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0-12-30 08:18:32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如秋风忽至,再有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帖而微苦的味道。

B这个世界的启事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háo)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C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吱吱叫,泥地里放出水蒸汽,老翁小孩在门前曝背谈天。

D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xuè)衣,鸟儿的肉已被隐密的老tāo)吃净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甲]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去世之后,我才有设想,[乙]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丙]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的一项是

A猝然 B余暇 C乞求 D坚忍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围绕“发展中的电影、多样化的文化”为主题,旨在以电影为纽带,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弘扬丝路文化。

B纵观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千百年来人类尽管一直期盼永久和平,但战争从未远离,人类始终面临着战火的威胁。

C在金华山南麓的竹马乡姜衙村文化礼堂,词曲名家们从当地村民表演的婺剧音乐、婺剧选段、山歌演唱中寻找创作灵感,为金华山文化旅游吆喝。

D今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了文件,提出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认真解决产权保护,及时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剖析侵害产权案例。

二、语言表达

5故宫600年之际,故宫博物院联合8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以《国家宝藏》为题举办特展——每个博物馆只选出一件宝藏入驻特展。每件宝藏都拥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他们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自12月播出后,引爆了电视、网络和微信朋友圈,成为现象级文化综艺节目。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理解。不超过100字。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汉字演变过程是在六书造字法的基础上,从最初幼稚的象形字开始,继而出现了指事、会意的造字方法,进一步出现了以语音表意的假借字和音形并假的转注字,最后发展到以形声为主的音、形、义结合的表意文字系统。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字字体也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的变化,最后才奠定了楷书的标准地位,这也充分体现了汉字与时偕行的应变功能。

②方块汉字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儒家文化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统治地位,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便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中许多思想不同程度地浸润到了汉字的形体构造之中,汉字实际上成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载体。中国人传统的思维习惯是重整体、直觉。这种整体性思维方式正是来自于儒家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儒家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它由不同等级和处在不同关系的人所组成,而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和关系是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其界限也是不可逾越的。这种政治伦理思想维持人们之间和等级之间的平衡,使整个社会协调发展,长期统一。

③以象形因素为约的特点几千年不变,始终不脱离以形知意。汉字的以意统形的方块形式常使人能从其形体结构直窥其意,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从单个汉字来看,其结构也往往体现着统一的整体思想。如“国”字,甲骨文即“或”字,字中“戈”表示兵器,“口”家城邑形,放在一起表示守城。而“国”之繁体“國”在原有的“或”字外边再加一个大框,表示周围有界,被围之意,这一演变蕴含了人民持戈守城,继而划定疆界,圈固城郭,从而表达了国家统一、不可侵犯的丰富内容。

④儒家思想重视普遍联系的思想,认为天地人合一,自然界与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和谐统一体。这一重协调、重和谐的思想反映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导致形声配合结构增多,部首偏旁日益丰富,而偏旁部首体现的正是一种普遍联系的思想。如以“走”作部首,造出与前行的动作有关的一系列字来,如“赴”、“越”、“超”等;与太阳有关的现象,汉字常少不了“日”;与动作有关的字,大都以“扌”作部首。

⑤儒家文化思想中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如《易经》中把具有辩证内容的初期哲学中如“阴阳五行说”等进一步展开引申出否与泰、损与益等一系列范畴。这种辩证思想在文字的创造中也有所反映,被称之为“夫子之通”的“忠”、“恕”二字不仅相互构成对立的关系,而且两个字本身的上下结构也形成了一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的演变依次经历了象形字,以语音表意的假借字和音形并假的转注字,以及指事﹑会意的造字方法,最后发展到以形声为主的音、形、义结合的表意文字系统。

B儒家文化中许多思想完全浸润到了汉字的形体构造之中,汉字实际上成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载体。

