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基本知识问答22题

发布时间:2016-12-13 21:32:18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问答22

1、什么是社区?

答: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越来越普及的一个名词。1933年,费孝通等燕京大学的一批青年学生,在翻译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时,第一次将“community”这个英文词译成了社区,后来成了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在此之前,有些人把它译为共同社会地方共同社会共同区域社会等等。于是,我们可以给社区下这样一个一般性定义:它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地域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社区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

1)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它包括了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2)社区具有多重功能。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社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3)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由于社区是最基本的社会共同体,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所以,人们的基本生活活动大都是在本社区范围内进行的。在本社区范围内,人们从事着生产力劳动、商业经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各种职业活动,并以此获取经济收入,作为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来源。在本社区范围内,人们大都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吃、穿、住、用等日常生活需要。在本社区范围内,人们通过长期共同生活建立了多种人际关系,并且借助这些人际关系互通有无、交流感情、共同解决生活困难和思想难题。另外,绝大多数居民作为某一社区的正式成员,在本社区范围内享有参与社区管理、选举人民代表、选举社区干部等项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还是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场所。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决定了它必须具备相应的活动设施。

4)社区是以聚落作为自己的依托或物质载体的。聚落,作为人文地理学和社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可以透过各种类型的聚落来认识不同类型的社区结构及其人文景观。

5)社区是发展变化的。如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社区也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有些学者认为,在人类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社区生活形式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一是旧石器时代形成的流动性社区;二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半永久性的村舍式的社区;三是文明时代以来形成的农村社区;四是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以二、三产业为基础的新型城市社区。这种看法未免过于宽泛。实际上,严格地说来,社区是从农业的出现人们开始定居并形成村落开始的。农村社区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社区形式,后来,在农村社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城市社区。数千年来,不管是农村社区还是城市区,其内部结构、社会性质等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社区的发展变化是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区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3、什么是群众自治?

答: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形式叫群众自治,最初出现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苏区乡苏维埃政权中也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群众自治活动在组织、内容上都有所发展。1954年颁布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在城市按居民居住区设立群众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1982年颁布的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推进,群众自治已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什么是居民委员会?

答:中国城镇中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叫居民委员会。目前我国的居民委员会经过社区体制改革,正在调整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下设若干民小组。居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直接选举或罢免。居民委员会下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普及法律教育,移风易俗,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发展福利事业等。

5、什么是社区建设?

答:社区建设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6、社区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答:社区建设的内容,各地区不尽相同,一般说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包括面向社区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其他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二是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三是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解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四是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五是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六是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

各地区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现有工作基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自己的社区建设的内容。

7、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

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开展社区建设工作,第一个原则就是要以人为本。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眼于社区里的人,社区里的居民。社区建设也是为人民服务。推进社区建设,必须让社区居民广泛参与,越广泛越好。既要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又要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参与,把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优良品德全部发挥出来,这就是以人为本

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所谓资源共享,就是要使社区内所有的单位和人,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主意出主意,有什么本事拿什么本事,把社区内各种各样有形和无形的资源都开发出来,共同建设大家共同居住的地方。对驻社区的单位来讲,就是要共驻共建。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只要驻在这个社区,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建设社区。

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对街道、居委会来说,要给一定的权和利。主要是通过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社区的功能,使市、区、街、居之间分级负责,达到责权利相统一。同时,寓管理于服务于之中。就是要通过服务加强管理。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服务得越好,管理就越有权威。

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在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的基础上,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五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样,各地的风谷习惯、风土民情也不一样,所以,社区建设要以群众迫切需要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际出发,来确定工作重点。同时,还要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不搞形式主义。社区建设应当从大中城市首先搞起,然后逐步推行。

8、推进社区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是什么?

