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理论流派之语文学派简介

发布时间:2023-03-28 22:37:34

科技信息 0职校论坛0 SCIENCE&TECHNOLOGY NFORMATION 2009年第35期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之语文学派简介 史菊萍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 【摘要】西方的翻译理论,除了“语言”学派和传统的“语文”学派之外,还有近年才兴起的“翻译研究”学派及“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 殖民主义”等学派,可谓百花齐放。其中强调忠于原文的学派为语文学派论者德莱顿(Dryden)和秦特勒(Tyder):该学派将原文置于高高在上神 圣不可侵犯的中心地位。 【关键词】原文;中心地位;语文学派 翻译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原文(the source text),可以说,原文是翻译 顺的新术语,(二)要显示句子与段落间的逻辑连贯性,(三)用简朴自 的出发点.也是检验译文的重要参照,因此,原文自然而然地成了翻译 然的风格,(四)顺耳谐和的遣词用字。到了十七世纪,法国的尼古拉. 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纵观中西译论史.原文在各个翻译理论家、各个 贝贺.达布朗库和fNicolas Perrot d’Ablancourt,1606—64)曾倡导翻译 学派的理论当中的地位并不完全一样。甚至差别极大。大体上讲,传统 的三个基本质量(three basic qualties):即清晰clary)、精简 译论当中.原文处于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心地位。 concision)、优雅(elegance)。另外,乔治.坎贝尔Geo ̄e Campbel 西方早期的译论学派称为语文学 ̄(he Philological Schoo1)。这一 1719—1796)在一七八九年也曾提出所谓好的翻译三原则(仅仅比泰特 传达原作的 学派的研究方法是语文学的,主张翻译是艺术,把翻译视为原作者用 勒的《翻译原理论》早一至二年出版),包括正确表达原意,译入语进行再创造,译文注重神韵,要求译文和原文一样能够给译人 风格,和译文要有自然的、易懂的属性等等。更早,在一五四零年,法国 语读者带来美的感受。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莱顿(John 人道主义者杜雷(Etenne Dolet)依翻译面向的重要性fmportance)排 列了翻译的五原则;英国学者孟岱(Jeremy Munday)甚至认为这对泰 特勒有直接的影响。 德莱顿是十七世纪英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译者是原作 者的奴隶,奴隶只能在别人的庄园里劳动,给葡萄追肥整枝,然而酿出 泰特勒承认,从来没有一种评论的主题subject of cricism)像翻 并谓如果各个语言间的特性都一样,那么 的酒却属于主人。(谭载喜,1991:153)从他对译者“奴隶”的身份定位 译这般,意见是如此分歧的,Dryden).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和塞弗瑞Theodore Savory)等 明显可以看出,他的翻译思想是以原文、原作者为中心的,译者这个 翻译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译者只要做到精准∞dely)和专注 “奴隶”的使命就是遵从主人一一原作者的使唤,将原文的思想、风格 attention1就可以了。泰特勒企图在一般认为的“内容”(含原作者的情 用另一种语言完整地再现出来 他还提出了全面而系统的翻译观,将 愫、精神和思想)、“形式”(含原作者写作风格、态度,如句子的安排、 翻译粗略分为三大类,即逐字翻译、意译和拟作。他对翻译的这种三分 次序与构造)和“文体”(含原作者通篇的组织和文气)之间找到一个 the point of perfection),并从此处对所谓r好的翻译I good 法突破了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二分法的樊篱,推动了西方翻译史向前 完美处了一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Translation)下个总原则: 另一位语文学派译论家泰特勒于1791年出版了著作《论翻译原 则》(Essays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on),在这部著作中,他指出: “对译者来说,在忠实和谨慎以外,也没有其他要求。