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三答案

发布时间:2020-06-22 11:33:00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三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关于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以下正确的表述是 A )。

[A] 主要有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个别方法

[B] 特殊方法指的是唯物辩证法

[C] 一般方法有很强的实践性

[D] 个别方法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被其它的方法所取代。

2、关于世界文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 当今世界文学越来越趋向于表达共同话题

[B] 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不断融合的过程

[C] 文学的民族化和世界化是矛盾的过程

[D] 文学的世界化是民族文学发展的趋势

3、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主要有 C )。

[A] 陶冶型、说教型、研究型

[B] 快乐型、说教型、研究型

[C] 陶冶型、闲适型、快乐型

[D] 快乐型、闲适型、研究型

4、关于语言与文学的关系,以下不正确的表述是 C )。

[A]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B]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物质载体

[C] 语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纵深的层次

[D]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门类

5、正式的文学创作过程开始于 C )。

[A] 前创作阶段

[B] 文学形象的酝酿构思

[C] 创作动机的萌发

[D] 语言的表达与锤炼

6、关于语言与文学的关系,下列哪种表述是不正确的 D )?

[A] 语言本身的形象性与文学形象无关

[B] 语言造型离不开想象力

[C] 语言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作家修养的提高

[D] 文学创作依靠作家的语言想象

7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观点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B )。

[A] 严羽《沧浪诗话》

[B] 王国维《人间词话》

[C] 刘勰《文心雕龙》

[D] 王夫之《姜斋诗话》

8、 在作为艺术生产要素的文艺资源中,艺术环境指的是 C )。

[A] 艺术家

[B] 社会生活,时代精神

[C] 流通渠道、艺术市场、消费水平、政策法规、管理体制等

[D] 剧场、画廊、制片厂等

9、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基本特征是 D )。

[A] 传承-稳定性

[B]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母题

[C]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原型

[D] 传承-变异性

10生活-作家-作品-读者系统为对象的批评方法是 C )。

[A]文学现象批评

[B]文学观念批评

[C]文学过程批评

[D]文学批评形态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在文学审美过程中,天人合一指的是( AB )。

[A] 读者进行移情与同情的体验过程

[B] 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契合

[C] 读者阅读作品感到愉悦

[D] 读者阅读作品感到悲伤

12、下列能够代表西方人文主义文化精神的有 ABC )。

[A] 古希腊戏剧

[B] 莎士比亚戏剧

[C]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D] 20世纪表现暴露物欲的现代派作品

13 关于文学创作方法,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AB )。

[A] 歌德最早提出“创作方法”这一概念

[B] 现实主义是最早产生的创作方法

[C] 创作手法是创作方法的最高层次

[D] 创作方法等同于创作原则

14、以下哪种倾向没有表达出 “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审美理想的价值取向”? BC

[A] 理想倾向

[B] 情感倾向

[C] 趣味倾向

[D] 作家价值观

15 意境创造的主要方法与途径有( AB )。

[A] 虚实相生

[B] 化情为景

[C] 动静结合

[D] 意在言外

16、关于作家的审美情趣,下面表达正确的是( AD )。

[A] 情趣制约作家的表达题材。

[B] 晚唐的送别诗格调昂扬。

[C] 王维后期的的审美情趣主要反映在边塞诗上。

[D] 情趣制约表现样式和作家的创作个性。

17、关于散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BD )。

[A] 随笔(essay)产生于16世纪的法国和17世纪的英国

[B] 中国的散文是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及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 随笔(essay)西方散文的源头

[D] 散文的特征是形神而神不散

18、关于文学批评,以下不正确的表述是 CD )。

[A] 西方的文学批评开始于古希腊时期

[B] 中国的文学批评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C] 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没有关联

[D] 文学批评的对象是静止的

19、关于中国文学史上文学题材的变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D )。

[A]唐代主要表现市民阶层

[B]宋代主要表现知识分子

[C]五四新文学表现小人物、知识分子

[D]文革时期表现“高大全”的英雄人物

20、关于文学的起源,以下正确的表述是 BC )。

[A] 巫术说的理论源于中国

[B] 模仿说是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影响最大的学说

[C] 游戏说由康德首先提出

[D] 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提出了劳动说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1、人文主义

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22、蒙太奇

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23、读者群

人们把由对作品的不同反应而形成的读者圈子习惯地称为“读者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4、文学作品的内容与科普著作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