C中国人传统的整体和直觉的思维习惯维持人们之间和等级之间的平衡,使整个社会协调发展,长期统一。

D汉字本身的结构可以形成一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如“忠”、“恕”二字。

7下列表述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对方块汉字的发展演变起着决定性作用。

B汉字形声配合结构的增多,部首偏旁日益丰富促使了汉字在演变过程中重协调、重和谐。

C与太阳有关的现象,汉字常少不了“日”,以“扌”作部首的字都是与动作有关的字。

D从汉字漫长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汉字顽强的生命力与它与时偕行的应变功能密切相关。

8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儒家“重统一、重整体”思想在中国汉字发展上的体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钱钟书

①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②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③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④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跟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⑤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节选,有删改)

9首段中,“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太贱了”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10第四段中有两处引用,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凯罗《晚歌》起句:“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联系上下文,试分析这两处引用的内容和作用。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2)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

12关于“窗”,作者提出了哪些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请加以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于世。世之人徒知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的一项是

A洼然 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

B为人之 佐:辅佐的官员

C不求苟于世 说:说服

D荐之 庙:宗庙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有荐于上者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B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故为之文

C世之人徒知诗而已 子,择师而教之

D虽知深,亦不果荐也 哀吾生须臾

15下列四个选项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辄抑于有司 D望西山,始指异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的一项是

A柳宗元游西山、叹西山,文章用衬托的手法描写西山之高,山川壮丽无人喜爱,如同士人怀才无人赏识,将山水赋予了人的情志。

B欧阳修创作序文,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对好友梅尧臣怀才不遇的惋惜和遗憾,满腹才情的梅尧臣却因无人赏识其作,无人推荐其能,最终不得朝廷重用。

C作为诗集的序文,像一般序文一样,欧阳修在文末说明了编者成书等基本情况,也交代了自己写作诗集序文的基本原因。

D柳宗元受贬至永州,创作“永州八记”,成就了文学史上的经典。这也可以印证欧阳修所说的“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穷而后工”的文学创作观点。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奈 何 使 其 老 不 得 志 而 为 穷 者 之 诗 乃 徒 发 于 虫 鱼 物 类 羁 愁 感 叹 之 言 世 徒 喜 其 工 不 知 其 穷 之 久 而 将 老 也 可 不 惜 哉 !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行香子

赵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19这首词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0请简要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句子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 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6)酾酒临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前,总会看到晴天里各家各户晾晒的“万国旗”,以及人们聚集在一起曝背聊天。特别是梅雨天后,都会翻箱倒柜把衣服、被褥拿出来晒晒,作家张爱玲曾说:“这叫晒富”。其实那时的人家穷,没什么富好“晒”,“晒”的只是认真生活的劲头。而在当下网络时代,“晒”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此类现象被称为“晒文化”。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或经历感受。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音并正确书写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平时加强对字音、字形的积累,注意区分多音字、形近字等,同时注意音形义相结合来加强记忆。

B项,“启事”应为“启示”,故B项错误。

C项,“似”正确读音为“shì”,“水蒸汽”应为“水蒸气”,故C项错误。

D项,“血”正确读音为“xiě”,“隐密”应为“隐秘”,故D项错误。

故选A。

2C

3C

【解析】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高考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就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还要注意语法的搭配。C项,“乞求”错误,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重在表现态度诚恳。乞求:请求给予,乞求的内容较具体。由上文“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和下文“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可知,母亲实际上是祷告,所以应为“祈求”。故选C。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及准确辨析标点符号的误用,能根据考查的标点有针对性的分析句子的语气、停顿、结构及意义等。C项,“句号放在引号内”错误,丙句中“你为我想想”在句中作动词“说过”的宾语,不是独立成分,因而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外。故选C。

【点睛】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例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4C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作出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一致。

A项,“围绕“发展中的电影、多样化的文化”为主题错误,” 句式杂糅。改为“以……为主题”。

B项,“千百年来人类尽管一直期盼永久和平”错误,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应在主语前面,把“尽管”移到“人类”前。

D项,“认真解决产权保护”错误,宾语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认真解决产权保护”的后面加“方面的突出问题”。