但既然不得不承 认语言的特性不同,于是一般人都普遍认为,译者的职责只是洞悉原  would therefore descrbe a good traslation to be.That.in which he merit o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anguage,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and as strongly felt,by a native of 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as i is by those who 文的意义和精髓,透彻了解原文作者的思想.以及用他认为最适当的 speak the language of he original work.(我因此描述好的翻译应该是. 文字传达出来。”他由此提出了翻译三原则.即译文应该把原文的思想 把原作的优点完全地化人另一种语言里,以致译人语言国家的人能很 完全传达过来;译文的风格和表达形式应该和原文一样;译文要如原 清晰地理解,并强烈地感受到,如同说原作语言的人们一样。) 文一般流畅。(Tyter.1978:15)不难看出.这三条原则条条唯原文马首 很显然地,这总的原则,就是一种对原文之理解与感受的“等效” 是瞻,原文是高高在上的,好的翻译要将原文的精髓完全传达到译文 (equivalent)翻译,是多面向的,含内容、形式、文体的综合表现。然后, 泰特勒再从这个总原则自然地演绎出(deduced)上述的三条翻译通律 中去,译文只是原文的“复制品”,其地位是从属于原文的。 事实上,泰特勒的专著《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he Three General Laws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面世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书中的内容和坎贝尔 事实上,这是三条很具理想性的通则,要达到一个翻译的艺术七 owards (坎贝尔.Geo ̄e Campbell,1719—1796,在翻译理论上取得了巨大突 的完美处。泰特勒在建构他的三通律时,就称翻译为艺术(破,主要表现在:(1)对翻译的作用和目的进行了说明;(2)对翻译的实 establshing the rules ofthe Ar),而且还将Art第一字母用大写且整个 字以斜体印出,强调翻译就是艺术的意味十足;接着在论及翻译者也 际过程与技巧进行了描写和分析:(3)对目的和技巧之间的关系进行 y copy in which the 了评论。同时他也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1)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意思;2) 需要模拟原作之风格和笔触时写到:“...everarst scrupulously studies to imiate the minutest lines or traces of his 在符合译作语言特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移植原作者的精神与风格; igina1.”此句话里就用“the arist”来指翻译家。任何有翻译经验的人 3)使译作像原作那样自然、流畅。(谭载喜,2004:128))提出的观点有 or着惊人的相似,甚至有被怀疑为抄袭的嫌疑。但不管如何,没有真凭实 都可感受到,泰特勒的想法,在实务上会是一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据,也只能算是猜疑而成了历史上的一个悬案了。相比坎贝尔和泰特 如上所举,泰特勒是给追求好的翻译fa good Translaton)下个总 勒的翻译思想,不难发现后者研究的领域涉及的范围更广而且其影响 原则,并明显地指出这个总原则的内涵。而泰特勒的总原则(如上所 更加深远。他的翻译主张主要集中体现在《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在 引)是想在一般认为的“内容”(含原作者的情愫、精神和思想)、“形 这本被认为是西方翻译理论的第一部专著中,他提出了翻译的三原 式”(含原作者写作风格、态度,如句子的安排、次序与构造)和“文体” 则:(一)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二)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 (含原作者通篇的组织和文气)之间找到一个完美处。泰特勒表明他的 原作属于同一性质;(三)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谭载喜, 三条通律次序是依据重要性(importance)来排列的(类似亚理斯多德依 重要性来排悲剧六元素的次序);其中第一重要:完整的转写原著的思 20o4:129)泰特勒提出的三原则成了后来诸多翻译家所遵循的信条, 并对19—20世纪西方的翻译理论产生了积极影响。 想(属于内容的范畴);第二重要:写作的风格与笔触应该和原著的特 要模拟原作者之心创造相同的 在西方,在泰特勒之前,也有人提出翻译上的基本要求。例如,十 性一样(属于形式的范畴);第三重要:六世纪有法国“翻译王子”fprnce of translators)之称的杰克.阿米欧 文气和效力force and efect),达成译文的精准和泰然自若fease wih dely)(属于文体的范畴)。翻译过程中如不得已要牺牲其中之一的 Jacques Amyot,1523—93)主张翻译的总原则是:绝对清晰性fabsolute c ̄4ty)。为了达到此要求,阿米欧指出翻译上的四点准则:(一)避免不 话,泰特勒建议应从r重要性低j的开始;换句话说,就是首先牺牲原作 
