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张耒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9-02-28 04:16:26

夜坐张耒阅读答案

【篇一:江苏省东台市2016届中考最后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2)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6)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7)诗歌如一壶香茗,芬芳了四季。新燕啄春泥,我们同白居易感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夏意醉琅琊,我们随欧阳修感受佳木秀而繁阴的清凉;秋韵满南山,我们与陶渊明同享“▲ ▲ ”的闲适;冬雪飘边塞,我们和岑参共赏“ ▲ ▲”的春意雪景。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5 分) 中华之美,异彩纷呈: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建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美在

建筑,亭台轩榭尽显精巧布局;▲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改为

3)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内容。(2分)

▲,▲

3.下面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bbc名记者詹宁斯将暗访所得的国际足联腐败证据的音频写入书中出版,引发足坛大地震。

b 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杭州申亚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杭州终于获得了2022

年亚运会的举办权。

c 在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国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是为了向人们发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末未来。

d 日本想要发展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关键在于它能否正确认识历史、重信践诺。

4.根据语境,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德国近日推出紫外线除菌加湿器,这一神器在手,就算在办公室码字过程中也能保持肌肤水..

嫩、避免空气中细菌感染。(这里指上文说的紫外线除菌加湿器,含有赞美其功能强大之意。)

b.不知从何时起,生活中的低头族”“刷屏党汹涌来袭。(这里指低下头看屏幕。) ...

c.东台甘港,中国最美乡村,约吗?(这里指一起去看看,有鼓励尝试和邀请参与之意。) ..

d.好老师孙青不布置作业、不拖堂、不吝啬表扬,她的走心之举得到了学生们的纷纷点赞。(这..

里意为离心、变心。)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

①“绿色生态已成为东台最响亮的区域名片。

在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能够激发创作灵感。

③20151111日,中国盐城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东台站比赛成功举行,央视

专题片报道,此次比赛对于选手和观众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生态体验和精神享受,来东台

呼吸名副其实。

似乎,每一个与东台亲密接触的人,都会被这儿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生态环境所折服。

此外,参加感知中国江苏东台文化之旅活动的173名留学生也啧啧称赞:东台环境

质量真好!”“来东台,太棒了!

a④③②①⑤ b③②⑤④① a①④③②⑤d. ③④②①⑤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2分)

有评论认为,作家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绝非偶然。一方面,他是一名一直真正用心灵为孩

子写书的儿童文学大师,其作品的正确道义感、审美价值以及字里行间的悲悯精神,深深打动全球读者;

另一方面,扎实的现实铺垫也功不可没。截止到2016年初,国家投在曹文轩近20部作品的多语种翻译输

出资助总金额达400.2万元。在得到安徒生奖之前,曹文轩作品已经输出到50多个国家,并且翻译的质

量非常高。此外,如今国内不少出版社都善于抓住各种国际大型书展,推介中国作家的作品,寻找中国故

事获得国际普遍认同的创新表达方式。

7.阅读下面三则材料(7分)

材料一:最近,一组最酷85岁老爷爷的时尚照片遍网络:老人或戴着墨镜和鸭舌帽,隔

着护栏远眺大海;或身着一袭西装,搭着绿领结、白耳机线……摄影师想用这组照片告诉大家,老年人的

生活也可以精致优雅,希望大家能够善待老人、多陪伴老人。

材料二:2015年冬,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杏园学生公寓1612宿舍窗子却关不上。窗户顶部连杆上,

有个鸟巢半倚着顶部的玻璃,里面有三只雏鸟。该宿舍的学生决定,任由寒风吹也不关窗户。

材料三:沈阳的潘先生急着要去照顾正在生病住院的孩子,实在找不到停车的地方,就给交警留下

一张纸条以及联系方式,讲清了原委。回来时,他的车窗上多了一张字条:祝早日康复,以后尽量按位

停车。落款皇姑大队宣

1 仔细探究以上材料,提炼出你所获得的信息。(3分)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2)如把这三则材料摄制成一条电视公益广告,请你为之配一条简短的宣传语。(2分)

3)如果你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这位交警,请结合材料三拟一个采访问题。(2分)

8.名著阅读(5分)

