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发展总体格局探讨

发布时间:2019-02-15 22:38:26

农业旅游发展总体格局探讨

  

      :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对旅游新的需求,农业旅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满足周边城市居民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的一种旅游方式。由于陕西省农业旅游活动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下,自发发展起来的,就必然存在诸如旅游产品的结构层次低、杂乱无序等问题。但陕西省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突出,因此,陕西省进一步发展农业旅游,需要在整体的规划布局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农业旅游;规划;陕西省;总体格局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拥有较好生态环境的农村和特色农业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各种城郊休闲游、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将农业和农村融入了现代旅游大潮之中,农业作为一个现代旅游目的地,接纳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陕西省自然条件地域差异大,农业地域特点鲜明,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及陕南秦巴山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农业旅游资源特点突出,农业民俗文化各具特色、种类齐全、风格迥异。如何规划和开发陕西丰厚的农业旅游资源已成为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现状

    自农业旅游发展提出以来,陕西省农业旅游的类型逐步丰富,开发模式得到提升,农业旅游特征逐渐得到显现。

    从空间分布上看,主要有三种类型区。一是景区边缘地区型:它主要是依托陕西一些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的附属产品,是陕西最早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区,如临潼、华阴市等;二是都市郊区型:它主要是适应陕西省几个大城市居民日益渴望摆脱快节奏、过繁杂、甚喧嚣、多污染的城市环境的需求,利用城市郊区相对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如杨凌;三是老少边贫地区型:它主要是近年来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陆续发展起来的。

    从旅游项目和活动类型看,基本形成三种类型。一是观光型:它主要是以观赏农村自然田园风光、现代三高农业园区、传统民居和民俗节庆活动为主题;二是参与型:它主要是采摘旅游、购物旅游和务农旅游,尤其是秋季采摘旅游在都市郊区最盛行,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影响面最广;三是度假型:它主要是到观光农园或农家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度假娱乐旅游,目前才刚刚开发。

    从客源市场看,主要以国内市场,尤其是本地及周边都市团体游客为主,散客和国际游客少。受距离、价格、交通、信息、旅游地的接待条件和知名度等因素影响,参加这类特种旅游的散客和外地远程游客甚少。

    另外,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庭院经济开发模式、绿色产品开发模式、民俗文化开发模式成为陕西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模式;乡村度假村、休闲农庄、高科技农业园区、观光农场、民俗文化村等旅游景观已经形成。农业旅游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就业的渠道,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目前,陕西省已经建立了各级各类农业旅游景点近100,并建立了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陕西苗木繁育中心、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年接待旅游者4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亿多元,农业旅游相关产业收入达到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约100,对农业旅游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陕西省农业旅游业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由于陕西省农业旅游活动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下自发发展起来的,旅游产品的结构没有层次,显得杂乱;另外,农业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尤其是文化内涵的农业旅游产品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比如,陕北农家乐与关中农家乐经营主体都为一家一户的农民,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也基本相似,无序竞争的情况比较严重,迫切需要通过统一的旅游规划来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打出品牌。

    从目前陕西省农业旅游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看,应重点通过规划解决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如何突出农业旅游的乡村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等方面的问题。

    三、开发的优势

    ()资源优势

    陕西省农业资源优势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陕西省素有中华民族农业发祥地之称,农业的历史文化深厚,农耕文化悠久;第二,陕西省自然条件地域差异大,农业地域特点鲜明,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及陕南秦巴山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农业旅游资源特点突出,民俗文化各具特色(见表1)。种类齐全、风格迥异的农业旅游资源为陕西省农业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资源基础。

    ()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强

    近年来,渭南至潼关、宝鸡至汉中、西安至蓝田、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西安至黄陵等高等级公路的建成和阳安铁路改造,西康、神延铁路通车,大大改善了陕西省旅游业的交通状况。十一五期间陕西将加快公路建设及铁路、机场改建、扩建、新建,缩短城市到各景区的时间距离。

    ()政策优势

    农业旅游因其农业特色,能直接享受国家项目政策的倾斜,有更多土地、税收、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再加上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将更有利于农业旅游的发展。

    四、开发构想与布局

    根据陕西省十一五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立足于农业旅游发展现状,结合陕西农业旅游资源分布特点,远期将建设成三区的农业旅游群,即根据资源调查结果将陕西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定位为陕北黄土高原民风民俗村落区、关中民俗风情区和陕南山区生态农业旅游区三个区。其中,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发关中民俗风情区,我们将关中地区规划为三圈、二线、一点,:渭北圈、西安圈、宝鸡圈;乾县、岐山、凤翔旅游线;户县、周至、蓝田、临潼旅游线;杨凌农科城旅游点。三个农业旅游圈并通过植被廊道连成一体,旨在以廊道效应加强对生物物种的保护并且增强关中地区动植物景观、人文景观的完整性,营造田园风光的大背景。