1、文学作品内容的含义

⑴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作家体验到的审美客体和作家主观的审美评价、审美理想的统一体,它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在文学作品中。

⑵文学作品内容的特点 整体性;心灵性和情感性;独创性;形象性

⑶文学作品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2、主题

⑴主题是指作品通过形象系列显示出来的主导性情感或思想,是作品内容构成的核心,是作品审美意蕴的主旨。

⑵主题的类型 情趣流露型;情感评价型;审美超越型

⑶主题的功能

⑷主题提炼的要求

3、题材

⑴题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题材是指作家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加工并写入作品,构成艺术形象进而表现主题的一组生活素材。

⑵题材与素材 素材是指作家在生活中积累起来,尚未经过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的原始材料。素材的范围比较宽泛。

⑶叙事性作品与抒情性作品的题材

⑷题材的功能 题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题材与主题二者相互依赖,题材的意义要靠主题点化,但主题也要在题材的积累和加工的过程中引申而出。

⑸选材的要求

4、情节

⑴情节的含义 情节是叙事性作品内容的必备要素。情节是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系列人物活动和生活事件的演变过程。叙事性作品的情节应该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⑵情节的构成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⑶细节 细节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刻画人物、展开事件、营造环境和描绘景物的最小单位,是艺术形象的细胞。情节是由诸多细节构成的,但是细节本身也有相对的独立性。细节既是构成情节的最小单位,又是刻画人物的最小单位。

⑷情节的功能

⑸典型情节的要求 典型情节是指与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有机结合的生动、丰富的情节。

5、情境

⑴情境是抒情性作品内容的必备要素。情境是指抒情性文学作品中作家描绘、营造的用以抒发寄托自己审美体验的物像环境。情境的铺陈是文学创作中普遍运用的手法。

⑵情境的功能与特点

⑶创设情境的基本要求

25、构成文学价值的层面主要有哪些?

1、天人合一的和谐愉悦 文学价值第一个层面所达到的审美境界即从无我、人我合一(即审美主客体的契合)中,感受到自然生命力的舒张所带来的和谐愉悦的优美。这种审美感受的来源便是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是由于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关照自身时产生的。

2、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 文学价值第二个层面所达到的审美境界是在情感与道德的矛盾冲突中,扬弃小我,获得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感受到保有厚重历史内涵的悲剧性和崇高感。

3、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 文学价值第三个层面所达到的审美境界是由于着意于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着意于文学审美的意义建构,故能到达“超然物外,得其寰中”的淡薄宁静的境界。

26、简述文学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1、艺术形象的间接性

⑴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文学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不能由欣赏者的感官直接接受;二是指文学形象由于语言的概括性而造成的形象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⑵文学形象间接性的优势

⑶文学形象间接性的局限

2、艺术表现的广阔性

⑴文学形象的艺术表现广阔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语言是心灵的直接现实”;二是指语言是一种人工符号。

⑵文学形象的艺术表现不受时空限制

⑶文学形象的艺术表现不受有形与无形的限制

3、艺术内涵的深刻性

⑴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特别适合表现精神、内心和思想。

⑵文学表现精神世界的直接性

⑶文学表现精神世界的手段的多样性:利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内在心灵;通过4、动作表情等外部形象因素的描写,暗示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借助幻觉、梦境,透露人物的潜意识活动;采用如实意识流的手法,显示出人物真实、复杂的心理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手法,给文学形象赋予更深厚的精神内涵。

文学所表现的仍然是审美的精神和意识,并且是以审美的方式去表现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7试论作家审美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1、作家的审美理想

⑴审美理想就是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

⑵作家审美理想的形成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⑶审美理想的超越功能使得它可以赋予作品以理想的光辉,照耀人类前行。

2、作家的审美情趣

⑴所谓情趣就是情调、趣味,审美情趣就是审美活动表现出来的审美情调、趣味,也就是在审美类型的选择中,作家所表现出来的趋向性。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中的兴趣中心。

⑵作家审美情趣形成的主观条件是他的文化品味和艺术追求;主观条件主要是民族的传承性和时代的变异性。

⑶作家的审美情趣影响其题材选择、题材选择及其风格特点

3、作家的创作精神

⑴作家的创作精神要受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它与创作方法和创作过程相连;创作精神的作用是通过创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将真实可信的生活素材与鲜明独特的作家体验融为一体,其本质是审美主客体统一的途径、方法与手段。

⑵作家创作精神形成的主观条件是他的文学观念和艺术追求。在影响作家创作精神的客观条件中,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8、怎样理解对其他民族文学成果的吸纳与借鉴?

