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七条”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9-11 07:11:36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红七条之我见
作者:铁铮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年第11
《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简称红七条@袁本文(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能只做简单传授知识的工具,要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做人处事。可叹的是:个别教师面对社会上的诱惑,缺乏免疫力,成为传播负能量的代表,严重影响了社会对教师的客观评价。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红七条,对高校师德划出了明确的禁止线。这既是对近年来极少数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否定与回应,也体现了从根本上防止上述行为出现的决心。由此,我们应该给教育部点赞。但是,我们还应该对师德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指望有了红七条,一切师德失范就会迎刃而解。良好师德规范的养成,不仅要有科学的规范,系统的师德教育、宣传、考核与监督,而且要有严格的师德惩处制度,对出现问题的教师,高校要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勇气严肃处理,不能养痈贻患。@邸燕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红七条的最大特点是打出师德建设组合拳,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六个方面入手,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高校可以将师德规范细化为教师行为规范,并制定对应的量化指标,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加大师德激励,对于师德表现突出的,在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要优先考虑。有违反红七条情形的,要严格惩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此规定将高校师德建设推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然而健全的规章制度只是第一步,高校严格执行更为重要。@韩宝志(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
大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否传承。大学以育人为本,育人以德育为先。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师德如何,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师德的产生需要外部监督机制,但更来自于一名教师的内在自我要求。这不仅需要教师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有仁义礼智信的个人修养,更需要社会尊重教师,让教师有尊严,师德才可以弘扬。目前,这三方面都需要加强。要从经济上对教师的地位予以保障,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张树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
首先,红七条的出台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四有好教师讲话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也是对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状况出现滑坡现象的及时警示和约束。少数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准严重下滑,出现一些令人难以容忍的道德失范行为,加之媒体的深度关注,直接影响到整个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校教师群体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其次,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正确分析师德现状,肯定主流,正面提出建设长效机制的原则和要求以及主要措施,这对于部分扭转以往存在善于表扬而不敢于批判,善于鼓励先进而不勇于处理问题的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会有一定帮助。最后,红七条的一些内容是否合适,值得商榷。红七条中出现了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内容,或属于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律规范,或属于普通人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用这样的要求来约束高校教师队伍,显然无形中拉低了对高校教师的整体道德要求,也降低了高校教师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某种程度上,弱化了红七条出台理应带来的更加全面和深远的影响。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人活在世,总是要有底线的。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万万不能逾越。以身试法者,应该也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应该肯定红七条的出台,对于推动师德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谁监控、谁处理、怎么处理、不处理怎么办?因此,亟需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出台细化的、具体的管理惩处办法。对于逾越底线的人,力争尽早发现,依规依法处理;对处理不及时、不妥当的部门和人员应该问责。二是师德问题必须综合治理。师德问题发生在高校、发生在教师身上,但绝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教师的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仅靠高校的努力和教师的自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早就不再是象牙塔了,也不是与世隔绝的净土。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在高校有所反映,都会在教师身上产生影响。许多问题出在教师身上、发生在校园里,根子在社会。因此,要下大力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积极向上、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为师德建设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红七条”之我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