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军人证明书

发布时间:2019-06-17 01:01:12

革命军人证明书

篇一:

  关于为革命老军人遗属夏振举

  恢复住宅及补助抚恤的申请 尊敬的莒南县民政局:我叫王子章,是莒南县板泉镇沙窝村人,现在东营市做小生意摆地摊为生。冒昧打扰,

  是想恳求家乡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我母亲——革命老军人遗属夏振举在本村的住宅恢复及补助

  抚恤的问题。

  我的父亲王家新,系建国前革命老军人,于1931年出生,19476月参军入伍,当时

  只有16岁。先后参加过解放临沂战役、□□战役、□□战役、济南战役等著名战役和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亲自参加过第三战役。后转入山东省沂水

  县公安队工作。1954526日,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曾为其颁发《革命军人

  证明书》(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共同具名),要求“其家属得按革命军人家属享受优

  待”。

  革命战争年代,父亲在战斗中多次负伤,形成残疾,并因长期转战南北而得病。进入公

  安部队后病情加重,最终因病退职,常年住院养病,直到20XX年去世。 我父亲参加革命工作至因病退职时,因国家和单位当时的条件所限,始终没有解决住房

  问题,一家人长期居住在村里。母亲作为本村村民一直务农,带领我们兄弟姐妹积极参加生

  产劳动,自食其力,从没向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我父母当年在老家住的老宅,在30年前因村里修街道,地基被占 去大半。房子年久失修,但所剩地基太小,已经无法再盖新房。父母只得跟随儿女们在

  外漂泊,口粮田由邻居代为耕种,老房子也最终垮塌。这些年父母亲心里始终想的是回老家,

  叶落归根。现在父亲去世,母亲回乡定居的心情更加强烈。 每次看电影、看电视,看到老家临沂,听别人说起红色革命老区,母亲总会潸然泪下。

  想想当年父亲流血流汗解放和保卫过的家乡,如今自己却连半间房子的落脚地也没有,心里

  感到无限的凄凉,经常为此唉声叹气。 说实话,我们兄弟两个这些年在外一直发展的也很据结,但我们也经常回家捐款捐物,

  支援家乡建设。本来一直在劝说母亲不要再回临沂,但老人那份乡愁、对家乡的那份眷恋,

  都是用钱无法买到的。想想这些,感觉老人的想法也是对的。沂水有老家,家里有老人,这

  也是我们这些临沂赤子的一种情怀啊。 为此,我们恳请莒南县民政局和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帮我母亲在老家恢复宅基地住房问

  题及应该享有的(其革命军人家属应该享有的优待抚恤,以满足一位风烛残年的革命老军人

  遗属的心愿。

  以上申请,凝结着我们的乡情。恳请予以答复! 王子章、王子天

  20XX916日篇二:20XX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XX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XX. 11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

  择题两部分,共8页。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位

  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小面一段文字,完成l3题。, 播种的季节,我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耕种在这片土地上。.. 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拌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

  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 权利(逃脱、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 ,也无须.... 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艰苦),.. 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 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决不(希望、企望)

  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予 锈钝 b.磕拌 汗流浃(jiā)背c.颤抖 权利 d.耗废 自艾自怜

  1.ab项“磕拌”应为“磕绊”;c项“颤抖”应读chànd项“耗废”应为“耗费”)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逃脱 艰辛 希望 b.逃脱 艰苦 企望 c.逃避 艰辛 企望 d.逃避 艰苦 希望

  2.c(逃避: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逃脱:逃离(险地)、逃跑、摆脱。艰苦和

  艰辛同义,但艰苦侧重客观条件方面,艰辛侧重心理感受:企望比希望感情色彩更强烈,程

  度更深:)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须我问为什么 如一个母亲孕育着生命 b.我无须问为什么 如一个母亲孕育着生命 c.无须我问为什么 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d.我无须问为什么 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

  3.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去年年底,95老红军栗元海溘然仙逝,一生没有婚娶的老人别无长物,....独独

  留下一张当年解放军西南军区核发的 ,被家人视为珍物。 b.大红官门式样的背包、龙椅图案的抱枕、朝珠耳机??一样样镂刻着历史印记的物什以

  现代化的面貌粉墨登场,让人眼前一亮。 .... c.教育要走出板着面孔教育人的误区,特别是作为地方教材的校本课程更要有乡土气息,

  而且要接地气,多些下里巴人,少点功利。 ....d.新闻讲究真实性,我们可以有一说一,实话实说,但不能牵强附会,借....所谓网

  民之口,说出不经之谈,其报道难逃哗众取宠之嫌。

  4.b(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粉墨登

  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下里巴人:原指战国

  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

  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

  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c.“具有较高的文献性,是衡量一部报告文学能否成为优秀之作甚至经典的必备条件。”

  不过,报告文学能否与时下流行的“非虚构”写作完全画等号,尚无定论。 d.2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以“国际和平与安全”为主题的公开辩论会,拉

  开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的序幕。

  5.ab项,语序不当,将“不仅”调至“让人们”后:c项,一面对两面逻辑不当。d.主

  语残缺。)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选段,完成6~8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

  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

  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

  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

  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

  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成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

  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

  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逾:过分的 c.出为河间相 出:离开(朝廷) d.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发:打开

  6.d(“发”应为“拨动”)

  7.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b、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c、因入京师 因以讽谏 .. d、因以讽谏 验之以事 ..

