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2-01 20:09:34


沟通的本质
我在给一家企业做中高层管理、沟通培训的时候,举了两个例子,都是沟通失败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是这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和技术部经理在实际沟通中的场景重现。一般企业里,市场部门和技术部门永远一对冤家。
市场部经理报怨——我们辛辛苦苦拿来的单子,技术部没一次给顺顺当当完成的。
技术部经理牢骚满腹——你们市场部提的那是什么破需求啊,没一次能说明白的,次次都得我们跟客户反复沟通。而且他们的需求永远没完没了,也没个边界,想起来就改,我们这边都没法开发。
市场部——有冇搞错?!客户的需求你能限制啊?顾客就是上帝懂不懂?要是谁都能干的活,还轮得着我们啊?还有工期,你看这个项目都拖了多长时间了?
技术部——这么乱的需求能做出来就不错了,能不拖吗?再说我们技术部四十多个项目呢,也得分个轻重缓急吧。
市场部——怎么别人的项目就重就急,到我这儿就轻就缓了?我们市场部管拿单子,你们技术部就是负责实施的,必须得按期完工,我们都跟客户拍胸脯了。
技术部——我们是公司的技术部,又不是你们市场部的技术部。我们对公司负责,不对你们市场部负责。


……
问题出在哪儿了?
问题出在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都强调各自的困难,都不肯理解对方的苦衷和难处,都不肯体谅对方,互不信任,一味指责。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当人被指责的时候,首先本能的反应,肯定不是接受而是反驳。这是人的本性。你在这时候肯定不是去想对方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去马上反思自己有哪做的不好,不会的。人本能的反应是马上给自己找个理由反驳对方,最起码,也要给自己找个借口或托辞,如果能把对方驳倒那是最理想的。于是,指责变成了相互指责,变成了吵架。
换个场景,如果市场部经理和技术部经理本身就是哥儿们,关系非同一般,其实这点事根本不算什么,万事都好商量。
案例二:哥本哈根气象峰会。
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是一方,以中、印、巴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是一方,双方为环境问题吵成一锅粥。大会主席谁也得罪不起,只好连用了六个“Please”,哀求大家——别吵了别吵了,咱说点正事儿行吗?
美:发展中国家是世界污染排放最严重的地区,理所应当要对此承担主要责任。
中国一听:你开玩笑呢?你们发展了二百年,这个地球大气层里90%的污染是你们发达国家排放的,凭什么我们来买单?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