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音乐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目标的点滴体会

发布时间:2020-01-28 12:41:02

浅谈对音乐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目标的点滴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反映在教学目标内容的变革上,它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为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整体培养,表现为关注人的存在,引导人的发展。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定了对人的整体素质进行发展和培养的三个内容,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放在了首位。下面是我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阐述音乐教学中对音乐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学习音乐的过程应该是愉快的。音乐教育没有其他教育所具有的强制性,而是通过音乐引起人情感上的激荡和共鸣,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愉快的情境中受到美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学生通过广泛的音乐实践活动,如:欣赏音乐、演奏、演唱优美的乐曲、歌曲等,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感化。课堂上师生之间要有轻松的情感交流,这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教与学的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作为教师首先要把感情传递给学生,彼此沟通情感体验,就像朋友之间的交流,这种情感交流创造了最好的教育审美情境。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应该具有教师的教学仪态、教学语言、教学气质等会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其在愉快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美的熏陶,培养音乐兴趣。

二、在歌(乐)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音乐作品的正确选择能够起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歌曲作品显得尤其重要。为了适应学生的需要,可以把音乐作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一)、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对学生的身心起到陶冶作用,根据民族素材创作的现代歌曲,具有号召力、时代感强的特点。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作者积极进步的歌词号召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应该团结起来,树理想、接重任、开创未来。《友谊的回声》、《原谅我》、《阳光牵着我的手》作者都用朴实的语言,动听的旋律让学生树立关爱他人,奉献自己的精神。如《摇篮曲》、《拉勾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等。这类歌曲作品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具富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很强的抒情性和艺术性,充分表现了人间的亲情、友情。通过演唱这类歌曲,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日益丰富、高尚。

(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起到对世界观、人生观的诱导作用,思想性、哲理性较强、反映历史的歌曲作品。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展现了先辈们崇高的人生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他们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如一座丰碑,一面红旗永远镌刻和飘扬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等歌曲告诉学生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通过对这些音乐作品的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与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三)、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首先通过谈话式导入新课:学校每周一早上举行什么仪式,让学生讲讲自己见过的升旗仪式,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介绍有关的国歌知识,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与时代背景,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要求同学们在听国歌时神情专注而庄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歌的真挚情感。

在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范唱。庄严的国歌声中,学生很快联想到一些奏国歌、升国旗的壮观场面,深深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然,他们并不能真正感受歌词的内涵,于是我播放电影《风云儿女》片断、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同时,使学生了解田汉在写完这部电影故事以后,便遭反动派逮捕,主题歌词是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衬纸上,聂耳主动拿去歌词,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谱初稿,到日本后不久,把歌谱全部完成寄回。就这样,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这首歌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看到学生的情绪在一步步高涨,于是我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铿锵有力的朗诵,使学生思想感情上引起共鸣,教师随即奏响歌曲的前奏,三连音的不断出现,更激发起了每一个同学演唱的热情。

在学唱会国歌后可趁热打铁欣赏《保卫黄河》,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能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在执教《保卫黄河》这节课时,学生对歌曲的感情处理往往不能很快到位,演唱时总是不能达到慷慨激昂的效果,我就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从影视中精心剪辑一幅幅表现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有关录像让学生观看,结合已有的背景画面思考并讨论:作者光未然当时创作的心情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带着问题融于一个有声、形、光、色凝成的音乐氛围之中,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情感体验自然地被推向高潮。实际演唱时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学生的爱国之情,显得那样庄重和神圣。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熏陶。

然后欣赏《我爱你中国》,歌词展示在人们目前的是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呼唤出炎黄子孙对祖国一片炽热的情感。歌词的感悟能使学生在音乐课中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振奋他们的爱国热情,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音乐教育以它独特的方式、独特形态、独特作用和独特魅力,显示出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四)、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如《草原放牧》叙述了蒙族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俩与暴风雪搏斗,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表现了祖国的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勇于斗争的动人形象。《草原上》描绘出了一幅草原美景蓝天、白云……作者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和平、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彩桥架到台湾岛》台湾岛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两岸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茉莉花》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得爱慕和眷恋之情。

外国歌曲也是一样的,《红河谷》是一首有百余年流传历史的歌曲。由于歌中红河谷地理位置存在争议,加拿大人和美国人都视之为自己国家的民歌。该歌曲以朴实的曲调和歌词所表现出来的朴实的情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白桦林好地方》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副美丽的图经。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三、以“师爱”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校实施乐器进课堂活动,开始学生拿着一件新奇的乐器,睁着一双双求知与好奇的眼睛注视着我时,我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于是我在课堂与课下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手把手的从学单调的音阶开始,每节课都检查学生带乐器的和吹奏情况,并给予及时的鼓励,班里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长的胖胖的,表面很乐观其实很自卑,我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每节课都检查她吹奏的情况,并及时的鼓励。一个学期后,她的妈妈激动的握着我的手说,我女儿,以前不喜欢音乐,自从学了葫芦丝后,非常喜欢上音乐课而且会吹很多曲子了,性格开朗了许多,真太谢谢您了.我看着这位饱经风霜的母亲,握着她那双因付出太多劳动而非常粗糙的手后,我的眼眶湿润了,同样做为母亲的我愿意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献给她——我亲爱的宝贝,哪怕她有一丝一毫的进步我都感到欣慰。

小学生非常依赖老师,她们感情很脆弱。经受不起一点打击。做为教师的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少用刻薄的话批评学生,多给予及时的鼓励使他们重塑自信心,以乐观的心态去学习。因为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心灵的塑造者。我们要严记我校的教风为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负责。可见做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身上肩负父母们多大的信任和期盼。

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音乐作品中有价值的思想、内容、情感元素作用于学生,加之教师的教学引导,使音乐在学生内心产生共鸣,在各种音乐的学习活动中,通过教材资源中优秀的教学元素对学生实施情感世界的熏陶、感染、震撼和引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和情感营养,丰富学生情感的内容构筑,从而达到音乐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最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准备。

浅谈对音乐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目标的点滴体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