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体悟生命的花开花落(评论)

发布时间:2019-08-07 07:24:38

细细体悟生命的花开花落(评论)
作者:王兆胜
来源:《安徽文学》2008年第04

        当下的中国散文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有两点最应该引人注意:一是过于注重历史题材,对时代、社会和民生疾苦熟视无睹;二是多停留在琐碎的生活表相,缺乏心灵的参与和生命的感动。读了朝潮、吴佳骏、江飞、杨献平、沈念、朱朝敏、张利文、江少宾八位作者的散文(见《红豆》2008年第3期),我获得了意外的惊喜,因为在这些作品中跳动着生命的感动,犹如心灵在生命琴键上细致演奏般的感人肺腑。

        朝潮的《被改造的身体》是一篇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意味较浓的作品。它以自己的身体为支点,在肉体和灵魂的分离中,既感到了一份痛苦,又感到了一份实在。其实,这是现代主义对于所生存的世界产生的焦虑和碎片式感受,也是后现代主义对于世界、人生和生命本真的一种消解。站在20世纪中国散文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是一篇有意义的散文,因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散文是一个世纪以来的主调,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散文非常薄弱,且真正有创意的作品并不多见。

        吴佳骏的《在黄昏里讲故事》表达的也是一种生命的困惑,只是它更多地停留在现实的层面,对于人生追求和选择之悖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故事的叙述颇有耐心,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被无限地放大了,因此也就有了某种无奈、绝望和先验性。这是一种底层写作,是一种以关爱、信念和精神为依托的良知担承。某种程度上说,作者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更多社会的底层人——那些精神孤独者歌唱的。

        江飞的《那些走着走着就消失的身影》是一篇有关生与死的歌吟。由自己的胃痛而感知生命的存在与苦闷,但一个个生命的悄然消逝又导引作者对生命产生强烈的虚无感。也无乐,也不哀,作者仿佛看到了生命本质的悲剧性,一种黑色的飘荡,一个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幽灵。与朝潮的《被改造的身体》相比,这篇文章少了一些张力,但多了一份宁定。

细细体悟生命的花开花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