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复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0-04-22 00:01:53

word/media/image1.gif

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业(试卷)

2014 2015学年 学期)

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复兴之路

中国民间美术

廖修进

2012091014

美术学本科

2012级美术学本科(1)班

20141229

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复兴之路

姓名:廖修进 学号:2012091014 班级:12级美术学本科(1)班

摘要皮影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很高文化地位的传统民间戏曲形式,迄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皮影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在历代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得到生根发芽。皮影戏是我国广泛流传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但在以计算机网络、数字电视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强烈冲击下,具有极高文化艺术保护价值的皮影戏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本文简要介绍皮影戏,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皮影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皮影戏数字化发展的策略和途径。希望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走数字化发展道路,让皮影戏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皮影戏因其唱词、唱腔、造型、制作等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别致的风格。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其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 传承与发展的空间萎缩、人文及生态环境恶化、本体的内部生态基因萎缩、传承的后继乏人和发展的支持不足等。在皮影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对“皮影戏不仅仅是戏、文化内涵不容被‘瘦身’、文化原生态的回归与坚守以及走传统与现代无缝对接之路”等问题做深入思考,以还归皮影文化造型的原貌。

关键词中国传统皮影艺术 时代性 竞争性 创新

一、绪论

像上个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我们幼年时的生活已经脱离了很大的一个贫困,处于一个基本温饱的状态,精神生活也很贫瘠。但是已经有了电视、电影等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所以,从小很少接触皮影,直到大学三年级在民间美术上看到有关皮影的介绍。从此,就深深的喜欢上了里面的神神鬼鬼、喷火吐焰、腾空打斗而着迷。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皮影戏俗称灯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形式之一。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相传皮影戏起源于汉代文帝刘恒时,当时汉文帝的一个嫔妃在地上捡起了一片叶子,她把叶子剪成各种形状。在阳光下,挡住幕布来逗小皇子刘启。

又传,在李夫人死后,汉武帝刘彻伤心过度,大臣选用了一名和李夫人差不多的人站在纱布后面,用以慰藉武帝。

皮影戏在汉唐时得到起源发展,那么等到宋、元时期,皮影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时候的皮影登上了大雅之堂,甚至被召入宫表演。到元代,皮影艺术第一次被蒙古士兵带到了国外,到达了波斯湾、阿拉伯等地区生根发芽。

在清朝,皮影戏迎来封建社会以来的一个大高峰,影响日益广阔。

然而,皮影艺术也并非一路一帆风顺,它曾历经过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解放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之下,又获新生 。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又遭“破四旧”的历史劫难噩运。十年浩劫,使广藏于民间的皮影家底毁失殆尽,传艺断代。改革开放后濒危的处境开始扭转。传统文化虽有复苏的社会环境,但在当代影视音响等新科技和流行文娱形式的冲击之下,皮影戏的濒危处境仍难扭转。

、皮影戏的造型、制作、唱腔等艺术风格

影子是皮影戏的核心组成部分。皮影艺术形成受着汉代画像砖、唐代碑刻人物以及随葬陶俑等造型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宋代皇家画体的影响。中国戏曲的诞生和发展与皮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后来戏曲舞台又成为皮影造型艺术发展的胚母。

从造型上来说皮影分为几大部分:

1、 人物:生、旦、净、丑、仙佛、妖魔、鬼怪等。

2、 动物:牛、马、驴、虎。豹、龙、蛇、飞禽、麒麟、凤凰、奇兽、怪鸟等。

3、 摆设:桌案、龙书案、帅案、公案、香案、御座、虎座、凤座、太师椅、衣架、橱柜、箱子、凳子等室内陈设器具以及佛仙石桌、石椅等。

4、 布景:殿阁楼台、庙宇道观、神仙洞府、绣楼、书馆、桥、塔、园亭、盆景、城堡、花草、树木、山水等。

5、 车辇道具:龙床凤辇、骏马车轿、龙舟游船、推车等。

6、 兵器道具:刀、枪、剑、戟、斧、钩、锤等各种长短兵器及神执法器,如乾坤圈、捆仙绳、迷魂帕、翻天印、芭蕉扇等。

7、 杂类器具:盒、碗、环、灯、壶、笔墨纸砚、军旗令箭、拂尘、包裹行李等一切应用器具。

8、 站堂:执事銮驾、金瓜、朝天蹬、龙旗、标旗、枪子队、文行站堂、马行站堂等随从执事銮驾、旗锣伞扇、宫女凤扇、灯笼、火把、路棍、开路锣、肃静牌等。

9、 地狱各式刑具、受刑的一切彩带影子。

皮影的制作一般来说分为八个部分:

