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发布时间:2019-08-11 01:47:05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上期高三期中试卷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孔子将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并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的是指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主忠信(《论语·学而》),即以诚信教育为主。
    ②古人的诚信教育首先是在家庭里从蒙学开始,从婴幼儿抓起,以胎教、父范母仪,生活日用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实现诚信教化。婴幼儿善模仿,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中国古代的父范母仪,特别强调家长对儿童的示范教育。父母长辈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诚信教育。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俯拾即是,如商鞅立木、季札赠剑、管鲍之谊、范式守信等等;也有不少因不守信用而败德坏身甚至亡国的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候,颇具警戒作用。
    ③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统的诚信教育,朱熹提出了完整的德育阶段学说,从小学大学是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815岁受小学教育,1617岁受大学教育。两者的道德教育有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注重行为的训练;大学阶段就是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有为忠信孝悌者。朱熹还编辑圣经贤传和三代以来的嘉言善行为《小学》,作为小学德育教材;编著《四书集注》为大学教材,后成为元之后科考的必读书目。在不同年龄段施行不同水平层次的儒家经典教育,为学子包括诚信在内的价值观的萌发、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学校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成德为事。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传统学校诚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与王阳明的事上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
    ⑤传统社会的礼俗文化承载着社会诚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种乡土社会中自然的教育,礼俗作为一种得宜的规范和生活方式,与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有时甚至会超越道德的权威和效力。礼俗的主要形式有三:古已有之、口耳相传的风俗;人们认同和遵循的人情习惯;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族规、村规和民约。通过礼俗约束民众从而实现礼治是传统乡土社会维护秩序和治理的基本方式。礼俗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诚信心理和行为习惯。
(摘自沈永福、邹柔桑《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 在孔子的学说中,诚信教育不仅属于道德教育,而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B. 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教育,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起点,强调父母的示范作用。

C. 在中国古代父母长辈在家给儿童讲故事,旨在使其顺利接受学校系统教育而更诚信。

D. 中国古代培养人诚信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到宋代形成了一定的学校诚信教育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列女传》记载周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强调的是胎教的重要作用,可补充论证第二段的论点。      

  B. 若对父范母仪展开论述,应强调父母的行动示范比言说对于子女更有影响力,可用父范如曾子等事例作论据。
C. 文章采用的逻辑结构,侧重论述传统社会学校诚信教育的系统,指出了私塾、官学和书院诚信教育的一致性。        D. 可选择成语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作为文章中关于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论述的依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A. 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孩子则不说谎、诚实做人并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B. 如果学校采用丰富适切的形式,就能显著地提高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有效性。
C. 只要家长和教师都做到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学生自然做到诚信做人。      

  D. 传统乡土社会已经瓦解,以社区为特征的城市,对市民诚信教育无能为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从前还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
    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地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给自己说。
    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一声。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开头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文情节作了铺垫,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     

   B. 青树在父亲去世前从未感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为红苗的出场作铺垫。
C. 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一个小黑点,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二者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心境与生活的转变。      

  D. 作者极力渲染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这深化了小说回归自然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

5.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以远山为题,有人认为以转弯为题更恰当,你认为远山转弯哪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7-9)题。

材料一: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
    《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2014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这是20156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语音互动、微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45日)
材料二: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 (《中国青年报》2017214日)
材料三:
今年两会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
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光明网《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201742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困难重重,从筹划节目时的激情满满,到样片拍摄失败,主要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
B. 康震教授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有较大的关系。
C. 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的最好方式就是到传统生活里去,以得到知识的快乐与精神收获。
D. 三则材料都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与叙述,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
B. 在三则材料中,时效性和文学性强弱不一样,如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
C. 材料三中,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让新闻更真实、客观,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而且更具说服力,更加丰富了新闻的内容。
D. 三则材料来源于专业报纸,或门户网站,都关注了古诗词,但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修辞上各有考虑,读起来感觉不大相同。

9.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词,其在当代得以推广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4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 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节选自《三国志》)【注】郇越:古代的贤者