故选C。

【点睛】

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5可以从对中国传统文物的传承、节目创意的新颖与表达的深入浅出,从文化普及大众的角度进行阐发。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抓住材料所给要点概括事件的内容,然后针对事件或某种现象表明态度(观点),接着加以分析,最后进行总结。短评类写作的基本思路是引(叙)、议、析、结。注意作答时抓住一点或从某一角度进行分析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本题中故宫博物院联合8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举办以《国家宝藏》为题的特展;让“国宝守护人”解读“大国重器”们所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节目播出后引爆了电视、网络和微信朋友圈,成为现象级文化综艺节目。话题基本围绕“传承文物的问题”、“博物院的传承方式(节目)新颖”、“大众的文化普及”三个方面展开,所以本题可以从这三个角度中加以选择并进行分析即可,分析时可以结合原因、本质、意义等方面加以论述,结尾要进行总结。

6D

7D

8(1)儒家重统一、重整体的思想导致了以象形因素为约的特点几千年不变,始终不脱离以形知意。(2)儒家思想重视普遍联系的思想,认为天地人合一,导致形声配合结构增多,部首偏旁日益丰富。(3)儒家文化思想中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汉字形成了一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解析】

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选项所在文章相关区域,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

A项,“汉字的演变依次经历了象形字,以语音表意的假借字和音形并假的转注字”表述错误,由第一段“汉字演变过程是在六书造字法的基础上,从最初幼稚的象形字开始,继而出现了指事、会意的造字方法,进一步出现了以语音表意的假借字和音形并假的转注字,最后发展到以形声为主的音、形、义结合的表意文字系统”可知,字的演变是从象形到指事、会意,到假借、转注,最后形音义结合表意,中间缺少“指事字、会意字”。

B项,“儒家文化中许多思想完全浸润到了汉字的形体构造之”表述错误,由第二段“儒家文化中许多思想不同程度地浸润到了汉字的形体构造之中,汉字实际上成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载体”可知,是“不同程度地浸润”而非“完全浸润”。

C项,“中国人传统的整体和直觉的思维习惯维持人们之间和等级之间的平衡”表述错误,由第二段“这种政治伦理思想维持人们之间和等级之间的平衡,使整个社会协调发展,长期统一”可知,维持人们之间和等级之间的平衡应是“这种政治伦理思想”,并非“传统思维习惯”,属于张冠李戴。

故选D。

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选项所在文章相关区域,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

A项,“对方块汉字的发展演变起着决定性作用”表述错误,由第二段“方块汉字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可知,应是“重要的引导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

B项,“汉字形声配合结构的增多,部首偏旁日益丰富促使了汉字在演变过程中重协调、重和谐”表述错误,因果倒置,由第四段“这一重协调、重和谐的思想反映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导致形声配合结构增多,部首偏旁日益丰富”可知。

C项,“以‘扌’作部首的字都是与动作有关的字”表述不当,原文第四段表述为“与动作有关的字,大都以‘扌’作部首”,范围扩大。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筛选相关信息加以分析概括即可。本题要求概括儒家“重统一、重整体”思想在中国汉字发展上的体现,由原文第三段“以象形因素为约的特点几千年不变,始终不脱离以形知意”可知,儒家重统一、重整体的思想导致了以象形因素为约的特点几千年不变,始终不脱离以形知意;由原文第四段“儒家思想重视普遍联系的思想,认为天地人合一,自然界与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和谐统一体。这一重协调、重和谐的思想反映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导致形声配合结构增多,部首偏旁日益丰富,而偏旁部首体现的正是一种普遍联系的思想”可知,儒家重视普遍联系的思想导致形声配合结构增多,部首偏旁日益丰富;原文第五段“儒家文化思想中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种辩证思想在文字的创造中也有所反映,被称之为“夫子之通”的“忠”、“恕”二字不仅相互构成对立的关系,而且两个字本身的上下结构也形成了一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可知,儒家的辩证法思想,使汉字形成了一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9①“太贱了”是指阳光太泛滥;风懒洋洋,没有生气:鸟语琐碎而单薄。②内容上,准确表达了屋子外不经过提取而无法做到真正欣赏的春天景色的特点;结构上,为下文揭示窗的作用和意义作了铺垫。