  7aa项“若”都是动词,如,像。b项前一个“乃”副词,“于是”“就”;后一相“乃”

  副词“才”。

  c项前一个“因”,介词,趁(机会);后一个“因”,介词,凭借,用。d项前一个“以”,

  连词,“来,用来”;后一个“以”.介词,“用”。)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遂通五经,贯六艺”与《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相同,都

  指六部儒家经书。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两都”与“二京”都是指长安

  和洛阳。

  c.“下车”,周武王时期,被封的官员都是坐驿车去上任,于是文告中用“下车伊始”指

  刚上任。本文中指官吏初到任。d.“举”“辟”“征”都是汉代的选官制度,即“征辟制”,而“拜”“迁”“转”“出”则

  都表示官职的提升。

  8.ca项“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

  问和技能,《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春秋》  b项《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d项“拜”是授予官职,“转”是调

  任,“出”是京官外调,只有“迁”在本文表升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刘隗,字大连,彭城人。隗少有文翰,起家秘书郎,稍迁冠军将军、彭城内史。避乱渡

  江,元帝以为从事中郎。隗雅习文史,善求人主意,帝深器遇之。迁丞相司直,委以刑宪。

  世子文学王籍之居叔母丧而婚,隗奏之。丞相行参军宋挺,本扬州刺史刘陶门人,陶亡后,

  挺娶陶爱妾以为小妻。建兴中,挺又割盗官布六百余匹,正刑弃世,遇赦免。既而奋武将军

  阮抗请为长史。隗劾奏曰:“挺蔑其死主而专其室,伤人伦之序,当投之四裔以御魑魅。请除

  挺名,禁锢终身。抗纬文经武,剖符东藩,当庸勋忠良,昵近仁贤,而褒求赃污,举顽用嚣。

  请免抗官,下狱理罪。”奏可。而隗之弹奏不畏强御,皆此类也。 晋国既建,拜御史中丞。周嵩嫁女,门生断道解庐,斫伤二人,建康左尉赴变,又被斫。

  隗劾嵩兄凱曰:“凱幸荷殊宠,列位上僚,当崇明宪典,协和上下,刑于左右,以御于家邦。

  而乃纵肆小人,群为凶害,公于广都之中白日刃尉。远近汹吓,百姓喧华,亏损风望,渐不

  可长。宜加贬黜,以肃其违。”凱坐免官。 太兴初,代薛兼为丹阳尹,与尚书令刁协并为元帝所宠,欲排抑豪强。隗虽在外,万机

  秘密皆豫闻之。拜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假节,加散骑常侍,率万人镇泗口。初,隗以王敦威权太盛,终不可制,劝帝出腹心以镇方隅,故以谯王承为湘州,续用隗

  及戴若思为都督。敦甚恶之,与隗书曰: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

  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隗答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

  道术。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贞,吾之志也。”敦得书甚怒。及敦作乱,以讨隗为名,诏征隗

  还京师,百官迎之于道,隗岸帻大言,意气自若。及入见,与刁协奏请诛王氏。不从,有惧

  色,率众屯金城。及敦克石头,隗攻之不拔,入宫告辞,帝雪涕与之别。隗至淮阴,为刘遐

  所袭,携妻子及亲信二百余人奔于石勒,勒以为从事中郎、太子太傅。卒年六十一。(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挺蔑其死主而专其室 专:霸占,专擅 b.凱幸荷殊宠,列位上僚 荷:承蒙,蒙受 c.刑于左右,以御于家邦 刑:处罚,惩治 d.隗攻之不拔,入宫告辞 拔:攻克,攻取

  9.c(刑,典范,模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当投之四裔以御魑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b、而褒求赃污,举顽用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公于广都之中白日刃尉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d、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1o.ba项前一个“之”,代词,代他;后一个“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前一

  个“于”,介词,在;后一个“于”,介词,比。d项前一个“其”,指示代词,这件事;后一

  个“其”,第一人称代词,我。)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

  于是乎 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b.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

  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 c.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

  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 d.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

  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

  11.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隗疾恶如仇。宋挺是刘陶的门人,却在刘陶死后,娶了刘陶的爱妾。刘隗认为有伤

  人伦,就予以弹劾。这类事情很多。b.刘隗为国尽忠,不遗余力。他与刁协一起帮助晋元帝排抑豪强,把高官阮抗、周凱等

  都罢了官,但在打击王敦时失败了。c.刘隗气概不凡。王敦以声讨刘隗为借口造反时,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在皇帝召回京城

  时意气扬扬,并请皇帝诛杀王敦。d.刘隗结局不佳。王敦攻下石头城后,皇帝无法保护他,让他逃跑。他跑到北方投奔了

  石勒,中途曾被袭击,后来死在了北方。

  12.b(从原文看,刘隗与刁协欲排抑豪强时,阮抗、周凱已被免官。刘隗与刁协的行动

  主要是针对王敦。)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隗雅习文史,善求人主意,帝深器遇之。(3分)

  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贞,吾之志也。(3分)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13.刘隗一向研习文史,善于揣摩皇上的想法,元帝很器重厚待他。(3分,“雅”1

  分,“主意”1分,“器遇”】分)

  竭尽做臣子的力量,向皇帝效忠,这是我的志向。(3分,“股肱”1分,“效”1分,

  “志”1分)

  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

  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4分,宾语前置1分,“或”

  1分,“不”1分,“遗”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隗,字大连,是彭城人。刘隗年少时便显露文才,初次做官时是秘书郎,渐渐升迁为

