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的种类

发布时间:2011-04-10 22:55:26

利率的种类

利率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按照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可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按借贷资金的增值程度可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按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分为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按期限长短可分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按金融资产的不同可分为存贷款利率和证券利率等等。现将主要利率种类介绍如下: 1.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一般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一般按本金的干分之几()表示;日利率习惯叫拆息,是以日为单位计算,一般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西方国家通常用年利率,而我国则习惯于用月利率。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可以互相换算。我国的习惯,不论是年利率、月利率还是日利率,都用作单位,如年息5厘、月息4厘、日息3厘等,分别表示年息5%、月息4‰、日息3‰。。此外,还可用作利率单位,分是厘的10倍,厘是毫的10倍。如年息125毫,就是年利率125%。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直接以货币表示的,市场通行使用的利率。如西方国家的市场借贷利率和我国的银行利率等都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即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由于一般以物价上涨率来代替通货膨胀率,且不考虑利息的贬值因素,则有: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上涨率判断利率水平的高低,不能只看名义利率,还得考虑物价因素。当物价上涨率高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就是负数,称为负利率。负利率对经济产生逆调节作用。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分最早是由费雪提出的。费雪认为,名义利率又称货币利率,是指与物价上涨携手同行的实际市场利率,由实际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两部分组成;而实际利率(亦称真实利率)则是货币价值变动后的名义利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流通量往往超出实际需要量,通货膨胀很容易发生,所以纸币作为价值符号本身就存在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区别,这样就形成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别。总之,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区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借贷双方真正关心的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只有实际利率才能真实反映借贷资本的利息收益或借贷成本。 3.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间不随借贷资金供求关系和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变动的利率。它一般由借贷双方商定,适用于短期借贷活动或者在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使用。固定利率的最大特点是一次商定、固定不变、简便易行、计算方便。其缺点是灵活性差,往往不能适用中长期借贷,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日趋普遍化的情况下,实行固定利率会给债权人带来损失。因此,越来越多的借贷活动中采用浮动利率。不过,长期以来,我国一般都是采用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在借贷期限内随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和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调整期限和调整时作为基础市场利率的选择,由借贷双方在借贷时议定。例如,欧洲货币市场上的浮动利率,调整期一般为三个月或半年,调整时作为基础的市场利率大多采用伦敦市场银行间三个月或半年的拆借利率。浮动利率一般在借贷期限较长、市场利率多变的情况下使用。由于实行浮动利率可以经常调整,所以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变化风险较小,利息负担也较公平;但是,计息较麻烦,特别是借款人在计算利息成本时比较困难。不过,在当前物价不稳、市场利率多变的情况下,浮动利率还是科学可行的。西方国家的中长期贷款多采用浮动利率。我国银行根据不同借款种类和借款对象实行的在一定范围内上浮或下浮的利息率,虽然也称浮动利率,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浮动利率,而是浮动利率的变形,实际上是差别利率的种形式。 4.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市场利率是在借贷资金市场上由货币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利息率。它既包括借贷双方在借贷市场上直接融通资金时形成的利率,也包括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各种有价证券时的利息率。市场利率最接近货币价值变动的界限,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货币资金供求状况。一般说来,当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呈下降趋势;当资金供小于求时,利率则呈上升趋势。不过,影响资金供求状况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因而市场利率变动十分灵敏。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市场利率。官定利率是指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要求强制执行的各种名义利率。在现代经济中,利率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国家不能不对利率水平进行必要的干预,于是就出现了官定利率。官定利率是中央银行按照货币政策的要求直接确定的,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例如,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就是典型的官定利率,中央银行有时还直接规定商业银行的利率最高限,以及对商业银行的存贷利率规定各种限制措施等。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确定并公布的利率都是官定利率。官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有密切关系。官定利率的变化表达了政府的货币政策意向,对资金供求状况和市场利率有重要影响;市场利率随官定利率的变化而变化,但它又要受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与官定利率的变化相致;市场利率的变化非常灵敏地反映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是国家确定官定利率的重要依据。国家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和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调整官定利率以实现调节经济的目标。 5.基准利率、普通利率与优惠利率基准利率是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动。对于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和参与者来说,只要注意观察基准利率的变化,就可预测整个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在初期,基准利率是由市场活动的结果自发形成的,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准利率则由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决定。在西方国家,一般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为基准利率。在我国,1984年前国家银行确定的利率起基准利率的作用。1984年中央银行体制确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对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定为基准利率。普通利率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营存贷款业务过程中,对一般客户所采用的利息率。其水平的高低由决定利率水平的一般因素决定,不附加特殊条件。因此,它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利率。优惠利率通常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对某些客户所采用的比一般贷款利率低的利率。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对资信最高并且处于有利竞争地位的大客户发放短期贷款时,采用低于其他企业贷款利率的优惠利率;对其他客户的放款利率,则采用普通利率,即比优惠利率高的利率。我国为了鼓励某些银行的发展,同时考虑到某些地区、行业和企业的承受能力,曾先后对粮油、能源、原材料、通信等行业的贷款实行比一般贷款利率低10%一30%的优惠利率。 6.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与证券利率存款利率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所付给存款人的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存款者的利息收益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存款利率随存款的种类和档次而变化。由于存款种类很多,因而存款利率相当复杂。例如,存款利率可分为活期存款利率、通知存款利率、定期存款利率、定活两便存款利率,而定期存款利率又分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八年期等不同利率档次。对于企业活期存款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西方各国多不付息,即使付息,利率也很低,但我国均付息。对于定期存款,各国均支付利息,利率高低般随存款期限而定,存期越长,利率越高。贷款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客户发放贷款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利润在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分配比例,因此影响着借贷双方的经济利益。贷款利率因贷款种类的不同而变化。影响贷款利率的因素主要有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贷款种类与期限、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资信情况,以及国家的信贷政策与经济政策等。贴现率、再贴现率、再贷款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也属贷款利率范围。贴现率是指银行及贴现公司办理贴现业务时据以计收利息的利率。贴现率=贴现利息/贴现票据面额。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在办理再贴现业务时据以计收利息的利率。再贴现率=再贴现利息/再贴现票据面额。般情况下,贴现率高于再贴现率。再贷款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进行信用放款时所使用的利率,是我国目前的基准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提供短期贷款的利率,一般都很低。证券利率指各种有价证券的名义收益率,主要是指有价证券票面载明的收益率,如国库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率等。存贷款利率和证券利率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存贷款利差直接决定着银行的经营状况,存款利率的变动要受到贷款利率变动的制约,贷款利率调整必然要相应调整存款利率,而证券利率的确定和调整也要受到存贷款利率的制约。就利率水平来看,三种利率与物价水平及平均利润率的关系如下:物价上涨率<存款利率<证券利率<贷款利率<平均利润率 7.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短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利率,包括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存贷款利率和各种短期有价证券利率。短期利率变动风险小,利率水平相对较低。长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利率,包括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存贷款利率和各种长期有价证券利率。长期利率变动风险较大,利率水平较高。长期利率水平一般高于短期利率水平,这是就总体情况来说的。但在不同种类的信用行为之间,由于有种种不同的信用条件,也不能简单对比。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在反映资金市场供求的灵敏度及对资金供求影响方面是有所不同的,因此,中央银行往往以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以短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或工具。

利率的种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