10从内容上看,两处引用都为了论述“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指窗和眼睛一样都可以看到外面,将外界的景致收纳进来。从结构上看,引出下文,指窗也和眼睛一样,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

11(1)运用比喻手法,“画”比喻春天的景色,“框子”比喻窗。有了窗子,对大自然作了取舍,提炼精华,便可以欣赏到屋子外更有生机的自然景致。(2)运用拟人手法,用“逗引”这一人化的词语,生动了体现了窗子作为屋子和外界景物的媒介,鲜活地表现出窗子具有召唤自然的作用。

12①窗子打通了人与大自然的隔膜。②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③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④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门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窗子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⑤窗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也让人看到我们内心。⑥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窗也是人类灵魂的最后防线,关窗可以让灵魂自由去探胜,保护我们的内心。

【解析】

9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和作用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理解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同时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由原文第一段“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可知,“太贱了”是指阳光到处都是,不那样明亮;风晒得懒洋洋的,没有生气;鸟语琐碎而单薄。由“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可知,从内容上看,作者这样说可以表明“屋子外的春天”让人无法欣赏到春天的美好;结构上,可以为下文写窗的意义作铺垫。

10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和作用的能力。理解引用的语段的内容与作用,首先要准确理解其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即可。由第四段“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跟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 可知,两处引用内容上都印证了“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这一观点。由下文“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可知,结构上引出下文“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同过窗也可以看到人的内心”的说法。

11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首先要抓住所描述的对象,然后重点理解句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注意联系上下句并结合手法加以分析。第(1)句,用“画”比喻“春天”,用“框子”比喻“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窗”加以限定,并把屋内与屋外沟通起来,有了屋子做衬托,更显屋外的生机。第(2)句,“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中的“逗引”一词把窗子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窗子沟通屋内与屋外的重要作用,同时使人与自然紧密相连。

12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既要理解标题的表面含义,又要结合文本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加以分析概括。本文题目为“窗”,全文紧紧围绕“窗”来展开,所以文中作者所提及的对窗的理解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旨所在。所以结合原文第二段“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第三段“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第四段“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第五段“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加以概括即可。

13C

14B

15D

16B

17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18(1)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

(2)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于山头水边放任自己。

【解析】

13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一词多义,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C项,“说:说服”错误,“不求苟说于世”意思是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说”通“悦”,取悦。故选C。

14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而”,前一个作连词,表转折;后一个作连词,表结果。

C项“其”,前一个作代词,他;后一个作代词,自己的。

D项“之”,前一个作代词,表他的诗作;后一个作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两个“以”都是连词,用来的意思。

故选B。

15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常见的古汉语特殊句式一般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一般要先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将文言文与白话文相对照分析其变化再加以判断,尤其要注意后三种倒装句式的变化。

A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意思是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于”表被动,为被动句。

B项,“不拘于时,学于余”意思是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不拘于时”是被动句,“学于余”是状语后置句。

C项,“辄抑于有司”意思是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于”表被动,为被动句。

D项,“望西山,始指异之”意思是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指”后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为省略句。ABC三项都是被动句。

故选D。

1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

B项,“无人赏识其作”错误,由“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可知,梅尧臣曾得到王文康公等人的赏识,却因无人推荐其能,最终不得朝廷重用。

故选B。

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由上文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可知,多人知之却无人推荐所以“使其老不得志”,“而”连词,表转折,放在句首,所以应该在“不得志”后断开;由上文“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可知,其诗写困厄者的诗歌,“而为 穷 者 之 诗”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其后应断开;“发……之言”是动宾结构,所以在“之言”后应断开;“虫 鱼 物 类”与“羁 愁 感 叹”是并列成分,都作“所发之言”的定语,中间应断开;“世 徒 喜 其 工”是一个整体,意思是世上的人喜爱他诗歌的工巧,所以其后应断开;“其 穷 之 久 而 将 老 也”作“不知”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也”为句末语气助词,其后应断开;“可 不 惜 哉”意思是这实在是让人叹息,是一个整体。句子的意思是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18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青”,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形容词作名词,白水;“萦”,萦回;“天际”,天边。第(2)句得分点:“凡”,凡是;“而”,表转折,却;“施”,施展;“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定语后置,中心词+之+修饰语+者;“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状语后置。