选料:最好的皮料是小牛皮。泡制出来的皮质薄厚均匀、色白透亮、光亮性强。老而自死的牛皮发黄、发暗,不宜制作较精良的刻件。

泡制:将选好的牛皮放入水中,经常换水,除去臭味,直至脱毛。

刮皮:将脱毛牛皮放在特制刮毛架上,用刮刀推刮。

绘图:用针笔将要雕刻的皮影图绘在皮上,在牛皮上刻出非常清晰的白描图案稿。

雕刻:以阳雕、阴雕为主,同时还运用暗雕、绘雕、断口、暗刻、绘刻、镂空等技法手段来雕刻皮影。

染色:用原色大红、大绿和书法用的黑墨为皮影上色。

熨火:也叫火熨、出水

装订:用牛皮细线等将皮影各部件组装在一起,影人装杆也包括在此工序内。

皮影的使用工具有:

木板:一般用枣木锯出来,用刨子刨平,放入油锅中煎炸,增加强度。

刮刀;针笔;刀具等。

说起皮影戏的唱腔来,由于地域分布,各个地方的文化、生活方式不同。造就了各个地域风格的皮影唱腔。它们大都受到地方戏曲、民歌等的影响。具体不可一概而论,必须通过实地考证、研究以及请教当地艺人。

中国当代皮影戏的时代性

在中国,皮影从汉代开始萌芽,经历至今2000多年的历史。各个王朝起伏破灭,但皮影从没有断绝,数次历经磨难,数次起起伏伏。但是,皮影最终还是挺过来了。原因无他,皮影从来没有放弃过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也没有放弃过皮影。有需求就会有生产,所以无论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太平盛世。皮影艺人依然扎根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从未离去。他们走街串巷。过村赶集,哪里人多就往哪里走。

而现在,在中华大地,你已经很难再看到那些走街串巷的艺人,纵使有着非物质文化的名头,但是又能怎么办。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皮影已经不适用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人们已经逐渐淡忘掉了皮影戏。观之原因,无非不适应。我想现代皮影戏应该在以传统为基础的情况下,多思考一些现代的东西,传统皮影需要时代性。

四、传统皮影的复兴之路

在当下打造文化强国的时代契机下,传统皮影应该有怎样的发展? 如何做到与时俱进? 这是对这门古老艺术提出的新命题。虽然中国皮影造型艺术如此珍贵,但是中国皮影的传承和保护却面临危机。对于这样传承上千年的艺术,以前的传承是靠师徒传授,并且是当时人主流的文化娱乐方式。除了专职艺人,还有很多喜爱的“票友”,所以比较繁荣。现在,由于大量年轻人对新媒体的喜爱,皮影的受众大大降低了。政府要做一些政策支持,应该对当地的一些戏社进行整合,树立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团体,给予定期的演出任务和一定的报酬,同时提高产业化、规模化,真正地把皮影的造型艺术转化成资本,使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行业。

进入新世纪后,电脑技术高速发展,FLASH 动画技术使皮影艺术焕发了光彩。前几年,中央电视台的《快乐驿站》栏目部分节目就是以皮影为表现方式,表现内容包括相声、小品、评书等,人物造型惟妙惟肖,并且打破了人物造型五分律的定律,不再是侧面脸。对有些人物的比例进行了夸张,更加富于表现力。而且人物色彩更加多样,表演更加流畅。2006 年春晚,河北唐山市的中国老年艺术团俏夕阳舞蹈队表演的《俏夕阳》,引起广泛好评,就是借鉴了皮影的表现形式。以上所说的虽然不是特指陇东皮影艺术,但是这些好的艺术成果为我们的创新开阔了视野,指明了方向。目前国家在大力打造文化强国,各地在打造文化强省,在政策上给予了扶持。新时代如何更好地研究和利用中国皮影的造型艺术是一个重要课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皮影不仅散布在乡野山村,而且流行于市井勾栏。民间小戏、傀儡戏和其他姊妹艺术的互相浸染交融,最终形成近代以来中国皮影的自身特点。中国传统皮影当下无疑已经大范围没落了,在今天,其传承前景不容乐观。如果中国传统皮影的余脉在不久的将来仅仅成为人们脑海中的一种记忆,那么中国皮影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只能作为一种历史的遗憾,被尘封于文化发展的历史档案中了,这是一种文化的悲哀。

参考文献:

【1】 强. 千年中国皮影,今日世界瞩目. 光明日报,2011-11-30( 14)

【2】 廉振华 中国侯马皮影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9.4

【3】 魏力群 .中国皮影艺术史 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7: 20

【4】 甘肃陇东皮影造型艺术的特征和传承发展 知网文章编号: 1003 3637(2012)02 0251 03

【5】 崔锦 王鹤 . 民间艺术[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 116

【6】 魏力群. 皮影之旅[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7】 朱振华 齐鲁文化视域下的山东皮影戏 知网文章编号:1002 2236( 2011) 04

中国传统皮影艺术的复兴之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