这里笼罩着死一般的沉寂和旷野的凄凉。怪不得给这儿的人写信,仿佛是送信给教堂过道上的墓穴,

从来得不到答复。黑森森的石头诉说着府宅遭了什么厄运——火灾?但又是怎么烧起来的呢?这场灾难的

经过加何?除了灰浆、大理石和木制品,还有什么其他损失呢,生命是不是象财产一样遭到了毁灭?如果

是,谁丧失了生命?这个可怕的问题,眼前没有谁来回答——甚至连默默的迹象、无言的标记都无法回答。

我徘徊在断垣颓壁之间,穿行于残破的府宅内层之中,获得了迹象,表明这场灾难不是最近发生的。主要信息:

我想,冬雪曾经飘入空空的拱门,冬雨曾打在没有玻璃的窗户上。在一堆堆湿透了的垃圾中,春意催发了

草木,乱石堆中和断梁之间,处处长出了野草。呵!这片废墟的主人又在哪里?他在哪个国度?在谁的保

护之下?

1)文段中的这里是指哪里?是谁?这里曾遭遇了怎样的故事?(3分)

2)这段文字在该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与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9-10 题。(6分)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张耒,北宋诗人,师从苏轼,后因苏轼被贬而遭牵连,六年中三次被贬。本诗作于诗人晚年,其时他

长期赋闲、贫病交加。

9.请发挥合理的想象,描绘出诗歌首句所展示的画面。(2分)

10.诗的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11-14题。(15分)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

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

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

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乃记

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注释】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箭:小竹。庥:同,休息。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

(1) 民桥其上 (2 )有泉幽然 ..

3)昌蒲被之 4)心乐之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2分)

(2)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3分)

1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别简要概括。(2分)

14.甲、乙两文都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作,其共同的写作手法是什么?都表达了什么情感?(4分)

(三)阅读《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回答15-19题。(19分)

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

大平原无边无际绵延开去,千里沃野,坦荡开阔。清晨的土地,刚刚睡醒一样,打着呵欠,腾起潮润

润的水汽。泥土的气息,厚重绵长,从四野漫散开来。金色的晨光,纷纷披落。

父亲坐在田头,一脸欣喜。他抽着旱烟,啧啧道:咱这地方,真是宝地啊,年年风调雨顺,种什么

长什么。父亲是种田的好手,很多年里,父亲把土地当做根,他自己已经像土地一样,对每种作物的秉性了如指掌,他会娴熟地侍弄它们。

那一年,父亲种了两亩地西瓜,长势非常好。西瓜成熟了,父亲找人帮着把西瓜摘下来,又圆又大的

西瓜被整齐地码放起来,田头堆起了一座座碧绿的小山。这么多西瓜,在当地卖不完。父亲早早和叔叔大伯们商量好了,他们找来了大车,要去大同或者包头卖西瓜。究竟是哪里,童年时的我分不清。对于我来说,那些地名,仅仅是远方的象征,代表着父亲此去将是万水千山。

我们都以为,这车西瓜一定会卖个好价钱。可是十几天后,父亲和叔伯们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每个人

都胡子拉碴,一脸沮丧。原来,半路上遇上暴雨,西瓜烂了大半,剩下的减价处理掉了。毫无疑问,这次赔大了。

所有的心血,就这样毁了。母亲心疼得大哭起来。那几天,母亲不吃不喝,愁得不行。我和妹妹们知

道,父亲给我们买裙子的承诺也兑现不了了。瓜田里,剩下的西瓜寥寥无几。昔日茂盛的瓜田,显出衰败的模样。父亲在瓜田里抽着旱烟,眉头凝成一个字。忽然,他把手中的旱烟狠狠一丢:西瓜遭了殃,不是还有玉米吗?玉米收成好,咱也有指望!

以后的日子,父亲天天在玉米田里忙。间苗、浇水、除草,父亲把所有的汗水都挥洒在玉米田里。我

们眼看着玉米拔节一样长,粗粗壮壮的玉米,仿佛都卯足了劲儿,要为父亲争气。玉米长到一人多高了,修长秀颀,三亩多玉米田,连成一片碧绿的波涛。家乡肥沃的土地,愈发显出厚重的底色。风过处,玉米叶子水袖一样舞着,刷拉拉作响。父亲的脸上,一片憧憬。

秋风吹过千里平原,玉米熟了。成熟的玉米田泛着黄色,显出迷人的风韵。棵棵玉米上,那硕大的玉米棒子,仿佛植株上醒目而荣耀的标志——又丰收了。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是一个个动人的笑靥。田里的玉米在笑,笑得那么恬然自得,那是丰收的微笑,无比生动。爽朗的秋天,天无边无际地蓝着,云自由自在地飘着。玉米田里的我们,笑声连成了串。好收成,就有好日子。那一季,我们收获的玉米快要把粮仓挤爆。