10.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A. 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B. 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C. 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D. 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任用官员的科目之一,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后来,也成为了明清时期对举人的雅称。
B. 《书》为《尚书》的最早书名,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四书五经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之一。从汉武帝始创年号起,便有了年号纪年,除此之外,古人也会用干支两字相配来纪年。
D. “豫州,古代九州之一,其余八州为冀、兖、青、徐、扬、荆、梁、雍。一般地说,九州可泛指中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温恢有正确的财富观。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就认为聚集财富是没有用处的,因此他把钱财分给族人,此举得到人们的好评,且获得太祖的青睐。
B. 温恢很有军事谋略。曹操曾经派他出京担任要职,又对自己的手下说,遇到事情可以多和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C. 温恢很有远见。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曹仁将要受到关羽的攻击而提醒兖州刺史,后来果如他所料。
D. 温恢善于体察人心。他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给裴潜提建议,让他加快行程,裴潜接受了他的建议,所以没有受到责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小题。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二陵:指崤山南北二陵,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指白衣送酒的典故,晋代王弘遣白衣使者送酒给陶渊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诗歌题目点出写作的时间、事件和目的,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诗。
B. 首联交代了望仙台是由汉文帝修建的,十分详细描写了在望仙台所见的景色。
C. 颔联表面写了望仙台景色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在感慨历史的变迁。
D. 第五句与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抒发的感慨一致。

15.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为其增添浪漫气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让自己流连忘返的春夏美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只有当登上高山时,你才会有登高自卑之感,有这种感觉也属正常,毕竟在高山面前,人类真的太过于渺小了。
我们班很多人长袖善舞 而我一无所长,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书法、音乐等等一概不会,春晚时我可怎么办啊?
前人告诉我们办事要无声无臭 既要老到,又要精明,在做事的时候,要稳当,在稳当的基础上,才能创新变化;办事要讲方法和原则,顾全大局的同时,处事老道,又要不失精明。
抗日战争时期,逃难而来的赵明靠在车站做装卸工谋生。他虽然努力工作,但在米珠薪桂的南京,还是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难。
申雪、赵宏博自信满满地表示,已经为明天的自由滑雪比赛做好了准备,刚刚夺得了国际滑联短节目冠军,正好及锋而试
⑥“暴走团在超车道上健身的新闻曾叫人捏着一把汗。没成想小概率的担忧却是一语成谶。出人意表 一出租车司机,开车冲进暴走队伍,造成一死两伤。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②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A.政府把治污减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一系列铁腕措施,大力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还给百姓碧水蓝天。
B.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只是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们摩拳擦掌,而是整个电商链条上的所有节点都为之疯狂。
C.河南省气象台昨日1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从昨日晚上开始,全省有67级的阵风,降温最大幅度为10℃。
D.在中国,慈善往往被赋予道德的光环,但把慈善提到过高的道德水平,不是慈善文化的先进和成熟,而是幼稚和落后。以平常心看慈善,是重建中国慈善文化需要确立的心态。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梁实秋的散文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之所以难,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锤百炼的功夫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功夫能奏效的。

A.要写好散文,不能光靠精神涵养,文字上的功夫也是另一种存在缺不了的。
B.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
C.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D.“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6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21.下面是某高中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四、写作题(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711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87岁的袁隆平以流利的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他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现场观众数次热烈的掌声。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袁隆平堪称中国骄傲
深圳有一个名叫袁媛的7岁小女孩,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在浴室的危急时刻,她处乱不惊,果断打开浴室门,借助衣架捅开高高的窗户,迅速关上煤气,跑到客厅拨打了110120求救电话,简洁准确地自报位置,使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从而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袁媛也因此当选为年龄最小的中国骄傲
中国骄傲,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1C
2C
3B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1)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出自原文第一段,符合文义;B项出自原文第二段,符合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的观点;C项,旨在使其顺利接受学校系统教育而更诚信,属于强加因果关系。D项站在全文的高度进行理解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很多做法,属于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第三段中朱嘉的德育学说及实践可以说明到宋代形成了一定的诚信教育体系,正确。(2)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及其有娠中的妊娠、怀孕之意,文言语句反映了胎教观念,系中国古代胎教思想名句,正确。B项符合第三段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述,同时对父范母仪进行解说和举例,正确。C项错误,原文的论证逻辑不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而是总一分结构。第一段为总领段,总论点是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和末段分别从家庭、学校和礼俗文化的角度进行深人阐述。D项属于对原文论据与论点之间关系的考查,考查所给的成语可否充当证明相应论点的论据,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一诺千金都是蕴含诚信思想、突出守信的成语,正确。(3)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查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A项错误,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孩子则不说谎诚实做人说法绝对化。应改为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有可能孩子就会不说谎、诚实做人C项错误,学生自然做到诚信做人说法不确切,自然做到改为受影响而学习诚信做人D无能为力不符合现实,城市可以采取图片、报栏、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市民积极开展诚信教育。
故答案为:CC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文本语句的含义,弄清上下文语句之间的关系,将选项内容与原文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关键词语的修饰作用,注意选项的语言转换。

