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发布时间:2020-01-03 08:28:25

初中七年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答案】 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阅读此题可知: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涨满的江水翻滚着白白的浪花,在烟雨迷蒙中传来了杜鹃阵阵的啼声。真是一派乡村四月生机盎然的景象。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写作意图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写作意图,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列诗歌选段,完成各题。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酌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1)以上选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祈愿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先驱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请用选段中的原话回答:诗人的任务是________的任务是________

5)请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诗的意境,填空: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到来的________东方”“海上则具体说明了到来的________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历经________而来的情状。

【答案】 1)黎明的通知;艾青

2)酌痛;灼痛

3)祈求祝愿;走在前面引导的人

4)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5)时间;方位地点;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

【解析】【分析】材料选自艾青现代诗《黎明的通知》开头部分。(1)小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名著阅读就是《艾青诗选》,读过的同学应该比较熟悉。

2)考查汉字书写能力。酌痛应改为灼痛

3)结合诗句的语境义基本能够推断出来。祈愿把两个字分开解释即可。先驱在选文的最后一句: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根据诗歌语境能够推断出:走在前面给他们引路的人。

4)答案在诗歌选段中都能找到。诗人的任务在第①②节;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的任务在第节: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5)前两个空比较简单,分别是到来的时间和地点。第三个空需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诗人经过千难万险,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才从重庆来到了延安。

故答案为:黎明的通知;艾青

酌痛;灼痛

祈求祝愿;走在前面引导的人

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时间;方位地点;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结合题意在文章找到对应的答案。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结合提示进行分析理解。

3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颈联中,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自比。

2)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在扬州写了本首诗来酬答白居易的赠诗。    B. 诗人离开巴山楚水之地已经二十三年了。

C. 诗人借《闻笛赋》来表达对向秀的怀念。           D. 诗人在酒乐之中忘却了被贬之悲痛。

【答案】 1)沉舟;病树

2A

【解析】【分析】(1)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出两重情绪:一是感到惆怅,因为经历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已是世事沧桑、人事皆非:二是不失达观,意指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现出诗人面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B.“离开巴山楚水之地已经二十三年了,表述错误。二十三年:从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被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二十三年。二十三年指诗人遭受贬谪二十三年了。C.诗人借《闻笛赋》来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D.全诗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并非忘记被贬之痛。

故选A

故答案为:沉舟;病树;

⑵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1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根据这两个比喻,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因此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2)最后三句话的意思是: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分析 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据此可知这几句话表达了词人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又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故答案为: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⑵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鉴赏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辨析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题考查分析理解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素舸:不加装饰的船。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分析】(1)诗歌写了作者独自泛舟西溪,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2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意思是谁和我作伴游玩呢,只有月亮相伴;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两句都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

故答案为:清幽恬静;

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境的能力。理解诗歌的意境要结合诗歌的意象进行,本诗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宁静淡薄的意境烘托了一种清幽恬静的氛围;

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6古诗词赏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决眦入归鸟的意思是________,颔联写出了泰山的________特点。

2)结合全诗,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眼角;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2)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决眦入归鸟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眦:眼角。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一个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故答案为:眼角;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夭矫: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1)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

2)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

B. 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

C. 结尾两句中的,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

D. “了不知南北表现出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般自然平淡超脱的情绪。

【答案】 1)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

2A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在头脑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结合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分析,这句话是承接首句春路雨添花来写的,刚刚下过一场春雨,很多花在春雨的滋润下都竞相开放,然后一阵微风吹拂,可以想象出满山春花在风中摇曳,装点着一山的春色,那种景色简直是太美了。意对即可。

2A由题目梦中作可知,这首词并不是写作者的真实见闻,而是作者梦中之境。BCD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

⑵ A

【点评】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从军行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 唯当死报君。

【注】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 【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 【乙】诗意气溢三军中的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D. 【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2)体会乙诗中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两字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

3)【甲】、【乙】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D

2)这两个字动感极强,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这两句诗描写了大军直插敌腹、锐不可当的战斗画面(或: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写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情。

3)都是直抒胸臆。【甲】诗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乙】诗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解析】【分析】⑴D项错误,颔联运用对偶手法,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分戈影,戈是一种横刃,下装长柄的兵器,日光从戈刃两边分照而下;剑文,刻在剑上的花纹。句意为:野地里,阳光从戈刃两边分照而下;天上的星星正好像刻在剑上的花纹。此联极言兵刃的锐利、精良。

