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阿Q精神胜利法

发布时间:2023-02-26 13:35:49

评阿Q精神胜利法摘要:《阿Q正传》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不朽的作品,它以阿Q这个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及深刻的历史背景在中国现代小说之林,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小说问世近百年光景。百年间,阿Q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阿Q精神亦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谈。作为鲁迅先生笔下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形象,人们对其褒贬不一。在此,我对阿Q精神的主体特征——精神胜利法,发表我一些微薄的见解。从人性的角度讲,阿Q精神应该无可厚非。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阿Q神胜利法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有其特殊的存在价值。关键词:精神胜利法一直以来,阿Q精神胜利法被予以太多的苛责、批判。直到近年来,有人转向从人生困境的角度重新阐释了阿Q精神的时代内涵。但是,作为国民劣根性的典型代表,不能不说阿Q精神胜利法错谬论这一传统观点更具权威,也更占主体地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暴露国民的弱点,”①“想写出一个现代的国人的灵魂来”②。当然,鲁迅先生的目的在于鞭挞阿Q精神胜利法德落后、颓堕,揭露在中国这样一个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官宦本位主义的国家根深蒂固的国家,人们遭受封建奴役思想荼毒之深。我们知道,阿Q这一人物在小说中社会地位及其低下。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他没有家,没有固定职业,甚至于连姓氏都没有。帮赵太爷做短工,地主阶级靠压榨穷苦劳动力的方式对他进行直接的剥削。因而他比一般农民更凄惨地被践踏在地主阶级的足下。其实,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阿Q并非不想反抗。小说中也有讲到,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这样怕,于是他未免神往了。尽管阿Q的革命意识因受阶级局限而带有很强的投机性,但这毕竟说明他已具有初步的反抗意识。可是,问题在于残酷的现实既不允许他反抗,也不允许他有精神上的优胜。因此,他必须用精神胜利法自我解脱。他不可能发动民众,但至少也能娱乐民众;不能拯救自己但至少也能安慰自己。从社会心理学观点看,阿Q精神胜利法是出于维护自尊的需要,是对自卑的补偿。”③Q的精神胜利法是从自尊心生发出来的。爱因斯坦说过: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本性之中,要是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④自尊心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即便是像阿Q那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且,平心而论,阿Q也有理由得到人们的尊重。至少他是一个能干的劳动者。他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Q第一个称自己为虫豸的人获取心理满足,他能以健忘这种祖传的法宝淡化挨了假洋鬼子哭丧棒的屈辱。这种种行为看似可笑,,但实际却是医治心理失衡的良方。在俄国著名作家索尔仁尼所著的小说《古格拉群岛》中,一个造纸厂厂长因开会时第一个停止鼓掌而被判了十年劳改。一个裁缝把一支针扎在印有斯大林像章的报纸上,而被判刑。其实,不仅在俄国。在中国,十年文革让多少人遭受无端迫害。历史学家吴晗因一出海瑞罢官其兄妹妻儿被迫害致死。即便是伟人邓小平也被打倒两次。所少有学识、有志向的知识分子被划分为右派,满腹才学却得不到施展。的确,历史有时候是残酷的,它没有对与错、曲与直之分。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脑子里只有是非曲直,又怎么能活?你只能权且放一放,学学阿Q的精神胜利法,用忘却淡化痛苦,将不幸抛到脑后,并寻找方法让自己获得心理满足,保持精神上的优胜。
Q是永远得意的,无论受到怎样的屈辱,只要利用精神胜利法,一切烦恼化为乌有。可以设想,若没有精神胜利法在自尊心受到伤害又无力自卫的情况下,他的恼怒将如何平复?而痛苦得不到平复,灵魂必将走向灭亡。与其灭亡,不如麻木,至少不必在苦痛的泥沼中无力地挣扎。就连鲁迅先生也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警醒他所以我想,即使寻不出路来,我们所要的倒是梦。鲁迅先生认为梦具有保护作用。其实,梦与幻想也是同一个道理。与其看破世界有都黑暗,在无窗户而破难的铁屋里做无声的呻吟,不如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怡然自乐。诚然,鲁迅先生将阿Q精神胜利法作为国民劣根性加以鞭笞是出于当时历史背景的需要,是作家呼唤民主革命,拯救民主命运的必然抉择。但是现在,辛亥革命离我们已近百年,百年之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时看来愚昧的、落后的、不足为训的阿Q精神胜利法在当今是否被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发展,竞争机制渗透到社会各角落。人才比拼,优胜劣汰已成为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要求。在这个节奏多变,崇尚成功的时代,不少人感到极大的压力,种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过去无人问津的心理学成了热门专业。这是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而我们也不能因有心理问题就每24小时接受心理医生的指导。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用阿Q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调节、治疗。比如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甚至异想天开。让自己在不公平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心理的平衡点,为建立自信搭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平台。罗马哲学家塞尼逊有句名言人最大的财富,在于无欲。无论是贫是富,时顺时逆,都应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贫困时能知足常乐,安贫乐道不抱怨时运不济。老子在谈人的内心欲望时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正所谓知足者常乐,能忍者常安。Q精神鲁迅先生笔下,是民众的悲哀,也是民族的悲哀,他恨铁不能成钢,恨钢不能成金。所以他雕塑出了一个活脱脱的阿Q形象。而阿Q精神胜利法,被许多人嘲讽,但在现实是却有许多实在用处。我也认为,现实中,许多人少不了Q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对于一个人也好,对于一个民族也好,它至少能让一些不必要再醒着的伤口结痂。注释:①②《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哲学内涵和心理内涵》,吕俊华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浅谈课堂中赞美学生的技巧》,陈秀珍著,《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0作者简介:江海珊(1989-),女,汉族,重庆人,现为西南大学文学院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评阿Q精神胜利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