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美散论

发布时间:2019-07-27 13:04:13

抽象美散论

作者:张舒言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3

        摘要:在现代社会经常可能接触到抽象艺术,也许我们已经由最初的惊讶转化为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但是如何才能了解并且欣赏抽象艺术则并没有那么简单。

        关键词:艺术抽象美

        [中图分类号]I25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3-0141-02

        假如你看到一幅画,那里面什么也没有。没有苹果,没有鲜花,没有风景,更没有人物。你也许会有一点失望,有一点茫然,或者你还有些好奇——这到底算什么?所以你又驻足回望——这就对了,你再细细品味,也许会看出些什么来,也许会勾起你的心绪,牵动你的情愫;也许会翻开你的回忆,想起过去的经历;也许会体会到许多莫名的感受,从而波涛汹涌;当然,即使作品没有引发你任何想法,你也可能会觉得这些跌宕起伏、奔腾激越、恣意横行或者斑斑驳驳、疙疙瘩瘩、凝滞厚重的线条、色彩,本身就是很好看的很有意味的。

        这就是对抽象的欣赏,至少是开始。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抽象是指一种思维方法,即抽去事物的表象(感性直观),提取出一个整体性的、笼统的、内在的、模糊的概念认识。抽象表现在艺术上的特征是以情绪的、形式的手段来取代描绘。

        1、艺术和自然本源之关系

        首先从认识论上,我们应该看到抽象绘画和现实生活之关系。抽象艺术是否有规律可循?它是否和自然本源有必然的联系?是不是反映了自然本源?这些问题的根本可以回到抽象艺术的产生。其实一切正常和健康的艺术都必然有生活之本,抽象艺术也概莫能外。匈牙利现代美学家卢卡契认为音乐是内心生活的反映,音乐模仿被生活所引起的感受,因此它是一种映像的映像,这个结论对我们理解抽象和现实的关系不无启发之处。因为抽象绘画在某种程度上和音乐一样是对现实的非直接反映。在绘画中,抽象画表现为是非模拟的、非具象的。但非模拟、非具象并非就是和自然没有了联系,因为这种非模拟也许正是从模拟中演变而来,只不过是之间经过了一种质的转变。虽然A变成了B,但我们仍然不能不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B是从A中来的,所以AB之间有着藕断丝连的渊源关系。

抽象美散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