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情表》有关的两个人 - 晋武帝和李密

发布时间:2015-03-20 16:45:03

和《陈情表》有关的两个人——晋武帝和李密

侯占国

《陈情表》是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有史料记载,晋武帝看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于是便不再征召他去朝廷做官,还赐给他奴婢二人,帮助其奉养祖母,并命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李密遂得以终养祖母。

据此,有人说,一篇《陈情表》救了李密的命,使他免于出来做官。但晋武帝真的是因为《陈情表》才放了李密的吗笔者以为,事不尽然。《陈情表》固然言辞恳切,真情感人,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为由,拒不出仕。但三岁小儿也能看出,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原因很简单,他之前为什么在蜀国做官?之前能撇下老祖母出仕蜀国,现在就不能出仕晋朝吗?晋武帝也不是傻子,他难道看不出这只不过是李密拒不出仕的借口吗?那他为什么还要放他一马,最终答应李密的请求呢?我想,晋武帝之所以如此做,应该还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

众所周知,晋朝的司马氏政权是在残酷屠杀曹魏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载,司马懿诛曹爽支党皆夷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司马昭对幼稚的高贵乡公曹髦刺之,刃出于背,手段很是残忍,史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谚语。公元265年,司马昭中风逝世,在其死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继承王位,而他的上位直接把傀儡皇帝曹奂逼下政权的舞台,正式改朝为西晋,即为晋武帝,成为了历史上晋国的第一代开国君主。《陈情表》中所说,圣朝以孝治天下。因为儒家的仁爱忠义,到司马炎手上能够让他拿来派得上用场的,也大约只有了。试想,他们祖孙三代篡曹魏,何以言忠?锄异已、滥杀伐,何以言义?司马炎只能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才能示清正、持君臣。既然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出先在家终养祖母,后出来做官,言辞又很是卑微,何不做个顺水人情,答应他的请求,来显示自己的清明和宽厚胸怀

其次,是为了笼络人心的需要。当时,刚刚灭蜀,吴国尚未攻下。如果贸然屠杀蜀汉旧臣,对东吴臣子的劝降显然是不利的。为了笼络蜀汉旧臣,更是为东吴的臣子吃个定心丸,所以,晋武帝才放掉了李密。

再次,是李密的才名。李密很有辩才,曾多次出使东吴,是蜀汉名臣,如果杀他,影响太大。再者,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述的也很是可怜,除陈述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外,提出先在家终养祖母,待祖母死后再出来做官,为国尽忠。言辞又很是卑微,几乎是乞求的口气,不能不让晋武帝心生

最后,这也和司马炎的性格有关。司马炎虽然和他祖父司马懿、父亲司马昭一样,为人阴险多疑,处心积虑掌夺政权,但是和他的祖父司马懿、父亲司马昭不同的是,其性格却有妇人之仁的一面,并且还是个孝子。史载,他宠爱杨皇后,优柔寡断,在众大臣反对情况下,仍然不忍心废傻太子,结果酿成八王之乱。而且,司马昭一死,继位之初的司马炎即为父守孝三年。正是这种性格,才使他对富有孝心的李密另眼相看,最终,答应他回家终养祖母。

正是这多种原因,最终使晋武帝放了李密。如果说仅凭一篇《陈情表》就能打动晋武帝,让他放了李密,这是不切实际的。当然,也不能据此就说李密对蜀汉有多么忠心,当时李密不出来做官,也是有多种原因的。

李密是蜀汉旧臣,一向以孝廉为名,如果晋武帝一征召,就立马出来做官,就太有损于他的声誉。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再说,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年老多病的祖母刘氏的问题,就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但是,李密在祖母死后,最终还是奉诏了。在李密写完这篇表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刘氏就去世了。他在家守孝两年后,就又出来做官了,而且他当官还当得蛮乐意,曾出为温县令、汉中太守等职。并最终因调动不成到京城为官而发牢骚,被人打小报告后,司马炎把他免了官终老于家。

和《陈情表》有关的两个人 - 晋武帝和李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