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3-01-18 19:31:08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学期,每周4课时上编(19171949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中国文学现代化起点的大致时间(1898年)2、民族生存危机引起传统思想根基的动摇和瓦解,严复、梁启超的反思。3回顾思想变化的背景原因:先是寻求社会组织的变化,继而影响到文化,从而影响到文学的变化过程。4“小说界革命”及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点出此口号是小说这一文类在近现代取得显赫地位的理论开端。5、现代化发生阶段梁启超的功绩,“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及身体力行。6、略述戏剧观念的更新。“言文合一”观念下最初的“白话文运动”及具有现代意义上文学观的王国维及周氏兄弟。7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2018981917各类文体中成就最大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8、小说的成绩,谴责小说的盛行(四大代表作品)。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吴趼人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民初初徐枕亚的《玉梨魂》,鸳蝴派的“五虎将”。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中国文学进入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五四文学革命。2、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国内外的形势。3、创作实绩:小说,鲁迅、叶圣陶。诗歌,胡适、郭沫若、沈尹默、刘半
4、陈独秀与《新青年》及“德先生”、“赛先生”。《新青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5、理论建设: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及“八事”。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及“三大主义”。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中的观点及对新文学健康发展的意义。6、外来文艺思潮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简述五四时期外国文艺的类别及对当时创作的影响。7、新文学社团与流派概述。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新月社。其他流派的蜂起:语丝社、未名社、湖畔诗社等。8、二十年代文学论争概述。新文学阵营对林纾的批判。新文学阵营与复古派《学衡》《甲寅》的对立。9、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120年代小说概况。文学研究会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问题小说的概念及代表作家。2、乡土小说出现的背景、艺术价值。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作品。3、浪漫抒情的小说流派与创造社、浅草沉钟社及弥洒社概况。4、创造社的小说创作、代表作家及艺术上的独特性。5、叶绍钧简介及小说创作的先驱地位。叶绍钧小说的表现对象。简述叶绍钧的代表作品《倪焕之》及艺术成就。6、许地山简介及其小说的异域特征。许地山代表作品《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中的人物形象及表现出的宗教意识。7、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概况、引起的反响及大致分期。郁达夫小说中“零余人”的塑造、颓废气息的表现及其作品中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如何看待郁达夫小说中“性”描写及其在2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意义。郁达夫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20年代“自我小说”流派的形成。第三章20年代小说(二)1、简述鲁迅的生平,注意几个时间段(1898190219091912191819271936)。2、鲁迅思想演变的大致过程:初期进化论思想、初步接受阶级论、终身张扬个性主义及对“国民性”终其一生的关注和思考。3、鲁迅创作的概况。数种文体的奠基者:小说、杂文、散文诗。4、《狂人日记》、《阿Q正传》概述。5、《狂人日记》的历史地位、五四文学主题的总纲性体现。《狂人日记》表面故事情节的写实与作品内在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是鲁迅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体现,简述这种体现几乎是鲁迅全部小说创作的基本内核。狂人艺术形象的塑造,其现实性和象征性具体的表现方面。6、《阿Q正传》的文学史意义。《阿Q正传》形象的长期争论(梳理性介绍)。阿Q形象分析,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中具体列举作为中国人性格中的各种劣根性。从对阿Q各种劣根性中的入骨刻画中看鲁迅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