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中的教育家

发布时间:2019-08-29 15:27:47

外国教育史著名教育家

一、苏格拉底

1产婆术述评

  1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2)他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是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法。第一步,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相矛盾无言以对,承认自己的无知。第二步,助产术就是通过引导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第三步,归纳就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共性,第四步,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3)由于它是以问答为教学方式的,所以苏格拉底法又被称为问答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以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自己得到正确结论,而不硬性的灌输或强压对方。

  4)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它要求受教育者必须有探究真理、知识的热情;其次,受教育者必须就说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否则问答便无法进行。最后,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有一定知识基础并能够具有相当的推理能力的成年人,它不能机械地搬用到儿童。

2苏格拉底的“知识即道德”命题及其教育意义。

  1)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符合道德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行事,无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辨别是非、善恶。

  2)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乃是最大的善,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知识。凡认识这些事的人是绝不会行不义之事的,因为这些德行是美好的,人们向往美好的事物。

  3)该论断在教育实践上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肯定了道德是可教的,对人进行道德教育是可能的;其次,它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教育家,他们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

  4)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知识即道德的观点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亚里士多德就曾批评说:说美德就是知识是不对的,但是说美德不能没有知识,这句话却是有道理的。

二、柏拉图

1

⑴哲学观点:理念论将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是不完善、不真实、暂时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完善、真实、永恒的。

⑵教育思想: ①教育目的:培养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的公民。 ②教育观点:国家应严格控制公共教育,教师由国家选聘,强调男女儿童受到同样的教育,“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③教育分期理论: a.0-7岁,学前教育,游戏、讲故事、唱歌,然后在神庙中接受教育 b.7-18岁,普通教育,国家办的初等教育机构 c.18-20岁,高等教育,体育军事训练等,毕业后成为“护国卫士” d.20-30岁,经过挑选后进行理智教育,“四艺”教育,即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e.30-35岁,辩证法教育时期,培养哲学家、政府官员 f.35-50岁,“哲学王”,哲人教育,参与到实际锻炼

⑶教育思想中的正确之处: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方面的培养、训练作用;重视教育与政治生活的联系;重视各种学科在培养各种人才方面的实际作用;重视基本知识在初等学校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重视游戏、讲故事、唱歌等活动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等等。

2简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对西方教育理论和制度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柏拉图的主要教育著作《理想国》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一大里程碑。他的教育观点主要有:

(1)、最早提出了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强调应当由国家来组织完整教育体系,以实现其奴隶制的理想国。理想国的最终教育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和政治家---哲学王。

(2)、提倡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强调公共学前教育和女子教育,倡导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四艺”)学科。

(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具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如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男女教育平等,注重早期教育等,但也过分强调一致性,轻视变革,忽视个性发展等问题。

3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国家化教育思想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理想国家的建立和稳定依赖于教育,依赖于国家对每个公民的教育。他主张教育由国家负责,国家应当为公民举办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国家的教育应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教育是建立理想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为此,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应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

三、亚里士多德

1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观点主要见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著作中。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1)、教育适应自然。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主要依据他的“灵魂说”中的人性论思想。他将人的灵魂分为植物、动物、理性灵魂三部分。前两者属于人的非理性灵魂。在三部分灵魂当中,植物灵魂对于动物灵魂、非理性灵魂对理性灵魂都是低级对高级的关系。“灵魂说”为其提供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基础。首先,人身上动物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人具有理性,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的发展,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三,灵魂的三个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也提供了和谐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认为,体育是为了身体和生理;德育是为了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是为了人的理性灵魂。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教育应当注意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顺序,促进其和谐发展。

(3)、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文雅教育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以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为目的;文雅教育是以自由学科为主要内容,避免专业化的训练。实施文雅教育需要两个条件:一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保护自己的心灵,同时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理性;二要有读、写、算、体操、哲学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自由学科。

四、西塞罗

(前106-43年):罗马共和后期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雄辩教育的倡导者,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雄辩家,其著作《论雄辩家》是有关雄辩教育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雄辩教育理论成为当时及后来100多年中的权威观点。

他认为雄辩家必须具有一下特殊素质: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应变能力、修辞学的修养、优雅的举止与风度等。培养雄辩家的主要方法是练习:模拟演说和写作训练。

