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动物态度的起源 - 对人类肉食行为的探究-动物权利在中国

发布时间:2018-09-02 23:51:53

迎接

世界动物周

为了地球

为了动物

为了自己

减少肉食

Animal Rights in China

动物权利在中国



世界动物周活动手册V2.0

ARC版权所有

欢迎下载打印传播

传播请保持材料完整

ARC.CAPN-online.info

活动背景 1

为什么要减少肉食 2

为了地球 2

你可以这样逐步开始 6

动物权利 6

素食主义 12

《对待动物态度的起源》——对人类肉食行为的探究 18

试管肉 21

Henry Spira 23

资料来源 28

版权说明、联系我们 28

活动背景

近年来中国肉类消费增长迅速,存在追赶一些西方国家过度食肉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趋势;同时,无以计数的农场动物保护问题也缺乏应有的关注,养殖屠宰过程存在大量虐待动物问题。101日是世界素食日,102日是世界农场动物日,104日是世界动物日。结合这几个节日,我们将在101日后的一周举行以关怀农场动物为主题的的动物周活动。本手册介绍活动主题,第一章介绍活动目的,后面几个章节介绍活动相关的背景知识。

动物权利在中国(ARC)是一个在中国推广动物权利理念、关注学术讨论同时积极推动社会变化的公益网站。了解更多请访问我们的网站。http://ARC.CAPN-online.info

为什么要减少肉食

为了地球

环境退化和全球变暖,并不只是由工业品制造带来的,大范围的农业生产、和集约化的动物养殖,已经日益成为重要推手。

△全球范围内,提供人类食用的肉类和奶制品生产占用了地球30%的陆地面积,70%的农业用地,并消耗掉8%的人类用水(主要用于作物灌溉)。畜牧业同时是导致森林砍伐的重要原因。例如在亚马逊热带雨林,被砍伐林区中,70%被改造成牧场,其余大部分都被用于种植饲养家畜所用的作物。

△肉类和奶制品生产亦与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关联: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18%来自畜牧业,这个数字,超过目前全球交通运输系统的排放量总和。家畜生产的每个阶段都有温室气体的排放,畜牧业制造了全球9%的人为二氧化碳排量、37%的人为甲烷排放和65%的人为氧化亚氮排量。

△产奶动物被喂养更多饲料(某些情况下,这类动物所需的食物是产肉动物的三到四倍),产奶动物的甲烷排量通常多于产肉动物。在工业化农场或饲育场中,反刍动物被用又快又有效的方式喂以谷物,以使它们增肥。每只动物所排放的甲烷量比非工业化设施下饲养的动物更多。

△生产肉类、奶类和蛋类所耗费能源中,超过一半是用于生产饲料。与畜牧业相关的土地耕作每年约排放2800万吨二氧化碳。为生产动物饲料而种植农作物也会有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尤其是在这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的氮类化肥和油基杀虫剂。

△用玉米等作物生产生物燃料的行为正在受到质疑。燃料作物在和粮食作物争夺土地和资源。这些作物的生长常以清除别种物种的草地、或砍伐森林为代价。而事实上,20072008年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估计:1 亿吨谷物(占谷物总量的4%)被用做生产生物燃料;而同期,7.56亿吨谷物(占谷物总量的35%)被用来饲养动物。

为了动物

2003年,联合国食品和农业组织(FAO)根据210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估算:当年全球被作为食物屠宰的畜养动物(不包括水族类)超过500亿只。这一数字可能未包括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未统计数据、以及某些类型的屠宰量。其中,鸡近460亿只,鸭近23亿只,猪 12亿44百万只,羊和山羊8亿6千万只,兔子8亿57百万只,火鸡 6亿91百万只,鹅5亿33百万只,母牛与小牛2亿9千万只,鸽子和其他鸟类63百万只,水牛23百万只,马 4百万匹,驴和骡子3百万头,骆驼2百万头。而2006年,全球有600多亿只动物被用于肉类和奶制品生产,这一数量为全球人口的9倍多,其中包括:584亿只以鸡为主的禽类,43亿头母牛、水牛、猪、绵羊、山羊等哺乳类动物。

动物在养殖和屠宰场中受到的对待

在美国,每年就有100亿只陆栖动物遭受笼关、聚养、剥夺、药物注射、肢解等粗暴虐待,并最终被屠宰。

奶牛 在长期被注射生长激素的情况下,不断怀孕、产奶。从2岁开始,奶牛每年有9个月的时间用于怀孕。牛犊通常在出生1-3天后就被带走并屠宰。接下来的10个月中,母牛被迫要产出10倍于其小牛所需的奶量。许多奶牛饱受乳腺炎的折磨。大约5岁时,奶牛不再产奶,即被送去屠宰。奶牛的自然寿命是20岁左右。

母猪 在金属“妊娠箱”中可保持怀孕三年。箱体很小,母猪在其中甚至不能转身。她们的仔猪出生两星期后被带离,以便母猪可以再次怀孕。在出生后的46个月时间,这些猪大多站在或躺在铁丝表面上,随后被转移到金属或水泥制成的板条上。在美国,每年屠宰的1亿头猪中,70%左右患有肺炎。

蛋鸡 被聚养在容纳5-7只鸡的金属网格“电池鸡笼”中,大小相当于一叠报纸。蛋鸡的卵巢是受光线控制的,一些‘现代化’灯光养殖场的光线被精心调节,以模拟持续的夏日光照。由于长期站立在有坡度的铁丝网上,在美国,一半蛋鸡都患有腿部或脚掌畸形。它们的双爪往往残废得不成形了。缺乏活动使蛋鸡罹患脂肪综合症和脆骨症。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最后都成了精神病。“强制换羽”是业内常用的手法。为了刺激下一个产蛋周期的出现,蛋鸡在长达10-14天的时间内被断绝食物,被迫换羽。这期间,它们会损失掉25%体重,近10%的蛋鸡会在换羽期死去。小鸡孵化出生后,没有利用价值的小公鸡被直接丢进垃圾袋慢慢窒息而死,或被其他丢进来的小鸡压死。蛋鸡到2岁时,产蛋能力衰退,即被送去屠宰。它们的自然寿命是5-7年。

运输 在到屠宰场的运输途中,动物们在拥挤的卡车上,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对恶劣天气的防护。许多动物在运输过程中死亡。生病和受伤的动物,则与其他动物一起被拖到屠宰场宰杀。

屠宰 根据美国10年来对屠房工人的访谈、和美国农业部(USDA)督察基础上的调查,许多动物在屠宰过程中是活着的。他们活着、并感觉到——被剥皮、肢解、烧灼、烫伤以及在他们自己的鲜血中溺毙。

巨量的动物每天在工厂化农场以及屠宰场中遭受残酷对待,上述只是其中一些剪影。

世界农场动物日

正式创立于1981年的“农场动物权利运动”组织 Farm Animal Rights MovementFARM)是一个非营利的公益机构,旨在促进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并倡导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改善健康。

1983年,FARM发起“世界农场动物日”(World Farm Animal Day),用以揭示、哀悼、纪念那些遭受了巨大痛苦而死亡的农场动物。“世界农场动物日”的日期定于每年102日,这也是非暴力对待动物的倡导者 ——圣雄甘地的生日。这个纪念活动现有美国50个州及24个其他国家地区的志愿者参与。FARM鼓励所有关心动物的人们加入到这个行列。

甘地和动物

纪念活动通常包括晚会、游行、发宣传单 、素食聚餐以及展览。更具演示性的节目包括死亡模拟、笼中模拟和视频等。活动家们鼓励当地官员发表宣告谴责虐待动物的养殖。

2007年的“世界农场动物日”,美国50个州及24个其他国家地区,有450起相关活动。活动地包括加拿大、以色列、克罗地亚、新西兰、印度、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刚果、塞浦路斯、英国、法国、印度尼西亚、肯尼亚、荷兰、尼日利亚、挪威、菲律宾、苏格兰、新加坡、南非、坦桑尼亚、和乌干达(访问全球活动目录,网址:Global Events Directory 。“世界农场动物日”及相关活动正在世界各地变得越来越普遍。

笼中模拟

华盛顿特区的街道演示

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包装肉演示

华盛顿特区的“肉的场所”演示

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常在我心”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的信息表

为了自己

在全球每年消耗35%的谷物饲养牲畜时,

全球每天有5万人死于饥饿。

△过度的肉食和动物性食品制品摄入,引发并加重了人们罹患心脏病、癌症、痛风、关节炎、风湿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广泛的骨科、肾科、眼科、脑科疾病。

△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不仅能够提供我们更优质的营养、更好地构筑起我们健康的身体。甚至对许多疾病,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还具有逆转和减轻的作用。

附:以下数据摘自美国普立兹奖提名作品《新美国饮食》( Diet for a New America),作者约翰·罗宾斯( JohnRobbins )。 书中所有数据原始文献出自“拯救地球”组织。

资源   

△如果全人类是肉食者,石油储量被用尽的期限∶ 13   

△如果全人类是素食者,石油储量被用尽的期限∶260

△在最有效率的生产场所生产肉类,其石油能源的转换率∶ 34.5

△在最没有效率的生产场所生产农作物,其石油能源的转换率∶32.8 %。   

△生产 1 磅的牛肉所需的石油,可用来生产的大豆的量∶ 40

△养1头牛所需的用水量∶可浮起一艘驱逐舰

△生产 1 磅的小麦所需的水∶ 25 加仑

△生产 1 磅的肉所需的水∶ 2500 加仑   

△美国的人口总数∶二亿四千三百万人  

△美国的家畜所食用的类及大豆之总量所能养活的人口数∶ 13 亿。   

△一英亩地每年所能生产的马铃薯量,2 磅(约9000 公斤)

△一英亩地每年所能生产的牛肉量∶ 165 磅(约 80 公斤)  

△美国的农业用地用来养肉牛的比例∶56    

△生产 1 磅的牛肉所需的作物及大豆∶ 16

△生产 1磅鸡肉蛋白质所需的饲料蛋白质∶ 5

△生产1 磅的猪肉蛋白质所需的饲料蛋白质∶ 7.5

△世界上因饥饿而死亡的儿童频率∶每秒 2    

△每天因饥饿而死亡的儿童数目∶ 4 万人

△养活1个肉食者所需的土地生产力,所能养活素食者的数目∶ 20 个人   

△如果美国人降低百分之十的食肉量,其节省的作物所能养活的人数∶6 千万人。

废水     

△美国人口的粪便产生量∶每秒 1 2  千磅

△美国家畜的粪便产生量∶每秒 25 万磅

△美国都巿的下水道系统∶普通

△美国牧场的下水道系统∶没有

△每年美国家畜所产生的废弃物没有被回收的量∶ 10 亿英吨  

△畜场废水的浓度,高出家庭废水的浓度∶十到数百倍

△畜场废水通常最后的去处∶人类用水。   

疾病

△在美国心脏病发病的频率是∶每 25  1人)  

△在美国因心脏病死亡的频率是∶每45  1人) 

△在美国最通常的死因∶心脏病

△平均每个美国人因心脏病死亡的风险∶ 50

△平均每个美国素食人口因心脏病死亡的风险∶ 15    

△平均每个美国纯素食人口因心脏病死亡的风险∶4    

△减少食用 10 %的肉类、酪农产品和蛋类可减低心脏病发生的机率为∶9    

△减少食用 50 %的肉类酪农产品和蛋类可降低心脏病发生的机率为∶45    

△完全不吃肉类、酪农产品和蛋类,可减低脏病发生的机率为∶ 90

△每天吃 1 个蛋,会让血液中胆固醇值上升∶ 12    

△血液中胆固醇值增加 12 %,会导致心脏病发生的风险增加为 24

△肉类、酪农和蛋类业者声称,不必担心胆固醇,只要它是∶正常的

△如果胆固醇是所谓「正常的」,那麼因动脉阻塞导致死亡的风险∶超过 50    

△如果不食用和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那麼因动脉阻塞而导致死亡的风险为∶5    

△美国人饮食中,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肉类、酪农产品和蛋类

△全世界摄取多量肉类的人口,而没有高比率结肠癌的情形∶没有。

△全世界摄取少量肉类的人口,而没有低比率结肠癌的情形∶没有。   

△每天吃肉的妇女比每周吃少於一次的妇女得乳房癌的风险多∶ 4倍以上   

△蛋类协会的广告标语是∶不可思议的食用鸡蛋!

