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儋元锡

发布时间:2012-04-04 07:46:23

寄李儋元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今日花又一年。

世事茫茫自料,春愁黯黯成眠②。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③。

道欲问讯,西望月几回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出身望族,排行十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折节读书,成为进士。代宗广德(763-764)至德宗贞元(785-805)年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未关刚直、关心民疾。韦应物是田园山水诗人,在艺术上,他有意学习陶渊明,也接受了王维的影响,形成一种自然远淡、秀丽澄澈的艺术风格,后世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白居易评其诗曰:“韦苏州诗行,清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今传有十卷本《韦江州集》、2卷本《韦苏州诗集》、十卷本《韦苏州集》。

【注

①、李儋(dān):字幼遐,唐朝的宗室,武威(今)人,曾官殿中侍御史,韦应物的好友。元锡,字君贶(kuàng),历任福州、苏州刺史。另一说,李儋,字元锡,韦应物与他唱和的诗很多。  

②、春愁:眼前是美好的春天,但自己只有愁苦

黯黯:低沉暗淡,心情沮子。   

③、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邑有逃亡:指在自己管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指属下管地。 流亡:出外逃荒的人。  愧俸:感到愧的是自己食家的俸,而有把百姓安定下   

:听说。问讯:探望。

西楼:指滁州西楼。另一说是苏州观风楼。

【译文】

去年花开的时候和你分别,今日花开的时候又是一年。

世上的事情茫茫难以预料,春天愁闷独自昏昏然沉睡。

身体多病常常思念着故乡,邑有逃亡愧领着朝廷俸钱。

听说你要来滁州城看望我,我西楼望月已经几回圆缺。

作品鉴赏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诗中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本诗的政治背景。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以两度花开表现与友人分别已经一年,追忆之情,思念之意,已溢于笔端,却留待尾联申说,而以中间两联写“一年”来的时事感受和思想矛盾,向朋友倾吐满腹心事。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民生凋敝,在滁州也有许多饥民流亡。作为一个清廉正直、爱民忧国的地方官,常以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而深感苦闷。中间两联所倾吐的,正是这种情怀,但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以第二联的“世事茫茫”、“春愁黯黯”烘托“难自料”、“独成眠”的心态,为第三联作好有力铺垫;第三联又跌宕摇曳,唱叹有情。从第二联的铺垫看,第三联上句的“思田里”——想弃官回家,乃是“难自料”、“独成眠时的心理活动,其原因,当然与“世事茫茫”“春愁黯黯”有关;诗人却偏把这原因归结为“身多疾病”。不难看出,这“疾病”其实是身心交瘁。第三联下句有“邑有流亡”正与第二联“世事”“春愁”相应。“邑有流亡”而一筹莫展,深感有“愧俸钱”,自然“思田里”。在同时所作的《答崔都水》诗里就明说“氓税况重叠,公门极熬煎。责逋甘首免,岁晏当归田。”在语序上将“思田里”置于上句,合起来便是:身多疾病,已思田里;更何况邑有流亡,愧拿俸钱呢?无限感慨,从文情动宕中传出,遂成一篇之警策。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 溪诗话》)

尾联回应首联,归到“寄友”。听说友人要来相访,向他们面叙衷曲,该多好!可是总盼不来。以“西楼望月几回圆”收尾,余味无穷。

韦诗以描写山水见长,但其诗中亦有不少忧念国事、关怀民瘼的内容。在这首怀念友人的诗篇中,作者对大唐王朝前途的叹惋,对自己忧愧交加的内心世界的揭示,都说明诗人对国计民生的大事并没有忘怀。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扬,被誉为“不负心语”(沈德潜《唐诗别裁》)。这两句诗真实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无可奈何的处境和高尚的人格美。这首律诗写来平易亲切,通篇不用典实,节奏流丽响亮。刘熙载《艺概》说:“律诗不难于凝重,亦不难于流动,难在又凝重又流动耳。”既凝重又流动,正是这首诗的特色。

【练习】

1、下列解说与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又”字,情意骤然凝重,不仅显出时光流逝迅速,更显出别后境遇萧索。

B、颔联近于直陈心曲,诉说了自己的烦恼和苦闷:“世事茫茫”指国家的前途,也指自己的前途。

C、颈联的意思是:年老多病总想回归故里,因自己管辖地区的百姓外出逃荒,自己微薄的俸禄无法接济他们而常感惭愧。

D、尾联的意思是:听说你们要来探望,我常登上西楼,眺望伫候,一待数月。

2、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此诗以叙别开头,次写自己的烦恼和苦闷,再写自己的思想矛盾,尾联以感激好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B、此诗押平声韵,韵脚是“年”、“眠”、“钱”、“圆”,中间两联对仗工稳,“粘”、“对”符合规则,是一首七言律诗。

C、全诗俭朴散淡中意蕴丰厚,苏轼主张“发纤禾农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与此是一个意思。

D、诗的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笔衬,景美情欢;此联以情叹景,是伤心人看春色,情伤而景无光。

3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4、赏析西楼望月几回圆在全诗内容表达和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1C惭愧的是百姓贫穷、逃亡

2D无“叹景”意)。

3诗中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第五句既申述了自己的多病羸弱,又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向;第六句表达了身为地方官吏却不能解除人们疾苦的惶愧之情。其表现出的封建官员进退两难、有志无奈的矛盾苦闷真实、动人

4、内容上:西楼望月写自己登高怀人,盼望友人来访。而望月几回圆又说明了自己盼友为时之久,心情之切。友情之深挚浑厚,溢于言表。

结构上:全诗始于感叹分别,终于盼望团聚。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寄李儋元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