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读后感2000字

发布时间:2019-02-26 09:37:28

老人与海读后感2000

  圣地亚哥是一个独自在大海里的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人,大海砺练了圣地哥亚,他不甘于失败,时刻都想从头做起,下面是XX整理的老人与海读后感2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读后感2000字范文一

  爱看世界名著的我,每每看到海鸣威的名字,会选择略过,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

  而长大的我自然不像小时候那么“挑嘴”。也是直至这次看《老人与海》,我才忽然想起,自己曾脑补过这个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老人出海,一不小心被鲨鱼吃进肚子里,奋斗数十日,终于从鲨鱼的肚子里出来了,并成功击败鲨鱼,然后拖着它的尸体回到岸上。

  哈,别问我这个故事是怎么脑补的而来的。也该庆幸当年考试没有涉及到《老人与海》这部世界名著,不然要写简介啥的,我肯定直接将上述这搬下来,就不知语文老师会怎么想了。

  至于真的没看过《老人与海》的你嘛,下面有个简介,助你了解:老人出海已经很久没钓到鱼了,上一次钓了一段时间的大鱼,是在没钓鱼后的85天。人似乎都有些迷信,待又到一个长达85天没钓到鱼的日子时,老人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钓到鱼,并且他也坚信今天自己一定能钓到大鱼。后来在他的坚持下,果真有条前所未有的大鱼上钩了。鱼很大,都不知拼搏了多久,老人才“征服”了这条鱼。然而大鱼的血在海中扩散,引来鲨鱼的追逐。老人只好继续拼搏,待他回到岸上,钓回来的鱼只剩下骨头了。

  这本书,看着还是蛮震撼的,无法忽视的是作者海明威对老人捕鱼这过程中的笔墨挥洒,看着他的文字,自己仿佛就站在上帝视角,看着老人是怎样与鱼拼搏。

  而最最最“袭击”到我的,是老人的坚持,还有那淡淡的孤独感。

  坚持在汉语中有坚决保持住或进行下去的意思,用我渣渣英文来说就是keep and go on。如果是一件轻轻松松能完成的事,绝称不上坚持,因为它没有“保持”和“进行”;而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是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做着的,不用怎么费力就会去做,你也不会说你是坚持在做某件事。

  而这坚持里,也包含着深深的孤独感。有句老话“如果你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如果想走得远,就一块走”也是这个意思。老人在捕鱼期间,不断重复的一句话就是“如果那孩子在,我……”,这是他让自己没那么孤单,坚持下去的一个支撑点。忽然想起前端时间看的《火星救援》,男主一人在火星上待了那么多天,边看也边觉得孤独。两者不一样的是,《火星救援》的男主是个逗逼,他会自娱自乐。而《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则真的从头到尾都给我感觉到这种坚持的痛苦,却也震撼和触动到我。

  坚持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减肥、想背英语单词……通常想要坚持做一件事,我们会上网去搜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或者他们是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让自己坚持下去。然而,就拿我自己个人而言,我并没有因为看完那些人是怎么做的,而也和他们一样坚持下去。很简单,我坚持着的时候觉得累了就放弃了,用语文作文来说,我就是没有恒心和毅力。

  可如果换个角度,事先我知道了这“坚持”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痛苦”,你做了后也未必能怎样呢?结果可能会不一样。因为我做前我就预料到它的难,可因为某种原因我还要继续做下去,这本书便会成为另一种“打鸡血”。我在坚持的时候会想起老人是怎样的,而自己的坚持也没老人的坚持那般痛苦那般难,那为什么我做不了呢?而不是看着网上那些人是怎么坚持而自己又坚持不下去后,自暴自弃地想“我就是没恒心和毅力的啦”这样。

  一个不屈不饶、毫无任何优势的老人他能拼尽自己的全力去做一件事,而正直青春年华的我们又为何不能?如果你想坚持做些什么,如果你没看过《老人与海》,请先去看看。

  老人与海读后感2000字范文二

  海明威说,“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卡夫卡说,“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谁更像英雄?当然,海明威。