△蛋类协会的标语常常附带的照片是∶年轻小姐穿著浴袍,强调她们胸部的形状。    

△每天吃蛋的妇女比每周吃少於一次的妇女得乳房癌的风险多∶ 3倍以上   

△每周吃 3 次或更多次奶油和乳酪的妇女比每周吃少於一次妇女得乳房癌的风险多∶ 3 倍以上

△母鸡产生蛋的地方是∶卵巢

△每周吃  3 次或更多次蛋的妇女比每周吃少於一次的妇女得致命的卵巢癌的风险多∶ 3 倍以上

△美国男性觉得较有男子气概的食物是∶动物食品   

△每天吃肉类、乳酪、蛋类和牛奶的男性比吃得少或一点都不吃的男性,得前列腺癌的风险多∶ 3.6 倍以上   



食品

△蛋白质摄取不足会导致的疾病为∶ Kwashiorkor   

△在美国 Kwashiorkor 病例人数∶几乎没有

△蛋白质摄取过量,会导致的疾病为∶骨质疏松症和肾脏衰竭。

△在美国骨质疏松症和肾脏衰弱的病例人数∶上千万   

△年龄在 65 岁的肉食女性,平均骨质流失∶35    

△年龄在 65 岁的素食女性平均骨质流失∶18    

△依据国际科学学会的食物和营养协会表示,在全世界众多人口中纯净素食的健康地位是∶卓越的

△酪农评议会告诉我们牛奶是自然界最完美的食物。   

△酪农评议会没有告诉我们∶牛奶是初生小牛(有四个胃)的天然食物, 会让小牛在 47天内增加一倍的体重, 而预定一年内可以增加300    

△酪农评议会告诉孩子们∶多喝牛奶可以长的高又壮。

△酪农评议会没有告诉孩子们∶消化牛奶所需酵素是乳糖。

△酪农评议会从来没有告诉孩子们∶20 %的白人小孩和80 %的黑人小孩肠中没有乳糖霉。 

△肉类、酪农和蛋品业者告诉我们∶动物产品占基本四大类食物中的两类。

△肉类、酪农和蛋品业者没有告诉我们∶在他们运用庞大政治压力於他们产品利益上之前, 原本是有 122 种公认的基本食物种类。

△肉类、酪农和蛋品业者告诉我们∶我们只吃动物产品就可以长的很好。

△肉类酪农和蛋品业者没有告诉我们,食用低脂肪的素食,可以一般预防,很好的改善,甚至治愈的疾病包括∶中风、心脏病、骨质疏松症、肾结石、乳癌、结肠癌、摄护腺癌、胰脏癌、卵巢癌、子宫颈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糖尿病、低血醣症、肾脏病、消化性溃疡、便秘、痔疮、膈食道裂孔疝脱、憩室病、肥胖症、高血压、胆结石、气喘、沙门氏杆菌病、旋毛虫病、过敏性结肠症候

你可以这样逐步开始

仔细学习本手册里的资料

减少肉类摄取量,避免吃肉

停止食用哺乳动物的肉类

停止食用鸟类的肉类

尝试体验基本素食或素食的生活方式

加入我们的素食者网络社区http://www.povchina.ngo.cn

动物权利

本章节选自ARC中文动保小百科同名条目

阅读[动物权利]最新版本请访问http://APpedia.ARC.CAPN-online.info Copyright ©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邮件地址:APpedia@ARC.CAPN-online.info本条目初稿作者:Jude

概论

动物权利,其理念是除人类以外的动物的基本权利应该和人类的基本权利一样得到重视。动物权利主张动物应该被当作法理上的“人”和道义上的社会成员,而不仅仅被当作人类的财产或工具,在中国人的语言里动物权利和众生平等或护生的理念相当。动物权利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三大基石是佛、道、儒)中有很深厚的根基,从这种意义上说动物权利是中国本土的动物保护观念。

Peter Singer和善待动物组织PETA总部和在很多欧美国家的分部等所持的理念被称为动物解放理念,这种理念被认为是一种折中的动物权利,一些学者称这些理念为新动物福利主义。[7]

动物福利(主义)Animal Welfare 的概念与动物权利存在差异,前者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由于被中国本土的动物权利观念同化,和其原始意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动物福利主义在其发源地的出发点是较强的人类中心论。它在道义上认同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和控制(而非完全平等地对待它们),在这此基础上尽力使对动物福利的损害最小化。从根源上说,动物福利主义的观点根本上是人对待“受折磨”(Suffering)的看法,而动物权利主义源于对待动物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态度。[7]

批评者认为动物无法遵循社会契约或者做出道德判断,所以也不能作为道德权利的持有者。哲学家Roger Scruton认为只有人类才能承担义务,所以“必然能推断出,只有我们才能享有权利。”,一些批评者认为以动物作为食物、用于娱乐或者用于研究是没有根本性错误的,但是人类也应该承担避免动物遭受不必要痛苦的义务。这种被称为动物福利的理念是一些老牌动物福利机构所倡导的。[1]

在中国的溯源

动物权利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三大基石是佛、道、儒)中有很深厚的根基,从这种意义上说动物权利是中国本土的动物保护观念。百科条目中国传统思想和动物对佛、道、儒对动物的思想做了详细的阐述,下面对这些思想做简要的介绍。

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言之是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之际”的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家大都肯定人是天地自然所生,《孟子万章》中说:“天地生斯民矣”,《礼记郊特牲》中说:“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肯定人是天地所生的。孔子也承认天命,认为人的生死福寿贫贱富贵都受天命决定,故此在儒家看来,天是最高主宰,人类要对天持有敬畏的态度,自然界的一切均由天生天养,动物也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与人一样都是为天所生,故无彼此贵贱之分。敬天的行为应将上天所赐的万物包含在内,对自然界的生命也该爱护,不随意损坏、杀戮,而自然界与人类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自然应天时而生长、繁衍,当人类需向自然界索取物质时,该顺应天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而不是一味的、任意的掠夺和侵犯。如何有节制的获取自然界的物质,儒家经典中有大量的文献流传下来。

在道教思想中,认为自然界作为一个基本的准则统治着人类社会,约束着人类的行为。人类在生物的等级制度中并非至高无上,他们只是亿万生物其中之一。同时道家将自然界理想化,他们不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多么特殊重要的部分。庄子曾在垂死的病榻上愉快地期望自己变成老鼠的肝脏或者昆虫的四肢,这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们认为我们并无特殊的灵魂或理性将我们区别于其他生物。如果我们是特殊的,那也只是因为我们的傲慢、放肆和自以为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中就试图抑制这样的情感。

佛教理论中,与动物有关的有很多。首先就是佛教五戒十善中为首的戒杀。佛教认为,动物与人类一样,有血有肉,能够感受痛苦和快乐,同样拥有父母兄妹,“同体共生”。我国古代便有成汤的“解三面之网”,孔子的“钓不纲,戈不射宿”。在佛教中,这种思想得到更为彻底的宣扬。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儒家仁慈思想与孝道的影响,更吸收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慢慢发展出以菩萨思想慈悲为本的大乘佛教,在一些经典明文中指出不得食一切众生肉,从因果转回的理论上阐明了食肉的过失。如《涅经》中说:“佛说:吃肉的人断大慈悲种子”。而基于佛教的轮回转世理论,认为众生生生死死,轮转不息,曾经都是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戚,如何忍心取而食之。《梵网经》中说:“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自南朝梁武帝萧衍于天监十年(公元511年)颁布《断酒肉文》令天下所有僧尼不得食肉始,素食成为中国汉传佛教的重要戒律之一。 了解更多请阅读百科条目佛教和动物

2008年前后多国科学家学者协作开展的跨国调查项目的结果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的大学生学生对动物自主权(动物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的支持度远高于主要欧洲国家(除了巴尔干半岛的前共产主义国家兼希腊近邻)的学生。该跨国调查发起人和主调查员Jenia Meng 博士同时在她的书籍《对待动物态度的起源》中整理分析了许多现存的涉及东亚地区的跨国调查的结果,结论同样支持中国百姓平均上对动物尊重水平较高的说法。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文章中国传统宗教和动物以及动物的自主权对动物权利思想在中国的发源做了详细的分析。

当代的中国本土的动物权利组织也通过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动物权利哲学观,动物权利在中国(ARC)的动物权利哲学由6个基本点组成,这六点为:

* 统一性:人类尖端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经过上万年的探索已经说明,宇宙万物均相互关联,我们认为动物权利哲学是宇宙统一哲学的一个部分,要更好地认识动物权利哲学,需要把这个问题放到一个广泛的大背景之下

* 多样性:动物权利是一个非常多样的学术观点,不同组织、学者、甚至每个人都对动物权利有不同的认识。在很多细节上,同为支持动物权利,不同人、组织之间的观点和处理问题方式差别很大,在进行任何对动物权利的观点的讨论上,应该始终意识到这种多样性。一概而论的赞扬或者批评动物权利本身是对这种学术观点过于简单化的处理,很多时候会带来错误的结论。

* 演化性:和人类其他领域的所有知识一样,动物权利的观点是在不断演化之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更好的了解:他在宇宙以及非人类动物在宇宙中的位置,所以涉及人和动物关系的动物权利观点也很会很自然的不断演化

* 渐变性:动物这个概念涵盖相当广泛,包含大量情况截然不同的个体,我们提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个体需求不同,我们不认为对待大猩猩的手段应该机械的应用到螨虫身上,同样提倡动物权利不等于要把人类的所有权利机械的用到动物身上

* 非暴力:提倡动物权利不等于提倡暴力动物保护,我们不支持使用暴力,暴力是消极的,“爱”是改变世界最正义的力量。

* 本土性:动物权利这词语也许引自西方,但理念本质却不是舶来的,其思想精髓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佛、道、儒)中已经有很广泛深厚的表现。 [5]

在印度文化地区的溯源

印度文化地区的传统对动物友好并提倡实践素食。该地区可以说是动物权利观念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并得以流传延续至今。该文化有较显著的动物崇拜的痕迹,牛在该地区拥有神圣的地位。至今印度的人均肉类消费量很低:美国人均牛肉消费量约是印度的27倍,美国家禽人均类消费量约是印度的24[8]。印度文化对待动物的态度值得世人思考和借鉴。了解详细情况请参考百科条目印度教和动物及动物崇拜。

在西方世界的历史和哲学溯源

20世纪关于动物权利的辩论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哲学家中去。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被认为是最早的动物权利哲学家——主张尊重动物,因为他相信在人类和非人动物间的灵魂转世:我们可能在杀死一只动物的同时杀死了一位我们的祖先。他提倡素食主义,拒绝使用动物作为食物或者宗教献祭。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学生西奥佛雷特斯(Theophrastus)认为不应该食用肉类,因为这剥夺了动物的生命所以是非正义的。他表示,非人类动物具有理智、感觉并且可以感受到人类所能感受到的。他的理念并没有流行起来;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观点,即人类和非人动物存在于不同的道德领域中,因为前者是有理性的而后者不是。这种观点在很大范围内持续存在,直到20世纪 70年代才遇到了其他哲学家的挑战。

2 西奥佛雷特斯(Theophrastus)半身像 [1]

1545年,德国画家Lucas Cranach the Elder——一位宗教改革的追随者和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私人朋友——用帆布作画(已遗失),描绘了野兔将人类猎人捕捉并将其烧烤。这张画被当时看到的人形容为“具有震撼力的”。