以后的日子,父亲的那句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就成了我们一家人都能心领神会的语言。每当

遭遇困境,我们就学着父亲的语气说: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大家知道,只要像父亲一样不灰心、不丧气,就会收获满地微笑的玉米。

生活的原野上,到处都有希望的种子,只要信心还在,希望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5.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文中父亲情感的变化。(3分)

————憧憬——

16.开篇由大平原风光写起,有哪些作用?(4分)

17.请品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4分)

18.文中画波浪线一句中五次写到玉米的,其作用是什么?(4分)

19.以西瓜遭殃了,还有玉米为题有何好处?(4分)

(三)阅读《从审美到歧视只是一步之遥 》,回答20-23题。(15分)

从审美到歧视只是一步之遥

近年,网络上有一个热词经常被年轻网友引述,它就是颜值,意为容貌英俊或靓丽的数值。当然,并没有一个真实客观的数字来衡量容貌。颜值不过是形容人外貌的抽象概念,形容某人极其美丽就是颜值爆表。与此对应的是,许多人感慨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一些人自愿加入外貌协会,意思是评价一个人、一件事物,喜欢把外表长得怎样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标准。

在网上开玩笑比颜值,固然无伤大雅。一些校花排行榜的出现,甚至可以帮助活跃校园气氛。但

是,越来越多的人把颜值从虚拟世界引向了现实生活,不仅自己重视外貌,而且待人接物也讲究外貌,恨不得自己和身边的人都长一副明星脸。为了弥补先颜值缺陷,有的人频繁整容也不是稀罕事,甚至有人到国外整容,因手术失败引发了跨国医疗纠纷。一些单位在自我宣传时,也常让颜值高的员工露面,类似最美女警和最帅男警的照片常常格外夺人眼球。

颜值尽管是新兴概念,所表达的意思却是老生常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惜容貌古而有之。到了网络时代,视觉经济占了主导,颜值自然大行其道,以至于产生了看脸的社会这样的说法。其实很多人在谈论颜值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天生丽质并非自己能够决定,被颜值这种价值取向牵着走才是人们的处境。

外貌歧视是客观存在的。有德国学者研究得出结论:工资、晋升和津贴都和一个人的外貌吸引力有关。(一)如果这还算不上歧视,那么东莞一商场的例子说得更清楚:该商场清洁工工资标准与颜值直接挂钩,年纪轻、形象好的,月薪1800元;其他的则为1650元。更多的歧视藏在你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地带:求职应聘时因为证件照太草率而被刷掉;面试后被淘汰的真正原因竟然是辨识度不怎么高。把一件与外貌毫无关系的事情,以外貌为标准来衡量,就可能落入歧视的陷阱。网上流传模特学校招生测试形体,没有人说这是歧视,因为形体本是对模特的一种公认的职业要求;有人对婚恋对象有一些容貌的要求,也谈不上歧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私生活的取向他人不能干涉。但是,凭常识就可以得出结论:清洁工扫地是否能干与外貌无关,警察破案是否让人民满意也不是靠颜值

不可否认,善于经营个人形象,也是一个人能力素质的体现。在有经济条件的前提下,注意自己的穿着搭配,为了体型苗条减减肥,既锻炼身体又美化外表,大概没有人会提出什么异议。但是,颜值高不高,光靠后天努力并不够,必须承认是否天生丽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二)一个人懂得怎么穿着打扮,那叫做审美;反之,一个人动辄以貌取人,嘲笑他人无法改变的容貌,那就是歧视了。

承认人与人之间有颜值的差距,这早就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了。这并不是我们认可看脸

的社会的理由。过于崇尚颜值,倒可能反而被颜值所约束,天天心里给别人的颜值打分,难保哪一天自己因颜值不高被吃闭门羹。生下来就有美好的外貌,那是一个人的幸运。不过即使辨识度不高,也完全不用气馁。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认可因颜值而产生的歧视,你也未必能摆脱被歧视的命运。

20.本文的主要论点是什么?(3分)

2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颜值尽管是新兴概念,所表达的意思却是老生常谈。老生常谈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

2)过于崇尚颜值,倒可能反而被颜值所约束,天天心里给别人的颜值打分,难保哪 ▲ ▲

一天自己因颜值不高被吃闭门羹。闭门羹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

22.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4分)

(一)(二)

23.资料链接:

时下,韩剧《太阳的后裔》中演员宋仲基人气爆棚。有人认为,是颜值使他成为追剧者心中的男

【篇二: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7届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txt>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志在千里。 (曹操《》)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晓战随金鼓, (《塞下曲六首》其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相见欢》)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3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

b.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

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c.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

d.针对在校初中生能否使用手机的问题,某班向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80%赞同使用手机的结果让班主任李老师莫衷一是。 ....

