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2017年12月考试卷-答案

发布时间:2018-04-17 14:20:45

2016----201712月考试卷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B    2.B    3.D    4.B    5.B    6.B    7.C    8.B    9.B    10.D    11.D    12.B    13.C    14.D    15.B    
16. 【小题1  ①爷爷送小孙女上学 ②“小时候去爷爷的热炕头暖脚 ③异国求学的女儿想家电话里找姥爷
【小题2
因为,这温暖,一直在我心里。
【小题3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写出了阳光照耀下雪景的美丽,衬托出孩子的调皮可爱。渲染了安静纯洁的气氛,为下文写小女孩和爷爷的美好故事作铺垫。
【小题4
1)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一条敏捷的鱼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上炕头的速度之快,表现对温暖的渴求。
2)运用短句,凝练地交代了环境特点,表意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小题5
三件事都是围绕祖孙情来写的,表达了爷爷(姥爷)对孙女的疼爱以及孙女在这份爱中的幸福感受,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字,一语双关,既可以理解为爷爷的手冻得疼,更包含了爷爷对小孙女的心疼和关爱;题目别致新颖,以此为题设下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7. 【小题1 (4) (1)出身低微,见识短浅 
(2)感动奋发  
(3)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4)询问 
【小题2
(4)1)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2)(我)现在要出征远行了,面对这样的奏章,我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小题3
(4)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4分)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希望后主学习先汉的知人善任。表以陈情,向后主提建议,以先帝叹息痛恨的身份告诫后主,后主更容易接受。
【小题4
(3)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或答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答对任意两点均可)
18. 【小题1 1)素:向来,平时 2)被 ,穿
【小题2
1)但是为戍守边疆而死的人必定就有十分之六七。
2)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小题3
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答出两点给满分)
【小题4
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2)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小题5
反抗精神

【解析】
1.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标点符号的掌握能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平时多注意。A项中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中躬尽瘁,死而后已,”“逗号移至引号外;D项中等等“……”重复,去掉一个;B项正确。故选B
2. 本题考查语病辨析能力。 病句类型的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等。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等。A搭配不当,存在两面对一面的毛病;C项中由衷的意思是出自内心,与在心里重复,应删去一个;D中成分残缺,在软弱乏力后加上的现象。故选B
3.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掌握一些常用词语和熟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在写作中学会使用。 头头是道: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有步调。用在A句不符合老师驾驭课堂很熟练的语境。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美不可言美: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用在B句不符合语境;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稍微有一点差错,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不符合C句语境。D句用词准确,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的能力。字音拼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正确拼读汉字,是学生都应必备的基本能力。这需要平时多读多写多记,时时注意辨识生字。本题A应读chǎnC应读yínD应读shé”。只有B项正确,故选B
5.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主题的分析和把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及主题,要抓住诗句中重要的词句反复阅读,仔细揣摩。最适用的方法是:先从文章中找出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再用选项内容与之相互对照,接着找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最后判断哪一个选项理解不正确。本题ACD正确;B项错误句衡阳雁去是指飞往衡阳的大雁,而不是衡阳的大雁。故选B
6. 此题考查字形的掌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尤其是易错字,要分类整理,强化记忆。A中应为脍炙人口C中应为娓娓动听D中应为重峦叠嶂。故选B
7.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主题、诗歌感情、重要词句在诗歌中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与赏析。这类题型,可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概括诗歌内容,再逐句细细品味。紧扣,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C项中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衡阳这一地方的大雁都往南方飞去了,意思不对。故选C。
8. 此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清净是清洁纯净的意思。也可指人心境洁净,不受外扰。侧重于清静指天气晴朗宁静,心性纯正恬静。这里指心境,故第(1)句空缺处选清净开辟指打开通路,创立(从无到有);开拓指开辟、扩展(从小到大)。根据语境,第(2)句空缺处应选开辟时势指时代的趋势,当时的形势;时事指最近期内的大事。根据语境,第(3)句空缺处应选时势。故选B


9. 此题考查成语运用辨析能力。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B项中鸦雀无声的意思是: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与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矛盾。故选B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辨识能力。文学常识要靠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此题D项《骆驼祥子》不是话剧,而是小说。故选D
11.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ABC三项搭配正确;D项搭配错误,《金色花》是散文诗。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选项B中陆游是南宋诗人,而不是北宋,故表述错误。故选B
13.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格列佛游记》作者是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不留情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挞。C项分析错误,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辨析成语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用在此句用错了对象;见异思迁指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用在此句不合语境;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此句从适用对象看不合适。D项成语使用正确,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积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多阅读名著,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读名著要用心,了解相关作品及文学常识等,对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选项A顺序不对,鲁达打死郑屠户,先后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派遣押送生辰纲,C错误;黑旋风李逵去沂州县接老母,路上遇到了冒充自己剪径的李鬼,朱贵是宋江派去暗中照顾李逵的人,D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
16. 此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内容概括能力。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可以通过六要素综合法(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段意合并法,去粗取精法等快速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概括内容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示例:爷爷送小孙女上学;小时候去爷爷的热炕头暖脚;异国求学的女儿想家电话里找姥爷。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回答本题需要明确哪些段落记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对往事的回忆,并注意连接眼前和往事的段落或句子。文章也是儿时,也是隆冬早晨的雪地里。句标志着叙事转入回忆,所以由叙述眼前所见转入对往事回忆的句子是:因为,这温暖,一直在我心里。
此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景物描写,写出了阳光照耀下雪景的美丽,衬托出孩子的调皮可爱。渲染了安静纯洁的气氛,为下文写小女孩和爷爷的美好故事作铺垫。
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彩语句的能力。赏析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的叙述。(1)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一条敏捷的鱼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上炕头的速度之快,表现对温暖的渴求。(2)运用短句,凝练地交代了环境特点,表意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分析理解。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文中三件事都是围绕祖孙情来写的,表达了爷爷(姥爷)对孙女的疼爱以及孙女在这份爱中的幸福感受,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字,一语双关,既可以理解为爷爷的手冻得疼,更包含了爷爷对小孙女的心疼和关爱;题目别致新颖,以此为题设下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7.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如本题中卑鄙解释为出身低微,见识短浅,古义今义不同。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注意闻达的正确翻译。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一是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二是希望后主学习先汉的知人善任。最后表以陈情,向后主提建议,以先帝叹息痛恨的身份告诫后主,后主更容易接受。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要点,还是要从文章中的句子入手,找到相关的文字段,反复阅读,体会文意,重点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其意作答。作者忠陛下具体表现在: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8.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此题中的在这里解释为向来,平时是通假字,通,解释为穿。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翻译文句时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十六七的理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的理解能力。解题时要认真读选文,首先弄清楚选文的大致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关键语句,获取关键信息。仔细读选段可知,吴广的智谋主要表现在:(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重点语句是: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的理解能力。解题时要认真读选文,从文中找关键语句,获取关键信息。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这一效果得到证明的句子是: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2)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题时首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再去理解即可。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起义。表现了陈胜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对命运不公平的不满和对抗。

2016 - -2017年12月考试卷-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