第一,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从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试点工作情况看,社区划分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地缘型,以主要街巷、道路为界,一块一块的比较完整;二是单元型,即开发商开发的很完整的封闭小区;三是单位型,指一个单位所形成的社区。

第二,建立完整的社区组织体系。社区组织体系,包括社区党的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以及社区其它组织。建立社区组织,首先是建立党的组织,其次是建立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点。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是心脏,是发动机,是实行社区居民自治的最主要的部分。在社区组织建设中,要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些其它组织,如社区中介组织等。

第三,确定社区建设的内容。社区建设的内容要根据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风俗习惯,以及社区的物质生活质量等因素来确定。从近几年开展社区建设的实践来看,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一般有:一是社区服务,主要是面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服务。二是社区卫生,主要是社区的医疗、康复、保健、心理咨询和计划生育服务等。三是社区文化,主要是社区群众性的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四是社区环境,主要是社区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五是社区治安,主要是社区的安全保卫、民事调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第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社区关系。社区组织建立之后,要使之有职有权,正常运转,必须赋予其一定的权力。这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实现重心下移。市要转移一些职能给区,区要转移一些职能给街道,街道要转移一些职能给社区。在职能转移过程中,有些工作要费随事转。不然,只有职能,没有经费,还是办不成事情。在职能转移、重心下移的过程中,要理顺社区的上下、左右以及社区内各组织的方方面面的关系。理顺社区关系,要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坚持区、街与社区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不变。城市基层政权机关要对社区居委会给予协助和监督。二是正确处理社区居民自治与依法办事的关系。社区居民自治是根据国家法律,在职能权限内的自治,而不是无政府主义。三是理顺社区组织之间的各种关系。如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党组织的关系,与社区成员单位的关系,与物业管理机构以的关系,等等。只有理顺关系,责权利统一,才能为推动社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五,搞好社区工作的队伍建设。社区建设的队伍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社区专职干部队伍,也就是社区工作者,包括社区居委会干部,也包括从事社区服务各类项目的专职人员;二是志愿者队伍;三是社区理论工作者队伍。如何搞好社区工作的队伍建设,尤其是社区专职干部队伍建设,从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看,要着重注意从现职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下岗职工、特业青年中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到居委会,以此改善居委会干部队伍结构;要通过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居委会干部的整体素质;要建立岗位补贴和养老、工伤、失业、医疗保险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继续发挥那些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工作的居委会干部的作用;对退下来的居委会干部,在生活上要给予适当的补贴。也可以尝试设立社区工作者这一职业类别,凡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必须先要接受专业培训,取得从事这一职业的资格证书,志愿者要从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广大居民群众中,动员越来越多的人们参加到这个行列里来。目前,社区建设急需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了解社区建设的新情况,研究社区建设的新问题,把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与社区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总结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的规律性的理论与经验,再用以指导社区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和吸收更多的理论研究人才进入社区建设的研究领域,以此促进和推动社区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9、社区建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我国的社区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综合性。社区建设是指整个社区的全方位建设,它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秩序、社区民主、社区法制、社区文化教育和社区体育、社区卫生和社区组织等方面的建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社区建设的方法和手段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社会手段等,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二是社会性。我国社区建设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具体表现为:(1)党政组织发挥着领导或主导作用;(2)居民委员会和各种社会团体发挥着骨干或中介作用;(3)广大居民群众和辖区企事业单位发挥着基础或支持作用。社区建设的主体包括了各类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包括了社会各方面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建设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

三是地域性。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实体,因而具有显突出的地域性特征,相应的社区建设也有地域性。主要表现为:(1)从内容上看,社区建设主要是根据本社区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解决本社区问题,为本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服务;(2)从主体上看,社区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是本社区内的居民、单位和群体、组织。(3)从活动范围上看,社区建设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本社区之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本社区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由此决定了社区建设地域性特征。

四是计划性。要系统有序地开展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因此,计划性是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特征。

五是群众性。从社区建设的对象看,不是指社区内的某一群体或几个群体,而是指社区内的所有群众。由此决定社区建设具有明显的群众性。

10、我国开展社区建设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新时期我国开展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新旧体制的交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要及时有效地地将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必须增强社区的功能和责任,依托社区,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强化社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二是加快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城市的设施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方面,但城市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文明程度,这就必须大力推进社区建设。

三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从居住环境到基础设施,从生活服务到文化生活,从治安秩序到人际关系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希望得到多方面的服务。比如社区环境问题,社区服务问题,社区治安问题,以及生活方便不方便、卫生不卫生、居住舒适不舒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不丰富等,迫切需要通过推进社区建设来解决。推进社区建设就是要使社区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调动和发挥社区的积极性,依靠社区的力量加强社区的综合管理,进而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居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方便的生活环境。

