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秋”与“悲秋”的融合——《故都的秋》解读

发布时间:2019-12-2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颂秋悲秋的融合——《故都的秋》解
作者:邓杨柳
来源:《颂雅风·下半月》2019年第02
摘要:《故都的秋》是一篇通过颂秋悲秋的散文,这是这篇文章的特有的描写手法。许多研究者对本文定义为悲凉,试图在字里行间挖掘出悲凉的意味,但是总不能深入其中,真正体会作者的心境。《故都的秋》以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点明主题,并指出了故都的秋给人带来的感触,即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但是我们通过阅读全文,感觉到字里行间的清净与闲适,似乎悲凉的氛圍并不是很浓厚。由此观之,主人公似乎并不是在悲秋而是在颂秋,这也是《故都的秋》中这一色彩的独特性,即颂秋在表层,悲秋在深层。本文针对《故都的秋》中颂秋悲秋的融合展开以下研究。 关键词:故都的秋 颂秋 悲秋 一、从审美心态上看悲秋颂秋
悲秋颂秋是两种不同的审美心态。悲秋强调的是心与物的融合,看见秋天与万物凋零的场景,人们引发出感时伤怀的心绪,抒发内心失落、孤独的情感。因此,古人总是以一种物伤其类的心境去描写秋天的悲凉,是将秋景的萧瑟与心中的悲凉融为一体的。如杜甫在面对长江和落叶时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描写了秋天的寂静冷清,这与作者被贬的孤独心情相照应。颂秋则与悲秋不同,强调的是一个字,作者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看待秋天,并与欣赏对象拉开一定的情感距离,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认识观赏对象,多了一些理性。 二、从性格和际遇上看悲秋颂秋
郁达夫是以一种悲秋的心态去描写秋天的,这是由其个人成长经历和性格决定的。郁达夫自幼就有诗人气质,多愁善感,敏感多情。动荡的时代,也常使得他找不到理想的寄托,是一个零余者。面对秋天悲伤落泪,悲秋和感时伤怀连在一起,是郁达夫小说、散文中经常出现的情怀。而曾经轰轰烈烈的婚姻也出现沟沟坎坎,加重了内心的郁闷,在这样的状态下,最容易激起悲秋的情绪,尤其是在刻意描写秋天的时候。但是,我们阅读《故都的秋》,扑面而来的并不是悲秋的气息,而是作者以颂秋的心态来描写秋天。说其颂秋,是因为全文以淡定的语气表达对秋天的赞美,在整篇文章中看不出作者的感伤情绪。 三、从文章内容上看悲秋颂秋 文章分寻秋”“观秋”“议秋三部分。

“颂秋”与“悲秋”的融合——《故都的秋》解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