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布时间:2023-07-23 10:48:48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对于这句话的内涵,我一直认为是相互听听课,评一评就算是在研究了。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对这句话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下面就有关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方面进行探讨一下吧。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的很多习惯都是在早年形成的,好的习惯终生受益,坏的习惯贻害一生,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小学生习惯正处在形成阶段,许多坏习惯还未形成。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艰难的工作。工作中,特别班主任是领路人,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不可缺少的。下面就谈谈个人的点滴认识。

1.晓之以理

让学生对行为、道德有一定的认识,我与学生逐条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领会明理,使学生明白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的标志,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也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例如我在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让学生谈当奥运会场奏起我们的国歌、升起我们的五星红旗时的感受,并联系我校升降国旗时要求同学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队礼或注目礼,进一步加深对国旗、国徽、国歌的认识,我代的六年级学生进入七年级学习,不但学习刻苦,而且行为习惯特别好,得到新任老师的好评。这学期我教的是一年级,刚开学我就利用班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要求学生勤剪指甲勤洗头,衣着得体、坐正立直,每天第一次见到老师要问好,上课发言先举手回答问题起立,进办公室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再进入,离校时与老师和同学道别,要求学生说普通话,使用文明礼貌语,不买零食,不把零食带进校园,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乱涂乱画。做值日要积极主动,把教室打扫干净桌椅摆放整齐,墙壁擦洗干净,垃圾倒入垃圾池。

2.导之以行

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导之以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持久性较差,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受到限制。因此,在导行中充分发挥自身与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强化训练,我刚教一年级时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学生在升降国旗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在班内张贴着我对学生的寄语:上课专心点、作业完成及时些,见人热情点、微笑多一些……另外,我班有名学生叫高世强,上课不发言,每天的家庭作业只能在家长的督促下勉强完成,形成了无论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坏习惯,有一天我给他布置了一篇记事的自命题作文,第二天我检查时,他说写好了落在家里了,当天我打电话向他父亲了解情况,得知他昨天回家说老师没有布置家庭作业,他父亲说高世强每天写作业时问题特别多,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出去转转,上厕所一蹲十来分钟不愿回来写作业,针对他在家的表现,我就问高世强:"你长大的理想是什么?"高世强说:"我现在学习不好在老师心目中肯定不是一个好学生我长大只能回家种地了。""那你最讨厌的事是什么?""学习"此时我意识到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目的性,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自尊心,有了自卑感,我抓住他的认知冲突,说道:"你在老师心目中是个好学生,既然你长大想回家种地,那么,给你一本拖拉机的说明书你能看懂吗?平均亩产多少粮食?给农作物施什么肥起什么作用?即使这些你都会,村里推荐你当劳模,让你写个发言稿,你行吗?"经我这么一说,
似乎听明白了就算当个农民也应该具备许多素质,从此,他发愤学习积极完成作业,有一次还第一个交了作业,我当时就表扬了他,第二天他写了一篇日记《第一个交作业的感觉真好》经过我们共同努力他的成绩由原来的三四十分增加到七八十分。

3.躬在践行

叶圣陶先生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到:"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因此,习惯养成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中小学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展的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是良好校风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因此,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德育教育就应以养成行为习惯作为重点,把养成行为习惯落在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养成教育。我具体从这样几方面来进行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①营造养成教育的气氛,把班级变成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暗示性和趣味性的德育课堂,让学生置身于品格化的世界里,逐渐适应、调整而融入文化氛围中,接受其感染和熏陶;②"主题教育"启迪心灵。利用学校"国旗下讲话"、班级的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校纪律常规要求的训练;③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具有持久的导向作用,强烈的感染作用,更具有巨大的凝聚作用。它对学生的感染作用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实行并得以完成的。在这整个过程中,它没有任何强制性,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快乐而自然、悠长而久远。

4.形式多样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活动课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良好的文明美德行为习惯,可以讲《雷锋叔叔的故事》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学会谦让的行为习惯,可以讲《孔融让梨》等相关故事;为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开展全校性的"学法、知法、守法"系列讲座和"珍爱生命,遵守交通法规"型签名活动。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规范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俗话说"枝容易弯也容易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艰巨的工作,任何教育者都要有耐心、有恒心,反复抓、抓反复,并非朝夕见成效,需要不断的给予引导、督促。蔡元培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研究完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在行动中不断学习、探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终身受益。


[行为,学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