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a.具:同,全 b.制:制度 c.属:同,嘱托d.作文:写文章

5. 根据与划曲线处语言结构一致、内容相连的要求,横线上应填文句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四面水帘高卷,周回花压朱阑。满目香风,万朵芙蓉铺绿水;迎眸翠色,千枝荷叶绕芳塘。画 。盆中水浸,无非是沉李浮瓜;壶内馨香,盛贮着琼浆玉液。江山秀气聚亭台,明月清风自无价。

a.五岳翠干云彩灭 b.萍藻上簇簇游鱼 c.数点沙鸥浮水面 d.几缕晓霞碧汉横

6.阅读下面名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说时迟,那时快,蒋门神急要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武松便转身回过刀来。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武松当时一刀,齐耳根连脖子砍着,扑地倒在楼板上。两个都在挣命。这张团练终是个武官出身,虽然酒醉,还有些气力;见剁翻了两个,料道走不脱,便提起一把交椅轮将来。武松早接个住,就势只一推。休说张团练酒后,便清醒时也近不得武松神

力!扑地往后便倒了。武松赶将去,一刀先割下头来。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头。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盅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盅,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写下八个大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请为这段文字拟写一个贴切的标题。(1分)

本选段大量运用了动作描写,请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武松杀人后,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大字,体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征?(2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 42 分)

(一)古诗赏析(4分)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自幼有雄才,然而仕途却十分坎坷。新旧党争中,他受到蔡京等的迫害,一再被贬黜。

7诗歌的一二两句描绘了庭户怎样的特点?(2分)第四句中的尚有声不仅是指树叶声,更是诗人的心声,你能揣度一下诗人的心声吗?(2分)

(二)课外文言文(12分)

钟离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

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

后除瑕丘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

[]①掾:属官;属员。班:分。

8.下列句中的帝怪而问其故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悉以委地而不拜赐b.佣者笑而应曰

c.黑质而白章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钟离意为督邮时,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遣送囚徒到河内时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事后弘农县令写信向光武帝上奏赞扬了此事。

c.钟离意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时,朝廷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显宗下诏书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一身正气拒不接受没收的钱物(赃物),得到显宗的赞赏。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意亦具以闻闻:诚良吏也诚: ..

后除瑕丘令除:广敛母讫 讫: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罪自我归,义不累下。(2分)

译文:

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2分)

译文:

()说明文阅读(4分)

寒潮自述

我姓,但也有称我寒流的。我的故乡在北极地区。那里终年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的,气温常在零下40℃以下,很适合我的生存生长。当时间老人的脚步一踏入冬天,我便要开始到南国游览了。

我所到之处,往往就要使那里的气温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有时还会送去雨(雪)、冰冻、大风等天气。所以人们从广播或电视中听到我将要南下的消息时,就有畏寒怕冷之感。

我南下时一般有三条路径:有时走中路,即从西北伯利亚出发,由蒙古国经河套地区直达长江以北地区,并带去大风、沙尘暴和大幅度降温,给长江以南地区带去雨或雪;有时我又走东路,由西北伯利亚经蒙古国到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后转向东南下。走这条路径南下,因为长江以南的中下游地区处于我躯体的后部或底部,所以往往会给这些地区带来较长时间的阴雨(雪)天气;有时我还走西路,即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国,沿新疆、青藏高原东部南下。走此条路径,将会给全国大部分地区带来雨(雪)天气,但降温幅度不会很大,有时会给江南、西南地区带来降温和霜冻天气。我南下时与火车行驶的速度差不多,一昼夜可跑一千多公里。我所到之处都会给那里的天气、气候带来较大变化,特别是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大风、沙尘暴,给南方地区带来的雨(雪)、低温天气,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使我倍感愧疚。我游览到某一地区2~3天后,那里往往受冷高压系统控制,天气转为睛朗少云天气,气温逐日回升,且渐渐刮起偏南风。但我要提醒你的是,这往往是我要再一次南下的前奏信号 ..