  冠军将军、彭城内史。躲避战乱渡江南下,晋元帝让他担任从事中郎。刘隗一向研习文史,

  善于揣摩皇上的想法,元帝很器重厚待他。升任丞相司直,(朝廷)把刑法之事委托他主管。

  世子文学王籍之在为叔母居丧期间而成婚,刘隗把此事上秦给皇帝。丞相行参军宋挺,本来

  是杨州刺史刘陶的门人,刘陶去世后,宋挺娶了刘陶的爱妾作为自己的小妻。建兴年间,宋

篇二: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篇一:河南省换补烈士证工作疑难问答

  河南

  省换补烈士证工作政策解答

  (先行公布供大家

  了解,之后再以民政部最终答复为准)

  一、换发补发新版

  烈士证的人员范围

  1.持有1983年版

  烈士证的烈属;

  2.未换发1983

  版烈士证,持有旧的烈士证明书的烈属;

  31983年经换发

  新证后又遗失未补的烈属;

  4.《烈士英名录》

  上有烈士的记载但未持证的烈属(注意鉴别此类烈属的身份,严格审核其是否符合持证条件);

  5.已经批准为烈士,

  但无父母、配偶、子女,其兄弟姐妹现要求持证的;

  61983年版烈士

  证的持有人已经去世,其他符合持证条件的烈士直系亲属现要求持证的。

  7.烈士牺牲后原配

  偶再婚的,在烈士无其他直系亲属的前提下,可以给其补发烈士证。

  二、换补依据

  至少符合下列情形

  之一的,可以换发或补发新版《烈士证明书》:

  1.原1983年版《革

  命烈士证明书》(要求必须是原件);

  21983年《革命

  烈士证明书》换发存根(要求必须是原件);

  31983年未经换

  发的各类旧版烈士通知书、牺牲证明等(各类牺牲证明:建国前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颁发

  的各种证件(包括革命军人、革命工作人员牺牲证明书),以及建国后中央人民

  政府、人民解放军、内务部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证件(包括《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抗美援朝军人牺牲证明书》、《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持上述证件原件且在

  烈士英名录上有记载的可以换发烈士证);

  4.《烈士英名录》

  有记载且经民政部门核实认定(注意重名的甄别鉴定);

  5.具备批烈权限的

  有关部门的烈士批准文件(档案材料中查找到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民政部或省、

  市、县级人民政府同意追认烈士的批复);

  6.其它合规有效

  烈士评定依据(一般慎用此项)。

  三、换补烈士证需

  要的材料

  主要把握三个要点:

  一是换发补发烈士证申请书;二是烈士身份的确认材料;三是符合持证条件烈属身份的证明

  材料。

  1.换补证申请书。

  符合持证条件的烈士遗属向申请换补证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要求落款处手

  写签名或按指印)。申请持证烈属同时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民政部门要验身份证

  原件。

  2.烈士身份的确认

  资料。可采用“换补依据”中的一项及以上。

  3.符合持证条件烈

  属身份的证明材料

  一是档案记载。包

  括民政部门原始档案材料中有关于烈属关系的明确记载;烈属本人能够提供确切证明,证明

  和烈士确是直系亲属关系,如曾经享受抚恤的证件、烈属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

  门出具的个人档案记录(加盖公章)等。

  二是档案中无记载

  或无档案的,可由当地派出所出具证明或经所在村、乡镇逐级证明,

  民政部门走访调查核实无误,并经公示7天无异议,方可作为确认持证身份的材料。

  4.有多个烈士遗属

  符合持证条件的,需出具家庭内部书面协议书。如

  5.《烈士及家属信

  息审核表》

  四、换补烈士证材

  料的审核存档

  1.县级民政部门审

  核并上报换补证材料;

  2.市级民政部门负

  责审核换补证材料和《烈士及家属信息审核表》,将符合条件的三张审核表盖章后上报省民政

  厅;

  3.省民政厅审核盖

  章后,退回两张审核表给市、县各一份。 各级民政部门存档材料:

  省民政厅:一张审

  核表

  市民政局:一张审

  核表

  县民政局:换补证

  相关材料和一张审核表

  五、《烈士证明书》

  换发(补发)审核表的填写。

  “烈士基本情况”

  中有些项目,如果档案材料中查找不到,可空或填不详。

  “持证人基本情况”

  每项必填。其中“申请理由及依据”,填写内容应规范为特定的语句。

  “申请理由”可填写如“原烈士证现申请换发”、“原烈士证现申请换发并变更持证人”、“原

  烈士证遗失,现申请补发”、“原未领证,现申请补发”等等。

  其他项目参考填表

  说明。

  六、如烈士有多个

  遗属符合持证条件,如何处理?

  答:必须经家庭内

  部协商确定一名持证人,出具书面协议书给民政部门,方可受理换证。书面协议书由符合持



  证条件的所有遗属手写落款签名,按指印。如烈属在外地,可出具同意某某持证的确认证明。

  七、烈士过继子女

  是否能持证?

  简单说来就是,烈

  士生前过继并取得法律认可的,可以发证;烈士死后过继的,不能发证。

  1.过继行为发生在

  19924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之前的过继子女,要求必须是烈士生前过继

  且形成事实抚养关系(即子女过继时未满18周岁且与烈士共同生活),事实收养关系可由原

  始证明(如家谱记载)及当地群众公认来证明,并经所在村、乡镇逐

  级证明,民政部门走访调查核实无误,并经公示7无异议,方可承认过继子女的身份,并

  具有持证资格。

  2.过继行为发生在

  19924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之后的,根据该法,要想形成收养关系,必

  须经民政部门办理合法收养手续,否则在法律上不认可收养关系的成立,无法律上的拟制血

  亲关系。因此,199241日之后不存在“过

  继子女”一说,不得持证。

  3.烈士牺牲后过继

  的子女,一概不得持证。

  八、烈士遗属现户

  籍地与烈士原批准地不在一处的,在何处换发新版烈士证?