  没有比这两位更天差地远的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如同向世界发表宣言,卡夫卡私下里独自沉吟。海明威总是在户外,满世界寻找挑战和刺激,卡夫卡则蜷缩于仿佛不透阳光的室内,孤灯独对。

  说海明威居然想到卡夫卡,唯一的理由大概是:当年我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内邂逅了这两位。是念大二、大三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对西方现代文学如饥似渴、狼吞虎咽的时期。只要有译本,逮着什么读什么。西方古典文学,“文革”前出版过不少,译界此时奋力填补的空白,但至少给我带来更大震撼的,乃是当代作家。“现代”、“当代”界限不明,时间不是唯一,关键是不“古典”,读多了不难以意会之。饕餮之中,不会有多少人心中有一清晰的年表,众多的西方作家在我们的阅读中狂欢,历时性变成共时性。《城堡》、《永别了,武器》中译本皆是上海译文1980年推出,对我而言,两作家差不多等于同年同月生。在此前后,《世界文学》(抑或《外国文艺》?)上读到过《变形记》,《老人与海》则也有了单行本。

  所谓“同年同月生”远非事实:卡夫卡生于1883年,卒于1924年;海明威生于1899年,1961年开枪自杀,前者年长了十几岁。然在我朦胧的意识中——就是说,从来未加澄清的“想当然耳”——二人的先后却是颠倒的,我以为卡夫卡是海明威之后的作家。事后追认,我想当时有此模糊判断,大约只是因为,卡夫卡更陌生,海明威,则自我感觉,很能理会得。

  仍以后见之明,我可以肯定,海明威之能够被我这样的读者无条件地接受,不像卡夫卡那样带来诸多困扰,写实手法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小说中的英雄主义——我在迟疑是否要去掉“主义”二字,因为即使在当时,我也感觉到此英雄非彼英雄,或者说,海明威“英雄”得不那么“主义”。此英雄用海明威批评中的术语,应该叫作“硬汉”,“彼英雄”没那么明确,唯底子仍是我们所受的英雄主义教育。没有英雄的世界是难以接受的,尤其是在文学中。偏偏现代西方严肃的文学里不提供英雄,英难已然交给通俗小说去批量化生产了(其时颇受欢迎的阿瑟?黑利,小说里就总有挽狂澜于既倒的男一号),从卡夫卡到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贝娄(1976)、艾??辛格(1978),都在“反英雄”。

  海明威的秘诀——意义悬置

  “反英雄”好比当头一棒,让习惯英雄的读者晕头转向找不着北,固然在寻味其中的“深刻”,固然被其清醒震憾,但你不能指望习惯在英雄那里找到认同的人去向《变形记》里最终变了甲虫的格里高里攀亲戚。当然,英雄也有时尚的因素,“高大全”式的英雄已是臭不可闻,甚至约翰?克利斯朵夫、于连(《红与黑》)、毕巧林(《当代英雄》)式十九世纪的西方英雄也已渐行渐远,这时候来了海明威,连同他笔下的硬汉。海明威送来了别样的英雄,有道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总是在与环境的对抗中高大伟岸起来,或是征服环境,或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拼个鱼死网破,决不肯和光同尘,随波逐流。于连要“往上爬”,克利斯朵夫向市侩宣战,冲突在所难免,总归于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我不能说海明威的英雄行为当中已然抹去了这层因素,然比较起来,其特征不是与外部环境较劲——他们似乎是在和自己较劲。从尼克?亚当斯系列到《永别了,武器》,到《丧钟为谁而鸣》,到《老人与海》,或隐或显,都是如此,狩猎、斗牛、捕鱼,外加战争中的冒险,都是在跟自己较劲。而在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中,他的英雄获得了定格。

