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相关内容

发布时间:2013-04-22 11:46:04

丹霞地貌简介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布区内往往沟壑纵横,起伏剧烈,风化壳较薄,土壤养分较少,生态平衡脆弱,除有重要矿产者外,不宜作为工、农、交通用地。而典型的丹霞地貌则山块离散,群峰成林,山顶平缓,山坡直立

丹霞地貌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分布,类型多样。研究丹霞地貌区域的资源保护、环境培育和开发利用方向,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实践意义。尤其是作为一种优良的风景地貌,具有很高的自然价值。丹霞地貌风景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工作者面对着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意义重大的研究任务。

开发和保护措施、意义

丹霞地貌的坡面陡峭,垂直节理发育,软岩层又通常被雨水或流水侵蚀为凹巢或层状洞穴。在一定条件下,被侵蚀为凹巢或层状洞穴上方的山体,由于重力作用将会产生崩塌现象。在丹霞地貌山体中有些崖壁已经处于极限稳定状态,因此应尽量避免修建公路、旅游设施时过度切坡、掏洞,以防引起平衡的破坏而造成崩塌。应尽量不在丹霞山体上修建亭、台等建筑,更严禁开山采石,以免山体遭受破坏。对于一些风化强烈、层状剥落明显的山顶山坡或形态良好的山体、石柱、石墙,应围栏保护,严禁攀爬。设立网格状保护,预防因雨水导致的滑坡和坍塌。

此外,还应在丹霞山体上多进行绿化建设。多种些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藤本植物,这些藤本植物以本地品种为宜,这样对环境适应强,栽培容易成活。藤本植物覆盖于丹霞山体的裸岩块,不仅能附着土壤,还能减轻雨水对山体的冲刷、侵蚀。

在丹霞地貌开发时应注意特殊的人文景观与珍贵野生动植物的开发。还可以发觉一些类似最大、最高、最奇的风景。比如丹霞地貌的古人类居住遗址、古代崖墓、摩岩造像题刻、宫观、寺庙等。还有丹霞地貌景区内分布的珍稀野生动植物以及众多的古树名木。这些将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并且能加强景区的神秘感,对丹霞地貌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好的宣传作用

在开发丹霞地貌时,要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开发与保护并不是一对矛盾体,将开发所获得的资金投入丹霞地貌的保护中去,同时只有保护好丹霞地貌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丹霞地貌,只有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让丹霞地貌资源的利用得到良性循环。这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研究,找到一条开发利用丹霞地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丹霞地貌是地壳演化到一定历史阶段而出现的特殊地貌类型,其地层、岩性、沉积环境、构造、坡面发育、形态特征都表明它的特殊性,丹霞地貌及其相应的基础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中生代以来的地壳演化特征,深化和丰富地貌学理论。丹霞地貌研究是在中国诞生、发展、成熟的一个地貌学分支学科,是中国地学工作者对科学的一份贡献。

依法对丹霞地貌进行保护

制定保护丹霞地貌资源的法律法规,详尽地规定保护区内各种旅游资源的具体保护条款。同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避免旅游区在开发利用时造成建设性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如利用《文物保护法》,以保护丹霞地貌里面的人文景观免受破坏;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以保护江、河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以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此外,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相关案例:

(一)

江郎山,位于中国浙江西南部,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系列中浙江片区唯一代表。在较小的范围内,江郎山集中地发育了早白垩纪火山侵入杂岩、中晚白垩世构造形迹与红层盆地、新生代断层、构造盆地及断块山地、夷平面与红土风化壳、冲洪积扇、强烈侵蚀沟谷以及丰富的裸露岩石风化现象。展现了中国大陆东部的构造活动、盆地堆积、古生物演替、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地貌变动以及古气候变化等重大事件,呈现出了丹霞地貌演变中神秘而又令人惊艳的地史记录。

江郎山丹霞地貌的后续开发保护

江郎山丹霞地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人类的活化石,对其所进行的后续开发保护非常重要。

从江郎山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江郎山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在造山运动时期地层抬升时所造成的张性断裂带,在处于岩石当中的钙质胶结物,以及流水的切蚀作用下,使得山体不断地进行风化、崩塌,最终逐渐形成了高耸独立的三爿石丹霞石峰奇景。可想而知,这一系列的风化、崩塌比不会因为江郎山的形成而停止,一切都还在继续着。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终有一天高大的石峰会变成矮小的石柱,江郎山壮观的三爿石最终会因为不断的风化剥蚀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如今,江郎山丹霞地貌已处于老年期,对其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对于保护景观,我们应该根据引起丹峰消亡的内外因素,从根本抓起,减缓它的风化衰老的进程。根据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总结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我们得出了以下一些保护措施:

(一)保护植被非常重要。植被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有利于增强丹峰的抗风化能力 ,形成良性的循环;同时,保护植被还能维护和美化江郎山的自然景观,像“绿荫坪”、“树杪飞泉”、“风卷残叶”等景观都是因为绿荫如盖,林木葳蕤而出名的。

(二)江郎山景区在规划景区的排水系统时 ,必须弄清区内断裂构造的分布情况 ,尽量避免沿断裂排泄 ,减少流水对丹峰的下切作用。

(三)在景区开发施工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防止诱发岩块或山体沿断裂发生滑塌。对有可能发生崩塌的重要景点上的岩块要及时将其进行固定。

(四)要注意保护当地的大气环境,减少环境污染,避免酸雨的出现。因为酸雨对岩石中的钙质胶结物有很强的溶解作用 ,会加速岩石的破碎。

(五)调整景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

(六)通过制定游客控制战略方针、分散游客游览线路、错开游览时间等多种管理引导方法,控制景区内游客数量。使江郎山在提高知名度,突出普遍价值的同时能更好的得到更切实有效的保护与展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

(二)

湖北省恩施市的丹霞地貌,近些年来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前瞻性科学规划缺失的情况下,一些红色砂岩结晶而成的浑圆的小山丘被一一推倒,一些丹霞岩石所拱护的小山湾被一一填掉,美不胜收的地质生态与植被生态同归于尽,曾经赭红色棋子般林立的棋阵渐渐变成广厦嵯峨的人造平原。如果说,“文革”对我们的历史民族文化曾经造成毁灭性的灾难;那么,市场经济大潮时期的某种急功近利,即一朝一夕时期经济效益与施政业绩的驱动(主要是无统一规划或规划不完善的土地商品化),势必对我们独具的生态文化(含地质生态文化与植被生态文化)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当然,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是必要的,人们对地形地貌有节制的改造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以为,建设者们应该站在某种人类文化审美的高度,抱着对子子孙孙乃至千秋万代负责任的责任感、使命感,在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二者之间集思广益,慎取慎舍,真正地做到长短结合、科学规划、强化特色、因势利导;做到建设与保护水乳交融,互为依托。我们不但要将恩施州府建设成为开放的现代化的中等城市,而且要考虑将恩施护佑成为独具特色的 巴巫恩施”(历史民族文化方面,含古老的巴巫文化及其沿袭下来的土司文化与卫所文化、红色文化与抗战文化)、“丹霞恩施”(指生态环境方面,含独具的地质生态与植被生态)。所谓“仙居恩施”,落到实处,应该是“巴巫恩施”、“丹霞恩施”与现代化工商业恩施、信息恩施、人居恩施的完美的复合品。

如何打造地质特色上的“丹霞公园”即“丹霞恩施”呢?我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在城市建设的规划方面广泛征询专家的意见,不妨组建一个生态与文化方面的名符其实的专家顾问团,让他们参与城市的远景规划。

其一,应对恩施城建从宏观上进行总体策划,突出其丹霞地貌的城建特色。建设者们应该从空间视野与文化视野的高度上凌空俯瞰,将恩施这一红色盆地当做一局棋来走活,尽可能发挥“丹霞棋子”的作用,巧布方阵,暗设玄机,为旅游者提供美的妙悟与想象空间。

其二,应对丹霞名景如碧波峰、挂榜岩、龙首山、大沙坝、龙洞山湾、通天洞、洗爵溪、蛮王寨、女儿寨等,实施永久性的保护措施。可在其间修建旅游便道,点缀文化小品但不宜植入大规模的建筑。

其三,应对丹霞峰丛中的城建规划采用地上地下相结合的方式,多用隧道、地下建筑、桥梁、回廊等相互勾连,维护其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之自然形态,不宜一味地挖山不止、填坑不已,唯“平”是图。起起落落的丹霞峰丛若加上迷宫式的洞城与桥城的特色,再在建筑群中点缀适当的园林化,保留适当的野山风情区,这就叫借势造奇,妙笔生花,那么,山间红色盆地的恩施就成了名符其实、巧夺天工的“丹霞公园”了。

丹霞地貌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