西塞罗的演说词(共58篇)词汇丰富、句法讲究、讲求对称、抑扬顿挫,其文体结构对文学界和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出现了“西塞罗主义”,人们尽力模仿。其拉丁著作被普遍认为是最纯洁的散文典范,是高等学校拉丁文学必读教材。

五、昆体良

(公元35-95年):罗马帝国时期著名演说家和教育家,其《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昆体良继承了西塞罗关于雄辩教育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昆体良是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修辞学家和教育家,他对罗马的教育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写出了《雄辩术原理》一书。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关于教育目的,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2)、在人的发展和教育过程中,他认为学校教育要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可以为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养成儿童适应公共生活、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3)、关于学前教育,他提出许多重要的观点。如注意幼儿道德教育,重视儿童说话能力训练,认为幼年期的学习是在为青年期的学习打好基础。

(4)、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见解:他主张教育者要认真了解学生天赋、倾向和才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A、在教学上,昆体良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他认为分班教学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B、在课程的设置上,他认为专业教育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为此,他提出了包括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学、辩证法等在内的学科计划。

C、在教学方法上,他强调要经常利用提问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休息,使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

(5)、在教师问题上,他强调教师应德才兼备、宽严相济、因材施教、以身作则等等。

小结:昆体良是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之集大成者,是夸美纽斯以前西方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教育思想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七、夸美纽斯

1“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1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大教育家。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2)夸美纽斯批判当时旧学校的教育工作不符合事物的自然秩序,以致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他认为改变这种不良的学校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遵循自然的法则。所以产生上述观念,乃是源于夸美纽斯受到当时科学进步的影响,相信在宇宙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的和谐发展,因此,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具体而言,适应自然的教育是依据人的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的教育,他把学校组织分成四个阶段: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

  (3)应该说,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具有合理的内容,如按照学生的年龄及已有知识进行教学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具体主张中,也存在牵强附会的内容,如把四种学校类型与一年四季相类比。不过,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主张教师研究这种规律,这种思想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2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概述的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3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地位:古代教育的集大成者,近代教育奠基者,是世界史上伟大的改革家,是新时代杰出的教育家,是承上启下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贡献:(1)在批判旧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独立教育学研究的开始。

3)设计崭新统一的学校体系,为后来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 创立的班级授课制和学制是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为后人广大采用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5 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提出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客观规律,提出了教学应奉行的几大原则。

6)关于道德教育和教师地位论述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育目的世俗化;教育对象普及化;教育内容泛智化;教育组织班级化;教学方法心理学化

7)夸美纽斯的思想受其时代和自身认识的局限,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过分夸大直观教学的作用;宗教色侧浓重,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4简答夸美纽斯泛智思想的基本涵义及其主要体现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为此,夸美纽斯为各级学校拟订了一个包括自然、人文、社会、宗教等各方面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即使一切男女青年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进学校接受教育。为此,夸美纽斯制定了从学前教育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前后衔接的统一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

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反对封建等级教育,实现教育平等的民主要求

八、卢梭

卢梭是教育史上强调儿童中心论的著名教育思想家,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其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为自然教育。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述评?175

卢梭这种主张并不具备实现的基础首先,在当时,企图不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而通过教育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是特权阶级“放弃封号”)。企图不必依靠革命政权就能迫使特权阶级接受教育改造,这是一种幻想。其次如果

1卢梭的教育思想

1.论人的天性

在人性论问题上,他认为人性善,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存在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他的性善论与宗教的原罪说针锋相对,充满着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他同其他启蒙学者一样,承认感觉是知识的来源,持感觉论观点。

2.自然教育理论

他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back to nature)。他从儿童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只有三种教育圆满的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能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这个概念不同于“公民”或“国民”,“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平等的、自由的、自食其力的、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在方法上,首先要正确看待儿童,不要把他们看成是小绅士、小大人,看成上帝的产物、成人的玩物。其次要给他们以充分的自由。成人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就是所谓的“消极教育”,但并不是不教育,而是要观察自由活动的儿童,了解他的自然倾向和特点;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

在自然教育的实施上,他分为婴儿期教育、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四个时期,还提出女子教育问题。