  因为《太阳照常升起》等小说,海明威被视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从根底里说,他当然是。既然是,“时代”在他的小说中自会扮演角色,马克思主义派的批评家不难从他的人物那里找到社会的意义。但是海明威对此显然不在意,他的硬汉也甚少表现出“社会意识”——西方十九世纪小说中英雄在与社会对抗中的投入很难张见,不管外在行为是怎样,裹挟在怎样的时代潮流中,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游离,你可以说,“局外人”的因子,海明威那里也是有的。在《老人与海》里,他干脆将主人公从“社会”放逐,或者说,从“时代”放逐,再怎么从周围人的态度中寻找隐喻,我们也拼凑不出一个“时代”、“社会”,我们面对的还是一个没有时间性的故事。大海、马林鱼、鲨鱼,差不多就是桑地雅哥面对的全部世界。于是乎“老人与海”似乎可以转换为“人与自然”了。但是与天斗与地斗,《鲁滨逊漂流记》里的主人公让我们感到即便在孤岛之上,也有人气的蒸腾,鲁滨逊的意识里充塞着人的背景,海明威的世界却异常的清冷孤峭,没有“人”的存在。所谓“迷惘”是人的附属品,意义缺失,才有迷惘,桑地雅哥远离人群,看上去没半点“迷惘”的影子,那是因为海明威将“意义”这玩意儿彻底地悬置起来。

  没错,海明威式英雄的秘诀就是意义的悬置,而后,跟自己较劲。用现今常见的字面,就是“超越自我”,也可以用现今运动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己和自己比”。因此之故,某种意义上,我觉得那些“硬汉”有几分像传媒上常用以励志的体育明星,即使他们不是在公众的舞台上演出。在迷惘中做英雄不易,我甚至有过怀疑,卡夫卡之后还有没有英雄?但海明威证明了,还可以有,虽说是带有存在主义意味的英雄。“活在当下”应该是他们的口号,或信念。跟自己较劲不是空对空地给自己打气——再用一个大词,“内在超越”总是对象化为“外在超越”,比如说,《老人与海》里桑地雅哥与马林鱼、鲨鱼的搏斗。就像早先小说里的公牛、狮子一样,鱼们与其说是捕猎的对象,不如说是证明主人公勇气的道具。英雄之为英雄,硬汉之为硬汉,当然因为他们身上充溢着勇气,而勇气是对怯懦、恐惧的战而胜之。海明威崇拜司汤达不是没有理由的,除了简洁利落的文风之外,于连们的那股子英雄气肯定对他同样有吸引力——想想看,在是否将手放到德?瑞那夫人膝上的当口,在他犹豫着是否冒险闯入德?木尔小姐闺房之际,于连是怎样激励自己,一次次战胜了自己退缩的念头?不同处在于,于连的“超越自我”目标在出人头地,对桑地雅哥而言,“超越”本身就是全部的意义,就是目的。大马林鱼是否全须全尾地拖回无关紧要,哪怕百孔千疮只剩一副骨架,那骨架也是勇气与意志招展的旗帜。

  海明威式英雄——不怀疑,不认输

  桑地雅哥对怀疑主义有天生的免疫力,这是因为渔夫身份的设定,更是在给自己励志——海明威若有这方面的嫌疑也早已自己给屏蔽了。海明威为自己驱除怀疑、廓清迷惘的努力是投入一次次的冒险,不管是投军参战,还是斗牛出海。他也让笔下的人物在寻求冒险中获得“升华”。全神贯注、心无旁鹜地投入每一次行动是“硬汉”们的特质,也是某种绝对命令。桑地雅哥与自己的行动直接同一,他观看海面的动静,分析大鱼的反应,采取种种对策,包括自我激励,一切都围绕着他的捕鱼行动,具体,确定,毫不含糊,端的是“我行动故我在”,《老人与海》几乎就是由一连串的动作构成,虽然老渔夫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凡人,然用武侠小说中的术语,可称为另一型的“身剑合一”的状态。这状态也就是人们常称道优秀运动员的理想比赛状态:摒除杂念,只想动作要领,眼中唯有当下的目标。不能说桑地雅哥只有外在的行为而无精神活动,海明威虽然惯于放弃或回避意识层面的描写,却也不是一点不给机会,但他决不会让人物陷入无谓的玄想,倘若你看到桑地雅哥在与大鱼搏斗之际出现过片刻的恍惚(“他想,到底是它在拖我回去呢,还是我在拖它回去?”)你千万不要以为人物会进入庄生梦蝶式无益的联想(事实上接下来一句便是“如果我在前面拖它,自然没有问题。或者是它垂头丧气,给装在船上,那也没有问题。可是大鱼和小船并排绑住,一同航行;老人想到,只要它高兴,就让它拖我回去吧”),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决不会让思绪干扰或延宕自己的行动,相反,只会更加意志决定,目标明确。所以桑地雅哥的思绪即或有偶尔的游离(比如想到他支持的棒球队,或是岸上那个似乎是他与人的世界唯一关系的男孩),最终也总是导向自我激励:“‘我对那孩子说过,自己是个精灵’,他说,‘现在正好证明’。以前证明过一千次也不算数。现在他又得证明了。每一次都是从头做起,而做的时候,他从不想念过去。”这种励志的最强音,当然是那个常被人们当作励志语引用的句子:“人不能认输,人可以毁灭,但不能屈服。”