1754年,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在他的《论不平等》( Discourse on Inequality)一书的序言中,驳斥了批评者认为动物没有灵魂和精神所以不具备意识和感觉(肉体和情感上的)的说法。他认为人类起源于动物,所以没有动物是“完全缺乏智力和自由的。”但是因为动物是具有感觉的生命,所以“它们一样应该有分享天赋的权利,并且……人类有义务维护这一点。”特别是“动物有权不被人无谓地虐待。”

与卢梭(Rousseau)同时代的苏格兰作家John Oswald在他的《为了被迫害的动物:天性的呼唤还是怜悯与正义的诉求》(The Cry of Nature or an Appeal to Mercy and Justice on Behalf of the Persecuted Animals)一书中写到,人类天生被赋予了怜悯心和同情心;如果每个人在吃肉的时候都能亲眼目睹到被吃动物的死亡,那么素食主义将会变得更加普遍。而社会的分工使得现代人类在食用肉类的时候可以不经历Oswald描述的“对人类与生俱来的敏感的提升”。 [1]

18世纪晚期,最早深入研究动物解放主义的学者之一、现代功利主义学说的奠基人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在为扩大动物法律权利的必要性所作的演讲稿中写道:“这一天终将到来,人类以外的动物们将重获被人类暴政剥夺的权利,而这些权利本来不应被剥夺。”他还指出,动物的缺乏理性在道义上不应构成对动物解放主义的阻碍,“长有几条腿、皮肤是否长有绒毛、骶骨孔是否闭合,这些都不能构成剥夺一个生灵享有与人类同等权利的原因”,“还有什么使动物解放不可逾越?动物是否拥有思考能力或是语言能力?成年的马或是狗,还有其他许多有灵性的动物,显然要比一周甚至一个月大的婴儿来得更有理性。从另一方面,这说法仍旧成立:问题不再是‘它们会思考吗?’或是“它们会说话吗?’而变成了“它们会感到难受吗?” 为什么法律不能对一切生灵提供保障?总有一天,博爱将荫蔽所有生灵……”

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认为,尽管动物缺乏思考能力,但是其在本质上与人是一致的。他虽然为人类食用动物的行为做出了功利主义的辩解,但仍旧呼吁社会给予动物道德关怀。同时,他反对对动物进行活体解剖。在他的著作《康德哲学批判》中有大段对康德将动物排斥在道德体系之外的批评,言辞甚为激烈,其中包括那句有名的“那些不能对所有能看见太阳的眼睛一视同仁的伪道德,应当被诅咒”。 [2]

西方世界第一个动物福利机构——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于1824年在英国建立。随后与其相似的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在欧洲出现,然后北美也加入了这股潮流。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是美国第一个动物福利团体,它于1866年设立在纽约州。

第一次反活体解剖运动发起于19世纪的下半页。动物权利的概念第一次成为有影响力的著作的主题是在1892年,出现在英国社会改革家Henry Salt所著的《动物权利:与社会进程的关系》(Animals' Rights: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Social Progress)中。他在前一年创立了人道主义同盟(the Humanitarian League),目的是取缔以体育竞技为目的的狩猎活动。

20世纪,动物福利协会和防止虐待动物法律几乎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主张保护特定动物的团体也大量出现,包括保护濒危动物的团体。此外也出现如PETA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等致力于保护濒危物种和旨在反对使用残忍或痛苦的方法猎杀、虐待动物,以取得食物为目的在工厂化农场中饲养和在娱乐或实验中使用动物的团体。[1]

西方现代运动

现代西方动物权利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晚期-70年代初期的英国,特别是在学者中,尤其是被称为牛津团体(Oxford group)的牛津大学哲学家们中。这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主要依靠哲学家发起并延续的社会运动之一。 牛津团体(Oxford group)的成员之一,心理学家Richard Ryder曾写到“很少有这样一种事业被如此有理性地主张过并且被如此有理智地支持着。”

Ryder引用了一篇1965年小说家Brigid BrophySunday Times发表过的一篇文章帮助推动这项运动。文章说到:

人类对其他动物的关系是一种无休止的剥削关系。我们使用它们的劳动力;我们食用并且穿戴它们。我们把它们用在我们的迷信上:曾几何时我们把它们献祭给上帝,扯开它们的内脏,为的是企图借此窥视未来;而现在我们把它们献祭给科学,我们用它们的五脏六腑做试验,为的是希望 ——或者说是撞大运——能将现今的世界看得更清楚一点。

Ryder并不认为这个运动是属于动物福利的运动(他认为当时的动物福利运动已处于停滞状态),而是一种“思想和义愤的自发性爆发”。一年后的1970年,Ryder创造了“物种主义(speciesism)”说法并把它用在一本私人印刷的小册子上,用来描述一种把利益建立在某种特定种族的成员范围内的价值观。Ryder随后又成为一本很有影响力的著作《动物、人和道德:对非人动物的虐待调查》(Animals, Men and Morals: An Inquiry into the Maltreatment of Non-humans)(1972年出版)的撰稿者。普林斯顿大学人类价值中心的生物伦理学教授、受Ira W. DeCamp 计划赞助的学者Peter Singer就是在对这本书进行评论时,第一次提出了“动物解放”的概念。而他以这篇评论为基础所著的《动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1975年出版)一书被称为是动物权利运动的圣经。[1]

Peter SingerTom Regan是动物解放运动目前最著名的两位倡导者(尽管二人的观点有所不同);Gary L. Francione是另一位有份量的动物解放主义学者,他持一种近似废奴主义的观点,主张动物应当享有不被看作财货的基本权利;“关心家禽”组织的激进主义分子Karen Davis 和人道对待动物协会的Ingrid Newkirk也对动物权利运动持有各自的理论体系。

Peter Singer被一些人认为是当代动物权利运动种的重要领袖,但他本人对保障动物精神地位的方法论出发点却不是维权,而是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功利主义。他在他的《动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一书中指出,人类给予动物道德关怀的原因,既不是智力(对婴儿或智障患者也无智力可言),也不是道德(对罪犯或精神病患者无道德可言),或是其它一般人类所拥有的品质;而是在于动物是否能够体验痛苦。因为动物也能体会痛苦,所以将动物排斥在道德关怀以外是一种物种歧视的行为。

3 在牛津大学进行授课的Peter Singer [3]

Peter Singer的观点,主要是认为对于感觉能力相同的动物的利益,都应该给予平等的关心。而平等的关心并非等同于对待的平等或权利的平等,而是依能力或利益的内涵作标准来决定如何对待不同的个体。保障动物权益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促进最大的善和最小的恶,所以保障动物权益的作用是提升动物的地位而非贬低人类的地位。

Tom Regan 在著作《动物权利状况》(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s)和《空空的牢笼:动物权利面对的挑战》(Empty Cage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Animal Rights)中,从另一个角度对此做出了解释。他将人类以外的动物看作“生命的载体”,赋有与人类同样的权利,尽管这种权利未必要与人类的权利在程度上完全一致。这意味着这些动物与生俱来具有与人同等的重要性,而不能仅仅被看作是一种用于达到目的的手段。他的这种观点,也被称为“直接责任”。对 Regan而言,所有饲养食用动物、动物试验以及商业捕猎行为都应被禁止。Regan的理论中“生命的载体”并不包括所有的动物,但起码包括所有“一岁以上的哺乳动物”。

Singer主要致力于改善动物们的处境,在特定环境下,同意适当的将动物为人所用。而Regan主张将动物与人同等对待,并严格遵照康德哲学,认为动物决不能被仅仅当成某种工具而牺牲。当然,康德(Immanuel Kant)本人并不将动物纳入自己学说的的道德律中,他说人类应当慈悲,主要是要使人不致堕落于残忍,而并非是为动物福祉考虑的。

尽管在理论上有差异,辛格和Regan在实践的不少方面上是一致的,比如他们都认为社会应当倡导素食主义,并废除不必要的动物实验。

Gary Francione在《动物权利导言》等著作中指出,如果动物被当作财货,那么任何赋权于动物的行为都将直接被这种所有权状况损害。他说,为你的财产争取与你自己同等的权利,这无疑很荒谬。如果不能获得与人同等的地位,动物什么权利都谈不上。不像Regan对“生命的载体”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别标准,Francione将感知能力作为道德判断的唯一标准。他认为在美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动物权利运动,有的只是动物福利主义。在为罗格斯大学(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动物权利法项目所作的研究中,他指出任何不以解放动物奴隶状态的动物权利努力都是徒劳的,那只会导致剥削动物的制度化,这些做法在逻辑上自相矛盾,不能丝毫改善动物所处环境。Francione称一个一边把猫和狗当成宠物豢养、一边屠杀鸡、牛、猪来食用的社会为“道德分裂”。 [2]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来自各个领域的学术和专业团体的人士纷纷加入到动物权利运动中,包括神学家、律师、医生、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兽医、病理学家和曾经的活体解剖学家。[1]

在世界其他地区和文化中

动物权利的观点可以在所有信仰某种形式的泛灵论多神论的文化中找到。泛灵论多神论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种广泛和普遍的信仰。了解更多请参考百科条目动物崇拜。

立法

当今设立的动物法律是规范拥有动物的人的法律,而不是明确了动物本身权利的法律。也就是说世界上现在基本没有动物权利法规,只有动物福利法规。目前一些国家设立刑法惩处虐待动物行为;另有一些法律规范了在城市中和农场中保有动物的行为及跨国运输动物的行为和对动物的检疫和防疫。这些法律提供了一些保护以使动物不受到不必要的肉体伤害,并对可以使用的动物种类加以界定,但是它们并没有赋予动物民事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废奴运动之前的奴隶状况相似。美国法学家Steven Wise认为对动物单独设立的法律使得它们不能得到民法的庇护。[1]

在英美法系国家,人们可以为动物设立专门的慈善基金,以使动物的生活得到保障。这些基金设立人的行为和愿望受到法律保护。

在英国,为争取国会对动物的更多立法保障,举行过多次运动。这些法案一旦通过,将在法律上明确动物饲养者照料义务,如果他们没有充分照料好自己的宠物,将被视为有罪。这样就起到了赋予动物福利权利的效果。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协助起草了这份法律草案。

1992年,瑞士法律通过认定动物为“人”(beings),而非“物”(things)2002年,德国将动物保护的条款写入宪法,德国议会上院投票决定将“和其它动物”的字样加入宪法中国家为后代保护自然生命基础的条款中。在以色列,法律禁止在中小学上动物解剖课以及在马戏团进行驯兽表演。

中国的宪法中第九条也有动物保护相关的内容[6]。不少地区均设有保护动物的组织,例如香港的爱护动物协会。

在台湾, 2007年立法院三度通过《野生动物保育法》修正案,将原本的第二十四及二十五条允许马戏团进出口保育类野生动物供作表演之规定删除。若违反规定,则会有六个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并科新台币三十万元到一百五十万元的罚金。[2]

政治

宣传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的政党自2005年开始在西班牙、英国、德国、加拿大和荷兰发起。在荷兰,“为了动物党”(Partij voor de Dieren)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主旨集中在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上的政党。该党在200611月举行的最近一次全国选举中赢得了荷兰议会的两个席位。[1]

与大屠杀的关系

一些作家和动物权利团体对大屠杀和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进行对比。Charles Patterson认为:“纳粹的种族灭绝、现代社会中的奴役与对非人动物的屠杀有着同样的根基。”“人道对待动物组织”(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在2003年组织了一个名为“盘中屠杀”的巡回展览,将被杀死和虐待的动物比喻成集中营里的犹太人。(美国)国家灵长研究展览馆(The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Exhibition Hall)将自身比喻为奥斯维辛大屠杀纪念馆并计划在他们的展览中广泛使用这种比喻。[1]

素食主义

本章节选自ARC中文动保小百科同名条目

阅读[素食主义]最新版本请访问:http://APpedia.ARC.CAPN-online.info Copyright ©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邮件地址:APpedia@ARC.CAPN-online.info本条目初稿作者:Calvin