  烈属向现户籍所在

  地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烈士身份和本人烈属身份的认定材料,烈士身份证明材料要由批准

  地民政部门盖章,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根据烈属的申请向烈士原批准地核实并通报持证人信

  息。

  另外,因烈士原批

  准地多为烈士英名录记载地、烈士籍贯所在地、烈士牺牲地等,同时当地也可能有相关的烈

  士纪念设施或烈士墓,故不建议轻易转移烈士原始档案,割裂烈士史料与当地千丝万缕的联

  系。

  九、烈士基本情况

  需要更正,如何处理?

  如遇烈属提出烈士

  姓名、出生时间、牺牲时间等有误,申请更正;或是原烈士证上填写内容与当地《革命烈士

  英名录》上的记载不符,县级民政部门需慎重对待,一般不予更正。经多方查证核实无误后,

  方可予以更正。

  处理原则是以第一

  手史料(又称原始史料,即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为准,第二手史料

  (又称间接史料,即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

  再创造等)服从于第一手史料。例如,牺牲后发放烈士证在前,《革命烈士英名录》编纂在后,

  烈士姓名的核实就以最初发放的烈士证明书记载为准。再如,烈属提供的家谱(族

  篇二:冯明东:祭母文20XX定稿

  祭

  母

  冯明东

  序:一篇祭母文,

  半章家庭史。 酸甜苦辣悲,无尽母子情。

  维:公元二零一四

  年十一月十九日,岁次甲午年闰九月二十七日,慈母荀吉珍逝世第四天,孝男冯明东率弟冯

  明飞携全家之人,谨以乡土薄酒微仪,长跪于母亲灵前,泣血致祭于慈母亡灵曰: 天宇茫茫,

  大地惶惶,我之老母,驾鹤西上。 儿孙长跪,亲朋哀伤,谨以奠仪,拜祭灵堂。 慈母亲娘,

  别我而亡,寿享八七,仙去何忙? 母亲一生,贤和善良,命运坎坷,荡气回肠。 一九二八,

  慈母生降,生于忧患,逝于国昌。 母生三岔,荀氏次女,三岁丧父,五岁无娘。 姨为丫环,

  少年死亡,小舅被卖,音信渺茫。注⑴ 我母孤苦,饥寒难挡,祖母疼爱,将您收养。注⑵

  入冯门,有所依傍,相依为命,共度时光。 母与我父,姨表兄妹,欢喜联姻,甘苦共尝。

  九四六,父当乡长,喜得长子,合家欢畅。 助父革命,紧跟共党,参加边纵,谋求解放。

  军追捕,三岔枪响,身背明东,四处躲藏。注⑶ 父去剿匪,身为连长,出生入死,战功辉煌。

  注⑷

  一九五零,我父阵亡,撕肝裂肺,哭断寸肠。注⑸ 时过一年,祸从天降,土改运动,极左扩

  张。 烈属蒙冤,猝不及防,划成地主,老幼遭殃。 伯父斗死,三十方刚,祖父绝望,自尽

  悬梁。 床板做棺,薄衣旧裳,草草掩埋,奠何酒浆? 母与祖母,专政对象。捆绑吊打,肉

  刑重伤。血雨腥风,人心惶惶。生不如死,痛断肝肠。财产没收,迁居草房。透风漏雨,满

  目凄凉。家徒四壁,生计不张。衣难遮体,食不飽肠。虎狼喧嚣,暗箭难防。忍气吞声,苦

  度时光。六口之家,泪眼相望,孤儿寡母,

  母年廿三,遭此大

  殃,本可择路,远走他乡。您明大义,坚守家堂,羸弱身躯,扛家大梁。为抚幼子,为孝高

  堂,忍辱负重,苦度时光。婆母共处,祸福同享,妯娌和睦,相依相帮。祖母病重,长期卧

  床,母亲侍奉,煎药熬汤。梳头洗面,喂饭喂浆,送终尽孝,我母担当。曾祖要孝,小叔要

  帮,子侄要教,外辱要挡。撑持门庭,

  逆境之中,坚韧顽

  强,护家之功,族亲难忘。耕田种地,农活内行,推磨挑担,搓绳换粮。帮人缝衣,卖工四

  乡,水库打坝,宣威炼钢。周旋村乡,艰难应变,护我儿郎。

  心若沸汤。 注⑹注⑺

  寒冬腊月,薄衣单裳,披星戴月,昼夜奔忙。 艰难度日,挺起脊梁,劳苦成疾,背驼腿伤。

  三年饥荒,无油无粮,吃糠咽菜,熬过死亡。 母不识字,送我学堂,儿求上进,慰娘心房。

  慈母恩情,感动上苍,继父进门,好人登堂。 为母分忧,成儿依傍,师表自律,心地善良。

  父母相伴,四十六年,二老恩爱,父子情长。儿年幼时,父寄重望,不遗余力,躬身抚养。

  节衣缩食,供儿读书,扶我成人,盼我嘉祥。烈士之子,划入黑帮,饱受欺凌,呼斥昂昂。

  学绩虽好,升学无望,政审靠边,滚蛋回乡。十年浩劫,文革动荡,冤狱遍地,人性沦丧。

  我母何辜,再遭重创,百般凌辱,惨烈异常。批斗罚跪,便饭家常,受刑示众,捆绑游乡。

  耳光搧脸,头昏脑胀,棍棒打头,血流如浆。怀孕数月,反绑吊梁,弟未夭折,天恩浩荡。

  背弟劳动,歧视诽谤,黑夜加班,强迫无偿。通知开会,心惊若狂,会场刑场,有何两样?

