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 - 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实验班)

发布时间:2018-07-28 19:52:51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

历史试题(实验班)

24.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25.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记载,唐朝时,“庶人以白”,明令平民衣着不许染色,只能用麻布本色;(宋)端拱二年(989年)诏令:“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并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这说明唐宋时期

A.强调社会地位差别 B.纺织技术提升较慢 C.市民阶层需求不高 D.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26.北宋政府曾专为城市居民单独造户籍,即坊郭户籍,按财产多少分为十等,其税种也多样,比如宅税;地税,指城市店宅地基税,以及临时摊派,这些税种都以货币形式征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坊市制度得到恢复巩固 B.战争频繁影响税收政策 C.中央政府强化人口控制 D.经济发展催生制度调整

27.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B.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改变

28.下面是1867—1879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币单位:千海关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 C.近代化努力的成效显著 D.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29.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面积都存在着增长的趋势,新式农具的使用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保障。但是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也使农业现代化的轨道在近代中国偏离了它应有的航向。致使“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的根本原因是

A.新式农具与传统耕作制度难以融合 B.人口和耕地的增长大量消耗购买力

C.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D.传统观念造成农民的经营思想固化

30.“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31.钱乘旦、许洁明合著《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2.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和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度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这表明

A.国内战争时期俄国物资奇缺的状况 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

C.自然灾害挫伤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33.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 - 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实验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