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行为(文化),不食用任何动物食品,包括家禽、畜、鱼、贝类或甲壳类动物,以及依靠杀戮行为得到的产品。选择素食主义的理由可能与道德、信仰、文化、伦理、美学、环境、社会、经济、政治、口味以及健康有关。

素食主义有许多分类,一些素食主义者同样排斥蛋类以及利用动物生产的其他制品,诸如奶类和蜂蜜。比如,纯素主义者就排斥一切动物性制品。一些严格的纯素主义者认为,服装也不能免除在外,无论其是否直接造成了动物的死亡(奶制品、蛋类、蜂蜜、羊毛、丝绸、羽绒等)。总而言之,素食主义和纯素主义在饮食上的共同点就是:以植物为主。

合理的素食食谱可以满足维持生命需求的所有营养物质,而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素食可以增加寿命、增进健康、并且显著降低罹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术语,以及各种素食主义

素食主义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下面的表格总结了西方最常见的几种素食。亚洲国家的素食者则基本都是净素(不食荤)。2007至年前后Dr Jenia Meng发起主持的跨国科学调查表明,素食主义的定义在各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在环球对待动物调查07/0812个参加国中,更多的来自挪威,葡萄牙,瑞典和英国的自称为“素食者”的人群食用动物制品。也就是说,素食主义在这些国家较不严格。与此成对照的是调查结果显示伊朗的素食主义者的素食行为最为严格。由于素食主义定义的差异,一些国家可称为素食主义者的人在其他一些国家一般不能称为素食主义者,由于此种原因,各国素食人口百分比的数据多没有直接可比性[5][6]

素食主义的主要食物

名称

肉禽鱼

奶制品

蜂蜜

蛋奶素

不吃

奶素

不吃

不吃

蛋素

不吃

不吃

纯素

不吃

不吃

不吃

不吃

与素食相关的饮食行为

果素——只以水果、坚果以及其他不损害植物本身的食品为食。

净素——从印度教起源,不使用一切动物性食品,以及有强烈刺激性的植物:葱、姜、蒜、韭菜、洋葱等。

Macrobitic diet——主要食用整粒谷物和豆。但有的人也吃鱼。

生食主义——这种食用方法是将所有食物保持在天然状态,即使加热也不超过摄氏47℃。生食主义者认为烹调会致使食物中的酵素或营养被破坏。有些生食主义者叫作活化生食主义者,在食用种子类食物前,会将食物浸泡在水中,使其酵素活化。有些生食主义者的精神与食果实主义者相似,有些生食主义者仅食用有机食物。

仅限食物的纯素——与纯素者不使用任何动物制品相比,这类人把纯素的范围仅限在食物中。

免费素食主义——认为一切工业制度下的产品,不仅包含动物制品,都造成了剥削,因而拒绝购买包括食物以内的任何东西。多数免费素食主义者都是素食者或纯素者,但另外一些人认为使用动物制品不会引起更多对动物的剥削,因此可以接受为了不浪费食物的食用动物产品。

应当注意的是多数素食者也会避免购买商标中注明包含动物成分、或在制造中使用动物制品的商品。例如用明胶(用动物皮、骨等制成)制作的奶酪、起司,一些用焦骨漂白的蔗糖,或者用明胶、贝类处理的酒精饮料。

半素

半素者的食谱主要由素食组成,但对一些非素食物特殊例外。一般是因为人们选择减少肉类消耗,或是正在向素食转变的过程中。这个词汇是从“素食”或“全素”发展来的。

历史

最早的素食主义可以追溯到古印度和古希腊文明(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和意大利南部)。并且这两个地区的素食思潮都与“对动物的非暴力”这个概念紧密相关,并由宗教人士和哲学家所推崇。随着后来罗马帝国和基督教文明的兴起,素食主义几乎在欧洲消失。中世纪欧洲的许多僧侣戒律都对肉食有限制,但没有涉及到鱼类。直到文艺复兴,素食主义才在欧洲重现。到1920世纪素食主义被广泛推广。

1847年英国建立了第一个素食主义团体。德国、尼德兰和其他国家纷纷效仿。1908年成立了国际素食者联盟,作为各个国家素食主义团体的联合。20世纪里,作为人们关注营养、道德、包括近期的环保和经济因素的结果,西方的素食者人数不断增加。而今天在印度的素食者(主要是奶素)则占据全世界素食者数量的70%(大约是占印度人口比重的20%-40%,印度只有不到30%是普通肉食者)。在美国的调查研究表明大约12.8%的成人不食用肉类、家禽或鱼类。

健康因素

素食主义被认为是一个健康、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美国饮食协会和加拿大的营养专家发现合理的素食可以满足人的各种营养需求。一个长期调查研究表明素食可以使人长寿、促进健康、并且显著降低罹患癌症和其他致命疾病的几率。人体所必要的营养、蛋白质和氨基酸都可以从绿叶植物、谷物、坚果、强化果汁或豆浆中得到。

素食主义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并能明显降低心脏病发病率。特别来说,相对其他食物,过肥的红肉被发现是肺癌、食道癌、肝癌等疾病的直接诱因。

营养

美国饮食协会和加拿大的营养专家曾表示:“素食能够带来很多好处,包括减轻过度肥胖、降低胆固醇、减少动物蛋白等高能的碳水化合物、增加纤维素、镁、钾、以及维生素CE等植物抗氧化剂等。”

研究表明素食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以及减少心脏病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并且对降低胆固醇、血压、血糖都有帮助。当然决定健康的还有其他因素,例如运动、或家族病史。

西方的素食者显著摄取胡萝卜素较多,而相对缺乏脂肪酸和维生素B。纯素者如果不食用足够诸如绿叶菜、豆豉或豆腐的话,会明显缺乏维生素B和钙质。但高量的纤维素、维生素CE、镁,以及低水平的脂肪,都是素食能够带来的好处。

素食和非素食都能摄取到同样水平的铁,但从肉类摄取到的铁反而更不易被利用,并且其吸收可能被其他食物因素所抑制。纯素的饮食常会比一般素食摄取到更多的铁,因为奶制品的铁含量非常少。然而人体中的铁储备却是素食者比非素食者少,因此缺铁现象常出现在食素的妇女儿童身上(成年男性比较少),但因缺铁造成的贫血比较罕见。

维生素B12从植物或动物中都不能合成,只有细菌可以通过特殊的酶来合成它。所以植物并不是这种维生素主要的来源。因此素食者需要从奶制品、蛋类、强化食品等食物中补充这种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2的临床表现很难见到。人体储存维生素B12,并且利用它的时候并不消耗。曾经是食肉的素食者可能在身体中保留最多30年维生素B12。最近的一个研究挑战了从前对补充B12的建议,研究显示外来的B12可能干扰人体本来对它的吸收。这项研究在最近被扩展,Hiroshima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试验种植出富含B12的植物。

素食者的食谱中不包含鱼类——Omega3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尽管其他来源也存在,例如大豆、胡桃、南瓜子、以及大麻籽和亚麻籽。这些植物可以提供alpha亚麻酸但是不能提供脂肪酸EPADHA。蛋奶制品含有低量EPADHA。因此素食者,尤其是纯素者,较肉食者拥有更低的DHAEPA。缺乏DHAEPA对健康产生的后果还未知,但补充alpha亚麻酸不太可能改善EPADHA的水平。

钙的摄入对素食者和非素食者是相似的。尽管纯素者较容易得骨质疏松,但一般素食者不太明显。

维生素D的摄取也与素食没有多大关联,即使素食者不食用鱼油。包括牛奶、豆浆和谷物的产品都富含维生素D,蘑菇中的维生素D含量也很惊人。

蛋白质的摄入对素食者和纯素者来说,稍稍比不偏食的人低一些,但仍然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包括哈佛大学以及其他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洲大陆的研究者都证实了有许多植物作为可用来源,素食能够获取超过需求的蛋白质。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一般认为植物来源的蛋白质能够提供人体不能自主合成的“必要的氨基酸”。蛋奶素的素食者可以从蛋奶制品中得到全部的蛋白质,而其他素食者可以从包含所有八种必要氨基酸的植物中获取:大豆、大麻籽、荞麦等。其实不必要非从这些来源获取蛋白质,必要氨基酸也可以从不同的植物中分别得到,例如大米和豆类。

素食和寿命

1999年一项比较研究将西方国家的六个调查结果综合比较,发现主要吃鱼的鱼食者死亡率最低(0.82),其次是素食者(0.84)和偶尔食肉者(0.84),再次是一般肉食者(1.0)和纯素者(1.0)。

食品安全

素食主义被认为可以避免因为大肠杆菌引起的炎症。执此观点的人指出大肠杆菌浓度和工业加工肉类之间的联系。在北美的最近一次大肠杆菌流行再一次证实了这个联系的存在,因为其根源被追查到一片被污染的菠菜园,而半公里外就是就是一个大农场兼牛肉加工厂。

大肠杆菌有许多种变异,在健康人体内脏中可以被找到。但能够致命的O157:H7,直到1980年代前还未为人所知。普遍认为这与大型产业化农场中用谷物饲养的肉牛的消化系统有关。在这些农场中,由于其营养容易吸收,谷物被作为了主要的牛饲料。但用谷物饲料的一个副作用便是它会增加牛胃中的酸度——这正是O157:H7繁殖的条件。

2003年,一份奶制品科学刊物中的文章发现30%到80%的牛体内携带有大肠杆菌O157:H7。同本刊物中的另一篇文章指出:从以谷物为食转换为以草料为食的牛,在5天内大肠杆菌O157:H7的数量会下降1000个单位。但在做这样的转换之前,大肠杆菌爆发流行的可能性仍然会大量存在于加工肉类和工业农场中。

除去大肠杆菌的可能性之外,工业农场产品和加工肉类还有可能含有放射性。

其他

近年来许多具有安全危险的动物食品使选择半素或素食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些安全危险包括禽流感、口蹄疫、养殖鲑鱼中的PCBs,鱼类中含有的汞,以及人工添加的化学添加剂和激素、抗生素。近年来疯牛病更广为人知。蔬菜和水果也有农药残留物或违禁化肥的危险,因此许多素食者和纯素者也倾向于食用有机食品。

医学

西医中,病人常被医嘱告知需要在治疗期间素食。其他医学诸如印度草药学、中医等,也视食素为常见。

生理学

人类在自然界的近亲灵长类和类人猿均以植食为主,少数时候食用一些昆虫。科学家虽然承认人类有消化肉类的能力但表示人类的消化系统根本上是食草动物的灵长 类动物的肠道[4]。在解剖学上人类拥有较长的肠道,而肉食动物肠道较短。人类的臼齿,与植食动物更相似,而异于杂食性动物和肉食动物。人类的牙齿,包括 相对钝化的犬齿,都与在植食动物中发现的类似,不同于肉食动物和大多数杂食动物。人类灵长类动物唯一不同的是进化出了较长的小肠。营养学专家相 信,300400万年前,早期原始人类的一些分支为了适应气候变化才开始大量食肉——当时的森林大面积消失,变成了更适宜狩猎的开阔草原。

道德

许多素食主义者认为肉类和动物制品,尤其是伴有杀戮行为的,是不道德的。类似的想法有很多种,不过可以归结为保护动物权利的理念:反对对其他生命故意造成痛苦或伤害,或者说不必要的杀害其他动物是绝对错误的行为。

其他素食者相信,尽管仅仅考虑其本身时,消费和生产肉类和动物制品可以被理解,动物被当作工业原料一样的规模化饲养也是不道德的。Peter Singer所著《动物的解放》一书在动物权利运动,特别是伦理化的素食主义方面有很大影响。在发达国家,伦理化的素食主义非常流行,尤其是工厂化农场经营模式大规模推广后。因为这种生产改变了过去农场中的管理方式,动物开始被看作是种物品。许多人相信是动物们在被制成肉类和动物制品时受到的虐待促使他们再也不愿意食用肉类或使用动物制品。