⑵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汉月,明月。句意为:拉开弓弦,满如怀抱明月,纵马驰奔,腾起漫天的烟尘。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 修饰,意在借用汉朝对外战争时成绩辉煌的荣光,表达从军者建功立业的豪情,同时汉字又与字相对,充满民族的自豪感。

甲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乙诗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以对待”“态度的对比,直接既写出了当时士兵鲜明的价值倾向。表达尾联表达出自己的一种人生信仰,突出精神气概。

故答案为:⑴D

这两个字动感极强,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这两句诗描写了大军直插敌腹、锐不可当的战斗画面(或: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写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情。

都是直抒胸臆。【甲】诗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乙】诗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宿牛群头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注)牛群头:地名。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是旺盛的意思,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解析】【分析】(1)本题作答时,先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再指明作者的情感。这里首先要注意应该是通假字,同茁壮的意思,用来修饰蘑菇,写出蘑菇长得旺盛;则写出蘑菇的多。由此可以看出,描写的对象主要是蘑菇,写出它的旺盛与多,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作答时注意诗歌中的景的特点以及诗人的言行。从诗歌的一二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这里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丽之景,而三四两句则是写诗人从牧童那里买来蘑菇做晚饭,表现出诗人的安逸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⑴ “是旺盛的意思,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作答时注意诗歌中的景的特点以及诗人的言行。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 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 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答案】 1C

2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解析】【分析】⑴C项,从我欲又恐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故选C

这两句写了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而且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 ①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前两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诗中使用了吕尚、伊尹、宗悫的典故。请说明诗人使用这些典故的用意。

【答案】 1内容上,写美酒珍馐,金樽玉盘,极写朋友盛情,表达对朋友的感激。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抒发行路难的愤慨作反向铺垫。

2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口边用吕尚、伊尹典,借两位先贤原先也并不顺利但最终大有作为的故事,表明自己持守崇高理想抱负的信心。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表明自己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

【解析】【分析】(1)读懂诗句后,联系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内容上,形容场面非常的盛大,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蓄势,为抒发行路难的愤慨作反向铺垫(反衬)。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一定要答出诗句对抒发诗人情感的意义。

2闲来垂钓碧溪上传说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忽复乘舟梦口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表达了自己对贤君明主和施展自己抱负及才华的渴望。长风破浪会有时则化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现实的关注,以及一种不服输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这是用浪漫主义手法展现出李白自己乐观、豪迈的气概。

故答案为:⑴①内容上,写美酒珍馐,金樽玉盘,极写朋友盛情,表达对朋友的感激。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抒发行路难的愤慨作反向铺垫。

⑵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口边用吕尚、伊尹典,借两位先贤原先也并不顺利但最终大有作为的故事,表明自己持守崇高理想抱负的信心。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表明自己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理解诗句的的作用,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典故的表达效果。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喜欢用典,以达到委婉含蓄的效果。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本词写于避难浙江金华期间,词人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去,流离无依。

1)词人情感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2)本词艺术表现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 1)示例一:以不同角度和层次表现屈曲而浓重的情感:上片落花残香触发词人物是人非的感慨,既写出哀愁由隐到显的变化,又表明哀愁的浓重及其原因;下片另辟蹊径,以泛舟溪上意念产生和对这一意念的否定,写出哀愁难以承载的沉重,情感曲折跌宕,愈转愈深。

示例二:借举止神情和心理表现出人物情感的抑扬曲折:倦于晨妆,蓄含了无尽的酸辛,睹物伤怀,想要倾诉话未出口却已泪水横流;内心欣喜于双溪春光,暗生泛舟溪上的想法,但担忧猛然袭来,沉重的悲愁又重新压上心头。

示例三:下片用动词蓄势,使情感表现得婉曲而深沉:连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关联性的动词表现心理的变化。本来还在流泪,但听说双溪春色尚好,瞬间心生暖意,打算泛轻舟,但是内心的愁绪如此沉重,轻舟焉能承载?蓄势之后猛然跌宕,将情感表现得婉转而深沉。

2)示例一:上片侧重于对艺术形象外形的表现,下片侧重于对内心的传达,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

示例二:以春天节令为载体,使全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春日风吹雨打落花为尘,美好的事物遭到摧残,自然触发了对悲惨际遇的回忆与内心的痛楚。双溪美好春色使词人产生泛舟意念,却因愁绪沉重轻舟难以承载而作罢。

