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29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11-11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一、 导入:
同学们好!在这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日子里,我们齐聚一堂,开启学习的征程。西湖之美,人所共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何时西湖最美?古人可谓见仁见智。谁来说说知道的描写西湖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起去领略西湖的雪景之美。 二、 跟录音,读短文 三、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1.品味写景语句,理解白描手法的运用。
2.感悟作者情感,学习鉴赏寄情山水类古诗文的方法。 四、 检测自主学习情况:
1. 读准下列字音(石家桢-高龙翡各读一遍) 崇祯 一芥 喃喃 ..雾凇 沆砀 有此人 是日更 ..2. 请同学给下面两句话断出停顿。 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3.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班内解决。

五、 整体感知
文章叙述内容为——独往看雪,偶遇佳客。 【独往看雪】
1.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读写景的句子?

2.从描写中,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副雪景? 哪个字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学法指导——白描
本文写景部分正是用了白描这种写景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西湖雪景之美的。 课件展示:运用细描手法写雪景的段落;运用细描和白描的人物肖像描写。 小结:
白描:用明快简洁朴素平易的文字,如实勾勒人和物的情态面貌。
细描的特点则是文字绚丽华美,色彩斑斓,常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偶遇佳客】
1.舟子如何评价张岱的情趣?他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吗?




2.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找出来。
明确:①老师发现一处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写“问其姓氏”,可后面却是“是金陵人,客此”这答非所问呀,作者写错了,真是不高明。你怎么看待这个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必记名字。而突出“金陵”这个籍贯,因为我们知道“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②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当时已是清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明朝。

3.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①惊喜、愉悦。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 强饮三大白) 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4.学法指导——如何赏析寄情山水类古诗文(知人论世) 课件展示:张岱及写作背景 明确:开篇使用明朝年号也就不足为怪了。点名时代背景,更主要体现亡国之痛。因此,张岱才做出反常人的举动,半夜出门赏雪,借舟子的话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天地间,无处容我。只得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以外的雅清雅致。作者于家国之思的那片痴心,让后人为之震颤,正应了那句话——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 六、 学以致用
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文人挥毫泼墨,例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柳宗元的《江雪》,今天你学习了赏析寄情山水类古诗文的方法后,对这两篇文章有没有更深刻的体味和感悟呢?把你心中所想写下来。 七、 推荐文章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6
P8《明季遗民张岱的戏梦人生》 P26《张岱雪意》

学情分析: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效果分析: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字词解释和文义疏通让学生对照课后注解完成,有疑难小组交流解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过学法指导,学生明确了白描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通过举例,学生更清晰的理解了白描和细描的区别。“知人论世”环节,学生学会了欣赏、吟咏古人文学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的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这样在鉴赏诗文时才会更透彻地了解作者寄托的情感的方法。总之,课堂效果完成良好。

教学反思:
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反思如下: 成功的地方在于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这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二)课文所处的位置及作用。
《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拥毳 崇祯 雾凇 沆砀( 与余舟一芥( 铺毡( )对坐 强( )饮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 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⑥雾凇沆砀




⑦焉得更有此人 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 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 ,作者 ,号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 ,独往湖心亭看雪。 ,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 )大喜曰 )是金陵人 客( )此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课标分析:
1.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初中语文_29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