许多素食者也会选择避免在穿着上涉及到动物的死亡,例如皮草或皮革。

宗教

印度教和耆那教将素食主义作为道德规范,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则一般不。佛教大体上不禁止食肉,但大乘佛教将素食视作增长慈悲心而予以鼓励。还有许多其他小的教派也提倡素食。

印度教

印度教的许多主要典籍都将素食作为理念。这主要有三个原因:对动物非暴力的理念;虔诚的教徒应食用“洁净”(素食)的食物;以及坚信非素食对人的精神发展有害。非暴力是印度教中所有素食传统的共同点,而其他两项则分别由信奉不同派别的教徒所秉承。

然而,印度教徒的饮食习惯是由他们的社区、以及教派传统的不同而变化的。印度教素食者通常排斥蛋类,但食用奶制品,因此他们是奶素者。许多沿海教徒则吃鱼类。

耆那教

耆那教是印度非婆罗门教的一派。其信众要么是奶素,要么是纯素主义者。任何动物身体的制品都不被允许使用。耆那教徒和印度教相似,以素食作为饮食规范,并强调全方面的“不杀生”(ahimsa)。这对他们而言是精神进化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些全心投身修行的人更会成为果素者。蜂蜜是被禁止的,因为采蜜的过程被看作是对蜜蜂的暴力。一些耆那教徒不食用植物埋在地下的部分,如根、茎,因为在挖掘植物的过程中可能会杀死小动物。

佛教

许多梵文佛经中都记载着佛教导弟子避免食肉的故事。大乘佛教通常鼓励僧侣们成为严格素食者,对于其他教徒则鼓励他们逐步摆脱肉食这种伤害生命的行为。

小乘佛教中,僧人行十二头陀乞食时有“不挑食”的说法,乞食中若别人无意间给了混有肉食的食物,僧人在挑除肉食后,其他食物还是要吃下去的。许多经文中都描述了佛的饮食,但都从没有特殊要求过在家信众。

佛教《楞严经》中还有永断五辛的说法,五辛是葱、蒜、洋葱、韭菜及兴渠。佛教对于教徒不仅要求和鼓励素食,并且认为,断除五辛的饮食才是更好的、有利于教徒修行。中国佛教可以食用奶制品,但不食蛋。虽然酒为谷类或水果制成,但因为喝酒会乱性,故不可食用。

锡克教

信奉锡克教的人为其宗教信仰是否反对食肉分为两类。但多数锡克教徒均不食肉,并戒绝蛋类。

锡克教领袖(Guru)指出他们应该选择简单的饮食——肉或素食均可。锡克教的圣典中说:只有蠢人才会争论此事。Nanak(一位领袖/Guru)说,食用任何食物都会带来地球资源的消耗,也就是消耗我们的生命。第十世Guru曾禁止锡克教徒因为仪式需要而置办牺牲,因为锡克教相信以神为名献祭都只是形式而已,完全可以避免。

犹太教

在犹太教中人们可以在一些限制下食用肉类。犹太教的饮食教规禁止同时食用肉类和奶制品。并且特别列出了可以作为食物的动物:反刍的哺乳动物、有鳍和鳔的鱼、以及几种禽类。同时要求使用特定方式,使动物在被宰杀时承受最小的痛苦。一些犹太教徒食素是因为素食能够方便的满足犹太教饮食教规要求。

许多中世纪的学者将素食主义尊为道德典范,并不是因为关注动物福利,而是由于对动物的屠杀可能会催生屠户的人性阴暗面,例如卑鄙或残忍。

基督教

素食主义的思潮在基督徒中并不普遍,而是周期性出现的。根据圣经记载,最初人和动物都是素食为生。大洪水之后,上帝允许了食肉。创世论的科学家声称这由于史前的生态允许植物在全球繁衍,而自从洪水极大改变了地球环境,为了让人生存,动物必须被吃。一些基督徒相信圣经指明(创世纪12731),未来人和动物将重新回到素食生活中去。许多素食主义者教徒认为素食没有原罪,因为自从上帝将世界交给人类后,人类有权利去吃他们想吃的。

一些基督教领导人,例如Andrew Linzey牧师,认为耶稣曾经是素食者。特别的,一些人认为新约圣经说人的饮食选择无关紧要,并且无需看作问题。因此,一些现代基督徒将拥有许多斋戒意味的素食看成绝佳的选择。

所有东方东正教、西东正教、东方天主教的修道士都长年戒绝肉类,一些还拒绝奶制品和海鲜。俗众通常在星期四(根据传统信仰,犹大是在星期四背叛了耶稣基督)和星期五(因为耶稣是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不食用动物食品,同样一年还有四个主要斋戒期:四旬斋,使徒斋,往生斋和圣诞斋。这时的素食是由于精神或宗教理由,而非环境保护或是动物福利。斋戒被看作是净化和恢复纯洁的过程。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允许教徒食肉,只要肉是纯净的,即通过伊斯兰教对动物种类和宰杀方法的规定,这和犹太教在很多方面拥有共同点。

食肉在穆斯林中是和宗教仪式分不开的。在一些宗教仪式上,牺牲会被赠送给穷人。根据伊斯兰法律,戒决不该禁止的东西是错误的。但在穆斯林合法食物中做选择则是个人的自由。如果穆斯林到了一个无法得到洁净肉类的地方,穆斯林可以食用鱼或蔬菜,但仍然要确保素食中不含有酒精或其他从不洁源头中来的食物。然而食肉在伊斯兰教中并非必须的,穆斯林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或医学理由拒绝肉类。

无神论

许多无神论者也同样是素食主义者。自从无神论强调地球和自然的神圣和纯洁,素食就变成关注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的一个选择。同时,许多无神论者也将食肉看作是自然的行为,是食物链的一部分。

素食的其他因素

环境

环保素食主义者持有这样的信念:大量消耗肉类和动物制品,尤其是通过工厂化农场的生产,对环境是不可承受的或有害的。最近的研究强烈支持了这个观点。根据联合国2006年的报告,家畜业是对环境破坏最大的几个因素之一,而现代肉类饲养对空气、水的污染、耕地退化、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都有“可观的”影响。

根据动态营养学的理论,供养同样多的人口,饲养动物比直接种植人类食物需要多10倍的谷物。现在,70%的小麦、玉米和其他谷物是被用来饲养家畜家禽。有许多素食者因此相信食用肉类对生态是不负责任的。

劳动环境

一些团体将素食视为改善现有肉类工厂中工人待遇和劳动环境的机会。这些团体引用调查研究的结果,说明在肉类加工中,尤其是工厂化、工业化的环境中,工人遭受很大的心理伤害,工人们的人权由于令人厌恶的气味、缺少必要的训练和说明而受到损害。

经济

与环保素食主义者类似的概念出现在经济素食主义中。经济素食主义者从类似哲学角度思考诸如公共卫生和第三世界的饥饿等问题,认为消费肉类在经济上不和谐,倾向于一种简单的(拒绝不必要的)生活方式。经济素食主义者也可能包括无法承受肉类价格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

心理学

一些人是因为对肉类食品没有食欲而选择素食的。一般将这种情况归结为心理作用。而一些专家将这种行为也解释成人类本能:当你把一只小鸡和一个苹果放在婴儿面前,婴儿会本能的去吃苹果,而和小鸡玩耍。但如果给一只猫同样的选择,它的本能会驱使它作出相反的行为。

尽管这种比较被认为有瑕疵,因为猫是肉食动物而非杂食。但同样是杂食性、并与人类相似的黑猩猩的幼崽也不会本能的杀死面前的猎物。但这种比较也可能犯了“诉诸自然”的逻辑谬误。

在一些心理学治疗中,素食也被认为是一个必要的因素。

文化

有些人可能由于从小生长在素食环境中,或拥有食素的父母或家庭成员或朋友,而选择素食。一个具有素食传统的社会也会自我促进。在一个宗教信仰如同与生俱来一样影响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国家,素食主义就会更常见。

素食者的穿着

皮革

一些素食者会选择不穿皮革。因为皮鞋和其他一些物品在许多工作场合被要求穿戴,有许多特殊材料制成的仿真皮制品,包括皮带、皮鞋、夹克和皮箱等,很受素食主义者的欢迎。印度的牛皮鞋也被认为是素食者不错的选择。

丝绸

许多素食者由于蚕的死亡而拒绝穿戴丝织品。丝的替代品近期才出现,由竹纤维制成。

羊毛

尽管从绵羊身上剪取羊毛与杀害动物通常没有关联,但许多素食者,尤其是纯素者,拒绝穿戴或食用羊毛。寒冷季节替代羊毛的一个常见物品是用回收塑料制成的。

中国传统素食主义

相传,成汤灭夏桀于乙卯日,武王灭商纣于甲子日,之后历代为避免重蹈覆辙,便于这些日子斋戒,修养心性,初一到十五茹素遂成为习俗。人们出于对祖先的祭祀和对鬼神的敬畏,引入了斋戒素食的习惯

《礼记》中云:“逢子卯,稷食菜羹。”《周礼》中云:“大丧,则不举。”“不举”作“不杀牲食肉”解。

另有处于长生不老及成仙目的的茹素。

《吕氏春秋》曰:“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名之曰烂肠之食。”“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 《论衡道虚篇》曰:“食精身轻,故能神仙。若士者食蛤蜊之肉,与庸民同食,无精轻之验,安能纵体而上天?”

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是中国的素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南朝梁武帝萧衍是真正将素食主义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出于大乘佛教的菩萨慈悲思想,倡导素食,西元511年,颁布《断酒肉文》令天下所有僧尼不得食肉。至宋代,据《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北宋汴梁和南宋临安已经有专门经营素食的餐馆。至元明清三代,素食文化愈加丰富。清代薛宝辰所著《素食说略》所记录素食逾百种。

近代,国父孙中山先生成为素食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建国大纲》中写道:“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

世界素食日

1977年起,每年的101日被定位世界素食日[2]1125日为世界无肉日[3]

《对待动物态度的起源》——对人类肉食行为的探究

阅读[《对待动物态度的起源》]最新版本请访问:http://APpedia.arc.capn-online.info Copyright ©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邮件地址:APpedia@arc.capn-online.info

本条目初稿作者:周媛

1 《对待动物态度的起源》的封面

本书是Jenia Meng 2009年在昆士兰大学完成的关于数学、哲学及动物保护的博士论文。书的原名为Origins of Attitudes towards Animals,翻译成中文是《对待动物态度的起源》。全书英文版本可在互联网上搜索访问到。

作者Jenia Meng(孟佳)于澳大利亚获得创意产业的研究生证书(QUT)、计算机科学硕士(墨尔本大学)和跨学科博士(昆士兰大学)学位。多年来为公益事业义务工作,建立了包括中国动物保护网(capn-online.info)在内的若干不同方向的公益组织。[1]

书的起始引用了斯坦林布什大学博士Paul Cilliers 1998写的书Complexity and Postmodernism(《复杂性和后现代主义》)中的话“科学和哲学从未独立存在过,但我们也许可以说,两者的关联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科罗拉多大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方向的教授(Professor emeritus)Marc BekoffJane Goodall共同创办了动物行为学家善待动物组织(EETA Ethologists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Marc Bekoff在自己20091218日的博客和EETA的电子通讯中介绍了《对待动物态度的起源》中的重要结论 [2][4][5]。(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哲学家、研究员和其他各类读者对《对待动物态度的起源》的评价的原文可在后面的英文网页访问到。http://jmeng.goodeasy.info/publications/Reviews_OriginsOfAttitudesTowardsAnimals_JMeng2009.htm )

全书分为七个章节:

1 milestones 里程碑

2 guide to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信息表达方式的指导

3 introduc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研究介绍和现存文献总结

4 methodology 研究方法

5 results 结果

6 discussions 讨论

7 conclusions 结论

书中呈现了这次调查研究的全部原始数据,使结论更加真实可靠。

本书体现研究内容是科学和哲学的综合。先前对待动物态度领域的科学研究表明这些研究可能不够具有环宇代表性。很多研究很大程度上只关注西方世界的动物福利问题,然而西方世界只占有大约12%的地球人口。世界其他地区的动物保护问题很少得到该领域研究的关注。虽然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关注的不同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然而人们在研究中有时仍会假设动物福利等同于动物保护或者说正面的对待动物的态度。