  不认输,不屈服,所以是英雄。“英雄”确乎是海明威的关键词。《老人与海》译林版译者余光中先生的译序起首提及海明威为世人崇拜的原因,恰好说到的也是英雄色彩。余先生且将海明威与拜伦并论,提示二人的相似。在我看来,时代不同,背景有异,他们“英雄”得颇有差别,不过就写作行为对二人的意义而言,却是不无相通。演艺界有本色演员与角色演员之分,作家、诗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作如是观。拜伦这样的浪漫派诗人固是本色出演,海明威应该往哪里归?当然也应作如是观。就像孙悟空拔毫毛生出无数的化身,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几无例外,万变不离其宗,都可视为他本人在“一气化三清”。《老人与海》也不例外。桑地雅哥是海明威理想化的自我肖像,正像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的理想化身一样。和拜伦一样,你很难说海明威是按照自己的模子塑造出了笔下那些硬汉,还是他在模仿那些人物。在此意义上,《老人与海》可以看作是一次自我暗示,或自我的顾盼。不幸的是,桑地雅哥最后悲壮地拖回了那条体无完肤面目全非的大鱼,海明威的结局则是在写完此书几年后自感江郎才尽,一枪把自己崩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笔仍然够“硬”气,此举究竟当看作“英雄”最后加冕,还是脱冕,取决于我们站在什么样的角度。

  写到此不期然地想到《老人与海》另有一张爱玲的译本——不是因为对译本高下能做何判断,而是想到张对自己的译事有过表白,称翻译对象皆非自主选择,所译爱默生等均不喜,唯独《老人与海》是她自己能有共鸣的。衡以对其他作家的直言不讳,张爱玲似乎甚少“卖什么吆喝什么”的举措,这就更让人不解,因为没有比张爱玲距海明威的英雄气更远的了。而在张的语境中,《老人与海》,还有海明威的自杀,大概只能理解为另一种“苍凉的手势”吧?幸而有人不这么看,否则这书也不会成为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了——二十世纪名家作品中,真也找不出多少可充当励志书的。

  老人与海读后感2000字范文三

  好不容易放假三天,闲暇下来,于是顺手找本书看,发觉这一本竟然一直没有看过。于是搬着椅子坐在午后的阳台上,赏花晒太阳,听歌看小说。虽然高中时候即了解大致情节,大学时候又剖析过海明威和圣地亚哥形象,但是真正接触文本,这还是头一回。

  有些惭愧。

  关于剧情。老人与海的剧情简直是简单至极,文如其名,“老人与海”,讲述的就是“老人”,与“海”,或者说是“老人”与“鱼”。其实就是老人在出海前的准备、出海钩到大鱼、鱼浮至水面后与鱼搏斗、获得大鱼后与鲨鱼搏斗,最后拖着鱼刺回到岸边算是尾声吧。没有一点曲折,外加早就熟知,所以看得无甚波澜与激动。

  关于叙述。这不得不说一说,记忆中貌似老人与海的叙述也是很出名的,忘记了,不管它。读的时候,我会不自觉把一句话后面加出很多略去的内容,比如第一句写到他们去吃饭了,那么第二句就会是饭后如何喝咖啡,或者已经回到他的棚屋了,怎么到达的吃饭地点,怎么开始吃的,没有一点多余的赘述。另外,叙述也是极为简略,我以为会对如何捕捉大鱼、如何对付鲨鱼长篇描写,没想到一段两端即结束。而重点都在老人在海上的独自对白。叙述时没有想象的惊心动魄,但能感觉到平静的表面下所隐藏的波澜,或许这就是那最出名的“冰山一角”风格。