此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每一段的中心观点和所使用的材料,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确认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此题考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分析论述中使用的材料,从而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的内容要点,然后根据这些阅读后的收获作出正确的判断。

2.【答案】1C
2聪慧。红苗很有生意头脑,她懂得让青树栽培种植山果和蔬菜用来做生意并收益。勤劳。红苗做事勤快,努力钻研,开发出二三十个果蔬品种。大方、有主见。红苗看重青树的朴实并主动与青树交往,之后就毅然决定嫁给他。
3)示例一:以远山为题更好。①“远山是故事展开的环境,正是山里生活的纯净自然孕育了主人公内在品质的纯净自然。②“远山富有象征意义,以之为题,更能表现山间生活的自然纯净与温馨,寄寓了作者对纯粹质朴生活的向往。远山为题,给读者更悠远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远山美好的自然风景和人情风貌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生活的启示,含蓄而富有诗意。示例二:以转弯为题更好。情节始终围绕着是否转弯展开,青树与红苗都有一个转弯的过程。暗示人物的转变,生活从单调变得丰富多彩。更符合小说的主题思想:过日子要不断转弯,只有放弃旧观念,才可能追寻到美好生活。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析】【分析】(1)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A项,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错。B项,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错。D项,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错。(2)题干是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主要性格聪慧”“勤劳”“大方,有主见的角度概括人物红苗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她很有生意头脑。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红苗主动与青树交往,看重青树的朴实,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先概括红棉的性格特点,再结合小说的情节,分点回答。(3)题干是小说以远山为题,有人认为以转弯为题更恰当,你认为远山转弯哪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分析小说标题的好处,主要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标题对小说三维(人物、情节、主题)的影响;二是标题本身是否具有审美意义(蕴含丰富的意蕴)。如以远山为题,远山既是实指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又指一种生活境界,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出来的一种令人向往的自然温馨的生活姿态;远山一词含蓄且极富诗意。而以转弯为题,在情节上更契合小说主题,小说中多次出现转弯的字眼,它既是道路的转弯,又象征着生活方式和心态的转变,更符合主题,青树和红苗因观念上的转变走向了更美好的生活。故答案为:C⑵①聪慧。红苗很有生意头脑,她懂得让青树栽培种植山果和蔬菜用来做生意并收益。勤劳。红苗做事勤快,努力钻研,开发出二三十个果蔬品种。大方、有主见。红苗看重青树的朴实并主动与青树交往,之后就毅然决定嫁给他。示例一:以远山为题更好。①“远山是故事展开的环境,正是山里生活的纯净自然孕育了主人公内在品质的纯净自然。②“远山富有象征意义,以之为题,更能表现山间生活的自然纯净与温馨,寄寓了作者对纯粹质朴生活的向往。远山为题,给读者更悠远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远山美好的自然风景和人情风貌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生活的启示,含蓄而富有诗意。
示例二:以转弯为题更好。情节始终围绕着是否转弯展开,青树与红苗都有一个转弯的过程。暗示人物的转变,生活从单调变得丰富多彩。更符合小说的主题思想:过日子要不断转弯,只有放弃旧观念,才可能追寻到美好生活。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手法、结构思路的概括和分析。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
此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文本中查找所有的对人物所作的各种描写,比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各种细节刻画等,还要注意对人物所作的侧面描写,然后逐一分析这些描写所表现的人物的特点,最后加以概括。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命题立意的目的的能力。这种试题表面考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或者探究哪个题目更好,实际是探究作者命题立意的目的,一般从题目是全文的核心、贯穿全文的线索、题目给读者制造了悬念、题目暗示了主题等几个角度去思考。