四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新形势下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运用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使之同社区建设融合于一体,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是扩大基层民主,实现城市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必然要求。只有推进基层民主,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城市的居民也会像农民一样,关注社区事务,关心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效实现城市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最重要的是人的管理。通过社区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正是在解决人的管理问题。这样,也就为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借鉴国外经验,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际上看,推进社区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加强城市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联合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是提出了社区发展计划。所谓社区发展,就是我们所说的社区建设。目前,全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开展了社区建设,目的是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政府机构和社区组织的通力合作,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为避免和解决类似问题,少走弯路,就应当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经验和教训,在城市大力推进社区建设。

总之,社区建设涉及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城市基层工作的永恒主题。搞好社区建设,对于实现我们党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当前推进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推进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构建新的社区管理体制;二是以理顺社区关系为突破口,建立新的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三是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四是以队伍建设为基础,提高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社区建设要做的工作很多,除了做好上述工作外,还要努力做好修订法规、配套政策、研究理论、宣传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12、如何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构建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答: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务必紧紧抓住社区体制创新这个关键环节,以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构建新的社区管理体制。首先,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各地要按照中办发〔200023号文件的要求,明确社区定位。要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按照便于管理服务,便于社区资源合理配置,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并考虑适度的人口规模,对原街道、居委会所辖地域范围进行适当调整,以调整后的自治性地域作为社区地域,并冠名社区。其次,建立健全社区组织。社区范围确定之后,要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十分重要,要按照中央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建设好社区组织党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社区日常事务的管理,其成员应向社会公开选聘,经民主选举产生。社区自治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动四个民主,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在社区体制改革中,不少地方成立了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成员由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成员单位代表组成,讨论社区问题,协商社区事务,监督社区管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第三,培育和发展服务性的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民间服务组织是组织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发展各种社区志愿者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引导和支持他们开展多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搞好各项服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13、如何以理顺社区关系为突破口,建立新的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

答: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如果说,落实和完善社区建设的各项内容是社区的内涵建设的话,那么,理顺社区关系就是社区的外延建设。社区的内外关系理顺了,就为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理顺社区关系的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正确处理城市基层政权机关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城市的城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把工作重心放在履行指导、支持和帮助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上。当前应重点解决好简政放权,重心下移,费随事转等问题。社区居委会既要坚持社区居民自治的性质,又要自觉接受指导,积极协助城市基层政权机关开展工作。二是正确处理依法办事与社区居民自治的关系。应该明确,社区居民自治是党领导下的依法自治。《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就是把党的主张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体现为国家意志,体现为社区居民自治的行为规范。因此,社区居委会制订任何章程,办理任何事情,不仅要体现和满足社区居民的意愿,而且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模荡地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和决定。三是正确处理社区内部的各种关系。一个社区也是一个小社会,不仅有居民,还有物业管理机构等各种服务组织和驻社区的各个成员单位。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的主体组织,需要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协调、处理好这些关系,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就会如鱼得水,应付自如,为社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4、如何以队伍建设为基础,提高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

答:社区工作要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队伍建设是基础。一要适应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社区居委会干部制度,走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道路。要采取向社会公开选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尤其要注意在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退伍军人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经过法定的民主程序,充实到社区居委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二要积极发展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志愿者队伍,并动员、激发广大社区居民和驻社区成员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走出一条志愿者义务服务与民办非企业单位专业化、产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建设之路。三要逐步建立社区理论工作者队伍,发挥社区建设专家、学者的作用,共同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和推进社区建设服务。

15、社区居民如何参与社区建设?

答: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搞好社区建设的基本保证。据了解,各实验区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社区工作者对推进社区建设积极性很高,而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却比较低。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因为,如果没有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参与,社区建设是不能真正开展起来的。群众参与程度较低正是这种初级阶段的反映。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地缘关系和由此产生的利益关系是维系社区的纽带。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一方面要从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做起,特别是社区服务工作,为广大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社区在他们生活在中的重要地位,用利益把他们同社区紧紧连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就是要发展志愿者队伍,逐步建立起一支浩浩荡荡的社区志愿者大军。

16、如何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答: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一是要广泛宣传发动,使社区建设的宗旨、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社区成员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踊跃参与社区工作。二是要通过骨干示范带动,通过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少先队员和其他先进分子的模范行为,带动其他居民群众。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认真去做,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是会不断提高的。

17、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社区工作是一种社会工作,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从事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社会工作人员,我国的社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政府在社区这一层面,具体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工作方式。

因此,在我国,作为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社区工作者一定要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党和政府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作为社区工作纲领,具有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2)思想素质。社区工作者应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为人民群众甘作奉献的高尚的思想境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创新求是的发展观。

(3)思想道德素质。社区工作者应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道德规范;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不以权谋私;公平、公正、正义、敬业;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

4)业务素质。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专业方法,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术以及相关知识,能够胜任社区群众工作。

5)能力素质。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观条件,作为社区工作者应具有社区社会调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社区服务与管理能力以及应用电脑系统办公能力等。

应该说,社区工作既是一项专业、一种职业、也是一门艺术,要做好社区工作是不容易的。但是,经过努力,具备上述素质是可以做到的,社区工作是为可以做好的。

18、社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包括那些方面内容?

