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发布时间:2014-07-01 21:07:40





  中国的百年“红学”研究是个天大的笑话,是中国学术史上最大的丑闻!《红楼梦》成书几百年以来,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曲折,真是多灾多难,命运极其坎坷!而到了当代,更是被所谓的“红学家”们曲解为庸俗不堪的“曹家抄家史”!实在是令人发指到了极点!他们居然能够这样忍心糟蹋如此伟大的文化瑰宝!时至今日还有许多所谓的专家靠着编织各种各样的谎言骗得了一辈子的名利!更是将众多的“红学”爱好者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让大家在“曹家”和“清史”这个死胡同里拼命地撞墙,头破血流也再所不惜!各种各样雷人的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其走火入魔的程度成为中国文华史上的一大奇观!这是《红楼梦》的悲哀,也是作者们的悲哀,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

  作者发自肺腹地喊出“谁解其中味”这一哀叹贯穿了几百年的中国历史,如果他们地下有灵,会因我们这些无知无识、甚至无聊而又无耻的后人痛心疾首,他们“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辛苦努力好像真的要彻底付诸东流了,书中儿女私情的故事也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解闷的消遣!几百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难道历史真相真的永远无法浮出水面了吗?也许冥冥之中《红楼梦》有自己的定数,百转千回,千回百转,希望仿佛变得越来越渺茫了,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居然真的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深藏在书中的惊人秘密,与其残破的表面的爱情故事一起,成了时间胶囊,穿越了300多年来的人间苍桑,终于在21世纪的今天第一次被真正的、全面的解读出来!书中透露出来的跌宕起伏的历史,强烈地震撼着我们这些不肖的炎黄子孙!

  《红楼梦》一书隐写的是“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历史!此书是古今中外第一大谜书!不但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学价值,更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这样的写史方式世间绝无仅有的,也是清朝“文字狱”的环境下产生的一朵璀璨的奇葩!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你会越来越惊叹于作者的智慧,越来越感慨于我们的祖先非凡的才能,并对作者超前的、独一无二的创作意识和写作手法佩服得五体投地!人们总是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然而《红楼梦》这块金子发光发得实在是太迟太迟了!迟得让我们深深地感到对不起那些心中充满苦痛而又极其富有历史史命感的、呕心沥血的作者们!我将从今天开始,与大家重温距今近400多年的那段波澜壮阔、血雨腥风、天崩地裂的历史,给大家讲述书中320年来一直未被人挖掘出来的天大秘密!这应该是中国“红学”史上最伟大的事情!也是我们这一代所必需担负起的重要责任!

一、贾瑞的淫丧与风月宝鉴的秘密

  在《红楼梦》的第十二回里有一段关于风月宝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叫贾瑞的猥琐青年居然色胆包天地去骚扰荣国府的大管家王熙凤!结果被凤姐狠狠地戏弄了两次,没想到他不思悔改,继续痴迷于男欢女爱这类淫邪之事,搞得他病入膏肓,眼看就要小命不保,这时来了一个道士,给了他一面风月宝鉴,也就是镜子,并叮嘱贾瑞只能照反面,而千万不可照正面,这样三天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了。贾瑞照了一下风月宝鉴的反面,看到里面立着一个骷髅,吓得他要死!于是好奇心的驱使让他决定看一看风月宝鉴的正面,没想到居然看到的是AV的镜头,于是他痴迷于其中,很快精力耗尽而亡!贾瑞的爷爷贾代儒大怒,命人烧掉这把风月宝鉴,这时那个道士及时出现并将镜子抢走,于是贾瑞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这个情节实在是太离奇古怪了,在书中前前后后也没有个呼应,不知道作者为何要创作这样一个角色,而且更是让人感觉疑问重重:

  疑问一、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一书有好几个书名,其中一个名字就叫做《风月宝鉴》,而作者为什么会用这个故事里的这么一个不太起眼的道具来做这本小说的书名呢?相比之下《红楼梦》、《石头记》、《金陵十二钗》和《情僧录》这几个书名都有一定的概括性,作为书名显得都很恰当。而《风月宝鉴》这个书名好像没有这样的概括性,可却成了这本书的书名,这是什么呢?