  关于心理。老人在海上的心理描写占了很大的篇幅。他时而和鸟儿说话,时而和鱼儿说话,时而和自己对话。和自己的对话中,他时而给自己打气,时而祈祷耶稣和玛利亚,时而对自己的身体部位说话,又时而回忆,时而想象,想象孩子和偶像迪马乔。通过老人的心理活动,我们看到了一个意志力坚强的人,他能够想方设法让自己平静下来,并用尽全力、永不屈服地去战斗,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寂寞的人,只能用回忆和想象来填补生活,没人聊天,只能同自己大声说话。但不管怎么说,他是坚强和乐观的,他能用各种方式使自己摆脱生活的阴影,使自己能够勇敢地生活下去,正如最出名的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他不会让自己被生活轻易放弃,他会勇敢地和自己战斗。

  但是我也想说,这种内心的自言自语正是我们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似乎我们都是如此,至少我是如此。一本书能够成为名著正是由于它能够产生共鸣,能够具有生活的影子。所以当老人在自我碎碎念时,我才觉得是多么亲切,如果我们不能自己用语言说服自己好好生活,那么生活于我们而言,将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关于大鱼。老人在文中不止一次提起过他是多么尊重大鱼,但是尊重它也要战胜它,杀掉它。他十分喜爱这条大鱼,把它当做朋友,但是又相信自己有战胜它的力量,这看起来是多么矛盾。我想这说到底,老人依旧是把自己放在了生活的最顶端,他可以俯视众生,可以喜爱那么多事物,但是不能以伤害自己和破坏自己的生活为前提,老人依旧最爱的是生活,是自己的生活。恩,或许是这样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生活中的摘花。有些人爱花,去摘花,也有些人爱花儿不去摘花。有人说,摘花是喜欢,不摘才是爱,或许没这么简单吧。不摘花,花点缀的是整个外面的世界,摘花,花儿点亮的是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内心。当然,我不忍摘花,我又想让花儿停留在我的世界,于是我疯狂地拍花花草草,无事就要去花草中行走,无事就要站在窗口遥望世界。生活本是矛盾的,我们都不可能做到佛祖的众生平等,怜悯众生,那么做个正常的人,就在矛盾中,估量着度日吧。

  关于孩子。孩子是老人唯一的希望和寄托吧。老人在船上不知念叨了多少遍“孩子要是在这里”,孩子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关心老人、帮助老人、喜爱老人的人了吧,也是唯一肯听老人说话的人了吧。老人捕鱼归来,只有孩子在一路哭泣,孩子在哭老人的艰辛,在哭大鱼被吃掉的可惜,也在哭他人的不解。当然孩子也是老人精神的象征,是老人精神的继承者,有孩子这个人物,才让这部书里没有悲伤,让我们读来觉得希望仍在。

  关于狮子。突然记起来貌似曾经的课文分析中提起过梦见狮子这个场景的寓意,不过想起具体是什么寓意简直太过困难。但对现在的我来讲,狮子是他年轻时候所遇见的,他一直梦到,一是怀念当时年轻的自己,与现在的境况相对比,二是狮子一样强壮的身体只能是在梦中相遇,即使在梦中,也是在隔着一片海域的海岸。狮子只是个渺远的象征。

  关于翻译。或许这是为什么我选择四颗星的原因。海明威的语言风格极其简略,众所周知,前文也略有叙述,但是译者在翻译时,将情节的略述简略翻译,但是具体段落有些语句完全重复,则显得有些与原文不合。中文中尚讲究前后文不重复,何况海明威的叙述呢?但由于没有看原文,不知是否是原文也如此,这里只是妄加猜测。不过本版本的好处就是后面有英文原版,我要感谢海明威是美国人,感谢海明威用语简单易懂,感谢译者和出版社在书中附有原版,待日我希望可以深入研读。

  老人与海读后感2000字范文四

  在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有三次对主人公圣地亚哥的梦的描述,我想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对他的梦做一解析。