答:社区工作是国家的政治制度服务的。政治素质是社区工作者的首要素质。在我国,作为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社区工作者,其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下列方面内容:

第一,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社区工作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联系实际,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全面地贯彻到社区工作中去做到真正的坚定和自觉,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分清基本原则、是非界限,做到旗帜鲜明。要讲团结、讲大局、讲纪律,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第二,要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我们党的一切活动、一切工作、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都是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点。社区工作是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种途径和工作方式,社区工作者只有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有可能做好为人民服务的社区工作。

第三,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社区工作指南。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伟大纲领,也是做好各工作的指南。社区工作作为现代社会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有可能做好。才有可能坚持社区工作完全彻底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才有可能坚持社区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起到社区工作应有的社会功能。

第四,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我们党拥有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得到发扬光大的一整套的优良工作作风。这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雷厉风行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过去,这些作风不仅锻炼和提高了我党我军的战斗力,而且成为我们革命队伍的基本素质之一。今天,在新时期,这些作风无疑也是我们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工作作风。并且,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发扬光大。

19、社区工作者的思想素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思想素质通常是指人的思维方式及其能力、思想境界和行为准则。社区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应主要包括:

1)拥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或观点,人生观则是在世界观的基础上主要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或观点。价值观则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或意义的认识。科学史表明,惟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科学的、对人类和社会最负责任的。

2)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岗位总是在基层,在社区。论社会地位可能是不高的,但是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却是高尚的。社区工作者同医师、教师、律师等同属高尚职业。社区工作者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在于它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甘为社会作奉献的火热的心。

3)具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或思想路线。在社区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社区工作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定义或教条出发,必须善于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善于实事求是。

4)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求是精神。社区工作尽管日常琐事多,但也需要创新。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社区工作者需要拥有创新思维,善于创新,善于求是。

20、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服务,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爱岗敬业就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具体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就是对人民负责,责任心是社区工作者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基本前提。社区工作者在职业生活中的责任感就是敬业精神。诚实守信是为人民服务中应有之意,为人民服务就应该是诚心诚意的。办事公道意味着在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活动中,在处理各种事务时,不偏私、不歧视,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它是履行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必不可少的要求。服务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基本、最具体的要求,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职业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同时包含着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等一系列具体要求。奉献社会是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归宿,就是指社区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加强道德建设,把善良的动机、美好的愿望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切切实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社会效益。

21、社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作为职业区工作者应当具备下列业务素质:

1)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知识。要求具有比较系统的社会工作理论与知识,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理论说明和处理社区工作的实际问题。

2)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要求掌握比较系统的社会工作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分析、处理社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基本能力。要求掌握比较专业的社会调查能力、做群众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能力、以及党务工作能力等,能够胜任社区工作。

4)具备一定程度的社区工作相关知识。社区是个小社会,要求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比较广泛的知识,懂一点法律知识、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医学与保健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文艺体育以及电脑使用知识等。

22、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答:作为社区工作者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

1)社会调查的能力。即会做科学的社区基本情况或社会问题的社会调查。

2)群众工作的能力。社区工作即是一种群众工作,要会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依靠群众,能开展群众性活动。

3)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与管理的能力。社区工作者一是会服务,主要是社区服务;二是会管理,主要是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4)组织协调的能力。社区内部的各部分居民、各种社区组织、以及各种社区单位彼此之间,社区外部与政府、社会组织等相互之间,都需要经常性的协调,社区工作者要善于协调各种关系。

5)善于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社区问题往往都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社区工作者通报过科学的分析和综合,去把握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应用现代电脑系统办公的能力。办公智能化已开始步入社区,很快就会普及,社区工作者从现在起应着手学习和掌握现代电脑系统办公的能力。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问答22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