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发布时间:2019-11-26 06:58:48

记承天寺夜游》的知识点汇总 

选自:《东坡志林》    体裁:游记 

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三苏、曾巩、王安石、欧阳修)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段意:《记承天寺夜游》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叙事,点明夜游的时间、地点和缘由。(记叙) 

第二层写景,用比喻的手法,写作者对承天寺庭院中月色与竹柏的感觉。(描写)

 第三层抒情,就眼前的如水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触。(抒情、议论) 

中心: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试题汇总: 

1. 《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句是?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主旨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中心:本文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同时也含蓄地表现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遂至 / 承天寺 / 寻张怀民 

3.你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句话中品读出了什么? 品读出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与怀才不遇的痛苦。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与怀才不遇的痛苦。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5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比作积水,写出月光的的清澈透明;将竹柏倒影比作藻荇,写出竹柏倒影的交叉错杂,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与怀才不遇的痛苦、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的情感。 

7.本文对月色的描写非常成功,使作者情感的抒发自然流畅,没有斧凿之迹。古诗文中还有许多关于月色的成功描写,请举出几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转朱阁,低绮,照无眠”。 (注意:是月光而不是月亮)

 8.解读《记承天寺夜游》,说说作者夜游时为什么会去寻张怀民。 ①作者与张怀民志趣相同。②两人处境相同,都是“闲人”。 

9.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一、整体感知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文章仅80余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二、字词积累 

1、生字   无与乐(lè)者  遂(suì) 藻(zǎo)荇(xìng 

2、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古义:只,仅。 今义:但是,表转折。)

 三、篇章透视 

1、中心思想:短文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写作特色:(1)层次分明。(2)行文流畅。(3)叙事简洁。(4)写景别致。(5写情自然。 

四、句段赏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赏读课文第一段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寂寥,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五、难点突破 六、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描绘了庭中月光的澄澈。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惋惜无人赏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仕途失意的落寞 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 

1.词语解释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户:门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清澈透明。   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交错,纵横。)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至:到   

 2、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色的清澈透明(空明)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作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空明,突出月色的澄澈。以水中藻荇侧面烘托月色的清澈透明。“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5)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都是闲人;都被贬了,心情抑郁,但仍思进取;都有豁达的胸襟。 

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答: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密切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起趣相投  命运相同 

7)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指明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其次,它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情感。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慨叹。 作用:“闲”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一、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 

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3、“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照进门里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作者欣然起行的原因是月色入户,找张怀民的原因是念无与乐者。 

5、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宛似仙境的美妙境界。 

6、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 ,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7、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件:夜游承天寺 

9、《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双惆怅悲凉心境的语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本文画龙点睛的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记承天寺夜游》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壮志未酬的心情。

 二、简答 

1、从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与张怀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答: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庭中。 

2、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什么心境(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答: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同时也含蓄地表现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3、“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4、本文最后一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人者耳。”句中“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闲人”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闲人”含义是什么? 

答:“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具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是“闲人”的自慰罢了。 

5、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此句字面上看表达作者惋惜无人赏月之情,暗指世人都汲汲于名利,为俗物所羁绊,表达豁达乐观的性格。 

7、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8、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交错纵横。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9、《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称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 

答:不是。这里是指不追名逐利、超脱而有情趣的意思;指心怀愤懑、自嘲自解的心态。

 10、“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写出 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1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是全文的点晴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 

答: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

 1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念无与为乐者 

14、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将影作藻见奇趣,  以水喻月抒闲情 

15、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记承天寺夜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