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6-13 04:21:25

学生教育的心得体会

“为了学生好”,是一句最为朴素的话语,也是教师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和行动目标,本无需讨论。然而当学生无法承受教师的“好”时,这个“好”就得打上问号;当学生因为你的“好”而变得唯唯诺诺、束手无策时,这个“好”就得重新审视。“为了学生好”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立场、需要权利。 这个“好”必须是学生需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生命价值,而当今知识、技能、分数却绑架了教育,让很多教师觉得分数低就抬不起头,考试成绩差点就得不到家长、领导、同事的尊重。老师往往把自己的需要凌驾于学生的需要之上,教育承载了太多的功利。学生是需要接受教育,但不是为了受教育。一个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只有当生命得到充分、完满地发展之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才得以体现。教师的责任,在于创设适合学生生命成长的条件,提供适合学生生命成长的机会,让生命自由、自然地生长,切不可以牺牲学生的幸福和尊严为代价。有一位教师,他的班里有一个腿部残疾的学生,每次广播操比赛总因为这个残疾学生的动作不合拍,影响了班级的整齐而被扣分,这位老师明知这个残疾学生的参与会影响班级的荣誉,也完全可以不让这个学生参加,但在学生的尊严与班级荣誉面前,他放弃了荣誉,选择了学生的尊严。这位老师能够放弃短暂的成绩,放弃一时的荣誉,而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上,这就是一种素养,一种教育的大智慧。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初就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观点,其本质是基于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无比信任,更是基于对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了安全,我们开始谨小慎微,这个不让学生碰,那个也不让学生试;为了整齐划一,我们给学生规定了很多的“不可以”;为了效率,我们省去了很多过程和环节,而选择了直接告诉;为了分数,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补课占用了本该属于学生的大量的自由玩耍、驰骋想象的时间。其实,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有自身的规律,内在的动力,过多地保护和干预,只会使学生的发展错失了大好时机,徒增烦恼。

于丹老师曾经把教师比喻为“为天使缝补翅膀的人”,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而教师就应该是那个为孩子缝补翅膀的人。”因为翅膀是娇嫩的,教师要细心缝补;因为翅膀是脆弱的,教师要悉心呵护。教师要为孩子缝上翅膀,更要让他们放飞蓝天。赏识、鼓励给孩子以自信,是放飞孩子的起点,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独特的地方,切不可用分数来衡量每一个学生。只要你愿意去寻找,就一定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放大,让学生建立自信。天马行空、充满好奇与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生动的教师就尽力去鼓励,剩下的就交给他们自己——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他们往往能在“不可能”中找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为了学生好”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让这种“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和精神丰盈的催化剂,为学生成长搭建一个一个台阶和跳板,让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成长的幸福。

内容仅供参考

学生教育的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