我在南下与所到之处的暖空气接触过程中,体温逐渐升高,直到南移到海洋上,与那里的暖湿气团融为一体。我从来不走回头路,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由于气象工作者可以通过卫星随时监测到我的势力强弱和行动路径,一旦发现了我活动的迹象,便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发出预报、警报,提醒人们注意采取防范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因我南下时带来各种不利天气的危害。随着气象科学的不断发展,天气预报水平的提高,我将听从于科学调遣,尽力为人类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12.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分)

13.第段加点字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四)议论文阅读(9分)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1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5.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6.请说说你对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这句话的理解。(2分)

17.通读全文,简述本文作者论证的思路。(3分)

(五)散文阅读(14分)

芒花如雪

十月初,老母生日,匆忙回乡。

午后,阳光如水,空气清爽。山道弯弯,芒花簇簇,明亮,耀眼,超然的摇曳,犹如举臂击掌,瞬间点燃绵长的乡情。长期在故乡之外行走,乡情累积,擢升起一个难以抵达的高度。迁延日久,疏于亲近,如此入眼的景致已难得一见,深藏内心的柔软部位不禁为之触动。

车辆徐行,金风拂面,我宛如一条游鱼,于温暖、平和的秋日悠然回溯。往事历历,芒花却是如此反复、清晰地映照漂泊的凡心。

在家乡,芒草俗称巴茅,沟坎坡梁,悬崖石缝,随处可见,生命力极强。尤到秋日,芒花如雪,秋风拂动,满目苍茫。株株芒穗,濒临岁月尽头,扬开满头苍白与萧疏,用毕生的站立,清扫一季晚秋,使得每一缕时光都澄净空荡,轻如芒絮。融入如此空茫,身心渐至空灵,欲念无处附着。以致独自行走尘世之人,杂念摒除,无所念想,亦不知今夕何夕,不觉步履所踪了。

回想童年与芒草的不解之缘,今日重逢,尤感亲切。

人的繁殖力与贫穷和困苦似乎关系不大。在那样饥肠辘辘的年代,大多穷苦人家都有一大串孩子。20年间,母亲生育九胎,一个饿死,一个胎死腹中,剩下七个,加上三伯的遗孤,从4岁开始收养,阵容庞大,有如一丛芒草,潦草生存。子女一个个长大,走远,父母的身体和内心一点一点被掏空。日子因为贫瘠而漫长。一溜饿鬼,肚子是永远填不满的窟窿,活下来何其艰难,可想而知。生命力竟如芒草,贫而不枯,瘦而不死,实为神奇。

若不为生计,芒草与人本可相安无事。人在走投无路时,总会另辟生机。春天,嫩绿的芒草是牛们的美食。盛夏,芒草极致生长,砍来晾干可盖房搭棚,芒叶经过处理可编工艺品。入秋,芒杆是造纸的好材料,芒穗扎扫把,环保实用。芒根味甘性凉,是为良药,全年可采,清热活血,取之不尽。零碎废草,还可烧锅。于是,芒草彻底地介入生活。大人忙于上工,孩子们闲暇便可上山下河,向芒草讨生计。放牛,砍草,剔叶,抽杆,打穗,挖根。极尽所能,积少成多,能卖的都拿去换钱。尽管价格低廉,收入微薄,但尽绵薄之力,也可换取一线生机。

母亲常说:我家伢都是在茅草窠里长大的。此言不虚。粮食奇缺,山菜野果也成美味佳肴。阳春三月,花果飘香。芒草丛中,绿豆果、称砣果、刺莓、棠梨,相继成熟。七月杨桃,八月山楂,九月毛栗笑哈哈。穿过蓬勃的芒草,前方常有意外的惊喜。甘甜的芒根,芒花孕苞时绵柔甜嫩的芒穗,均能解渴果腹。那时,芒草也是亲密的伴侣。

芒草是有性情的。和它亲密接触,切需小心。稍不留意,锯齿形的叶边就会让你肌肤受伤。砍断的芒茬坚硬锋利,切不可贸然踩踏。然而,生计所迫,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

