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5-28 03:53:28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分享给大家,希望小编的用心能给您带来帮助。读苏东坡传读后感篇一:

800字近日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心中颇有感触。苏东坡虽文章名满天下,仕途却历经艰险,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立于尖峰位置;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比之于李白,他多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一生都在为百姓的疾苦而奔波劳累,被贬黄州时他虽是一介草民,但是仍然心系百姓,为了改变黄州丢弃女婴的习俗更为了拯救那些无辜的生命,他用自己的积蓄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孤儿院,使那些刚出生的女婴享有了生存的权利。出任杭州太守时他不仅整顿西湖,平衡粮价,更在杭州瘟疫盛行时为了解决农民因药价贵而没钱买药的问题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公立医院。甚至在高龄谪居海南时他仍然没忘了百姓,他教当地人读书写字,耕地种田,打井采药,为海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之于杜甫,他又多了一些幽默和旷达,他喜欢陶渊明弃官归隐的日子,在被贬为农时安于田园生活,他曾写道:

吾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只是因为劳而有获,衣食能够自给,他就心满意足了,这就是他的达观思想。他还喜欢做菜,也乐于自己做菜吃,吃饭乃人生一大乐事也,这点倒是和我很像呢,从来都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吃饭是一种任务。苏东坡做的菜肴至今仍然有好多流传下来了,最有名的当属东坡肉了吧,杭州楼外楼的东坡肉有幸吃过一次真的是名不虚传呢,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经过现在的厨师改良过。个人总觉得会吃的人总是更懂得享受生活,就像苏东坡,不管朝廷怎么贬都贬不倒他,因为不管在哪里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他总能找到自己该做的事情总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人似鸿雁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时间总是转瞬即逝,一切经历都只有一次,正因如此,所以他那么深刻而坚决的爱好人生。读罢全书,留给我最深刻的感触是尘世是唯一的天堂人生不再,我们应该趁着人生还未消逝的时候努力让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实有价值!读苏东坡传读后感篇二:

1500字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书写了文豪苏东坡仕途坎坷、历经磨难的一生。苏东坡多次被贬谪流放,大半生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多次遭遇不公,苦难深重,但他却没有抱怨和颓废。他总是那样豁达随遇而安,总能找到快乐的理由,这正是苏东坡快乐人生哲学的体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在林语堂笔下,千年前的苏东坡仿佛复活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慧长者,身披蓑衣,脚蹬芒鞋,拄着竹杖,面带微笑,向我们缓缓走来。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对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苏轼位居其列。宋词方面有苏辛之说,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书法上宋四家的苏黄米蔡苏轼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赋》、行书《黄州寒食帖》享誉书史。苏轼的画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明确提出诗画一律的概念,促进了诗书画的有机结合。林语堂评价说: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从人生经历上看,苏东坡的遭遇坎坷、磨难深重,亦十分罕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33岁时苏东坡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一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35岁时他正当盛年,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了恶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

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流放地。在惠州的松风阁流连漫步时,他想到的是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能放下的是个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禄。而百姓万民之忧乐却总是挂在他的心间。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为民请命……每到一地,苏东坡总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语堂称他是百姓之友。苏东坡总能找到快乐人南美。在密州,他体验的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在文化荒漠的南方,他看到的是岭南万户皆春色,以至于鸡犬识东坡,感慨不辞长做岭南人。即使是湿热的海南,他也为唯有一幸,无甚瘴也而欣慰。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虽是赞歌女柔奴,其实更是诗人的自况。甚至在他的杂记里还留下食阳光可以止饿的办法。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当作文化传播的场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因东坡而灵动,而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长江边的荒僻之地黄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东坡赤壁由此名扬天下。惠州的玉塔微澜、徐州的放鹤亭、扬州三过平山堂,莫不浸润着苏东坡的旷世情怀。王国维赞叹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庄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未之有也。林语堂分析道他对人生了解得太透彻,也对生活太珍惜他是爱自然的诗人,对人生抱有一种健康的神秘看法。苏东坡兼容儒释道的精髓,透悟人生,洞悉自然,关注民生,这才是苏东坡快乐哲学的源泉。他对弟弟说,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里,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真是一语悟透人生真谛。我想,余秋雨写苏东坡突围,似乎并没有真正神入苏东坡的心灵。其实苏东坡有什么要突围的呢?“试看飞鸟乐,高循此心甘。他原本就如一只回归山林的鸟,在自然的天空里快乐地飞翔着。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西塞罗