3.【答案】1A
2B
3)第一问:中国人心中本来就有诗歌的种子等待被激活。在物质享受得到满足的今天,人们渴望用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形式来提升精神生活,趋向诗意社会。第二问:多创造一些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利用好传统文化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的机遇,唤醒人们对诗意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将传统文化编入教材中,引导年轻人到传统生活里去读,以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创建感情和传统文化的共鸣,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传统文化。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新闻,报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说法错误,材料二属于新闻通讯,其文学性较弱,而时效性较强。(3)本题要求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根据题干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题目是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词,其在当代得以推广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分析,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词,其在当代得以推广的原因是什么。通读材料,可以确定本问答题区域为材料一和材料二,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词,其在当代得以推广的原因是什么。第二问:怎样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通读材料,可以确定该问答题区域在文章所给的三则材料中,仔细阅读这三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怎样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故答案为:AB第一问:中国人心中本来就有诗歌的种子等待被激活。在物质享受得到满足的今天,人们渴望用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形式来提升精神生活,趋向诗意社会。
第二问:多创造一些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利用好传统文化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的机遇,唤醒人们对诗意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将传统文化编入教材中,引导年轻人到传统生活里去读,以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创建感情和传统文化的共鸣,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传统文化。
【点评】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解答此题要读懂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了解内容之间的关联,以便作出判断。
此题考查分析材料的文体特点和表现手法。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对相同话题的不同表现方式,然后做出比较。
此题考查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将文章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概括时,要始终关注上下文,弄清上下文内容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

二、诗歌鉴赏

4.【答案】1B
2借景抒情。臀上望仙台见到曙色开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登山的畅快之情;借云山皆北向”“风雨白东来,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借古伤今。关门令尹谁能识,河卜仙翁去不回,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喟: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用典抒情。使用彭泽宰陶渊明嗜酒爱菊的典故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并向友人寄出了愿与之陶然共醉的愿望。

【考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B项,首联写景的语句是曙色开,属于白描,即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里写曙色,只用一个动词,就把朝阳初升的情态描写出来了。而详细描写工笔”“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此处没有对曙色进行详细描写。故详细描写了在望仙台所见的景色说法错误。(2)题干是这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能力。首先,明确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伤今等)。其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本诗首联写景,此日登临曙色开写作者登上望仙台见到朝阳,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朝阳一样灿烂。颔联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写作者登临所见之景,云山、风雨不仅是自然的景物,更是来自遥远的历史,时间的变化如同此时所见景致的变化,这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颈联指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人们难以一个个记住他们的名字;当年磻溪垂钓,后来被周文聘请为宰相的姜尚,已经去世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此处借古伤今,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喟。尾联写彭泽宰,借用了陶渊明嗜酒爱菊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陶然共醉菊花杯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友人陶然共醉的愿望。
故答案为:B⑵①借景抒情。臀上望仙台见到曙色开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登山的畅快之情;借云山皆北向”“风雨白东来,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借古伤今。关门令尹谁能识,河卜仙翁去不回,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喟: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用典抒情。使用彭泽宰陶渊明嗜酒爱菊的典故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并向友人寄出了愿与之陶然共醉的愿望。
【点评】此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然后对诗歌的重点词句、手法、形象、语言等进行具体鉴赏,分析选项时,要注意选项分析的重点。
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可以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

三、文言文阅读

5.【答案】1C
2B
3A
4(我)非常想让你留在我身边,只不过认为没有扬州的事情重要。这一定是(因为)襄阳的急难,想要让众将前往,不下令让众将紧急会集的原因是不想惊动远方的军队。