  第一个梦是在圣地亚哥准备出海前的晚上做的梦,其梦如下:

  他不多久就睡熟了,梦见小时候见到的非洲,长长的金色海滩和白色海滩,白得耀眼,还有高耸的海岬和褐色的大山。他如今每天夜里都回到那道海岸边,在梦中听见拍岸海浪的隆隆声,看见土人驾船穿浪而行。他睡着时闻到甲板上柏油和麻絮的气味,还闻到早晨陆地上刮来的风所带来的非洲气息。

  通常一闻到陆地上刮来的风,他就醒来,穿上衣裳去叫醒那孩子。然而今夜陆地上刮来的风的气息来得很早,他在梦中知道时间尚早,就继续把梦做下去,看见群岛的白色顶峰从海面上升起,随后梦见了加那利群岛的各个港湾和锚泊地。

  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妇女们,不再梦见伟大的事件,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打架,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妻子。他如今只梦见一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它们在暮色中象小猫一般嬉耍着,他爱它们,如同爱这孩子一样。他从没梦见过这孩子。

  在这个梦中,他梦到小时候见到的非洲,梦与他的童年联系起来,使得他的梦充满了孩童的气息。孩童象征着生命力,活力,纯真,这正是老人的现在心境的象征。他梦到海滩与大山,一方面来讲,这是他生活的片断,他曾生活于这样的地方,所以梦中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也不足为怪,另一方面来讲,这也具有象征意义。海象征着潜意识,山象征着显意识,海可以看作是阴性的能量,比如坚忍,宽容,山象征着阳性的力量,比如意志,冲动。在老人的梦中,这个场景非常的祥和,这象征着老人内在的两股力量的和谐。梦到土人,土人象征着人类的原始的力量。老人在梦中可以嗅到梦中环境里面的气味,这是很难得的,要知道,只有极少数的人才可以做到这一点,做到这一点的人都是可以很好发挥自己潜能的人。

  老人不仅可以在梦中闻到气味,还可以做半清醒的梦,也就是在梦中可以知道自己是在做梦。也是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也说明,他可以自如地调用自己的潜在能量。

  老人不再梦到风暴,风暴象征着强烈的情绪,比如愤怒,不再梦见妇女们,这象征着性,不再梦见伟大的事件,这象征着现实中的欲望,不再梦见大鱼,大鱼也是内在欲望的象征,打架象征着冲突与矛盾,角力象征着力量的抗衡,妻子象征着情感,如今,这些都不再出现在主人公的梦中,也就是说,老人的内心现在没有情绪,没有尘欲,甚至连最基本的情感也淡出老人的脑海,他现在只梦到一些地方和狮子。梦中的地方就是前面提到的,那象征着祥和,平静。

  老人在梦中从没梦到过孩子,孩子是我们所谓的现实的集中体现,在此后海上老人独处时,时常想到孩子,似乎孩子对老人挺重要,因此,孩子不出现在老人梦中看似很让人感到奇怪,但是,就象前面对老人的梦的分析,就可以知道,老人的内心已经没有尘世的情欲,自然梦中不会出现孩子。

  比较有意思的是,老人的梦中出现的主要形象是狮子,在三个梦中都是这样,因此,我们需要对老人梦中的狮子作较多的分析。我们现在先看一下老人的第二个梦:

  第二个梦是在大鱼上钩之后做的,此时老人已经近两天两夜的时间没有睡觉了。

  他没有梦见狮子,却梦见了一大群海豚,伸展八到十英里长,这时正是它们交配的季节,它们会高高地跳到半空中,然后掉回到它们跳跃时在水里形成的水涡里。

  接着他梦见他在村子里,躺在自己的床上,正在刮北风,他感到很冷,他的右臂麻木了,因为他的头枕在它上面,而不是枕头上。

  在这以后,他梦见那道长长的黄色海滩,看见第一头狮子在傍晚时分来到海滩上,接着其他狮子也来了,于是他把下巴搁在船头的木板上,船抛下了锚停泊在那里,晚风吹向海面,他等着看有没有更多的狮子来,感到很快乐。