科技信息 O职校论坛0 SCIENCE&TECHNOLOGY NFORMATION 2009年第35期 的文气和效力(文体);然后不得已再是原作的风格与笔触(形式),凡 的是译文对原文的“忠实”问题,围绕这一问胚,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精  此都是为了传达原文意义的忠实面貌(in order to convey a faithful 辟的论述,原文在他们的理论当中至始至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语文学派主张译者应当以原文为权威,积极追随原作者的脚步, picture ofthe sens ̄:如非得已.最后被牺牲才是原著的思想和精神内 容。 追求译文与原文全方位的契合,这是语文学派的中心思想。 但是,在翻译研究中,提倡“原文中心论”容易导致译者主体性、创  其次是内容fI)。这是泰特勒把内容(原作主题、思想)、形式(写作技 造性的丧失,译者成了原文、原作者的仆人,对原文、原作者惟命是从,巧、风格)和文体(原作者通篇的组织和文气)分开来看时的结果。因为 成了“隐形人”。我们说,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能完全“隐形”, 翻译者只要能精通原著之语文并掌握、了解原作者之主题、情愫,将之 译者的主观介入是不可避免的。而将原文完全弃之于不顾,甚至像解 译写出来,在不得已的状况下,要小心地对原著加、减一些,大体上就 构主义译论家那样认为原文不存在,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译者的主 可以了.所以是最容易的。其次,即使翻译者已对原作者的想法很了解 体性.诠释的权利被强调得过头了.容易导致胡译、乱译,脱离原文,随 了,也看出了原作的风格样貌,仍不一定可以很成功地将原作风格样 心所“译”。笔者认为,在翻译研究当中,原文的地位既不应是高高在 貌译来;除非翻译者能模仿(miate)出原作的真品味(he mos correct 上,神圣不可动摇的.也不应完全被忽视。人们称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 aste),翻译者要常设身处地(在原作者的位置上)来考虑,否则不易成 过程.“再创造”这个“再”字就表明翻译不是一种独立创作,而要以原 泰特勒氏认为要维持原作的文体(II)最难;其次是,形式(II);再 功。最难的是文体,整体的、相同的文气和效力force and efect)的翻 文为依托,不能借“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创造性,提高译者地位”为名 译:这个阶段除了结合内容和形式外,整个的翻译过程要能表现出原 而否认原文应有的地位。在原文与译文,原作者与译者、读者之间建立 著作的神采fspi)和泰然自若fease)。泰特勒认为,翻译者与画家不一 起一种合理的伦理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而言之,传统译论当中,原文处于中心的、主导的地位,原文被 用的是不同的素材(语言),即使翻译者抓到了原作的笔触,在标的文 看作是终极意义上静止封闭的“绝对标准”,成了译者的“镣铐”,寻找 里也不一定就能再造原作的精准和泰然自若(ease wih fdely)。唯一 对原文的“忠实”也成了翻译实践当中最重要的标准。而现当代西方翻 的解决方法,就是把自已置人与原作者相同的心灵he very soul of 译理论则对原文的这种权威性提出了挑战,使原文的地位逐渐走向边 缘,使译者、译文和读者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 hi author)来发声.所以这是最困难的。 样的地方在于:画家可以用与原作相同的材质来复制,但翻译者所使 由于成功地厘定了翻译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泰特勒的翻译理 但却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有鉴于此,确立起原文在翻译研究以 论便带有自足的特点,令批评家们很难找到理论破绽。他的“翻译三法 及翻译实践当中的合理地位应当成为译论家关注的问题。 则”和翻译标准恰似一条自然科学定律,包含了该定律的必要条件和 结果。这对后世的翻译论者尤其是“翻译科学派”影响极大,因而可以 【参考文献】 翻译与后现代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认为是泰特勒对现当代翻译研究的最大贡献。泰特勒对传统译论的另 [1]陈永国.2]陈大亮.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闯性转向[J】中国翻译,2005,(3)3-9. 重要贡献是澄清并深化了人们对“译者是画家”这一译界传统比喻 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A 罗新璋.翻译论集・序【c].北京:商务印 的认识。对于这个流行于18世纪西方的著名比喻,泰特勒着重指出 [3]罗新璋I书馆.1991. 