    ()“三区

    1.关中风情区。

    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关中平原位于陕西中部,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5个省辖地级市,54个县(市、区)。除凤县、太白两县基本属长江流域外,其余均属黄河流域。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不仅拥有古代文明的辉煌历史,而且也是现代文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十六个重点建设地区之一。加快关中经济发展,关系到陕西和全国经济发展。关中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之一,渭河、泾河穿行其间,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农业景观明显,悠久的民间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如在居住习俗上,有靠崖窑、地坑窖、七星剑、四合头、九间三院等形式;在民间艺术活动方面,既有粗犷奔放的耍社火、吼秦腔,又有委婉抒情的道情剧、阿宫腔;在饮食习俗上,面条像腰带,锅盔似锅盖,辣子一盘菜远近闻名,被列入陕西八大怪,饮食器具亦别具特色;至于婚俗、礼俗、宗教、祭祀等,更是溢彩流光,古色古香。民间文化具有地方性、质朴性、神秘性特点,禾海翻滚的田园风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村庄形象,收放自如、古色古香的街巷居室,无所羁绊、自由安详的村居生活,都颇具旅游开发价值。

    主题定位:关中民俗风情体验。

    开发措施:农业旅游应以休闲、农作体验、教育为主,可以重点发展市民租赁农园、教育农园、垂钓乐园、瓜菜采摘等体验休闲型项目。另外,陕西在全国乃至世界水果生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部已将陕西渭北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渭北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重点开展特色鲜明的果品观光区,开展一些品尝、采摘节活动吸引大中城市的游客。

    2.陕南山地生态旅游区。

    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包括秦岭山区、汉中盆地和大巴山区,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包括汉中、商州、安康3个省辖地级市,40个县(市、区)。陕南山地资源和森林丰富,民风古朴。

    主题定位:以森林旅游和农林结合的生态旅游。

    开发措施:农业旅游应以休闲疗养、农业文化体验等为主,可以重点发展果品采摘、森林旅游、民俗旅游等生态文化旅游型项目。打造一批山顶绿树葱葱,山腰果树环抱,山下茶叶飘香,四季采菇有乐的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对桑园、果园、茶园开发体验型产品;对川道、陕南各地以农家乐园为主题开发异地风情产品。

    3.陕北黄土高原民风民俗村落旅游区。

    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包括长城沿线风沙区和黄土高原区,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包括延安、洛川、黄陵、榆林、神木等共25个县(市、区)。本区是以旱坡耕地为主的农业区,该区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所以利用农业产品、自然生态与农业自然环境的价值都不大,然而它有着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古朴的黄土高原民风民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主题定位:黄土高原民风民俗。

    开发措施:充分挖掘黄土高原农耕文化的内涵,围绕这种内涵开展一些项目,形成独一无二的黄土高原民风民俗村落区。另外,这里有全国红色旅游首选目的地——延安,围绕延安、榆林辐射周边农村,以黄帝陵、延安革命旧址、壶口瀑布、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以及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为依托,两黄两圣为核心,开展农业旅游。尤其寒暑假期间,迎接大中小学生进行短中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圈、二线、一点

    1.西安都市观光农业圈。

    农业旅游资源评价:西安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地处号称八百里秦川的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平原中心,交通便利,观光农业起步早,消费群体大,具有设施园艺、应时鲜果、时令蔬菜、特色蔬菜、特种养殖、水产等农业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

    主题定位:西安都市观光农业游。

    开发措施:重点发展以高档特色种养业为基础的农业科技主题园和参与、体验性强的农家乐休闲景观群。

    2.咸阳圈。农业旅游资源评价:渭北是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咸阳市礼泉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礼泉县的苹果在全国乃至世界水果生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题定位:果品采摘游。

    开发措施:紧紧抓住国家把渭北列为全国苹果优势产业带的机遇,充分利用咸阳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开发特色鲜明的果品观光区,开展一些品尝、采摘节活动吸引大中城市的游客。

    3.宝鸡圈。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及手工艺。

    主题定位:民风民俗体验游。

    开发措施:以宝鸡及周边县区为依托,以市民、中小学生为一级客源市场,以观光、休闲、体验和科普为旅游特色,以弘扬地方文化、传统艺术及手工艺为重点,开发民风民俗体验休闲型项目。

    4.乾县、岐山、凤翔旅游线。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乾县位于陕西省关中盆地中段北侧,县域南北长48公里,东西宽37公里,全县总面积1 平方公里。岐山县因境内有岐山而得名,地处八百里秦川西部,南接秦岭,北枕千山,中为广阔平原,面积平方公里,两山夹一川、两水分三原之自然大势。岐山境内是古周原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甚多,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毗岐山,南邻宝鸡,西连千阳,面积1 179平方公里,今为关中西部公路交通枢纽,是周秦发祥地,也是闻名遐迩的文化古城,境内名胜古迹颇多。

