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三

发布时间:2023-03-13 22:52:31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三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例如“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这一个句子中,“子”字在现在一般总说成”儿子“,”与师“更非译成两个复音词”参加军队“不可。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第二种是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第三种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
注意第三种情况,有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以认为已经死去了;但是作为词素来看,他们还留存在现代汉语里,《论语˙卫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虑“在古代汉语里有它的意义,在汉代汉语里,它只作为词素留存在“顾虑”、“考虑”、“等双音词里,或出现在成语“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等里,而不能作为单音词自由运用了。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单词。因为: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如“险”、“阻”、“隘”是个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用,又可以互相组合。第二,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婚姻”很早就成为复音词,但《说文》还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还有“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而我们现在读估计时,应该把这些词当作复音词来理解,这

样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词的本来意义不能不管,因为我们需要去说明这些复音词是怎样形成的,还要区别出后代词义和本来意义的不同。
这种临时组合的双音词的每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得独立性。这就是说,在这个地方踏实复音词的词素,在其他地方它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如“恐惧”,在《战国策˙齐策》中“齐王闻之,君臣恐惧”与《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和《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又如“恭敬”,《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还有“朋友”。
古代汉语里有一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称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
(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只“园”其作用,“圃”字无义。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
(人多了不能无失。“得”字无义。
有人把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如果拆开来讲与整体的意义完全不同,那也应该认为是复音词。如”天下“足下”、“君子”、“小人”、“先生”、“将军”等。
真正单纯的复音词在古代汉语里很少,其中的绝大部分是连绵字,例如“倜傥”、“忸怩”、“造次”、“郁闷”、“徘徊”、“逡巡”等。连绵字中的两个字仅仅代表单纯词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