了两者的区别:译者与画家的工作则有天壤之别。译者所使用的色彩 与原文不一样.却需要令译文有与原文相同的感染力和效果。……译 [4]李静滢.论翻译中文本阐释与译者的取向作用f深圳大学学报,2001,(6): 122—127. 者愈是战战兢兢地模仿原文,他的译文便愈不能像原文般流畅。译者 [5]廖晶,朱献珑.论译者身份——从翻译理念的演变谈起[J】.中国翻译,2005, 同时又要行文流畅,又要忠于原文,哪里会容易做得到呢?泰特勒对译 f5):l4—19 者与画家工作性质相异之处的到分析同样源自他对翻译目的与手段 [6]吕俊.哲学的语言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外国语,2000,(5):49—54. 的区分。译者与画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即追求其作品与原作的最大程 [7]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度的相似,但是,两者所采用的手段截然不同:画家使用的是与原作完 [8]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全相同的色彩,且模仿原作时受到的约束和羁绊较少;译者使用的却 [9]Catord J.C.A Linguist Theory of Transaton[M】.London:Oxford Universi ess,1965. 是与原作不同的色彩另一种语言和文化。因而翻译时面对着巨大的 PrMer Edwin.Contemporary Transaton TheoriesM】.London and New 束缚和障碍。它们往往把译者逼人“流畅”和“忠实”难求两全的尴尬处 [10]Gent境,因此,译者的工作难度比画家大得多,以上比喻也就不太妥当了。 [11]Lefevere Andre.Translaton,Rewrng,and the Manipulaton of Lierary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泰特勒是以“相对重要性”为纲层次分明地阐 York,1993. 述其翻译原则的.这同样开了西方翻译史的先河,其论述因而更加有 “系统性”和说服力。 而同时期的另一位英围译论家塞弗瑞提出的著名的六对翻译 原则亦是围绕着原文这个中心展开的。总体上说。语文学派主要关注 Frame[M].London and New York:Roufedge,1992 作者简介:史菊萍,女,助教职称,工作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艳芳] (上接第255页)4.2满足学生的需求 5.结束语 健身舞蹈可以不分性别、年龄.通过自身魅力吸引学生的兴趣,并 综上所述,健身舞蹈作为一项新兴项目,是我院健身活动中不可 渴望参加这项运动。因而健身舞蹈是最适宜于作为培养大学生体育兴 缺少的项目之一,在我院开设健身舞蹈课程,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 趣和形成终身体育运动习惯的运动项目。同时.健身舞蹈的教育过程 意义,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也是培养大学生的运动习惯,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思想形成过程,它不 仅能全面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更能培养大学生自觉运动的能力和习 惯,增加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使他们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运动中来。 4.3顺应社会需求 2006,8. 【参考文献】 [1]董炎.从健身秧歌的编创浅析大众健身舞蹈的发展趋势.体育文化导刊, [2]阳运刚,杨明发,彭亮.大学生娱乐健身舞蹈的编排与教学.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第22卷.2005.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原有的体育运动项目已经不能够满足大 家的要求,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新的体育项目或体育形式。健身舞蹈 可以让人们在优美的旋律中释放能量,增强机体,消除疲劳,愉悦身 心。在闲暇之余锻炼身体的同时,促进人类的社会交往。我院学生在掌 握健身舞蹈的同时,不但受益终身,而且在步人社会后+还可以带动全 民体育的开展 [3]戴岗.简论大众健身舞蹈.苏州大学学报:SE科版,2004,12. [4]林娟-终身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改革的互动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7. [责任编辑:张艳芳]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之语文学派简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