  在第二个梦中,老人先是梦到了海豚,海豚在这里象征着老人内在的潜意识力量,不过,这种力量与狮子相比,更偏向于阴性,因为,大海象征着潜意识,而海豚是大海中的生物。

  老人梦到躺在村子里自己的床上,感到很冷,右臂麻木,这是由于身体的生理状况引起的梦境。老人已经两天没有休息,海上很冷,他手里还抓着钓绳,他已经抓了很久,整个手臂都麻木了。

  在后来,老人又开始梦到狮子,他梦到狮子在梦中出现,并且还不至一只狮子,他还在梦中期待着更多狮子的出现。小说的末尾,用一句话描写了老人的第三个梦,即:“他,老人,正梦见狮子。”这是老人打鱼归来,在极度疲乏中睡去时做的梦。

  我想,现在该是探讨一下狮子的含意了。这似乎也是老人自己想知道的,因为在海上时,老人自己问自己:“我希望他睡一会儿,这样我也可以睡一下并且梦到狮子,他想,为什么梦中只剩下狮子?”不过,这只是作者海明威借以留给读者思考的一个问题,按正常的逻辑来讲,老人非常清楚地知道狮子的含意,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梦到狮子,并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他需要梦到狮子。在海上时,老人想起了年轻时与一个黑人大力士比赛扳手腕事,实际上,这与狮子的含意非常接近,都象征着力量。不过,也有不同,扳手腕的力量只是一种外在的体力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与潜在的、柔韧的力量相比,就会显得微弱。老人已经不需要这种力量,他需要的是那种阴柔的力量,就象是他现在钓鱼已经不是在用蛮力,而是用技巧与经验。因此,尽管与大力士扳手腕的事足以引起他的自豪,但他真正希望在梦中出现的却是狮子。

  在谈到狮子的含意的时候,我想先谈一谈塔罗牌中的一张牌。塔罗牌是西方社会中起源于神秘学用于占卜的牌。在塔罗牌大阿卡那牌组中,第8张牌名为力量,画面为一个女人味十足的女人在安抚一只被训化了的雄狮。这张牌的名称是对这张牌的很好的诠释。牌中的狮子所象征的就是力量。这是一种自然的、野性的、属于潜意识的力量。女人象征着人们的潜意识,女人安抚雄狮,象征着潜意识中对这种内在的、原始力量的掌控。狮子象征力量,这应该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象征。我们把自己的国家比喻为一头雄狮,意思很简单,中国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国家。在很多的宗教中,狮子是传说中的圣人的坐骑,这同样也是力量的象征,如果你能想象到一位圣人坐在狮子的身上的画面,那简直与塔罗牌中的力量牌中的画面没什么两样。中国有舞狮的传统,狮子也是建筑物的重要雕塑或雕像,其所传达的意思的核心,也仍是力量。但是在梦中,狮子更多的是指向单方面的的力量,原始的、野性的、未训化的力量,所以,在一些人的梦中也会出现狮子,很多是狮子伤人的场景,那象征着梦者心中这种力量的失控状况,也就是说,梦者无法掌控自己心中的某种被压抑的情绪。

  在对狮子的象征意义有一些了解后,我们再来看老人梦中的狮子。在老人的梦中,狮是自由自在但同时又是平和的,特别是在第一个梦中,狮子就象小猫一样嬉戏着,狮子没有失去自己的力量,同时又是那样的温训可爱。这恐怕是一种最理想的精神状态:让内在的能量在体内自由地流动,但又不失控。塔罗牌的大牌有22张,象征了整个人生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并且从021有一个先后的顺序。力量牌位于第8张,那就意味着,在力量之后还有很多东西是需要学习的。最后一张牌是名为世界的牌,象征着人的圆满,一切都处于平静、和谐之中。老人的梦就非常接近于世界牌所传达的意思。

  老人的精神状态是极好的,他的思想接近于圣人,老人的梦也是精神与思想的重要表现,通过梦,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到老人的内心境界。我想,这也是海明威的思想体现,同时也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成为不朽之作的原因之所在。至于说老人与鱼之间的故事,那只是老人的这些思想的外在的体现而已。

  

老人与海读后感2000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