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报告—教育教学

发布时间:2019-05-18 21:10:10

现代化进程中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报告—教育教学

新时期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一、 目的、意义、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意义和目的
1、研究学校与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是首都现代化进程中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在首都现代化进程包括经济、社会、教育、城市规划、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在社区如何起到“精神支柱”的引导、改善和促进作用,广大社区居民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提倡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整合利用社区内包括学校在内的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2、探索学校与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符合学校与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我们知道就一个人来说,其接受教育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校教育。既作为个体人来说,从小到大,接受教育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我们把这一过程叫作“在校”教育阶段。而其主要目的是丰富增长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等知识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或是步入社会后,人们仍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不断地学习社会知识和社会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学习各种生活素质,我们把一阶段,叫社会化教育阶段。就后一阶段,就整体素质或者说就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来讲,这一内容就落实到了社区。也就是说“社区”应该义不容辞地要承担起来社区成员整体、综合素质的责任。学校与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学校和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适应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开放性,形式是整合利用现有学校的各种资源,为社区教育服务的需要。现代学校应将面向社会,首先是面向社区,为社区共享,成为社区教育资源。学校作为社区的文化中心,传播科学技术的中心,应向社区开放,学校的设施、场地、师资队伍、志愿者队伍为全社区居民服务。同时,吸引社区成员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使学校更好地适应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

(二)主要思路

分课题立足于的多年实践作为首都的中心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拥有相对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在社区教育研究也有比较多的理论研究积累和一定的实践经验,以此为基础,研究在首都现代化进程中学校与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和有效途径,以及创建学习型城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对学习型社区网络建设、学习型家庭建设、社区学院的建设进行系统研究,最终形成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课题旨在建构一种新的模式、开放的教育系统,为创建学习型城区提供“参与、沟通、整合、互动发展”的学校与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三)主要内容

1、学校作为政府投资的基本设施,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资源,研究如何打破学校原有的封闭式办学体制,发挥学校的硬件条件、人才资源、文化优势,使学校成为社区教育的积极参与者,让社区居民真正从中受益。

2、互动互惠的原则。这是学校与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结合点,同时是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之一。互动,学校为社区开放各种教育资源;社区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互利,学校和社区双方都能从中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价值,才能实现今后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

3、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基本内容。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城区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是构建学习型城区的基本元素。在研究学习型城区构建的基本模式过程中,建设有区域特色的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方法

(一)课题中几个主要概念的界定

1、学校:学校是老师为学生实施教育的设施。学校是一个专门用来学习的地方,对教育机构的名称各国都有不同的称呼

2、社区教育: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

3、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在现代大教育观指导下,在地方政府领导下,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以促进区域性教育现代化发展。

(二)分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研、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

三、研究过程

1、2002年8月,成立分课题组,由教委程刚主任任组长,教委杨之靖副主任任常务副组长,并以区教委社区教育办公室、西城社区教育协会、西城社区学院、西城职成教中心、全区各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组成课题组。9月4日,分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在北京市教委召开的总课题组开题会议。

2、分课题组成立了学校与社区关系、学习型城区模式研究网络建设、学习型社区三级网络研究、社区学院(文明市民总校)建设等四个课题组,分别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2002年9月—12月,在十个街道和33中、56中、156中、161中、实美职业学校等五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

4、2003年10月——11月,北师大硕士生研究组深入到十个街道、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构成、市民价值观、学习型社区三层网络建设、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利用、学习型家庭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完成了11项专项调查,撰写了近十六万字的调研报告。课题组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完成了《学校资源开放状况调查》、《构建街道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现状调查》。

4、2003年11月,?召开了分课题组工作会议,总结了2003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04年课题工作进行布置。介绍了《学校资源开放状况调查》、《构建街道社区教育网络现状调查》完成初稿情况,与会专家就课题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5、2004年4月—5月,北师大硕士生到社区学院、十个街道办事处、教委、部分中小学进行新的一轮访谈、调查问卷等调研工作。

四、主要研究成果

    从2002年课题启动至今,区教委各个课题研究组针对不同内容开展相关研究。至2005年底,各研究项目报告已完成。分课题包括四个研究报告和一个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中小学校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与社区的关系研究》

本研究经过调查分析和实验运行两个阶段,进行了一些尝试,得出一些结果。

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呈现出三种模式:辐射型,由点带面,由学校工作的一点

带动社区工作的一面;参与型,主动响应并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类活动,形成社区、学校互动的良好教育氛围;联姻型,学校与社区、单位结成对子,一对一紧密联系、双向互动。

学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几种形式:1.学校以组织志愿者队伍的形式参与社区教育。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志愿者或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和假日定期到附近社区为社区居民举办各种讲座培训,或参加社区公益活动。2.学校成立专门的活动室或用专门活动日向社区开放,以便居民进行文体活动。