【点睛】

文言文翻译句子时一般采用直译的方式,直译不通顺的也可以采用意译。翻译句子时,可以采用留、译、补、调等方式进行,留即保留年号、人名、官名、地名、物品的名称等不变;译即把单个字翻译成双音节词的形式;补即补充句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成分,尤其要注意句中省略主语的情况;调即针对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装等情况参照现代汉语的顺序进行调整,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参考译文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 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青山绿水,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都是这样。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真是形神俱忘,无拘无束,好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现在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潦倒的多。难道果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外部事物,常常探索硏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感发寄托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寡妇的哀叹,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如此说来,那么就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应该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19前三句描绘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花朵飘零的春末景色。

20①“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谩凝眸、老泪凄然”等抒发被长期贬谪海上的孤独、落寞以及去国怀乡之情。②“试倚危楼,将远恨”饱含对权奸的愤怒之情。③“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和“尚凭阑”等写出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贞和怀才不遇之情。

【解析】

19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作品描绘的景象特点,首先要读懂诗词,抓住其中的意象,然后加以分析概括。“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意思是青草茂盛,绵延。雨水点点滴滴落在雕梁画栋上变成一个个痕迹。花朵凋零,花瓣飞舞,已经到了春天将要过去的时候。前三句选取了“茂盛的青草”“淅沥的小雨”“凋零的花朵”等意象,并且交代了“春残”的时间及其特点,综合以上信息加以概括即可。

20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赏析诗词情感类的题目,首先要通读诗词,在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题目、作者、注释、意象特点、抒情的词句、抒情手法等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由“天涯万里,海上三年”和注释“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可知,作者当时遭贬,漂泊与海上甚是孤寂;由“试倚危楼,将远恨”可知,作者对那些陷害他的人满含恨意;“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可知,作者怀才不遇、满怀离恨、思归不得,甚是伤心。

2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孰能无惑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跬”“至”“驽”“孰”“齿”“御”“槊”等。

【点睛】

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2例文:

“晒文化”流行,审美之心如何安放

何为“晒”?根据《说文解字》,“晒,暴也。”究其本意,原为在阳光下曝干或取暖。在没有网络的古老时光里,文人雅士们通过“晒”,来传递一份诗意与浪漫、情怀与境界。而今,网络又赋予了“晒”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展示、分享、炫耀等。“晒”之多元开放的时代内涵,聚集而成了多元开放的晒客族;多元开放的晒客族,创造了多元开放的“晒文化”。

“晒”作为一种微审美形式,让人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得以用简短的方式获取快捷的审美享受。越来越多的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其中,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绚烂的晒客审美众生相。

有些人,晒着晒着就“红”了。2021年初,papi酱凭借在网络平台发布的原创搞笑小视频,火遍大江南北。这些视频大多短小精悍、语速轻快、涉及面广、趣味性强,符合当下“短、精、微”的审美趋向,较好地迎合了网友的审美心理与精神需求。

有些人,晒着晒着就“黑”了。新近异军突起的晒黑族,热衷于揭露黑幕、打抱不平。他们通过网络曝光的方式,来寻求舆论上的关注和救助。这不仅反映出公民维权意识的自主与觉醒,也将人们在面对不公时的精神焦虑显露无遗。如何因势利导,既满足公民的心理诉求,又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有些人,晒着晒着就“糊”了。2021年郭美美“红会炫富”事件,即为典型例证。此类专注于炫富、炫技能的族群,其炫耀心理显而易见。有网友认为,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就表明越缺少什么;也有网友认为,一个人越是觉得别人在炫耀什么,就越表明这个人自身缺少什么。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发人深思。