本书的研究课题是基于全球背景之上的,不仅调查了背景差异巨大的人群的对待动物的态度,也调查了对待动物态度和对待世界大事(伦理问题)之间的关系。Jenia Meng的研究科学定义了三种孑然不同的动物保护类型:动物福利主义,对动物的尊重和新动物福利主义。

除了调查大量现存的研究文献以外,Jenia Meng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她发起主持的一个在2007年到2008年实施的对大学生进行国际在线调查“环球对待动物调查07/08”。该调查设计了超过 90种变量,调查问卷使用被调查者所在国家的官方语言书写,调查的参与者是由本国的调查项目合作者从不同的地区按照随机原则邀请而来。截止到2008年中期,该调查总共收到来自12个国家的4514份调查问卷。这12个国家是:中国(大陆)、捷克共和国、伊朗、爱尔兰、马其顿、挪威、葡萄牙、塞尔维亚、韩国、西班牙、瑞典、英国。昆士兰大学及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动物福利部门为该国际调查提供了资助。

为增加调查结果国家间的可比性,Jenia Meng将调查结果按照其他参考资料提供的性别比例,教育程度和专业进行了加权调整。调查结果也按照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大学入学率进行了调整。

Jenia Meng用了因素分析、专门为这个项目开发的电脑程序和其他类型的数据处理技巧处理了调查的原始数据。根据对待动物态度的不同类型,Jenia Meng总共建立了九个对待动物态度的指数。其中两个指数可用于计算人们对于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的态度。

这两个世界首创的指数的在线计算器可在下面网址访问到:

http://jmeng.goodeasy.info/AnimalWelfareIndexAnimalRightsIndex/cn.php

书中Jenia Meng也从进化的角度探讨了正面对待动物的态度的源头。她同时探讨了整体论(holism)和对待动物的尊重之间的关系。Jenia Meng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结论,但她在《对待动物态度的起源》一书中的概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章节只列出了那些最可靠或者最重要的结论。这些结论如下:

动物保护和素食主义两个概念在不同的地区国家有着不同的定义。

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和很多因素联系在一起。一些普遍存在的对某些社会对待动物态度的(有偏见的)认识是不完整的和不具代表性的。

有三种对待动物的基本态度:折磨避免、对动物的尊重和新动物福利主义。折磨避免和对动物的尊重是两种根本上不相关的对待动物的态度。人们不能通过了解某个人群对这两种态度中的一个去预测人们的另一个态度。折磨避免和对动物的尊重是很多其它因素的产物。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态度。人们不能评论哪一种态度比另一种更高级。人们不应该认为关注动物折磨的社会比关注对动物的尊重的社会更加高级。

折磨避免是一般人认为的动物福利主义。传统的动物福利组织是“避免酷行(Cruelty)”的组织。对于酷行(Cruelty)的定义而言,折磨 (Suffering)是关键词。动物权利是动物福利主义和对动物的尊重两者结合的产物。当一个地区的动物福利水准低而对动物的尊重水准高的时候,这个地区可能同时有较低的动物福利主义水平和较高的动物权利水平。

人们对整体论的态度是和他们对动物的尊重的态度联系在一起的。

Gary L. Francione提出'新动物福利主义'的术语也被Jenia Meng的研究科学定义。与Francione对这种观点提供的描述一致的是,新动物福利主义的观点不动摇动物的人类所属物地位。这是欧洲动物权利运动里的主流态度。数据分析得到的科学定义同样符合Francione所说的新动物福利主义不同于动物权利的观点。动物的完整性和动物园问题是动物权利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工业化的西方的“动物权利”运动里,这些问题很少受到关注。

总体上,四种动物保护类型占所有对待动物态度的32.8%。四种不同的动物保护在各国的关注程度是:新动物福利主义——英国>塞尔维亚>马其顿>西班牙>中国,捷克,爱尔兰,挪威>伊朗,瑞典>韩国

动物福利主义——英国>西班牙,伊朗,挪威,塞尔维亚>中国,捷克,爱尔兰,韩国,马其顿,瑞典

对动物的尊重——英国>马其顿>中国,塞尔维亚>西班牙>捷克,爱尔兰,韩国,挪威,瑞典>伊朗

动物权利——英国>塞尔维亚>马其顿,西班牙>中国,捷克,爱尔兰,伊朗,韩国,挪威,瑞典

其他类别对待动物态度的程度是:

自然主义(侧重反对改变动物基因的操作)——爱尔兰,瑞典,英国>西班牙,马其顿,挪威,塞尔维亚>捷克>中国>韩国>伊朗

尊重动物的自主权——马其顿>塞尔维亚>中国>捷克,西班牙,韩国>爱尔兰,伊朗,挪威,瑞典,英国

支持动物实验——中国,捷克,西班牙,爱尔兰,伊朗,韩国>挪威,英国>马其顿

野生动物保护(本项不等同于英文中的Wildlife Conservation,更加接近对野生动物的尊重)——英国,中国>捷克,西班牙,伊朗,韩国,马其顿,挪威,塞尔维亚>爱尔兰,瑞典

动物给人带来的精神力量——爱尔兰>中国>捷克,瑞典>西班牙,马其顿,挪威,塞尔维亚,英国>伊朗>韩国

(注,上述各国中,英国调查样本存在随机偏差的可能性较大,故其排名位置可能不准确,需要更多后续研究考察英国相对于其他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

这九种动物保护类型占了所有对待动物态度的50%

尊重动物的自主权被确认为是一种正面的对待动物的态度,是尊重动物的核心,但这种观点很多时被错误的理解成厌恶回避动物。

人们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动物保护的态度都和他们对世界大事的态度相关,但在现阶段,对动物福利主义的态度是预测对世界大事态度的最好指标。

女性平均比男性对动物有更多正面的态度。

人们认为动物的感知能力的排名是:人类婴儿>泛类人猿>其他哺乳动物>鸟类>冷血动物

远东传统,希腊传统和很多原住民土著传统对动物尊严崇拜的程度比亚伯拉罕宗教崇拜的程度要高。

一些证据表明社会阶层地位高的人群,平均上对动物的尊重态度较低,需要更多研究了解社会阶层是如何影响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的。

意识形态相似的国家(特别是那些受共产主义影响的国家的学生)的学生对动物保护和世界大事的整体态度近似。但是这种相似性也可能是由于这些国家相似的人的福利水平造成。

Jenia Meng博士在书中研究分析了大量的关于在世界不同地区对待动物态度的现存的文献和第一手的科学调查的结果。比较其相似和不同,分析了各种可能的成因。她总结:影响不同态度形成的因素可概括为来自两个主要的源头。

一是文化基因(Meme),这是所有不是通过基因代代相传的信息。它们形成了人们对待动物的世界观。这个基因源头的表现形式是:传统,宗教,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等等。

二是基因(Gene),基因是人类遗传对待动物的态度,包括:继承的移情作用(表现为性别,个性等造成的);主体在社会阶层里的地位(例如社会经济地位);和对象动物的基因相似程度(表现为所认为的动物的感知能力等)。

基于研究中所产生的所有信息,Jenia Meng认为虽然很多因素和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相关,但这些因素可归结到文化基因和基因这两个基本源头之上,而这两个源头可使他们所携带的信息被进一步统一起来。[3]

《对待动物态度的起源》深刻的探讨了人们对待动物态度起源的各项因素,对于动物保护和人们与动物和谐共处,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试管肉

本章节选自ARC中文动保小百科同名条目

阅读[试管肉]最新版本请访问:http://APpedia.ARC.CAPN-online.info Copyright ©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邮件地址:APpedia@ARC.CAPN-online.info本条目初稿作者:罗勒

试管肉,也被称为实验室肉或培养肉,是一种在实验室中被培养出来的“肉类”,它是动物身上的肉,但它却从未属于任何一头活生生的动物。在20035月,一些科学家开始实验性地在实验室中培养肉类,即所谓的试管肉,但目前试管肉还未被投放到市场。原则上讲,任何动物的细胞都可以是潜在的试管肉来源。乌德勒支大学的肉类科学博士Henk Haagsman说:“在6年内餐饮业将通过试管肉获得一种新的原料来源,他们将可以在他们的批萨和酱汁中使用一种新的肉糜,它的成本与口味都将与普通肉类相仿。”

制造试管肉的过程为:首先从动物活体或死去动物的尸体上提取活的干细胞,然后将它们放置在三维的培养环境中。在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质的培养液中,干细胞逐渐分化为肌肉细胞,最终长成肌肉纤维,被人们“收割”用于生产肉制品。

由于现在大部分试管肉都是在实验室层面上被制造出来的,制造试管肉的成本令人望而却步。美国南达科他大学的动物学教授 Douglas McFarland说:“我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去超市买上一块试管肉,因为它太贵了,而且我不知道现在到底有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试管肉的研究。”但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将会大大降低成本。试管肉的成本仅限于肉类生产,而传统肉类的成本则还包括饲养牲畜、环境治理的成本(在美国,每年牲畜要生产14亿吨的垃圾)。但现在人们还不知道试管肉是否会比传统肉类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试管肉与仿制肉不同,仿制肉的主要原料是豆类,主要成分是植物蛋白。而试管肉则是地地道道的肉类。

肉主要由动物肌肉构成,目前大致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制造试管肉,肌肉细胞和结构化的肌肉。其中后者比前者的难度更大。肌肉的主要组成是肌肉纤维,这是一种有着多个细胞核的长条状细胞。它们不会自我繁殖,只会在有前驱细胞要结合时出现。前驱细胞可以是胚胎干细胞、神经细胞和肌肉组织的干细胞。理论上这些前驱细胞可以在实验室里被很容易地培养出来,然后再使之结合。但对于肌肉的实际生长来说,这些细胞想要合适地生长,必须确保有与它们连结在一起的血管来给它们输送氧气、营养,带走废物。此外,试管肉的培养还需要别的些组织如脂肪细胞、和能够使组织按正常形态生长的化学信使。最后,试管肉还需被控制,按人们的要求生长。

正在分化成肌肉细胞的老鼠干细胞

2001年,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皮肤科专家 Wiete Westerhof 和商人Willem van EelenWillem van Kooten共同宣布了一项制造试管肉的专利(专利号W09931222)。他们在肌肉细胞中植入胶质基原,然后将其置于营养液中使之生长。美国人Jon F. Vein 也申请了一项制造组织改造过的肉类的专利(专利号US6,835,390B1),他将肌肉和脂肪细胞放置在一个综合环境中来制造牛肉、禽肉和鱼肉。

试管肉的支持者们认为试管肉可以改善动物的福利状况。用试管肉取代传统肉类可以减少肉用动物所受的痛苦。一些道德主义素食者也可以将它们接受为食谱的一部分。由于试管肉是在一个相对隔离的环境下培养的,从而避开了一些危险因素,因此试管肉也比传统肉类更干净,所受的疾病威胁也较少。此外,试管肉也不像饲养场动物那样含有生长激素和抗生素。因为我们可以控制试管肉的脂肪含量以及其它一些化学构成,试管肉将比目前的肉类的营养更均衡,更健康。试管肉还能降低对环境的消耗,为长期航行的宇航员提供新鲜肉食。试管肉能使一些在现有条件下培养成本过高的肉类(例如狮子)的培养成本降低,从而丰富人们的食物选择。

试管肉的反对者则认为在培养试管肉的过程中,动物还是被利用了。习惯于享用自然生长的肉类的人可能会不适应这种高科技产品。人们还很关注试管肉的健康状况。像其它食品一样,试管肉也需经过一系列检验检疫步骤。最后如果试管肉开始流行的话,人们担心农民们可能会因为饲养牲畜的高昂成本而大量屠宰它们。