  (一)文学的世界性和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必然性

  (二)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

  (三)拿来主义洋为中用的原则

文学的发展它自身的客观规律,一个时代文学繁荣与否,它的优点和缺点,它那种思潮、流派、样式和创作方法特别兴盛流行,都不是孤立的文学现象,都是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合理的依据的。既是说,有它内在的必然性,有它的规律可循的。



翻开古往今来的文学发展历史,可以清楚的看出,影响文学发展的,大致有这样几个因素:



首先,社会生活。生活决定文学,文学反映生活,这是文学发展规律中最基本的规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是所说的社会生活,主要指社会主义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指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情势,马克思指出,希腊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的产物;神话、传说、史诗都是和近代物质文明不相容的。随着蒸汽机、纺织机、火车等等的出现,那些艺术形式也自然消失了。中国两千年前的《毛诗序》中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乘;忘国之音哀以思,其政困。强调社会政治情势——即阶级关系,统治阶级和人民的关系——对文学的决定作用,是对生活决定文学而不是文学决定生活;文学只有反映生活才说得上反作用于生活,影响生活,因此,古人在讲文学的社会效果时提出兴观群怨的说法,所谓,即观风俗之盛衰”“孝见得失,了解社会状况,人民的反映,如果文学不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就说不上孝见得失了。由此,他们主张上以风化下,下以风讽上的理论,即是说,统治者利用文学传播自己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去影响人民,而人民则通过文学反映自己的要求愿望和意见,这两个方面都是干预生活,历来开明的政治家都是两者并重的。



生活认定文学,归根结底就是生活决定作家。作家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活的,他的创作不能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生活给作家们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给他以有力的限制就。任何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反映,都难免带有片面性,这是由时代、阶级、作家个人的生活和教养所决定的。但忠于生活的作家,却能够克服他的主观偏见而接近或达到客观真实。



承认生活决定文学,创作上和理论上的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比如直到现在还有争议的歌颂和暴露的问题。歌颂和暴露,本是作家对待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两种态度,也是文学的两种职能。暴露得不对自然错误,歌颂得不对也未必正确。便要把两者割裂开来,分个高下、主从,我认为没有多大必要。值得研究的倒是:为什么有的时候侧重在歌颂方面的作品多,有时候侧重在暴露方面的多?是作家心血来潮愿意歌颂就歌颂,愿意暴露就暴露吗?还是有谁振臂高呼,于是应者如云,在创作上就造成了某种气候吗?不!尽管不能否认作家在认识和选择生活上有他不同的角度,但仍然是社会生活所决定的。生活中交织着光明与黑暗,美和丑,善与恶的搏斗。一个时代,生活中光明的东西、美的东西、善的东西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文学反映这个时代,歌颂的就必然占压倒优势。一个时代,生活中黑暗的东西、丑的东西、恶的东西占了优势,反映这个时代的文学,暴露的就必然占了优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也扭转不了的。强扭的结果只能使文学脱离生活,脱离人民,走上瞒和骗的道路。



其次,文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的传统,也必然受其他意识形态(哲学、宗教)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到现代新文化运动,每一种文学样式的兴起,繁盛,衰落,消亡,每一个文学派别,文艺思潮的发生、发展,都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有传承,有发展,有借鉴,这是每个熟悉文学史的人都了解的常识,至于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比如哲学。古今中外,凡是唯物主义盛行时,现实主义必然发扬光大;而假浪漫主义的出现,总是和唯心主义的猖獗联在一起的。魏晋以来的玄言诗,发展了老庄哲学的消极面;明清小说中大量因果报应的作品,不能说与佛教的盛行无关,外来文化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所谓盛唐文化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都离不开广泛地吸收外来文化,应当警惕外来文化的腐朽和有毒的部分,但却无法事先规定一个借鉴的范围。应当相信,文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自行吸收养料,排泄废物,接触一点毒素,也能增加免疫能力。



个别人物对文学发展产生破坏性的作用,不能否定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因为它只能是暂时的。文学如万山丛中的激流,它穿过乱石,冲走泥沙,曲曲折折,流进大海。任何顽石都只能阻碍它于一时,而不能阻碍它的永久。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三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