结论:在学习型社区建设过程中,中小学校必须与社区建立紧密联系,成为社区的一个活动中心,发挥其场地优势、教育人才资源优势、图书信息优势;中小学校也应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综合实践活动,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必须使学校和社区在相互联系中共同受益,才有可能使这种联系长久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模式化,任何单方面受益的情况都不可能持久。

五、有关研究与认识:

1、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目前处于初始阶段。

学校、社区一体化是指:在现代大教育观指导下,在地方政府领导下,整和区域内教育资源,以促进区域性教育现代化发展。在以高教、职成教为龙头,中小学为基础的部门、系统内整和基础上,实现区域内的学校、社区在体制、策略、实施及政策等方面的整和。

一体化问题的提出,不应看是偶然的现象,它的提出实质是我国经济制度改革引发了社会制度及方方面面的改革的产物和结果。这种改革反映在教育领域,其表现是现代教育制度理念的提出和发展。现代教育制度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而社区教育的产生、发展又形成了现代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展了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并已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部于2001年、2003年分两批推出61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说明社区教育已在全国大部分城市甚至部分村镇中广泛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从70年代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其直接结果是一批批社区的产生。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主要依靠单位来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开始失效,而社区管理正在逐步取代单位管理。并由此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城市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管理体制的完善,社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社区建设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实到北京市则是在2005年颁布了《关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的若干意见》。从政府文件来看,加强社区建设首先要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八个部分,即社区就业、卫生、教育、文化、环境、安全、救助和养老。可见,社区领导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各个方面的认可。

处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学校正面临着现代学校制度的变革。面对新形势,学校再不可能与世隔绝、闭门办学了。一方面是社会方方面面的需要,一方面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在20世纪末期,学校的门逐步向社会敞开,学校与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问题也被提到日程上来了。

在我们缕清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前因后果和产生过程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实现一体化发展。

我们理解,一体化发展应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的过程,这源于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各自的特点。

学校教育的特点表现为学校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单位,它的首要任务是要完成基础教育(或职高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任务非常繁重,它要求学校领导及教职工要以很大的精力去处理方方面面事物。而学校社区开放的前提应是以促进基础教育为目标,绝不是削弱基础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开放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另一方面,社区教育尽管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但就全国来讲,仍处于实验阶段。全国的广大乡村和小城市尚未开展社区教育,在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中,其发展也很不平衡。以上两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发展过程,目前应当处于初始阶段。

2、学校社区一体化发展的初始阶段的特点

我们在研究了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青岛等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发展情况后,认为在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各界对一体化发展的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个社会的认识不断得到提升。

认识上的提升表现在:学校领导普遍认为学校应当开门办学,尤其是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各校普遍号召中小学生到社会、到社区中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作为社区更是希望学校能够加大资源开放力度,使社区居民参与学校中的社区活动,利用其资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学校与社区在总体上是一致的。

(2)在初始阶段,一体化发展的表现形式是学校、社区双方的资源双向开放。

对学校来讲: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是指学校的操场、游泳馆、图书馆、教室等。软件资源是指学校的人力资源,如志愿者参与社区教育和社区服务等。

对社区来讲:资源包括社区内的教育基地、学生实习场地场所。

(3)实现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首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原则是互动与互惠。

互动问题就是前面谈过的学校、社区双方的资源,包括软、硬件开放问题。

互惠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地区,学校在开放一段时间以后大门又逐步关闭,其主要问题是没有做到互惠,学校或社区没有了积极性。没有互惠,也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仅仅靠行政手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在互惠方面,学校、社区都应得到实惠或利益,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尤其重要。为什么学校对有些工作很有积极性,有些则没有积极性,重要原因在于有无利益。学校对社区开放会产生设备损坏、市民出现伤残等事故,这都是学校需要正视的问题。中小学生下社区也有类似问题,如居委会能否安排参加社区活动,靠谁来安排接待等问题。

(4)一体化发展的局限性与不平衡性,也是初始阶段的重要特征。局限性是指学校在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对资源开放有一定的要求,如定时定点开放,而不是全天候开放;有组织的开放,而不是随意开放。

不平衡性是指各地区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不平衡,同一地区学校与学校间、社区与社区间发展不平衡。其原因首先在于社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由于社区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尚未开展社区教育。

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学校在社区教育中应处于什么地位。

深入研究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问题,必须弄清楚学校在社区教育中处于什么地位。目前社区教育的运作模式仍然是教育部在2002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会议上提出的“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从目前社会实践看社区教育的运作主体主要是街道,学校是主要的参与者,并以志愿者、资源开放等形式参与社区教育。

 

现代化进程中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报告—教育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