  政治迫害,经济掳抢,年关头天,扣款退粮。为了活命,变卖家当,黑市买粮,剜肉医疮。

  儿虽怜母,救母无方,儿也挨斗,终日恐慌。娘儿相对,泣断寸肠,儿为母哭,母为儿伤。

  注⑻注

  ⑼

  斗争残酷,世态炎凉,呼天唤地,路在何方? 人生苦难,吃尽遍尝,柔弱之躯,坚韧顽强。

  逆境之中,不屈不挠,是铁早锈,您是块钢。注⑽ 慈母刚强,儿心自知,个中酸楚,谁解衷

  肠? 烈士英魂,死难瞑目,光荣之家,悲哀凄凉。 艰难岁月,已成过往,伤心历史,不忍

  全讲。纵有千言,难尽其详,述其大略,儿孙莫忘。我党英明,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终见

  阳光。忠烈之家,沉冤昭雪,父垂史册,千古名扬。母为烈属,政治荣光,政府抚恤,生活

  欢畅。我年廿七,再入学堂,刻苦自律,奋发图强。积善之家,终有福报;为恶之人,早见

  阎王。母过半百,老当益壮,起房盖屋,平安吉祥。抚育孙辈,奔走城乡,精心照看,皓首

  加霜。孙男孙女,百事牵肠,冯玥方瑆,岂敢相忘我母慈爱,尤爱儿郎,儿孙之事,朝念暮

  想。己冷不御,恐我衣凉,己口难咽,恐我饥肠。衣食冷暖,工作健康,牵挂叮咛,暖我心

  房。祖上有德,佑我家堂,恩泽儿孙,个个贤良。子侄孙辈,奋发向上,虽未耀祖,亦称自

  强。母慈子孝,四世同堂,家庭和谐,宗族兴旺。母之晚年,笑傲风霜,乐享天伦,家奔小

  康。

  ?注⑾ 注⑿

  我近古稀 百事多忘,唯有母恩,铭心系肠。 甲午九月,母病不祥;多方医治,回天无望。

  耋耄之年,不幸故亡,人寿使然,儿心痛伤。注⒀ 我母一生,悲喜交响,劫后余生,福寿安

  康。 母亲处世,品德高尚,逆境护家,功德无量。 母亲教子,细心慈祥,忠孝仁爱,以德

  垂芳。 母亲持家,细水流长,待人接物,慷慨大方。 慈母坚韧,胜铁如钢,百折不饶,浴

  火凤凰。注⒁ 母虽已去,亲恩浩荡,抚今思昔,母德堪扬。 您的音容,永驻心田,您的教

  诲,终生难忘; 您的仁慈,感动上苍,您的福报,源远流长。 我思我母,泪落千行,撰此

  祭文,捎至天堂。 值此家奠,敬母一觞,无尽哀思,泣诉灵堂。 心声血泪,文短情长,唯

  愿慈母,早升天堂。 逝者生者,两隔阴阳,寸草春辉,永不相忘。 慈母安息,静享安祥,

  永垂不朽,千古流芳! 呜呼哀哉,吾母尚飨!

  孝男冯明东率弟冯

  明飞携全家之人 拜祭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

  十九日

  篇三:烈士

  烈士,

  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中华民族革命

  烈士述论

  热血档案·考据篇

  “烈士”称号论略

篇三: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祭

  冯明东

  序:一篇祭母文,半章家庭史。 酸甜苦辣悲,无尽母子情。 维:公元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岁次甲午年闰九月二十七日,慈母荀吉珍逝世第四

