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4-06-20 08:42:45

宁波博物馆

宁波历史博物馆坐落于鄞州区一片空旷的广场上,这个区域虽然是拥有5 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宁波的一部分,看上去却像去年才落成的。广场周围的街道宽阔平坦,足以容纳6行车道还富富有余,但此处却不允许车辆通行。人行道一侧种植着光秃秃的小树和灌木,砖瓦的缝隙中布满黄褐色的枯草。远处,新建高层住宅的侧影和盖了一半的办公楼暗暗预示着未来的繁荣景象,然而目前这里却暂时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中间状态——过去已成往昔,未来却依然虚无缥缈。

广场北端有一座占地面积广阔的灰色石质建筑,这便是区政府的办公大楼。它具有中国政府建筑的典型特征——四四方方、严格对称,从实体和象征意义上体现着稳定和力量:建筑看上去似乎是不可摧毁的,进驻此处的政府机构更是坚定了开发商对这片区域生存能力的信心。而这座位于广场东北角、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三层博物馆则表达了相反的意义。从设计手法上来讲,它的结构充满随意性,从外观上看像个盒子,但其侧面却是倾斜的,缺失了大块面积。

在展示中国文物的博物馆中,处处都是过往时代的影子。它们通常会采用某种拟态的外形,举例来讲,上海博物馆的外形就是仿照一种古代烹调器皿的样式设计的.宁波历史博物馆的设计采用了一种更为基本的方式与中国历史相连。

宁波博物馆在外观设计上大量地运用了宁波旧城改造中积累下来的旧砖瓦、陶片,形成了24米高的瓦爿墙, 使用瓦爿墙,大量使用回收材料,节约了资源,体现了循环建造这一中国传统美德,一方面除了能体现宁波地域的传统建造体系、其质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意义在于对时间的保存,回收的旧砖瓦,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它见证了消逝了的历史,这与博物馆本身是收集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

除了瓦爿墙外,宁波博物馆同时还运用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竹制成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毛竹随意开裂后形成的肌理效果清晰地显现。这种竹条模板混凝土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

现代博物馆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审美性,因为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特殊意义上的展品。宁波博物馆在设计伊始就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有机结合,使之造型简约而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蕴涵了宁波从渡口、到江口、到港口的城市发展轨迹。其平面呈简洁的长方形集中式布置,但两层以上,建筑突显开裂状,微微倾斜,演绎成抽象的山体,这种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整体成向南滑动的独有态势,宛如行进中之巨舟,耐人寻味。而在建筑内部,两层以上高低起伏的公共活动平台,从建筑整体窿起出五个单体,各具状态,形神兼备,观照整个空间,虚实相间,似又成传统街区的格局与尺度;同时水域向北环绕建筑外围,使建筑环境具有江南水乡田园般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与建筑之间的审美旨趣在独具意境中获得升华。

如果造型的表达还是抽象的话,那么在外墙材料上的探索就是具象体质感的表现。外墙由瓦爿墙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瓦爿墙汲取传统建筑元素并运用现代施工工艺技术,经过反复实验运用在宁波博物馆24米高的墙面上,间隔3米的明暗混凝土托梁体系,保证了砌筑安全和墙面牢固,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和使用新型轻质材料的空腔,使建筑在表达地域文化和特殊意蕴的同时,获得更佳的节能效果。竹条模板混凝土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是公认的速生环保材料,竹的韧性与弹度和对自然的敏感,都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宁波博物馆外墙面瓦爿墙竹条模板混凝土的使用,体现了肌理质感和色彩融入自然与周边环境之和谐美,达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建筑观,在继承发扬宁波传统建筑文化中又承载传播历史信息。

宁波博物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