现在试管肉的支持者似乎在争论中占据了上风。他们的理由与人们在争议医疗性克隆时的理由相似,干细胞并不是生命、而只是一堆细胞。盘子里的一块试管肉,作为一块没有生命、情感与意识的组织,和一块石头没有什么差别。

目前,关于试管肉的严肃研究还很少,它们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障碍:

1.细胞的自我繁殖。尽管在现有条件下,使干细胞分裂并不困难,但肉类生产要求它们必须快速繁殖。

2.培养介质。细胞的自我繁殖需要食物来源,它们的培养介质应该含有一系列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营养要素。对于不同的目的,对于培养介质又有不同的要求。

1)商业目的。要求介质应该是低成本的。

2)环保目的。要求保证培养介质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表示培养介质除了要为试管肉提供足够营养,同时介质应完全取自可再生资源。使用从矿石中提取的矿物质将不被允许。

3)动物福利目的。培养介质不应取自于动物,尽管它们可能比其它来源更为有用。

3.生物反应器。营养和氧气需要被送达各成长中的细胞,在动物活体中这个任务是由血管完成的,生物反应器必须有效地复制这一系统。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细胞置于一海绵状基座中,然后在其中注入培养介质。

最早的试管肉研究可能是托罗大学的M. A. Benjaminson,他的研究小组曾在实验室中培养金鱼的肌肉组织。2004年,一些研究者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新收获(New Harvest),他们致力于促进试管肉的研究。他们认为试管肉将在未来几年内被应用于香肠、汉堡。荷兰是最早开始系统研究试管肉的国家。20054月,一项关于试管肉的研究计划在荷兰展开。阿姆斯特丹大学、爱因霍芬科技大学、和乌德勒支大学,与香肠生产商Stegeman合作参与了该计划。荷兰政府为该计划提供了200万欧元的资金。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们将负责研究适合的培养环境,爱因霍芬科技大学的生物工程师们将设计能使肌肉组织快速生长的生物反应器,乌德勒支大学的细胞生物专家将寻找合适的干细胞以及使它们迅速生长的方法。2006年,匹兹堡大学宣布该校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种创新性的生物染色定位技术,可以控制从碎肉中提取的肌肉干细胞照人们的意愿去长成肌肉细胞或骨骼细胞。2008421日,善待动物组织(PETA)悬赏100万美元,寻找能够培养出在各方面与自然肉相匹敌的商业试管肉。

2007615日,试管肉研究联盟在挪威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一所实验室中成立,它是一个由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家们所组成的世界性组织。它的目标是能协调各界对试管肉的研发工作,为之筹集资金,以期早日实现大规模生产可供人们食用的试管肉。这个组织目前由一个担负特殊任务的委员会临时领导,临时领导期将一直持续到2008411日第一届试管肉论坛召开为止。在这次论坛上将确定试管肉研究联盟的组织结构、科研目标和未来策略。

第一届试管肉论坛现场照片

第一届试管肉论坛有挪威食品研究学院和挪威大学生命科学院主办,在挪威大学食品研究学院召开,论坛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讨论并确定目前在试管肉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成立一个能将各方研究力量整合到一起,并为之提供资金支持的组织。在大会上,研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和来自欧美的组织、厂商代表作了发言。经过3天的讨论,大会认为今后试管肉研究的重点是发展能高效并大规模地从干细胞生产肌肉组织的加工技术,和研发价格低廉、生产容易且不涉及动物性原料的培养介质。大会还讨论决定了试管肉研究联盟的组织结构、规则和资助策略。试管肉研究联盟的工作重点将是协调各方研究工作,为大规模生产食用试管肉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由于该联盟的法律架构还不确定,大会决定原先的临时委员会将继续执行其领导职能。

另一个致力于发展试管肉研究的组织是New Harvest 组织,该组织的董事会由生物学家、农业专家、公共健康专家和医学专家组成。New Harvest 组织在2004年成立,其成立的目的是支持肉类替代品的研究,它的长期目标是发展出一种能在经济上与传统肉类竞争的肉类替代品。它的资金主要用于资助食品科学研究和一个用于交流科学创新的论坛。

Henry Spira

本章节选自ARC中文动保小百科同名条目

阅读[Henry Spira]最新版本请访问:http://APpedia.ARC.CAPN-online.info Copyright ©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

ARC中文动保小百科邮件地址:APpedia@ARC.CAPN-online.info本条目初稿作者:罗勒

亨利·司皮拉(Henry Spira, 1927.6.19-1998.9.12)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动物权利活动家。

Henry Spira的照片

早年生活:

亨利·司皮拉出生在比利时港口城市安特卫普,在他出生后,他的家庭曾先后移居德国、英格兰、巴拿马。 1940年,为了躲避纳粹迫害,他们举家迁移到了美国。司皮拉在16岁时离开家庭,成为一名商船海员。但由于参加左翼政治运动、包括参加社会工人党和工会活动,而在麦卡锡时代被视为安全隐患,最终遭到解雇。随后他参军,并于1953-1954年在柏林服役。在军队中度过两年之后,他在位于新泽西州林登市的通用汽车工厂流水线上工作。1958年,他以成人学生的身份从纽约的布鲁克林学院毕业。1966年,他开始在纽约的一所高中教授英美文学。在此期间,他还去美国南方报道黑人民权运动(civil rights movement),撰文批评美国联邦调查局迫害左翼组织和黑人民权运动(civil rights movement)。古巴革命发生后,他还亲赴古巴报道了当地发生的社会变革。在20世纪60 年代,他还参与了改革美国海员工会的运动。这些丰富的社会活动经验构成了亨利以后成功开展动物保护运动的重要因素。

转变:

45岁以前,亨利·司皮拉对动物毫无兴趣,他从没有饲养过宠物,在吃肉时也没有考虑过肉的来历。但在1973年,他的一位朋友在去欧洲远游前将他的宠物猫交与亨利代为照顾。在与猫的相处互动过程中,他的心里逐渐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宠爱一种动物的同时,把刀叉伸向另一种动物?随后不久,亨利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介绍彼得·辛格和他的动物解放思想的文章。尽管该文章对彼得思想的质疑多于认可,但还是让亨利对动物保护产生了兴趣。1974年,亨利·司皮拉参加了彼得在纽约大学开设的一门有关动物权利的成人教育课程。随着课程的进行,他逐渐放弃了自己食荤的习惯,转变成一名素食者。在最后一堂课结束后,他组织几名同学在他的寓所中聚会,开始了他的第一场动物保护运动。而这场运动就是后来有名的纽约自然博物馆实验猫运动。亨利对此的解释是,如果你看到一些不对的事情,你必须做些什么去改变它(If you see something thats wrong, you got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此后一直到他 71岁病逝,他都一直在为动物解放运动而奋斗。

主要事迹:

1974年,司皮拉成立了动物权利国际(ARI)。在他的领导下,动物权利国际与其它一些动物保护组织一起,发起了一系列声势浩大且效果显著的运动,这些运动包括纽约自然博物馆实验猫运动,露华浓德莱塞实验测试兔运动,五成致死剂量测试等。

纽约自然博物馆实验猫运动

这是亨利·司皮拉领导的第一次动物解放运动。在他结束了彼得·辛格关于动物解放的课程后,他和他的一些同学开始策划实施他们的第一场运动。他们审慎而明智地选择了他们的目标。他们首要关心的并不是受害动物的多少,而是他们能够真正给动物带来的福祉。同时,他们的目标也应该不具有较大的反击力,即他们的运动能获得主流舆论的支持。此外,为了吸引媒体的关注,这个目标最好在纽约。

1975年夏,亨利看到了一份由反活体解剖组织提供的关于动物性行为的资料,便选定了纽约自然博物馆作为他们的行动目标。当时纽约自然博物馆正在进行一项将猫的四肢,内脏器官摘除以观察这些残障情况对猫的交配行为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很难讲有什么实际意义或创新价值,公众对猫的感情也较一些普通动物更为亲近。此外,该实验的资金来源是美国国家健康局下属的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这意味着纳税人的钱或许没有被合理地使用。

19766月,在经过约1年的准备后,亨利·司皮拉开始了行动。他首先写信给纽约自然博物馆、动物行为部的主席兼部长,同时也是该实验的主要实施人Lester Aronson,希望能在不进行大规模抗议的情况下结束实验,以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但这封信没有得到任何回复。随后亨利几次试图与Lester Aronson进行交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随后,亨利开始向媒体求助。在被纽约时报拒绝以后,亨利·斯皮拉在一个小电台播出了关于纽约自然博物馆所进行的实验的情况。节目播出后,纽约自然博物馆仅6月就收到了400份抗议信。亨利还将相关资料送给其它动物保护组织,邀请他们加入他的抗议活动。7月份,博物馆前出现了第一场抗议活动,示威者举着海报并散发传单。抗议活动每周不断地持续了1年。在每次抗议活动结束后,示威者们都在中央公园聚会,亨利会向大家报告整个活动的近况,这样就不会使大家感到他们的活动毫无进展。

与此同时,亨利还与纽约自然博物馆的捐赠者们接触,希望他们能在博物馆停止该实验前停止向博物馆提供资助。他们还设计了一条广告,任何个人和团体都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将它打在媒体上来抗议猫实验。消息越传越广,博物馆方面在7月收到了650封抗议信,8月则是1500封。作为对抗议活动的回应,很多人取消了博物馆的会员卡。博物馆组织了一个动物福利委员会来调查该实验。但调查的结果是该实验没有违反动物福利指南。原来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是实验的实施者Lester Aronson、他的助手Cooper 以及该实验的咨询兽医。11月,亨利开始将他们的矛头指向了馆长,他们把馆长的头像和实验猫放在同一广告上,并设计了一条经过馆长住所的游行路线。尽管如此,博物馆方面还是不愿放弃实验。因为当时无论是政治家还是主流媒体,都没有对此投以较大关注。

终于,抗议活动引起了一名叫克刻(Koch)的议员的关注。他在走访了博物馆后,在他的议会报告中质疑了国家健康局资助该实验的理由。随后,更多的议员也表达了类似的质疑。除了政治上的关注,197610月,《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探讨该事件的长篇文章。文章并没有一味地偏袒科学实验的一方,而是用敬重严肃的态度对待参加抗议活动的团体,并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了用猫作实验的科学家们。

19772月,Lester Aronson向国家健康局表示实验将在同年8月终止,因为他本人将在7月退休,而且抗议活动使博物馆不再是一个进行实验的合适地点。同时,他请求经费能够延长1年,以使他能够完成相关数据分析工作,但也包括对四只猫的解剖实验。博物馆方面隐瞒了后者,只宣布猫实验将在8月终止。抗议团体知道博物馆方面没有说实话,抗议活动因此继续进行。同年5月,他们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了质疑纽约自然博物馆的声明。国家健康局作为回应,宣布经费只能再延长3个月,且只能用于数据分析、不能用于动物实验,由此动物保护组织们在亨利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对动物实验的第一次胜利。

美国化妆品巨头露华浓所实施的德莱塞实验(Draize Test

这是司皮拉另一次著名的抗议活动的目标。德莱塞实验(Draize Test)是化妆品公司检测其产品对眼睛的伤害程度而采取的标准实验。在德莱塞实验中,实验者将各种化学物质滴入动物的眼中(通常是兔子),以测试它们是否会对眼睛产生伤害。在实验过程中,动物被固定住以免乱动,动物的眼皮被金属夹子夹住来防止它们眨眼。不仅实验动物极端痛苦,在实验后动物也面临着眼睛受到严重伤害甚至失明的危险。亨利选择它作为目标,因为兔子并不是人类最亲近的像猫狗一类的伴侣动物,他想借此表达并不是只有人类喜欢的动物才有权利免于虐待,所有具有感知能力的动物都应免于侵害。亨利选择化妆品公司作为目标,因为一般人很难接受数量众多的兔子因为一瓶洗发水或睫毛膏而失去视力。在了解到露华浓公司仅1977年一年就在德莱塞测试中使用了2000只兔子后,亨利开始了行动。