附送: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

下面关于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范文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家可尽情浏览借鉴,希望能帮到大家。喜欢苏东坡的诗词由来以久,或许可以追溯到小学一年级背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时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感受兄弟情深,在《念奴娇·赤壁怀古》里领略豁达豪放,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陪他黯然伤怀……以为懂得他的诗,也懂得他的人,直到教材里出现他的散文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一篇极其短小的游记,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忽之感而已。文字里的宁静欣悦,我却无法说清;作者如何陶冶出此种恬适心境,我亦不能道明。单是教学参考书中的背景资料,远远不够令我明彻,我拿什么来讲解此文?我需要真正读懂苏东坡,了解他的人生、思想和品格。幸好,有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作为传记,该书详细记述了苏东坡的一生。但是林语堂说,才高如苏东坡,真正的生活也是由四十岁才开始。四十岁以后,他的人生首次以行动为人所知;四十岁以后,他的人生遭遇了转折点——“乌台诗案

一、寂寞沙洲冷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卜算子》是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以罪人身份谪居黄州,政治上极度失意时创作的,词中借孤鸿自况,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精神上的孤独无告。 “乌台诗案使苏东坡坐牢103天,受尽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几近死亡边缘。现在看来,这个案子有点像清朝的文字狱。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说苏东坡在很多诗中流露出对朝廷的不满和不敬,方法是对他诗中的词句和意象进行创造性的推断和诠释。他们还列出应当处死苏东坡的理由,在奏章的序言里说:

苏轼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遂叨儒馆。当杀的理由之

一是,虽然苏轼所写诗之荒谬浅薄,但对全国影响甚大。其实皇帝很爱读苏东坡的诗文,每次看他的表章,就向侍臣赞美苏东坡。现在他被搞糊涂了,将信将疑之间几乎不得已地判了苏东坡的罪。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这是苏东坡的弟弟子由的原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太优秀,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不可避免。遭遇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苏东坡的痛苦可想而知。据说他曾经想自杀,等再一想,倘若如此,必给弟弟招致麻烦。

二、大江东去,浪涛尽苏东坡从乌台诗案中走过来了,谪居黄州充任团练副使。林语堂说:

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黄州是个穷苦小镇,东坡住在临皋亭(一个驿站)。他真正务农了,在东坡一片地里种田帮补生计,自称东坡居士。他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他有时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时光。他往往被醉汉东推西搡或粗语相骂,自喜渐不为人识。清苦的生活,却很难看作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的同时,给天下写出了三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

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在这种境地,苏东坡能写出这等绝世妙文,是令那些因羡生嫉的仇家始料不及的。周国平评价苏东坡:

读苏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正是因为人格中有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文自然清新,奔放灵动,豪放不羁。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苏东坡自比陶潜,享受安闲的田园之乐,也享受清风明月、山野风光。如他在前《赤壁赋》所写: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我想,这便是苏东坡的超脱。黄州这一段日子,他开始钻研佛道,潜心研求灵魂的奥秘。他问自己,人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宁静?他开始修炼瑜珈术。对于精神的不朽呢?他对寻求长生之术十分着迷。