芒草是低调的。不择地域,不图安逸,随处扎根,随遇而安,随性生长,实在而不骄矜。芒草是乡俗的。生于斯,长于斯,它只属于山野,属于乡村,属于刀跟火种,属于瓦舍炊烟。

?前几年,老父先走。母亲形单影只,常常倚门守望,期盼一年一度,芒花飘落时节,生日之际,子孙团聚,得温天伦。

如也。久违的山乡,处处写满芒草的牵挂。明亮的阳光下,芒草如林,芒穗摇曳,芒花飘飞。芒草的禾叶褪尽生机,枯槁潮水一样起伏。

?村口溪边,芒花摇落夕阳。临近家门,母亲正颤立门前,手持一束芒穗,于迷茫处欠身张望。 ?夕阳下,母亲的头发亦如芒花一样雪白。

18.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描写芒草,请根据文意概括芒草的特点。(4分)

19.阅读第自然段,思考本段句式有什么特点,采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3分)

20.阅读第??自然段,思考文中反复出现芒花形象有何作用?(4分)

21.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对第?段划线句的理解。(3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常被温暖照亮:父母殷切的期望,老师谆谆的教诲,同学纯真的友谊,自然慷慨的启示……让我们消极变积极,单调变多彩,坎坷变坦途。由此,我们克服困难,勇敢坚强;心有所悟,帮助他人;坚守信仰,乐观豁达……彰显青春的美好与活力。

请以温暖照亮我前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篇三:夜坐池上用简斋韵阅读答案】

txt>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1分)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4分)参考答案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1分)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怀。(2分)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愁情怀,对生命凋谢的伤感。(2分)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等。(2分,一句即可)二:(l)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4 分)(2)《文心雕龙》中说: 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请结合本诗对 梧桐 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4 分)答案:(l)紧扣诗题,写了明月、寒霜,营造了秋夜萧瑟清寒的氛围(2 分);为写梧桐做了铺垫,同时起到了衬托的作用(2 分)。(2)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2 分);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2 分)。赏析: 这首秋夜即景诗,上联写景,突出了清幽寂静之意;下联景中寓情,用残叶迎风尚有声响来抒发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胸怀与抱负,诗写得苍凉悲壮,雄劲有气势。 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突出其不惧风寒的神韵。此与苏轼一派在哲宗绍圣时期所受苦难的历史背景有关,也是宋代士人的孤高品格的象征。

夜坐池上用简斋韵的颔联和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气氛颔联和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案:景象:初秋深夜,星斗渐沉,鱼翔浅底怡然自乐,月行中天而大雁未至。

篇四:夜坐池上用简斋韵阅读答案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注:张耒(10541114),北宋诗人,字文潜,官至起居舍人,世称 张右史 。新旧党争中,他受到蔡京等的迫害,一再被贬黜;晚年居陈州,有 柯山 之号。

11.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怎样的景致?(1分)

答:

12.本诗三、四句托物言志,暗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

参考答案:

11.明月高照,夜气清凉,梧桐(迎风)振声。意对即可。

12.(2分)用梧桐残叶迎风尚能发出声响,来书写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不服老)的胸怀与抱负。意对即可。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注:张耒,北宋诗人,新旧党争中,他受到蔡京等人的迫害,一再被贬黜,晚年居陈州,此诗作于晚年。16、这首诗的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它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17、有人评 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见其品格 ,结合诗句,谈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4分)参考答案:16、第一句描绘了深秋时节,月光明亮,庭院空寂无人,霜露初凝,气氛冷清的清幽寂静的画面。(4分)这一句渲染了清幽寂静的意境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咏秋基调。或寓情于景,烘托诗人情感。(意思对即可)(2分)17、这首诗用梧桐残叶迎秋风尚能发出响声,突出残叶不惧风寒

的神韵,(结合诗句2分)借此表达诗人坚贞不屈、高洁傲岸的精神品质,以及诗人虽已暮年却壮心不已(不甘沉沦)的胸怀与抱负。(3分)(意思对即可)阅读练习二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1分)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4分)参考答案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1分)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怀。(2分)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愁情怀,对生命凋谢的伤感。(2分)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等。(2分,一句即可): 这首秋夜即景诗,上联写景,突出了清幽寂静之意;下联景中寓情,用残叶迎风尚有声响来抒发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胸怀与抱负,诗写得苍凉悲壮,雄劲有气势。 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突出其不惧风寒的神韵。此与苏轼一派在哲宗绍圣时期所受苦难的历史背景有关,也是宋代士人的孤高品格的象征。

夜坐张耒阅读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