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的限制,要露华浓公司终止德莱塞测试是不现实的,于是亨利把重点转向要求露华浓公司在替代实验的研发上投入资金。投入的资金为17万美元, 即露华浓公司年收入的万分之一。亨利几次尝试和露华浓高层进行沟通,但都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19788月,亨利组织了废除德莱塞测试联盟( Coalition to Abolish the

Draize Test ),要求废除每年使用上千万动物的常规实验,寻求可靠的动物替代实验的方法。联盟成员迅速成

长到包括400多个组织,主要运作费用由美国人道协会(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 )和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 )负担。在当时美国各动物保护组织互不相容、内斗频繁的情况下,能够组织这么大的一个联盟是一个历史性的成功。

197912月,当露华浓公司再一次拒绝改变后,1980415日,司皮拉在纽约时报打出了整版广告。广告中一只兔子的眼睛被滴入药膏,并配以质问:“为了美丽露华浓(Revlon)还要弄瞎多少只兔子?”广告刊登后,抗议信如雪片般地被寄到露华浓公司。面对谴责,露华浓公司回应说德莱塞测试是广为使用的标准测试,且他们正在寻找、但尚未找到有效的替代方法。尽管露华浓公司反映平淡,但它的竞争对手雅芳却作出了正面回应:包括使用被稀释过的样品、局部麻醉、建立数据库以避免重复实验等。广告的另一个结果是《实验动物》杂志的一名编辑对此发生了兴趣。19811-2月,杂志刊登了对亨利长达7页的访谈。在访谈中,亨利强调动物权利运动来自人权运动,澄清了反对动物实验并不是反对科学进步的事实。

Henry Spira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反对德莱塞实验的广告。

19815月,联盟组织了数百人在露华浓公司总部进行了抗议活动。大批支持者要求商店停止出售露华浓的产品,媒体报道了抗议活动,专业杂志《化学周刊》也刊登专文讨论。1129日,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同时举行了反对德莱塞测试的抗议活动,露华浓公司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在经过一系列协商后,露华浓公司最终决定提供75万美元的资金给位于纽约东区的洛克菲勒大学,用于研究德莱塞测试的替代法。有了露华浓公司的先例,雅芳、Bristol-Mayers等公司也开始投资研究德莱塞测试的替代法。

五成致死剂量测试( LD50 lethal dose 50

顾名思义,这个实验是要找到让一群动物的百分之五十死亡的被测物剂量,大部份的试验周期是十四天,但是也可能会进行六个月之久。 1980 年单单在美国,这个实验就用了四百万至五百万只的动物,即使是幸运的在没死的百分之五十之内的动物,也会十分痛苦并有严重疾病。如果被测物毒性很低,就意味着动物们必须吃下极大剂量的被测物才能造成死亡。这个试验始于1927 年,在那个年代,有些药物没有纯粹的形式,而它在治疗和致命之间的剂量范围又很小,因此需要一个试验方法决定精确的剂量。由它提供的统计结果,后来变成新化学产品的标准毒性测试方法,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口红到厨台清洁剂、蒸馏水、食用色素、装饰圣诞树的人造雪,全都用此方法来测试。由于动物的物种不同,致死量差异很大。试验通常在二种不同的物种身上进行。这个试验的问题是,即使我们知道吃了多少剂量会让狗或老鼠在十四天内死亡,这并不表示我们就知道了人经年累月吃多少量剂量会发生什么事。这个试验不但过时且不具实用性,它所提供的数据也往往毫无意义。

  对五成致死剂量测试来说,即使制造地的美国本土没有规定要试验结果,但如果产品销售地所在国的法令要求要有这样的测试结果,那么厂商还是要作这个试验,因此他们的运动一定要是跨国运动。 1981 年五月,亨利应邀在英国宣布发动国际反五成致死剂量测试运动联盟。

  当亨利还在寻找最佳切入点时,这场运动却提早展开了。亨利获悉宾夕法尼亚州动物权联盟准备在 1982 10月发动针对 SmithKline Beckman 公司的抗议活动。亨利与该公司联络,劝说他们与宾州动物权联盟达成妥协。计划抗议之前一个星期,亨利和宾夕法尼州动物权联盟的代表与 SmithKline Beckman 公司研发部的副总裁( Vice President )史坦利克鲁克( Stanley Crooke )会面,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会谈, SmithKline Beckman 公司接受了亨利和宾州动物权联盟的所有提议。提议之一是与制药业联盟(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 )共同发起一个旨在减少使用动物进行五成致死剂量测试实验的研讨会。克鲁克是制药业联盟的成员,经过他和亨利的共同努力,制药业联盟在1021日发表声明,指出五成致死剂量测试缺乏科学根据,并且呼吁美国政府修改相关规定。在此之后,很快有其他多个组织跟进发表了类似的声明。得到工业界的广泛支持后,亨利在报纸上刊登大幅广告,呼吁社会大众督促他们的议员要求有关政府机构终止五成致死剂量测试。据称,美国交通部有毒物品办公室(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s Office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当年收到超过一千封抗议信。 1983 9月,面对来自国会和大众的压力以及医学界反对五成致死剂量测试的共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召开了一天的研讨会。除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外、并有其他五个联邦政府机构参加,也有科学家、化妆品业和制药业的代表,和包括亨利的动物福利人士代表。会上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声明:五成致死剂量测试的价值有限。极限测试或者剂量范围研究可以作为充份的口服毒性数据。[2]

农场动物福利

农场动物是亨利·司皮拉后期动物保护运动关注的重点。由于涉及一般人的饮食习惯,农场动物的福利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所影响的动物数量也比实验动物大得多。寻找动物实验的替代法,最多只会给化妆品公司带来不便。而提升农场动物福利、或劝说大众吃素,对于养殖业确是直接损害其利润。虽然亨利在此遇到了更大的阻力,但他并没有向某些其他动物保护组织那样不愿触碰这个敏感话题。

亨利·司皮拉将矛头对准了美国家禽养殖业的巨头——弗兰克·普渡。他之所以选择普渡是因为绝大部分被虐待的养殖动物是禽类,而弗兰克·普渡却花费了上亿美元,试图掩饰家禽养殖业背后残酷的现实。19891020日,亨利在纽约时报上打出全版广告,质问普渡欺骗消费者的事实。1991年,当弗兰克·普渡被任命为马里兰大学董事会董事时,亨利参加了要求取消任命的抗议活动。他在马里兰学生报上打出广告,“有一个词能形容那些为了钱而干尽坏事的人-----普渡”亨利指出,普渡之所以得到任命,是因为他捐赠了数百万美元,在马里兰大学建立了一个屠宰场的复制品,并且建立商业化的学校程序,而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将来能够克隆自己。他与其他抗议者一起在马里兰大学董事会召开期间紧紧跟住普渡,进行抗议活动。

亨利还在纽约时报上打出全版广告,详细描述了普渡的农场里虐待动物的情形。“普渡为了利润虐待的并不仅仅是他的鸡” 亨利说,“他还残酷对待他的工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穷人和少数族裔妇女,他将他的工人们视为消耗品。”亨利的伙伴、戴维斯说,“普渡的整个生活方式就是压迫与卑鄙,他的本质是一个恶棍。”

19922月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亨利和他的伙伴们潜入了普渡位于马里兰州的养鸡场,拍下了著名的照片:“悲惨不是健康食品”。在照片中,一只死鸡被扔在家禽的尸体堆上,而在尸堆后面,是普渡的鸡舍。

农场动物福利和素食主义是亨利在20世纪90年代活动的主要内容。他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了脸上被打上了红色烙印的牛只的图片,并配以词句:“这就是美国农业部政策看起来的样子,你能想象它的感觉吗?”在广告刊登后,美国农业部收到了超过16000封抗议信。最终美国农业部在1994年宣布废除强制在进口的牛只脸上烙印的政策。

Henry Spira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反对在牛脸上烙印的广告。

1996年,亨利·司皮拉在华盛顿时报上刊登系列整版广告:吃掉你的宠物猫和宠物狗的5个好理由。在广告中,亨利呼吁人们不能在关爱一些动物的同时,却忽略另外一些动物所遭受的痛苦。

亨利·司皮拉拍摄了一张在美国贝塞斯达海军医院被囚禁了几个月的猴子的照片、并将其寄给了黑星有线新闻社,后者向全世界展示了这张照片。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在看到该照片后下令取消向美国出口猴子,因为这张照片证明了美国将从印度进口的猴子用于军事用途,从而违反了美国与印度早先达成的协议。

司皮拉的其它活动还包括,说服美国所有大型屠宰场放弃使用吊起屠宰,发起成立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好未来研究中心,以引人注目的广告促进素食。他曾与麦当劳协商,改善麦当劳的原料动物的福利标准。

策略与矛盾

亨利·司皮拉的运动追求的是一种厂商与动物都能最终获益的“双赢”局面,因而在争取动物福利时,亨利经常采取一种更为务实的态度。他在运动开始前选择公众敏感的目标,提出实际的诉求,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把世界两极化。他善于利用媒体资源,联合其他动物保护组织,同时对对手也保持尊重。并且他经常通过与对手谈判,协商解决争议,而非对抗到底。但他的温和务实的理念与一些较激进的动物保护组织相悖。

例如亨利支持工业界用少量动物进行极限剂量测试,却受到来自动物保护运动内部的批评。1985 年,美国善待动物组织(PETA)发动了新的反对德莱塞测试抗议活动,抗议的矛头指向雅芳和 Bristol-Myers 等化妆品公司。亨利对此表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只要对手已经接受了最初的诉求并且真诚地在为解决问题进行努力,动物保护人士就不需继续把他们作为抗议对象、施加更大的压力。亨利试图说服人道对待动物等组织把注意力转移到制药业和化工业的实验动物,以及尚未被关怀的处境更为恶劣的数量庞大的农场动物。此后,善待动物组织在 1987 年发起针对宝侨的新活动时,亨利更公开出来支持宝侨批评善待动物组织。亨利与善待动物组织的关系从此不断恶化。由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亨利坚持原则,坚守自己的承诺,在必要时甚至不惜和其他的动物保护组织对抗。

个人生活

亨利的这一生缺少了很多一般人认为是重要的东西:他终生未婚,没有子女,父亲和小妹死于自杀,母亲长期为精神疾病所苦,但他一直对生命抱着积极正面的态度。他在租来的公寓过着简朴的生活,对物质的要求极其简单。在他的公寓中只有一些旧家具和一根给他的猫爬的老树枝,另外就是从地板叠到屋顶的动物保护运动的数据。他不去一般人视为当然的娱乐,不看电影、听剧、上馆子,也不请客派对,他在二十年中没去度过假。然而他在晚年对自己的一生没有遗憾,因为他做的是他喜欢而且觉得值得做的事。做他认为对的事,必要时也不害怕和别人站在敌对的立场,给他带来了快乐和充实的生活。亨利曾提到在他当海员时薪资甚丰,他可以到一些好的地方享受,那些经历是很有意思,然而那并不让他觉得快乐。亨利最后说,如果重来一次,他还是会做他做过的事,还有什么比减少世间苦难更好的工作动机?[2]

亨利·司皮拉在1998年死于食管癌,他一生的事迹被彼得·辛格在《Ethics Into Action: Henry Spira and the Animal Rights Movement 》一书中所记载。

资料来源

本手册全部材料参考自ARC中文动保小百科(专业的动物保护电子书)http://APpedia.ARC.CAPN-online.info 了解手册内数据信息的详细出处请访问ARC中文动保小百科http://APpedia.ARC.CAPN-online.info

版权说明、联系我们

本手册ARC版权所有

如需部分转载请先获得我们的许可

欢迎给我们发邮件info@ARC.CAPN-online.info

对待动物态度的起源 - 对人类肉食行为的探究-动物权利在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