  天,孝男冯明东率弟冯明飞携全家之人,谨以乡土薄酒微仪,长跪于母亲灵前,泣血致祭于

  慈母亡灵曰: 天宇茫茫,大地惶惶,我之老母,驾鹤西上。 儿孙长跪,亲朋哀伤,谨以奠

  仪,拜祭灵堂。 慈母亲娘,别我而亡,寿享八七,仙去何忙? 母亲一生,贤和善良,命运

  坎坷,荡气回肠。 一九二八,慈母生降,生于忧患,逝于国昌。 母生三岔,荀氏次女,三

  岁丧父,五岁无娘。 姨为丫环,少年死亡,小舅被卖,音信渺茫。注⑴ 我母孤苦,饥寒难

  挡,祖母疼爱,将您收养。注⑵ 幼入冯门,有所依傍,相依为命,共度时光。 母与我父,

  姨表兄妹,欢喜联姻,甘苦共尝。 一九四六,父当乡长,喜得长子,合家欢畅。 助父革命,

  紧跟共党,参加边纵,谋求解放。 蒋军追捕,三岔枪响,身背明东,四处躲藏。注⑶ 父去

  剿匪,身为连长,出生入死,战功辉煌。注⑷ 一九五零,我父阵亡,撕肝裂肺,哭断寸肠。注⑸ 时过一年,祸从天降,土改运动,极

  左扩张。 烈属蒙冤,猝不及防,划成地主,老幼遭殃。 伯父斗死,三十方刚,祖父绝望,

  自尽悬梁。 床板做棺,薄衣旧裳,草草掩埋,奠何酒浆? 母与祖母,专政对象。捆绑吊打,

  肉刑重伤。血雨腥风,人心惶惶。生不如死,痛断肝肠。财产没收,迁居草房。透风漏雨,

  满目凄凉。家徒四壁,生计不张。衣难遮体,食不飽肠。虎狼喧嚣,暗箭难防。忍气吞声,

  苦度时光。六口之家,泪眼相望,孤儿寡母, 母年廿三,遭此大殃,本可择路,远走他乡。您明大义,坚守家堂,羸弱身躯,扛家大

  梁。为抚幼子,为孝高堂,忍辱负重,苦度时光。婆母共处,祸福同享,妯娌和睦,相依相

  帮。祖母病重,长期卧床,母亲侍奉,煎药熬汤。梳头洗面,喂饭喂浆,送终尽孝,我母担

  当。曾祖要孝,小叔要帮,子侄要教,外辱要挡。撑持门庭, 逆境之中,坚韧顽强,护家之功,族亲难忘。耕田种地,农活内行,推磨挑担,搓绳换

  粮。帮人缝衣,卖工四乡,水库打坝,宣威炼钢。周旋村乡,艰难应变,护我儿郎。心若沸汤。 注⑹注⑺寒冬腊月,薄衣单裳,披星戴月,昼夜奔忙。 艰难度日,挺起脊梁,劳苦成疾,背驼腿

  伤。 三年饥荒,无油无粮,吃糠咽菜,熬过死亡。 母不识字,送我学堂,儿求上进,慰娘

  心房。 慈母恩情,感动上苍,继父进门,好人登堂。 为母分忧,成儿依傍,师表自律,心

  地善良。父母相伴,四十六年,二老恩爱,父子情长。儿年幼时,父寄重望,不遗余力,躬

  身抚养。节衣缩食,供儿读书,扶我成人,盼我嘉祥。烈士之子,划入黑帮,饱受欺凌,呼

  斥昂昂。学绩虽好,升学无望,政审靠边,滚蛋回乡。十年浩劫,文革动荡,冤狱遍地,人

  性沦丧。我母何辜,再遭重创,百般凌辱,惨烈异常。批斗罚跪,便饭家常,受刑示众,捆

  绑游乡。耳光搧脸,头昏脑胀,棍棒打头,血流如浆。怀孕数月,反绑吊梁,弟未夭折,天

  恩浩荡。背弟劳动,歧视诽谤,黑夜加班,强迫无偿。通知开会,心惊若狂,会场刑场,有

  何两样?政治迫害,经济掳抢,年关头天,扣款退粮。为了活命,变卖家当,黑市买粮,剜

  肉医疮。儿虽怜母,救母无方,儿也挨斗,终日恐慌。娘儿相对,泣断寸肠,儿为母哭,母

  为儿伤。

  注⑻注⑼ 斗争残酷,世态炎凉,呼天唤地,路在何方? 人生苦难,吃尽遍尝,柔弱之躯,坚韧顽

  强。 逆境之中,不屈不挠,是铁早锈,您是块钢。注⑽ 慈母刚强,儿心自知,个中酸楚,

  谁解衷肠? 烈士英魂,死难瞑目,光荣之家,悲哀凄凉。 艰难岁月,已成过往,伤心历史,

  不忍全讲。纵有千言,难尽其详,述其大略,儿孙莫忘。我党英明,改革开放,拨乱反正,

  终见阳光。忠烈之家,沉冤昭雪,父垂史册,千古名扬。母为烈属,政治荣光,政府抚恤,

  生活欢畅。我年廿七,再入学堂,刻苦自律,奋发图强。积善之家,终有福报;为恶之人,

  早见阎王。母过半百,老当益壮,起房盖屋,平安吉祥。抚育孙辈,奔走城乡,精心照看,

  皓首加霜。孙男孙女,百事牵肠,冯玥方瑆,岂敢相忘我母慈爱,尤爱儿郎,儿孙之事,朝

  念暮想。己冷不御,恐我衣凉,己口难咽,恐我饥肠。衣食冷暖,工作健康,牵挂叮咛,暖

  我心房。祖上有德,佑我家堂,恩泽儿孙,个个贤良。子侄孙辈,奋发向上,虽未耀祖,亦

  称自强。母慈子孝,四世同堂,家庭和谐,宗族兴旺。母之晚年,笑傲风霜,乐享天伦,家

  奔小康。

  ?注⑾ 注⑿我近古稀 百事多忘,唯有母恩,铭心系肠。 甲午九月,母病不祥;多方医治,回天无

  望。 耋耄之年,不幸故亡,人寿使然,儿心痛伤。注⒀ 我母一生,悲喜交响,劫后余生,

  福寿安康。 母亲处世,品德高尚,逆境护家,功德无量。 母亲教子,细心慈祥,忠孝仁爱,

  以德垂芳。 母亲持家,细水流长,待人接物,慷慨大方。 慈母坚韧,胜铁如钢,百折不饶,

  浴火凤凰。注⒁ 母虽已去,亲恩浩荡,抚今思昔,母德堪扬。 您的音容,永驻心田,您的

  教诲,终生难忘; 您的仁慈,感动上苍,您的福报,源远流长。 我思我母,泪落千行,撰

  此祭文,捎至天堂。 值此家奠,敬母一觞,无尽哀思,泣诉灵堂。 心声血泪,文短情长,

  唯愿慈母,早升天堂。 逝者生者,两隔阴阳,寸草春辉,永不相忘。 慈母安息,静享安祥,

  永垂不朽,千古流芳! 呜呼哀哉,吾母尚飨!孝男冯明东率弟冯明飞携全家之人 拜祭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九日篇二:河南省换补烈士证工作疑难问答 河南省换补烈士证工作政策解答(先行公布供大家了解,之后再以民政部最终答复为准)