3.公民教育理论

卢梭又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他认为理想国家中的教育“必须给予人民的心灵以民族的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改变现存制度及其教育,主张国家掌管学校教育,“设立一个最高行政院为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

九、裴斯泰洛齐

1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这一思想有其独特的丰富内涵。首先,在他看来,每个人生来就有天赋的潜能,都要求和可能得到发展;其次,人的发展必须通过教育;第三,“教育意味着完整人的发展”;第四,通过教育完美的发展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素质,授予人民谋生的本领,培养每个人树立自立、自尊、自强的意识,就可以使人成为人格得到发展的真正独立的人。

2.论教育心理学化

所谓教育心理学化,第一,是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第二,就是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第三,教学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第四,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3.论要素教育

基本思想是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以便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他认为德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智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体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各种关节的活动。

4.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根据教学心理学化和要素教育主张,具体研究了学校各科教学法,提出了许多革新意见,被称为现代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他对初等学校的语言教学、算术教学和测量教学尤为重视。在语言教学上,提出发音教学、单词教学、语言教学三个阶段;算术教学应从最简单的1开始;测量教学把形状测量作为数的关系的基础。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在新庄“贫儿之家”时期,就开始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初步试验;后来,在斯坦兹孤儿院继续进行这一实验。他的这一论述主要反映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代对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的新要求,有积极意义。但受时代局限,无法找到二者之间的内部联系,更未能对二者之间关系做历史分析。

十、赫尔巴特

1.教育性教学原则(简答)

A 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B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C、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

D、“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评价:

A、道德教育建立在知识教育基础上,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品格,使二者结合。

B、但把教学完全从属于德育,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显出机械论的倾向。

2.道德教育理论

他将道德教育的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前者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后者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养成五种道德观念。他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道德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3.课程理论

他的课程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一致。统觉理论是他课程理论的又一重要基础,他为课程设计了“相关”和“集中”两项原则。此外,他还讲课程与儿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的课程理论是最为完善和系统的。

4.教学理论

根据他的主张,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可以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与此相应,他提出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教学过程。他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他认为,兴趣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主要有两种:专心和审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有以下四个阶段:

明了(或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作好观念的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联合(或联想),由于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的期待状态,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有序,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需要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方法,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联系巩固新习得的知识。他的教学形式阶段论是在严格按照心理学过程规律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意义上讲,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但也因机械化倾向遭到人们批评。

十一、福禄培尔

1“发展的原则”。

  (1福禄贝尔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被称为幼儿园之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提出了发展的原则。

  (2)在教育史上,福禄贝尔第一次把自然哲学中进化的概念应用于人的发展和教育。他把人性看成一种不断发展和成长的东西。人的发展过程和自然的进化过程一样,经历了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和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序列。

  (3)福禄贝尔强调,发展是有阶段的,而且是连续的和联系的。他反对把儿童看作小大人,认为那种希望儿童可以跳跃少年期和青年期,在各方面表现的像一个成年人的想法,会给后面的教育带来不可克服的困难。

4)福禄贝尔试图从自然发展的规律中寻求人的发展规律。他认为,如同万物生长一样,人的成长也必须服从两条相互补充的原则:对立和调和。对立调和法则是人的发展的原因。在教育过程中,基本的对立物是内因和外因,即儿童天性与环境的矛盾。教育总是从内因和外因的矛盾入手,在两者之间发现调和的东西,克服差异,最终使二者达到统一。

2福禄培尔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福禄培尔在教育史上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福禄培尔在幼儿教育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幼儿园,并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教育幼儿的新方法,建立起近代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

二,福禄培尔的影响超出了学前教育的范围

他对儿童积极主动的活动的重视,对游戏的教育意义的强调,对手工教育的推崇以及对于家庭、社区和儿童集体在儿童教育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评价,不仅为后来许多教育思想家所肯定和接受,还逐渐影响到小学乃至中学课程的设置。

十二、蒙台梭利

1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1870-1952)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女幼儿教育家,在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培尔齐名。1907年,她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儿童之家”,招收3-6岁儿童。

1909年出版《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总结儿童之家的教育经验。

1919年在许多国家开办国际教师培训班,由于学员们的大力宣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蒙台梭利运动。

1913年美国还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协会。

主要著作有:

《教育人类学》《蒙台梭利手册》《高级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等。

2蒙台梭利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

1.重视遗传素质、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认为人天生具有一种不断发展的内在潜能,教育的目的是使这种潜能在适当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2,强调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吸引力、敏感期和阶段性特征),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环境,以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

3,认为儿童应有良好的、健全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主张儿童进行感官训练和肌肉训练,曾设计一套训练感官活动的教具和发展动作的器械及设备。

4,认为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冲动表现出来的,这种冲动外在表现是自由活动。科学的教育学应给儿童以自由,允许儿童按起本性个别地、自发地表现。但自由并不排除纪律,她所主张的自由是一种有纪律的自由。

3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简评:

1、她大力提倡自由教育,充分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和热爱;

2、系统阐述了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其理论和方法被当代儿童心理学所肯定;

3、强调儿童个性自由发展的同时,把自由和纪律看作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辩证性;

4、其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革新,促使人民去探索新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对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5、其教育思想问世后曾收到狂热的欢迎,在国际上掀起了“蒙台梭利热”,人民称她为“儿童世纪的代表,“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

十三、杜威

1教育思想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问题,积极吸收人类文化的多方面成果,建立起一座宏伟的教育理论大厦,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富的教育思想遗产,被誉为“哲学家们的哲学家”、“创立美国教育的首要人物”。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1论教育的本质:

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论是杜威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他以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的观点。

1)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起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因此,教育是一个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使儿童获得充分生长和发展的过程。

2)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所以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新任务。与此相对应,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杜威指出,受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儿童不断地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即使经验不断改组或改造的过程。于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及儿童兴趣,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部条件。

2)论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目的方面,他反对外在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即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体现了他尊重儿童的观念。同时他也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即教育使民主的工具,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也应是民主的。因此,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杜威还设想了理想中的人的具体素质,即: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

3)论课程与教材:

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观点出发,批判了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制,他认为,课程与教材必须建立在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出发点来考虑,提出了“从做中学”为中心的活动性和经验性的课程论思想,主张以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主张以“教材心理化”来使儿童同时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4)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育方法出发,提倡反省思维,即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杜威因此提出了著名的解决问题的“五步教学法”: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占有必须的知识和材料,进行必要的观察;第四,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第五,对方法进行检验。也可以简单概括为:情境问题资料方法检验。当然,杜威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省略其中的某个步骤。

杜威视科学思维的方法为革除社会弊端、实现社会理想的最重要手段,并且还与民主主义联系起来,认为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5)论道德教育: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提倡与人合作的新个人主义,重视理智的作用。在实施德育方面,他主张在社会性的情境中实施道德教育。杜威要求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视学校生活、教材、教法为“学校道德之三位一体”,这三者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杜威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其教育理论不仅系统全面,论证精微,而且洋溢着清新的现代气息,大大超出其前人。杜威教育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结合,使教育过程本身是有乐趣的,有益于儿童个人的;又是富有实效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这种教育观的直接的根本的目的是通过活动性、经验性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富有智慧,这个目的高于其他目标如知识、技能之上。这种教育观体现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希望通过教育这种手段使不完善的现实走向完美的理想之境。这种教育观的历史地位在于它在立足于新现实、新理论的基础上,宣告了教育理论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

杜威对教育理论在20世纪的东西方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去过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访问,他的不少教育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2简述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思想。

  (1在杜威那里,“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过程。“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2)“教育即生长”说体现出的儿童发展观是杜威民主理想的反映。在杜威看来,儿童充分生长本身是民主的要求。由此出发,杜威要求把学校变成一个有利于儿童全面生长的民主共同体,为儿童个性的充分自由的生长提供有力的环境。

  (3)在杜威那里,“生长”不仅是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的目的。他反对任何外在的、固定的和终极的教育目的,因为这些目的都是脱离儿童的具体生长过程而设定的,它将扼杀儿童的生长。他把继续生长和更多的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

4)应该说,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思想在批判传统教育压制和扼杀儿童的生长方面来说是积极的,但其将生长与教育相等同,反对任何有益的外在的目的,便是错误的,因为儿童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生长,综合的、长远的目的并不都有害于儿童的生长。

外国教育史中的教育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