进性反映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遵循先进性,一是要注重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的有益经验,扬长避短,汲取精华;二是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框架的设计要有前瞻性,适度超前,在了解把握现行行政管理态势的基础上,注重把握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使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框架既反映中国特色,又跻身于世界先进的行列。

4.遵循合法性的要求。

合法性反映事物发展运动的规范。

遵循合法性,就是要使所构建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框架适应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体现法治精神,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氛围。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法律授权,政府的一切行政内容和行政程序必须合法,政府的管理活动要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实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5.遵循实践性的要求。

实践性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实在。

一切事物都是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产物。

构建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框架,要紧密联系我国政府管理的实际,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遵循实践性,一是要强调可行性。

整个制度在管理实践中切实可行,既能反映管理工作客观实际的需求,又能对实际管理工作有效的促进;二是要实践检验。

实践是检验制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要善于总结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同时通过实践发现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框架的基本构成 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构成到底包括哪些要素,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模式。

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的有益经验和专家学者们的理论建议,根据福建省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笔者以为,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应有如下要素构成 1.绩效目标。

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

绩效目标是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核心。

美国国家绩效评鉴委员会曾对绩效管理做了这样的界定使用绩效评估信息帮助建立绩效目标,分配并优先配给资源,通知管理者确定或改变目前的政策或项目方向以满足制定的目标,并报告是否成功地满足了这些目标

可见,绩效目标在绩效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绩效目标的设定是绩效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因为其内容的设定反映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

现阶段在目标设定上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体现依法行政的推进,体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从福建省的实践看,在目标设定中要把握好这几个方面一是要从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能职责出发,来设定反映科学发展的绩效目标,体现政府所具有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及其发挥职能、履行职责的绩效;二是要突出重点来设定绩效目标,这个重点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

福建省近几年在绩效管理中突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生态省建设的绩效目标,有力促进了有关方针政策的落实;三是绩效目标的设定既要体现质,也要体现量,是质和量的统一;既要有一定的高度,也要切实可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避免绩效目标过高或过低,做到张驰有度;四是绩效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实际,可操作可测量,便于考核和评估。

2.责任体系。

绩效目标设定以后,要进行有效地分解和落实,明确工作责任、质量、时限,形成目标分解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

建立责任体系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给,这种有效配给在一定条件下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责任体系的建立应把握好三个方面一要建立责任分解制度,按照政府层级关系,自上而下进行责任分解,使每一项政府绩效管理目标落实到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责任体系;二要建立责任公示制度,把绩效目标落实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在一定范围进行公开,既便于管理活动的有效展开,又有利于加强社会各界的监督;三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违反制度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以及追究的办法和措施,确保工作目标的落实。

3.运行机制。

机制是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建立高效、透明、顺畅的行政运行机制是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运行机制的构建要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要求。

笔者以为,在实践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确保行政决策的正确有效;二是强化政府执行力,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强行政流程改造,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三是加强行政监督和监察,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的作用,特别要加强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促进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

总之,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运作机制。

4.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制

绩效评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d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