  一、换发补发新版烈士证的人员范围

  1.持有1983年版烈士证的烈属;

  2.未换发1983年版烈士证,持有旧的烈士证明书的烈属;

  31983年经换发新证后又遗失未补的烈属;

  4.《烈士英名录》上有烈士的记载但未持证的烈属(注意鉴别此类烈属的身份,严格审

  核其是否符合持证条件);

  5.已经批准为烈士,但无父母、配偶、子女,其兄弟姐妹现要求持证的;

  61983年版烈士证的持有人已经去世,其他符合持证条件的烈士直系亲属现要求持证

  的。

  7.烈士牺牲后原配偶再婚的,在烈士无其他直系亲属的前提下,可以给其补发烈士证。

  二、换补依据

  至少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换发或补发新版《烈士证明书》:

  1.原1983年版《革命烈士证明书》(要求必须是原件);

  21983年《革命烈士证明书》换发存根(要求必须是原件);

  31983年未经换发的各类旧版烈士通知书、牺牲证明等(各类牺牲证明:建国前人民

  解放军或人民政府颁发的各种证件(包括革命军人、革命工作人员牺牲证明书),以及建国后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内务部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证件(包括《革命军人牺牲证明

  书》、《抗美援朝军人牺牲证明书》、《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持上述证件原件

  且在烈士英名录上有记载的可以换发烈士证);

  4.《烈士英名录》有记载且经民政部门核实认定(注意重名的甄别鉴定);

  5.具备批烈权限的有关部门的烈士批准文件(档案材料中查找到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

  解放军、民政部或省、市、县级人民政府同意追认烈士的批复);

  6.其它合规有效的烈士评定依据(一般慎用此项)。

  三、换补烈士证需要的材料主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换发补发烈士证申请书;二是烈士身份的确认材料;三是符合

  持证条件烈属身份的证明材料。

  1.换补证申请书。符合持证条件的烈士遗属向申请换补证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提出书

  面申请(要求落款处手写签名或按指印)。申请持证烈属同时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民政部门要验身份证原件。

  2.烈士身份的确认资料。可采用“换补依据”中的一项及以上。

  3.符合持证条件烈属身份的证明材料 一是档案记载。包括民政部门原始档案材料中有关于烈属关系的明确记载;烈属本人能

  够提供确切证明,证明和烈士确是直系亲属关系,如曾经享受抚恤的证件、烈属所在单位组

  织人事部门出具的个人档案记录(加盖公章)等。 二是档案中无记载或无档案的,可由当地派出所出具证明或经所在村、乡

  镇逐级证明,民政部门走访调查核实无误,并经公示7天无异议,方可作为确认持

  证身份的材料。

  4.有多个烈士遗属符合持证条件的,需出具家庭内部书面协议书。如

  5.《烈士及家属信息审核表》

  四、换补烈士证材料的审核存档

  1.县级民政部门审核并上报换补证材料;

  2.市级民政部门负责审核换补证材料和《烈士及家属信息审核表》,将符合条件的三张

  审核表盖章后上报省民政厅;

  3.省民政厅审核盖章后,退回两张审核表给市、县各一份。 各级民政部门存档材料:省民政厅:一张审核表市民政局:一张审核表

  县民政局:换补证相关材料和一张审核表

  五、《烈士证明书》换发(补发)审核表的填写。“烈士基本情况”中有些项目,如果档案材料中查找不到,可空或填不详。 “持证人基本情况”每项必填。其中“申请理由及依据”,填写内容应规范为特定的语句。“申请理由”可填写如“原烈士证现申请换发”、“原烈士证现申请换发并变更持证人”、

  “原烈士证遗失,现申请补发”、“原未领证,现申请补发”等等。 其他项目参考填表说明。

  六、如烈士有多个遗属符合持证条件,如何处理? 答:必须经家庭内部协商确定一名持证人,出具书面协议书给民政部门,方可受理换证。

  书面协议书由符合持证条件的所有遗属手写落款签名,按指印。如烈属在外地,可出具同意

  某某持证的确认证明。

  七、烈士过继子女是否能持证?简单说来就是,烈士生前过继并取得法律认可的,可以发证;烈士死后过继的,不能发

  证。

  1.过继行为发生在19924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之前的过继子女,

  要求必须是烈士生前过继且形成事实抚养关系(即子女过继时未满18周岁且与烈士共同生

  活),事实收养关系可由原始证明(如家谱记载)及当地群众公认来证明,并经所在村、乡镇逐级证明,民政部门走访调查核实无误,并经公示7天无异议,方可

  承认过继子女的身份,并具有持证资格。

  2.过继行为发生在19924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之后的,根据该法,

  要想形成收养关系,必须经民政部门办理合法收养手续,否则在法律上不认可收养关系的成

  立,无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因此,199241日之后不存在“过继子女”一说,不得持证。

  3.烈士牺牲后过继的子女,一概不得持证。

  八、烈士遗属现户籍地与烈士原批准地不在一处的,在何处换发新版烈士证? 烈属向现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烈士身份和本人烈属身份的认定材料,烈士

  身份证明材料要由批准地民政部门盖章,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根据烈属的申请向烈士原批准