三、会挽雕弓如满月《苏东坡传》读到一半,发现自己已经很喜欢苏东坡这个人,之前喜欢的恐怕只是文字。文字的美属于思想和精神,有时会飘忽而难以捕捉,甚至有虚的可能。行为的美是沉甸甸的真实。苏东坡拥有天才的才华和豁达超脱的人格,他体恤百姓,为民造福——是一位实干家。无论在京为官,还是调任各地州县,甚至在颠沛流离的流放中,他一直是百姓的朋友,为民请命,政绩斐然。在徐州,他奋不顾身与百姓一起抗洪救灾。当时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

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他率数千人筑防水工程,此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高十尺,厚二十尺。他扑哧扑哧在泥里跋涉,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恳请协助。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之后,终于撤退。在黄州,他对当地百姓因贫穷而杀死婴儿的情况深为惊骇,便写信给太守,呼吁制止杀婴。同时他还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各村贫苦孕妇养育婴儿,赠与金钱、食物、衣裳。在杭州,短短一年半之间,他给全城实现了公共卫生方案,包括一个清洁供水系统和一座医院,他又疏浚了盐道,修建西湖,稳定谷价,只身展开救济饥馑的工作。在扬州,他看见各处是青翠的麦田,但大多的农家荒废无人。因为农民无法偿还高额的本金利息,为了不进监狱,只好丢下丰收的田地而逃难。中国的农民和生意人都落在王安石新政的陷阱里,遇歉年,忍饥挨饿;遇丰年,锒铛入狱。这是王安石新政的后果。苏东坡在杭州时,除去请款、请米、预防灾荒,不断麻烦朝廷之外,还给朝廷上了一道长表章,请求宽免老百姓欠朝廷的债务。但是朝廷淡漠拖延,他不得不再三上奏。最终,苏东坡所催请各点,朝廷正式颁布施行。表章中所提的公债,全部由朝廷下令宽免了。四、不应有恨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他喜欢结交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说: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与各行各业都有来往,帝王、诗人、公卿、隐士、药师、酒馆主人、不识字的农妇。他的至交是诗僧、无名的道士,还有比他更贫穷的人。苏东坡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但是对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所以,他从不恨人。他一生屡遭政治陷害,对他下手最狠辣的莫过于章惇这个人。贬东坡于无医无药的蛮荒之地岭南,想置他于死地的正是此人。等东坡北归,章惇被贬岭南,一般看来,东坡即使不幸灾乐祸,至少可以拍手称快,但他不是这样。他不仅把章惇认作老友,打消章援(章惇的儿子)怕他向其父报复的顾虑,而且让章援转告其父如何储药养生。五、一蓑烟雨任平生纵观苏东坡的一生:

金榜题名少年得志,各处为官造福百姓,为民请命执着无畏,牢狱之灾命悬一线,躬耕黄州淡然洒脱,流放岭南随遇而安,煌煌诗篇誉满天下。人生沉浮,不如意事众多,他一蓑风雨任平生,超然物外。他至情至性。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对他情深厚重,妻妾对他关爱有加。 他亦不忘夫妻恩情,十年生死两茫茫,悼念亡妻凄婉哀伤;与朝云天涯相伴,真情挚爱铭记墓上,也写《悼朝云》词里。他热爱生活。不说其它,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勤奋工作,勇于实践;始终坚持学习;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富有创新精神。.,提供更全的校园宣讲会信息,.. 万天震发表于201X-08-06 14:43:33.000000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位诗人,一千多年来受到历代人民的热爱,一提到他,就会引起人们亲切而敬佩的微笑,他就是宋代的千古才子苏东坡。苏东坡多才多艺,在生活上多姿多彩,使人敬佩和喜爱的特点繁如星斗。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在文学艺术上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生活中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思想上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佛教徒又是儒学的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在他六十岁被贬到海南岛时,在食无油,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情况下,他竟开玩笑地跟弟弟自由说:

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无一不是好人。正是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才使他时时拥有人生的快乐,时时未失去那份诙谐轻松。他写的诗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当他吐到第一百次时,他被人抓住了。苏东坡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他在谢恩表中说:

臣伏念性资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其中新近一词,在王安石口中是指突然升迁的无能后背。神宗元丰二年六月,在王安石势力下迅速蹿升起来的舒亶和李定,先后上表弹劾苏东坡,李定挑选了一个极其能干的官吏到湖州去押解苏东坡回京受审。全家大哭,苏东坡却笑着讲了下面一个故事,安慰家人。在宋真宗时代,皇帝要在林泉之间访求真正的大儒。有人推荐杨朴。杨朴实在不愿意,但是仍然在护卫之下启程前往京师,觐见皇帝。皇帝再三要他作诗,杨朴把临行前太太作的诗念出来:

更休落魄谈酒杯,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苏夫人听见这首诗,不由得破涕为笑。这故事是苏东坡为了缓解家人的担忧,临时杜撰的。在监狱受审之时,苏东坡反而以受审为趣,他以在法庭上讲解文学上的典故为乐事。在旧年除夕,苏东坡被释出狱,微风吹在脸上,喜鹊叽叽喳喳的叫,他真是积习难改,提笔写了一首诗: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他又诗如泉涌了,诗中的少年鸡指的是贾昌,而贾昌少年时曾因斗鸡而或唐朝天子的宠爱,此点可以引申而指朝廷当政的那批小人。可见苏东坡笔锋的尖锐,讽刺的苛酷,对无能之辈的厌弃。苏东坡有登龙之术,也有谦退之道。哲宗元祐元年(O八六),摄政的是他的祖母,苏东坡急剧得势,朝廷将他擢升3次,由七级一直升至三级的翰林。在奸小之境的官场,却有过多的情绪上的烦恼。他为小人所陷害,可是有太后支持他。所以他决定毅然决然以更坦诚的态度,向太后力谏别人所不敢言之事。他力争的第一项就是广开言路,他指出,朝廷有道,皇帝一定是想方设法接近每一个人的。第二项他多次上表请求废止青苗法,并且请求将赤贫百姓所欠之债一律宽免。同时他又单枪匹马,向朝廷的腐败无能进军。冗吏充斥,官官相护,这些官场的弊习,他实在是不能默而息之。在两年之中,苏东坡以其强烈的名士本色,坦直无畏的言论,得罪了很多人,当然也成了王安石余党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在两年之内,他四遭毁谤,由他推荐的官员,也遭受了无端的诬蔑。苏东坡厌倦了这种卑劣乏味的政客之争,多次上表请求外调,元祐四年三月十一日,朝廷终于允其所请,任命他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领军湘西。他启程时,老陈文彦博,年已八十三岁,但仍活跃,为他送行。劝他不要再写诗,那时苏东坡已经上马,哈哈大笑说:

我若写诗,我知道会有好多人准备做注疏呢。可见他难改的秉性和乐观的胸襟。苏东坡的一生载歌载舞,入乡随俗,深得其乐,虽有忧患来临,也是一笑置之。因乌台诗案险些送命,最后被贬到黄州。黄州本是个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苏东坡没有收入,生活困难,一大家子每天花销不超过五十钱。可是苏东坡却自喜不为人识,泰然享受他的农夫生活,自盖房屋取名为雪堂,经常与大画家米芾于此论画。苏东坡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农夫生活中,他这样描绘自己的形象: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苏东坡享受田园的乐事,与周围的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古农夫成了朋友,自己发明了煮肉和蒸鱼的方法,还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叫东坡汤,还推荐给和尚吃。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幽默达观的态度。后来他在晚年被贬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

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写道: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思而亡矣。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位有浩然正气的人,一位乐观洒脱的人。一位具有伟大思想,伟大的心灵,伟大的人格的诗人,他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苍穹,留下了耀目的光辉。这光辉不会随他的肉身而逝,这光辉幻作斑斓的星光,夜夜闪烁。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