有些人,晒着晒着就“傻”了。360度美颜自拍刷屏,24小时动态持续更新,更有甚者行为怪诞、哗众取宠。这类看似积极主动的分享互动,实则可能是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情绪管理不善、自我认知障碍、自我存在感缺失的表现。在不知不觉间,沦为工具理性的傀儡,丧失了独立人格与独立判断的能力。

有些人,晒着晒着就“疯”了。当下,视频直播中自我毁灭式的疯狂行为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前不久,武汉一位年轻爸爸在模仿“抖音”视频中的高难度动作时,失手将年仅两岁的女儿头部着地,致使其脊髓严重受损。美好的人生尚未启程,惨痛的注脚已被写定。

炫个性、搏出位,急功近利、贪图享乐,庸俗、低俗、媚俗……审美心理的扭曲、失衡,以及精神世界的委顿、塌陷,可谓典型的“晒伤”症状。此类症状,正在迅速蔓延,反映出审美秩序的紊乱、审美伦理的缺失。

著名学者朱大可曾在《先知》一书中表示,“从众者是一个低能的意志”,而更为可怕的是这些从众者目前正“身陷一个没有终极信仰或充斥大量伪信仰的时代”。因此,在时代洪流中要想不迷失自我,就要让自己的审美心理与精神世界积极而充实!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题目。写材料作文必须要准确细致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中找出关键性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这是写作的关键。材料所写的“晒”的对象可以是衣服、被子,也可以是个人写真、生活照片等。总而言之,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可以拿来“晒”。由材料中关键句“‘晒’的只是认真生活的劲头。……‘晒’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此类现象被称为‘晒文化’”可以看出,人们 “晒的是“物”,但它体现的则是内在的精神和文化。这样的 “晒”有其积极影响,可以体现认真生活的劲头,也可以体现分享分享的美好品质。传播分享理念,是“晒”存在的意义之一。同时有助于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如“暗箱操作”、“黑幕”等生活中常见的词,会因“晒”的出现而减少出场频率。当一切变得光明磊落,社会透明度得以提升的时候,以前所谓的难易触碰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因此,“晒”或许也是提高人类社会信用度的手段之一。 但是,人们在“晒”的同时,会无形中产生虚荣心,自觉或不自觉地攀比炫耀。甚至还会暴露个人信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违法暴露隐私,从而触碰道德底线,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最严重的是,由于所 “晒”内容大多趋于日常化、娱乐化或商品化,对个别青年人而言,易沉溺于个人天地,过分看重消费和享受,而忽视了奋斗和创造,搁置了理想和责任,这是 “晒文化”最需让人警醒的。综上可知,通过“晒”,能记录日常生活,能增强自信,能提高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度。然而,我们需警惕在“晒”中攀比炫耀,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护,做到有选择性地“晒”,让“晒”有度。同时,对青年人而言,我们还应该“晒”出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自我,晒出高雅人格。

立意:1、我“晒”故我在

2、都是“晒”惹的祸

3、你“晒”了吗?

4、社会需要“晒”

素材:1、近来,网络上掀起一番晒的风潮,人们可以把各式各样的东西晒在网上。网下也如此,不少人喜欢于人前晒命、晒钱、晒品味。晒其实也是一种文化。我们大可以从一个人晒的东西中看出一个人的追求和信仰。看一所大学如此,看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2、 2009年,香港大学将终生荣誉奖颁发给了高龄老人袁苏妹。这出乎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料。袁苏妹只是一个小学没毕业的老人!可是,她在港大照料学生无微不至,给予学生们关怀和温暖,她对每一个学生都视如己出,她的慈爱也影响着众多学子,港大这一晒,让我们不禁对这一所大的风骨肃然起敬。而与此同时,北大也邀请了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俞敏洪归母校演讲。俞敏洪提到,如今北大常以他和百度的李彦宏作为成功的典范加以宣扬,而事实上,他们只是生意场上的成功人士,对于一所大学,它该景仰的并不应该只是会做生意的人。俞敏洪的话值得我们反思。是的,我们可以从两所大学展示的价值追求看出它们不同的风骨。不论是一所大学,还是一个人,我们所应追求的,我们值得晒的,并不应该用金钱去衡量。