  地核实并通报持证人信息。另外,因烈士原批准地多为烈士英名录记载地、烈士籍贯所在地、烈士牺牲地等,同时

  当地也可能有相关的烈士纪念设施或烈士墓,故不建议轻易转移烈士原始档案,割裂烈士史

  料与当地千丝万缕的联系。

  九、烈士基本情况需要更正,如何处理? 如遇烈属提出烈士姓名、出生时间、牺牲时间等有误,申请更正;或是原烈士证上填写

  内容与当地《革命烈士英名录》上的记载不符,县级民政部门需慎重对待,一般不予更正。

  经多方查证核实无误后,方可予以更正。 处理原则是以第一手史料(又称原始史料,即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

  料)为准,第二手史料(又称间接史料,即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

  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再创造等)服从于第一手史料。例如,牺牲后发放烈士证在前,《革命

  烈士英名录》编纂在后,烈士姓名的核实就以最初发放的烈士证明书记载为准。再如,烈属

  提供的家谱(族篇三:培训讲稿 全面掌握优抚政策

  切实做好优抚工作为了认真学习和掌握优抚知识,熟悉业务技能,切实做好各项优抚工作,经局办公会研

  究,决定对全县民政干部业务进行一次培训,现就优抚工作讲以下几个问题:

  一、优抚工作的基本含义及其重要作用

  (一)优抚工作的基本含义优抚是优待和抚恤的简称。优抚工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

  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特殊社会工作,具有行政管理的属性。例如烈士的认

  定、审批、褒恤,残废的确认、等级的划分,优抚政策的制定,烈士纪念建筑物审批与管理

  等等。同时又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给优抚对象的各种安臵,优待照顾,困

  难补助和各种扶持等等。由此可见,优抚工作既是一项社会性的行政工作,又是一种社会特

  殊保障。扎实做好优抚工作,对于巩固国防、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

  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优抚工作不仅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而且是各级政

  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总之,优抚工作就是通过做好对烈属、军属、革命伤残军 人和复员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扶持、照顾,鼓舞部队士气,为军队现代

  化建设服务,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服务。

  (二)优抚工作的重要作用优抚制度是伴随着军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军队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从上世纪20

  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人民军队和进行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中,创立了与历代剥削阶

  级有着本质区别的兵役制度和优抚制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兵制史和优抚制度的新纪元。这种

  新型优抚制度的确立,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具有中国特色优抚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各个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对军人的优抚。19286月,党的第六

  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十大纲领》指出:“改善兵士生活,发给兵士土地和工作。”1933年《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规定,为加强红军的优抚工作,各级苏维埃

  政权均应成立优抚组织机构。当时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了专门的抚恤委员会,省内务

  部下设优待红军科,市、区苏维埃直至乡苏维埃均设立经常性或临时性的优待红军委员会和

  慰劳红军委员会,负责管理、督促、检查落实红军的优抚工作。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政

  府先后颁布了《红军优待条例》、《红军抚恤条例》、《优待红军家属条例》、《优待红军家属

  礼拜六条例》等一批重要的法规和决议,从组织和制度上为新型优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通过拥军支前、对伤亡将士进行抚恤、对红军及其家属的优待、褒扬阵亡将士等,有力地支

  持了革命战争,对于扩大红军、稳定部队、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抗日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政府和人民,继承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的人民群众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优抚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革命根据地又制定了《优

  待抗日军人家属暂行办法》、《优待革命军人、烈士家属条例》、《抗日军人优待条例》、《抚恤

  暂行办法》等等。这些优抚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确保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和扩大革命根

  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是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蒋家王朝,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对如何抚恤阵亡将士、抚恤

  荣誉军人、照顾退伍军人、优待军属等有关事项,作了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在

  党的领导下,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大规模地开展了拥军优属、拥军支前活动,既保证了优抚

  对象的生活,又唤起了民众支前的革命热情,为确保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是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由民主革命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军队的职能由建立

  政权转入保卫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优抚工作的历史环境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为了适应

  军队职能的变化,优抚工作也相应地将支持军队建设,巩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自己的

  重要任务。中央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优抚工作法规。1949年,在具有宪法效力的《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革命烈士家属和革命军人家属,其生活困难者应受

  到国家和社会的优待。参加革命战争的残疾军人和退伍军人,应由人民政府给予适当安臵,

  谋生立业。”根据这一规定,1950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制订,由政务院颁布了《革

  命军人牺牲病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等5个条例,

  统一了革命烈士条件,统一了革命军人的优待办法,统一了革命军人的评残条件和伤残等级,

  统一了各类优待抚恤标准及优抚条件,从而使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有了统一的优抚法规,使我

  国优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为确保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人民民主政权的

  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建国50多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优抚工作,对原有条例几经修订补充,产生了一

  系列符合建设时期有中国特色的优抚法规,使优抚工作日臻完善。为确保 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几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建设强

  大国防,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1988年以来,国务院颁布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革命

  烈士褒扬条例》、新《兵役法》后,于1998年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优抚工作的

  通知》(国办发[1998]7号),并召开了全国拥军优抚安臵工作会议等,使优抚工作逐步走上

  正规化和法制化轨道,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决定了优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优抚工作是直接为部

  队建设服务的,军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国家就会有军队,同样,只要有军

  队,就离不开优抚工作。实践证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优抚工作直接发

  挥着团结、抚慰、鼓舞、教育和稳定的重要作用。

  二、优抚工作的对象与内容优抚工作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发展纲要所确立的

革命军人证明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