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单元检测:(二)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3-04-19 14:36:56

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
单元检测(二)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时间:45分钟 满分:85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
1.西周之后,姬姓家族的统治灭亡,但其他家族的统治相继而起。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行郡县,建立公卿制度,但权力的核心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据此可知(

A.分封制不及宗法制长久 B.中国的姓氏最早源于宗法制 C.秦朝时宗法制走向崩溃 D.宗法制的某些原则得以传承
解析:D 根据材料权力的核心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可知保持权力始终掌握在自己家族的手中,这和宗法制的目的一致,故D项正确。
2(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C 材料呈现的是秦简《语书》中对于官员不能及时察觉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的一项处罚规定,可知社会秩序并不是比较稳定,A项错误;秦简《语书》中的一项处罚规定,只能说明当时存在这种失职现象,但仅凭一个现象无法确定失职现象严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当时官员因不胜任的失职行为将被免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C项正确;地方官员负责地方治理,需要负责地方经济、治安、行政等方面,不是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故D项错误。
3(2018·黄冈质检汉武帝“设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这一措施(

A.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C.改良了地方社会风气
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D 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是为了对诸侯王进行控制,削弱其影响力,而不是直接对地方控制,故A项错误;设附益之法没有涉及中央机构,也没有对宰相权力的限制,故B项错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与地方风气无关,
C项错误;限制诸侯王的活动,从本质上讲是对威胁中央的诸侯王的限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4(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汉代天子下诏举贤,名目极多,例如:“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文学高第者”、“孝悌、有行义闻于乡里者”等等。汉代天子下诏举贤(

A.运用了名目众多的选举方法 B.推动选贤举能的制度产生 C.利于士人依据标准自由报名 D.形成了有规模的选官制度
解析:D 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其选举方式都是自下而上的地方推荐,名目众多只是其现象,不是题目主旨,故A项错误;汉代天子下诏正是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的体现而非推动了这种制度的产生,故B项错误;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并不利于士人阶层的报考,故C项错误;汉天子下诏推选名目极多的地方人才,自然有利于这种选官制度渐成规模,D项正确。
5.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 C.察举制的弊端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解析: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史实准确理解材料。根据材料推举六名孝廉可知,题干考查察举制,察举制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举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人才可以由地方官员举荐,所以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符合九品中正制,而不符合察举制,故排除。由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可知,察举制有一定的弊端,故选C项。
6(2018·贵州黔东南州联考如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解析:A
从图表可知,铁制农具包括犁铧、掘土工具、刨土工具、铲、锄等,表

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单元检测:(二)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含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