【考点】文学常识,翻译,断句,概括分析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兖州刺史裴潜”“”“南方”“”“曹仁”“”“关羽”“,虚词”“”“,标志性词意思是担心,害怕征南方有变的宾语,意思是害怕的是曹仁的征南部队遭遇变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县军意思是孤军深入敌境曹仁县军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这里虽然有贼兵,但还构不成威胁,所害怕的是曹仁的征南部队遭遇变故。现在洪水高涨而曹仁让孤军深入敌境,没有防备。关羽骁勇善战,(如果)借着(水势上涨的)地利进攻,一定会造成祸害。句子可以断开为: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2)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书》不是之一,而是五经之一。(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本项有两处问题:一是国家正在动乱而不是将要发生变乱;二是因出仕之后有了业绩而获得太祖的青睐,而不是因此举。(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句,缺少主语,翻译时补齐主语,非常;,代词,指你;亲近,指身边;,只,只不过;以为,认为。中的襄阳之急,襄阳的急难;,使动,使……前往;所以……原因;所以不为急会者,不下令让众将紧急会集的原因;远众,指远方的军队。【附参考译文】
    温恢,字曼基,是太原郡祁县人。父亲温恕,任涿郡太守,已死。温恢当时十五岁,送丧回乡,家里十分富有。温恢说:世上刚刚开始大乱,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一下子把家财全部散出给自己宗族的人,帮助他们振兴家业。州里认为他的作法高尚,把他同州里的先贤郇越相比。温恢被推举为孝廉,作过廪丘县长,鄢陵、广川县的县令,彭城、鲁城的相,所在的地方对他有好评。又入朝作丞相主簿,出任扬州刺史。太祖曹操对他说:(我)非常想让你留在我身边,只不过认为(丞相府的事务)没有扬州的事务重要。所以《尚书》说:辅佐的大臣如果贤良,那么诸事都会安宁!是不是需要让蒋济来担任治中辅助您呢?当时蒋济被任命为丹杨太守,于是便下令让他回到扬州。曹操又对将军张辽、乐进等人说:扬州刺史温恢通晓军事,进退要和他共同商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统兵攻打合肥,那时候各州都屯兵守卫。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这里虽然有贼兵,但还构不成威胁,所害怕的是曹仁的征南部队遭遇变故。现在洪水高涨而曹仁让孤军深入敌境,没有防备。关羽骁勇善战,(如果)借着(水势上涨的)地利进攻,一定会造成祸害。后来果然有樊城的战事。朝廷下诏书征召裴潜以及豫州刺史吕贡等人,裴潜等人拖延不动。温恢秘密地对裴潜说:这一定是(因为)襄阳的急难,想要让众将前往,不下令让众将紧急会集的原因是不想惊动远方的军队。一两天内一定会有密书催促你们上路,张辽等人也会被召去援助。张辽他们一向知道魏王的心思,后被召见却(比您)先到,您可就要受责备了!裴潜听从了温恢的话,(让部下)放弃了行军物资,改换轻装迅速出发。果然接到了催促(进军)的命令。张辽等人不久也分别被征召,完全像温恢所预料的那样。魏文帝即位,让温恢担任侍中,又出京担任魏郡太守。过了几年,升任凉州刺史,又持着朝廷的节钺兼任护羌校尉,赴任途中病死,死时四十五岁。文帝发布诏书说:温恢有支撑社稷的素质,侍奉先帝,劳苦功高。到为朕办事,能够忠于王室,所以把万里以外的重任委托给他,让他执掌一方的政事。为何不能寿终正寝,我非常悲痛!文帝赐予他儿子温生关内侯的爵位,温生死得早,爵位便断绝了。
故答案为:CBA。(4(我)非常想让你留在我身边,只不过认为没有扬州的事情重要。这一定是(因为)襄阳的急难,想要让众将前往,不下令让众将紧急会集的原因是不想惊动远方的军队。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的切入点,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此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将文化常识放在原文语境中进行辨析。
此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我们在阅读时注意及时总结每一段所讲的内容,关注陈述对象、具体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还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来龙去脉等,同时要注意重点词语或句子的正确翻译。
4)此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其大概的意思。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四、默写