3、然而在物欲充斥整个社会的今天,这样一股晒文化也折射出社会浮躁之风。君且看,一帮拼爹族早己兴起,他们以富二代自称,拼命向世人晒身家,他们以不顾他人死活开着车横冲直撞来显示自己的洒脱和奢华;他们大摇大摆到各大高校招亲来表现自己的优越。更有甚者,各种以金钱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各排行榜相继出台大学造富榜作家富豪榜……由此观之,晒钱晒命这一股浮躁之风已在社会上横行,在各式各样晒中隐含的浮躁功利心理实在令人担忧。一个人以身世标榜自己,他的人生趣味如此低级,他的内心必定空洞无物。一个社会,如果人们大晒金钱,必定失去一个社会应有的风骨。物欲膨胀之下,如果道德无法跟上,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学者可能会为了名利失去风骨,四处剽窃或是生产一批哗众取宠的垃圾文化,厂家也可能为了盈利让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一个浮躁的社会是难以前进的,我们需要一弘清泉,涤荡我们的心灵,还社会一片消新。

4、是时候我们该好好反思,在晒的风潮中,我们究竟该晒什么,什么才值得我们去晒。,我想,这不是金钱,不是名利,而是我们纯净的内心。

5、晒工资,晒花销,晒自拍,现在网络时代,什么就讲就一个晒字,从一开始只是将自己的写真拿出来公布在网上,芙蓉姐姐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晒,到现在在论坛上到处可见各种照片的晒,从发出自己小家的装修情况,到晒出各个政府大楼的豪华装修,形形色色的晒文化,已经通过网络深入人心。

6、晒秘密:“晒秘密”成为时下流行的减压方式。无需注册,匿名便可以登录网站,将心里的秘密一吐为快,还有其他网友发表评论感想。这样的形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白领所接受,这些发布秘密的网站开始受到年轻人们的喜爱。

7、晒苦:一位80后网友发帖《当房奴遇上甲流,公司落井下石》,倾诉自己的生活和热播电视剧《蜗居》的女主角竟开始惊人相似起来。该帖中“房奴”、“甲流”、“蜗居”等敏感词汇和楼主的经历,迅速引起网友同情和共鸣。随着“房奴”大军日益壮大,近日,记者从市内一些心理咨询所了解到,在咨询者中,有五成“房奴”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情绪,年轻“房奴”更易产生心理亚健康,将上网诉苦作为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这种“晒苦”行为已成广大网民解压方式之一。

8、晒老师: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祝贺教师节的方式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在网络各大论坛,晒客一族可谓啥都往网上晒,除了晒衣、晒食、晒工资、晒梦想外,2009年教师节前夕,各大论坛“晒”老师的帖子层出不穷。白领们说,毕业后生活压力太大,在网上“晒晒”老师,和别人分享老师“逸事”,回顾一下自己的青涩时光,有很好的放松作用。通过一个个晒老师的帖子,很多网友不但回忆老师的音容笑貌,还留下了老师的名字,以及令人怀念的点滴往事。

9、晒富:网上有一句流行语“80晒书,90晒富”。“80晒书”的代表人物是1980年后出生的韩寒、郭敬明等新生代作家,“90晒富”是一种趋势,身着学生装的千金、公子把坐加长版豪华车、住豪宅吃大餐的图片发到网上,以显示自家财富,网上的点击率甚高。而在网络时代,当“晒”成为一个流行名词,晒的却是真正的“富”。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晒富形式”。

结构:开头先解释“晒”的含义,引出“晒”时代特点——展示、分享、炫耀等,揭示“晒”的内涵即晒文化,体现的是人的不同审美认识;然后结合现实展示“晒伤”症状,或“红”,或“黑”,或“糊”,或“傻”,或“疯”等,进一步揭示由“晒”反映出审美秩序的紊乱、审美伦理的缺失的深层次问题,最后引用朱大可的话提示人们“在时代洪流中要想不迷失自我,就要让自己的审美心理与精神世界积极而充实”。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