    主题定位:民俗文化游。

    开发措施:乾县、岐山、凤翔三县都有古迹遗址可依托,而且岐山、凤翔一些地方已开始依托古迹景点开发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看农村景、享农家乐为内容的农业观光活动。依托这两方面的基础,完全可以发展民俗文化型观光。三县作为西府的农业县,在民俗文化上都有可开发的潜力,如果把关中一些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传统艺术及手工艺在此进行整合、汇集,使之典型化和更加丰富多彩,相信会有很浓的文化韵味和很强的魅力。由于对民俗文化兴趣浓厚的往往是外国游客,因而这里的客源目标市场应主要是国外游客,这正是我们建议在这些远离大中城市而又有旅游资源县创设民俗文化型观光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在哪个县、哪个乡村开发,都不能由农民自发开发,必须在民俗专家和有关方面的参与下有组织、有规划地进行。还要配合以环境的改造和观赏性农业种植以及游客吃、住、娱乐等方面的服务项目。那些单靠农民的自发性或村级组织的经营管理是不适宜的。目前只停留在农村饮食文化层面的农家乐是农民自发经营模式的最高水平,但与真正的民俗文化相去甚远。

    5.户县、周至、蓝田、临潼旅游线。

    农业旅游资源评价:户县、周至、蓝田、临潼四县均为西安的远郊县,距西安较近,有地利、人和之便。诸县均有山有水,地形复杂多样,自然风景幽美,在这四县的山麓水口处建农业观光园观赏效果很好。这几县的特色农业发展基础也不错,果业、药材种植、畜牧业、林业、渔业都有一定发展基础。由于水田、旱地、塬田、山地兼具,种植业的多样性、观赏性较强。陕西省斥巨资修建的宝蓝旅游专线,与西宝高速、西临高速及西万、西蓝高等级公路形成状结构,使诸县的交通非常便捷。此外,诸县都有旅游胜地可依托,除可吸引来西安的专乘观光市民外,还可争取到旅游的顺路客。这些地区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就是避暑、休闲、度假的胜地。

    主题定位:休闲度假游。

    开发措施:开发休闲型观光农园项目非常合适。开始阶段也可以先从采摘型观赏型着手。临潼有数万亩连片的石榴园,从石榴开花伊始的4月份直到石榴采摘的10月份,一直都有火红的石榴花交替开放,景象十分可观。蓝田有万亩樱桃园,同时有数万亩连片的梨园和各种果园,花开季节和采摘季节都值得观赏或参与。周至有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以及猕猴桃优良品种试验站,又有楼观台风景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户县与上述诸县情况大致类似。因此,诸县可以先从果业起步,如临潼每年举办石榴节、蓝田举办樱桃节、周至举办猕猴桃节、户县举办百果节,采摘观赏型逐步发展成以休闲度假为主。

    6.杨凌农科城旅游线。农业旅游资源评价: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地处陕西关中腹地,面积94平方公里,下辖县级杨凌区,总人口14,新建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由农业科学园区、现代农业及乡村建设示范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综合园区、农业中试园区、生活服务园区、农业观光及休闲带等7个功能区组成。区内农业科技实力雄厚,享有农科城的美誉。这里最明显的优势有两方面,其一农业科技力量雄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汇集着4 000多位农、林、水科技专家。其二这里是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占地10余亩,投资300万元兴建的现代化大棚农业生产基地,还有教稼园等技术推广、农业操作的平台。按照规划,20XX,示范区将建成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绿带和若干个收集雨水、调节区内气候的人工湖泊及人工湿地,建成植物公园、渭河公园等4个公园,以及水上运动中心等,形成有田园风光的绿色硅谷。这些都为该地区发展观光农业准备了相当好的基础条件。

    主题定位: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观光、学习游。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依托,以省内城市旅游者为一级客源,以省内农业旅游者和省外旅游者为二级客源,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旅游特色。

    开发措施:创设现代农业观光园。从投资角度看,这里已有现成的示范园及农科城基础设施可以利用,可以大大节省投资成本,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严艳.陕西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3):83-85.

    杜社妮.庭院生态农业的模式及效益评价[J].北方园艺,20XX(2):6-8.

    郭彩玲.陕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XX,36(3):65-68.

    程天矫.农业旅游的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XX.

    陕西省农业区划委员会.陕西农业地图册[Z].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

    陕西统计年鉴(1996-20XX)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XX.

    史念海.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XX:602-604.

    王克西,任燕.陕西发展观光农业的基本原则及区域布局选择[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XX,17(6):160-163.

    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20XX)[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XX:9.

    刘敏,甘枝茂.陕西农业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XX,36(3):65-68.

农业旅游发展总体格局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