6.【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考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贤、崩、摧、栈、钩连、幽、繁阴。
故答案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解答时要注意看出题目中隐含的暗示性信息,依据提示找到名篇中对应的句子,注意书写的正确。

五、单选题

7.【答案】D

【考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登高自卑: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即觉得自己很渺小。长袖善舞:长衣袖便于舞蹈,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不能形容擅长舞蹈,使用错误。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默默无闻,或不产生影响,使用正确。米珠薪桂: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像桂木;形容物价极其昂贵,使用正确。及锋而试:趁士气高涨时使用军队或者乘有利时机行动。出人意表:出乎人们意料。不合语意,句子前面说小概率的担忧却是一语成谶一语成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证,由此可知后面的事情应是预料之中的,故应用果不其然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词义重点、使用对象、语法搭配、感情色彩等,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如何使用。

8.【答案】A

【考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
B项,搭配不当,不只是而是不能搭配,与更是搭配。
C项,不合逻辑,昨日晚上应改为当日晚上
D项,语序不当,幼稚落后应互换位置,这样才能与前面的先进和成熟照应。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病句的辨析。要掌握典型的病例和病因,从语法和内容两方面判断。

9.【答案】B

【考点】语句连贯(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能力。句子衔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来为文段选择衔接恰当的句子。本题这段文字,根据文段中关键词淡泊”“梁实秋的散文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这境界”“之所以难,我想除了……还因为……”,所以这段话是讲散文的极境平淡。文段中早就说过”“也是与选项中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相对应,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认真分析文段的结构特点,联系文段空白处的上下文,选择内容合适的句子。

六、语言表达

10.【答案】①“教书改为从教②“光临改为前往参加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敬赠④“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斧正⑤“快来了改为将至将临

【考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命题者设计了一封信的主要内容,有意在其中用错部分词语,然后在题干中指出有五处不得体,答题时一要注意找出不得体之处,二要注意符合五处的要求。题目切合生活实际,难度不大。教书属于口语,同前面的书面色彩较浓的获悉不对口径,应改为书面语色彩较浓的从教执教光临是敬词,用在表述对对方的尊重,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参加惠赠也是敬词,不能用于己方,应改为表示尊敬的敬赠奉上先睹为快只能用在表示自己希望能尽先之意,不能用于对方,可改为使用敬词斧正指正快来了口语色彩较浓,宜改为同全文书面语体一致的将至将临
故答案为:①“教书改为从教②“光临改为前往参加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敬赠④“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斧正⑤“快来了改为将至将临
【点评】本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语言得体,一要注意语言的对象,二要注意语言的环境场合,三要平时多做积累。

11.【答案】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

【考点】图文转换,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这幅图有三个层次:1,计划名称;2,计划阶段;3,各阶段的具体内容。将示意图转化成文字时,可从第一层写起,直接写出计划的名称;第二层,要注意分析各阶段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理顺序列举示意图的相关内容;第三层,因为字数限制的原因,直接列举出内容即可。
故答案为: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准确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本题属于示意图类图文转换题,解答这类题目,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分析示意图的结构层次特征,二是理解每个层次的内容,三是确定文字转换的顺序。

考前的心理准备,考前可通过心理暗示缓解紧张情绪,进行临场心理调节。紧张时可用“我能行”、“静心”、“认真”等自我暗示来稳定情绪,适当做做深呼吸。放松心情,减少压力,参加成考的学生需要将平时的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全丢掉,轻装上阵。Coming back home in the evening, family and I sat and watched TV together, we are returning and eating the fruit while chatting, the whole family is happy and harmonious!考试要淡定。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动笔,先浏览试题,粗略知道各题的难易、分值后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分值较小的题,如果一时做不出来,可先放一放,抢时间先做会做的题,然后再回头考虑本题。.I live very happily today! In the morning, it is very fine! Then I climb the mountain with family, the air on the mountain is very fresh, the flowers plants and trees on the mountain all seem extremely beautiful.

[精品]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