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的特征解读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05 20:58:22

深度教学的特征解读

深度教学是对工具性教学和浅表层教学的超越,对深度教学的过程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明确深度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的特征,深度教学是理解性的教学,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深度教学是反思性的教学,关注学生通过积极自我反思实现自我发展和意义建构;深度教学是体验性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  

深度教学是理解性的教学

“理解”是哲学诠释学的关键概念,阿斯特认为存在着如下三个层面的理解:历史的理解,即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语法的理解,是对作品的形式或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理解;精神的理解,是对个别作者和古代整体的精神的理解,它属于真正的和最高的理解。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其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如弄清一个科学概念,了解课文的语句、段落大意及全文中心思想,明确公式、定理、发展的内在关系等,都需要思维活动的参与,都称为理解。

深度教学是理解性的课堂,不是灌输性的教学。“教学是一种生活,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有人类生活,就有人的理解活动发生,理解与教学相伴而生”,深度教学是基于学生对知识、他人和自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意义、丰富他我世界和自我世界,实现学生自我理解和精神成长的活动。具体而言,深度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理解事物及其本质,也即理解知识的符号,这是深度教学的起点与前提,理解事物及本质是个体将外在的、符号化的客观知识转化为个体的个性化知识的过程。第二,理解逻辑及思想,个体对知识的学习,还应该理解知识产生、形成和存在的逻辑依据是什么,即理解知识的逻辑。同时,在学科知识的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学科思想,如数学知识蕴含的确定性与不确定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平衡与转化的思想等等。第三,理解关系及规律,“解释学探询‘理解’,就是在本体论上探询人的存在,强调理解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种种理解关系”,学生需要理解自身与历史、社会、生活、文化的关系,还需要理解知识产生、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第四,理解他人及自我,深度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自身与教师、同伴的关系,以及对自我的理解,伽达默尔曾说“一切理解都是自我理解”,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理解了自我、人生和社会生活,实现了自我的理解和精神的生长,这就是新的意义世界。第五,理解意义及价值,“教学世界不是一个死板的世界,而是人创造有意义的生活的世界”,“真实的教学在于使学生理解生活、理解知识的意义并将之融入学生的经验之中”,深度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符号、逻辑、思想的理解,使知识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使学生的生活充满意义,引导学生的人生发展。同时,深度教学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各种价值观与价值现象,进而正确地处理不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突,避免因为知识和信息的急剧增长所导致的伦理与信仰的沦丧,避免人自身主体的沉沦与异化。

深度教学注重作为主体的学生建构自己对知识、知识结构和知识意义的深度理解,而不仅仅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深度课堂反对学生对知识的片面、单一的理解,追求学生理解的丰富性、完整性和多元性,学生建构着自己的理解、体验丰富的情感、获得多样的感悟。    

深度教学是反思性的教学

  反思是近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康德,黑格尔等都对其进行过论述,如康德将反思分为逻辑的反思和先验的反思,认为反思是获得概念和普遍依据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个体将获得概念的过程和主体的感性相关联。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反思“是心灵的一种状态,我们在这种状态中首先发现使我们能够到达概念的诸般主观条件”,“反思不只是指向主体自身,它还要发现达到知识自身的主观条件”。黑格尔认为“本质的否定性即是反思”,反思是“一种从无到无并从而回到自己本身的运动”。反思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活动,个体对自我的认识、自我的成长都伴随着反思的过程,反思是个体探究主体自身的过程。

深度教学是反思性的教学,不是接受性的教学。深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符号知识的学习来反观自身,进而充分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生成人生的意义。反思也是知识自我意识性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知识的自我意识性教育价值是仅仅通过灌输与接受难以实现的,必须有个体对自身的追问与拷问。因此,反思性是深度教学的重要品质。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反思自我,以进一步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增强对自我的理解,进而促进自我认知的发展,实现自我超越,赋予自身新的规定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状态进行审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获得学习的自我感、意义感与效能感,是否通过知识学习获得知识对个体生命成长、人生发展的意义,是否体验了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这都需要学生积极的反思才能实现;再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身与知识的关系,通过知识学习,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是对象占有关系还是双向互动关系,是价值无涉关系还是价值负载关系,是符号认知还是意义共生关系,也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教学才能真正进人学生的精神世界、生命世界和意义世界,而这是深度教学的本质追求。

深度教学是反思性教学,学生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要具有反思性自我意识,“在学生理解符号的时候,有效的反思性自我意识是必须的”。通过引导学生在对客观世界、自我世界进行理性的反思,让学生的知识学习由符号走向逻辑和意义,由表面走向深人,由肤浅走向深刻,形成“物一我”关系、“我一你”关系和自我关系,丰富与改造经验,并通过反思觉醒自我、提升自我,同时也使得教学具有深度。  

深度教学是体验性的教学

体验即经历,体验即感悟,体验即创造。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同时,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目标。无论是在人文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体验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过程体验就是个体知识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主观感受表达的过程,是个体内心情感流露的过程,亦是个体思维发展和意义生成的过程。

深度教学是体验性的教学,不是静态的教学。深度教学要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切身体会、感受与经验,丰富学生的过程体验,是深度教学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回应。深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丰富情感,体验积极的思维活动,即关系体验、情感体验和思维体验。关系体验,是学生对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关系的体验与感受,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与同伴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学习内容的关系、学生与学习情境的关系等等。情感体验,是学生对自身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的态度、体验与感受。情感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一条重要主线,个体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需要体验丰富的情感,或热爱、厌恶,或愉悦、忧伤,或接纳、排斥,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存在状态。思维体验,即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思维方式的经历与体悟。思维体验直接反映学生在知识学习活动中是否进行了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个体在主动地思考还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知识学习要经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比较、具体化与抽象化等多种思维活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与深度,是反映学生知识学习质量的一个有效指标。

深度教学是体验性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属性,避免教学的“流程化”与“模式化”,用复杂性思维、过程性思维和关系思维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丰富学生的过程体验,实现教学的过程价值.

(本文来自网络)

深度教学的特征解读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