  疑问二、风月宝鉴正反两面都可以照人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而书中出现的那个道士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一定要贾瑞看风月宝鉴的反面呢?风月宝鉴这个仙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来历呢?为什么只匆匆出现一次就再没有出场了呢?

  疑问三、贾瑞丢掉性命以后,他的爷爷贾代儒大怒,命人毁掉这面镜子。试想如果想毁掉一面镜子,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摔、砸、踩这样的暴力手段,这些方法简单、直接也最方便有效,然而贾代儒这些方法却都没有采用,居然让人将其架上火来烧!试想无论风月宝鉴是铜镜还是玻璃镜,这种方法都不是最好的,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也许有人会认为因为风月宝鉴是妖镜,用火烧可以去去妖气,但也可以摔了再烧呀,这样不是毁得更彻底吗?

  应该说这些疑问都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我感觉书中那些奇奇怪怪的地方,往往都是作者想向我们透露一些很重要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多动动脑子,反复思考,才有可能感悟出其中的奥秘。如果想要解决这些疑问,我们最好先看一看带批语的原文,也就是要读一下著名的脂批,看看其中有没有什么启发:

(道士)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庚双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两面皆可照人,〖庚双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

  大家看这里的这条批语很奇怪:此书表里皆有喻也,我们一直觉得这里不是说风月宝鉴这面镜子吗?怎么忽然说是这本书了呢?难道说风月宝鉴不是指一面镜子而是一本书?这个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是指本书的表面和里面都有寓意,换句话来说:风月宝鉴指的应该不是一面镜子,而是《红楼梦》这本书!所以此书最早的书名才叫《风月宝鉴》,真的是这样吗?道士介绍风月宝鉴的时候也有一条批语说得也很明白:

  (道士)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庚双夹: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

  这条批语明明白白是在告诉我们此物就是此书!我们再看下一段:

  (道士说):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双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双夹:记之。〗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这条批语说得更明确了:也就是说风月宝鉴这面镜子指的就是《风月宝鉴》这本书!并不是指一面可以正反两面都可以照人的妖镜,作者想通过贾瑞照风月宝鉴的故事来告诉读者如何看这本书,教大家看这本书的方法!也就是说这本书正面和反面都是有内容的,作者还通过道士的口告诉大家:一定要看反面,要紧,要紧,这结论实在是太惊人了!往下看还有呢: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庚双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若不早毁此物,〖庚双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遗害于世不小。〖庚双夹:腐儒。〗

  这里原文和批语中提到若不早毁此物独此书不可毁更指明了此镜就是此书!代儒夫妇骂风月宝鉴为妖镜,也就是指他们在骂《风月宝鉴》这本书是妖书,而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这条批语是在告诉读者:骂《风月宝鉴》是妖书只不过是迂腐文人对此书的诽谤而已!贾代儒接着又说: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这个意思就更明确了,作者进一步是指迂腐的文人因为只看到了此书的表面故事而看不出其背面的故事,所以才会认为如果不毁掉这本书那将遗害世人!其中有一条批语说的: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这本书不是野史,而是正史吗?或者说《红楼梦》难道算得上是史书吗?这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一下了!

  而贾代儒遂命架火来烧,这下我们忽然明白了,他烧的不是正反两面都可以照人的风月宝鉴这面镜子,而是正反两面都有内容的《风月宝鉴》,也就是《红楼梦》这本书,所以只有毁掉书用字才恰当!要知道中国自古就有焚书坑儒光荣传统,而贾代儒在这里象征的是那些迂腐的文人,那些只能看到《风月宝鉴》正面情色故事而根本看不出背面隐寓内容的人,那些只把此书当成淫书而一心想毁掉的人!紧接着书中描写到:

  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庚双夹:观者记之。〗

  这是指作者在告诫世人:你们只看到书中正面的色情故事,从而把它当作淫书,而不去思考此书背面的隐寓,是你们自己以假为真,把书中假的情节当成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来看,把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贾家当成一个真实中存在过的人家来看,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贾宝玉当成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来看,正所谓假做真时真亦假,也就是说书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你们自己搞错了,反而埋怨这本书而要烧掉它,这是极其错误的!对于第十二回中贾瑞这段故事的理解,建议大家找带有批语的原文好好看看,这样才能豁然开朗,顿开茅塞!这也是看《红楼梦》跟看别的书不一样的地方,最好要看有批语的版本。另外本回还有这样一条批语说得很清楚:

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蒙侧批:此一句力如龙象,意谓:正面你方才已自领略了,你也当思想反面才是。〗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

  这是在提示读者:正面的故事对身体不好,毕竟是情色小说,建议大家看过了就算了,然后就应该开始思考此书反面的故事才是!也就是说不要没完没了沉迷于正面的故事之中。听说历史上还真有人跟贾瑞有类似的结局!乾隆时期陈镛写的《樗散轩丛谈》有这样一段话:

  因述常州臧镛堂言,邑有士人贪看《红楼梦》,每到入情处,必掩卷瞑想,或发声长叹,或挥泪悲啼,寝食并废,匝月间连看七遍,遂致神思恍惚,心血耗尽而死。又言,某姓一女子亦看《红楼梦》呕血而死。

  看来作者和批书人的警告算是白费了!那么这里反复强调的反面的故事又是什么呢?在贾瑞的故事里只提到风月宝鉴的反面是一个骷髅,那这一个骷髅又象征着什么呢?我认为这是指本书主旨,而且表达得非常形象,应该就是象征着死亡!如果进一步推测,根据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这条批语来判断,我觉得一个骷髅应该象征的是一段充满死亡的历史血腥的历史!这也是为什么作者非要把此书写成正反两面都有故事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清初严酷的文字狱导致很多事不能明讲,所以作者只好用一个情色故事来进行包装,将这段血腥的历史隐藏在书中,虽然本书第一回里就强调过毫不干涉时世,其实这不过是作者烟幕弹而已,为的是掩人耳目。作者希望大家自行挖掘这个背面的故事,从而发现并找到这段隐写的血腥的历史,而不是过于沉溺于此书表面的情色故事,否则此书哭矣!也就是说作者的苦心就是白费了!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发现:至少三百多年来作者的苦心算是真的白费了!那书里还有什么其他的地方可以证明《红楼梦》一书中隐写的是血腥的历史呢?在第八回里有这样一句: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甲侧: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

  应该是作者有意在这里透露的此书真正意境,而且批书人也告诉我们这不是随便写的泛泛之语,也就是说此书反面内容隐写的历史应该是死人无数,尸横遍野,而且没有人来掩埋,最后都化为白骨!实在是可怕之极!另外在第十二回这里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批语也说明了这一点:

  〖庚双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

  这条批语极为重要,暗示读者《红楼梦》中描写的掩面而多情的美女,都是这段隐写的血腥历史中的重要人物,而她们最后一个个都将成为青冢骷髅骨!说得真是让人毛骨悚然!这应该跟前面提到的无非公子与红妆是一个意思,要知道这些红楼掩面人包括黛玉、宝钗、湘云、妙玉以及四春等这样花容月貌的金陵十二钗,难道他们一个个的结局都是惨死吗?在八十回以后的故事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实在是让人错愕!在第一回《好了歌》的注解里有这样一句:昨日里黄土陇头埋白骨!

  这里的白骨应该也指的是后回里发生的故事的情景,感觉跟前八十回的氛围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前面的故事让人感觉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的,怎么反面的故事的口味一下子变得这么重了呢?另外在第五回惜春的曲子《虚花语》里有这样几句也有类似的味道: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里也是告诉我们八十回以后的故事应该存在着大量血雨腥风的悲惨场景,在第一回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此为何意?一般人认为这是指作者表在达写书的辛苦,可写书再累用流血来形容是不是有太太夸张了呢?而我们仔细体会就会感觉这是在说书中的每个字都是在隐写一段血腥的历史!由此看来这样的书流传起来一定很有风险,乾隆年间的宏旰在永贵的《延芬室稿》中批注道:

  《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恐其中有碍语也。

  看来书中肯定有当时清朝的广电总局所不许的、很反动的内容,我们这些现代人因为严重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所以不太容易看其中的奥秘。

[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