示例三:运思缜密独到。将比喻成可以装载的事物,且以夸张极言愁苦之沉重,极富创意。且其紧承上句轻舟而来,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思维缜密,浑然天成,构成完整意境。

示例四:化精神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可感的形象。词人别出心裁,赋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轻重的以重量,将内心愁绪的浓重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来。

示例五:情景交融。如以落花为背景依托抒写情感。落花已变成尘香,既暗示此前曾是风吹雨打、落花成阵的日子,又形象比况美好事物遭受摧残,也寄托了词人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际遇和沉重哀愁。

【解析】【分析】⑴“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上片落花残香触发词人物是人非的感慨,既写出哀愁由隐到显的变化,又表明哀愁的浓重及其原因;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另辟蹊 径,以泛舟溪上意念产生和对这一意念的否定,写出哀愁难以承载的沉重,情感曲 折跌宕,愈转愈深。以不同角度和层次表现屈曲而浓重的情感。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李清照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之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做题时要读懂本词,仔细体会词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内容情感:上片写形象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下片写内心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示例:上片侧重于对艺术形象外形的表现,下片侧重于对内心的传达,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练字修辞:将比喻成可以装载的事物,且以夸张极言愁苦之沉 重,极富创意。且其紧承上句轻舟而来,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思维 缜密,浑然天成,构成完整意境。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如以落花为背景依托抒写情感。落花已变成尘香,既暗示此前 曾是风吹雨打、落花成阵的日子,又形象比况美好事物遭受摧残,也寄托了词人国 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际遇和沉重哀愁。

故答案为:示例一:以不同角度和层次表现屈曲而浓重的情感:上片落花残香触发词人物是人非的感慨,既写出哀愁由隐到显的变化,又表明哀愁的浓重及其原因;下片另辟蹊径,以泛舟溪上意念产生和对这一意念的否定,写出哀愁难以承载的沉重,情感曲折跌宕,愈转愈深。

示例二:借举止神情和心理表现出人物情感的抑扬曲折:倦于晨妆,蓄含了无尽的酸辛,睹物伤怀,想要倾诉话未出口却已泪水横流;内心欣喜于双溪春光,暗生泛舟溪上的想法,但担忧猛然袭来,沉重的悲愁又重新压上心头。

示例三:下片用动词蓄势,使情感表现得婉曲而深沉:连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关联性的动词表现心理的变化。本来还在流泪,但听说双溪春色尚好,瞬间心生暖意,打算泛轻舟,但是内心的愁绪如此沉重,轻舟焉能承载?蓄势之后猛然跌宕,将情感表现得婉转而深沉。

示例一:上片侧重于对艺术形象外形的表现,下片侧重于对内心的传达,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

示例二:以春天节令为载体,使全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春日风吹雨打落花为尘,美好的事物遭到摧残,自然触发了对悲惨际遇的回忆与内心的痛楚。双溪美好春色使词人产生泛舟意念,却因愁绪沉重轻舟难以承载而作罢。

示例三:运思缜密独到。将比喻成可以装载的事物,且以夸张极言愁苦之沉重,极富创意。且其紧承上句轻舟而来,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思维缜密,浑然天成,构成完整意境。

示例四:化精神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可感的形象。词人别出心裁,赋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轻重的以重量,将内心愁绪的浓重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来。

示例五:情景交融。如以落花为背景依托抒写情感。落花已变成尘香,既暗示此前曾是风吹雨打、落花成阵的日子,又形象比况美好事物遭受摧残,也寄托了词人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际遇和沉重哀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赏析诗句可分为炼字、修辞、表现手法、内容等都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即可。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A. 衡阳雁去                           B. 四面边声                           C. 长烟落日                           D. 孤城紧闭

2)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

【答案】 1A

2)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思乡之情萦绕心头。这一杯万里形成了悬殊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解析】【分析】(1)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所以衡阳雁去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故选A

2)此词是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时所作。当时他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一篇之眼,意思是: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直接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与浓重乡思相矛盾的情感。

故答案为:⑴A

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思乡之情萦绕心头。这一杯万里形成了悬殊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理解就能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手法,理解诗人的抒情方式和角度,从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理解分析,就能归纳出诗人的情感。

1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㶚上秋居

㶚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㶚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意境。

2)诵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感情?请简要概述。

【答案】 1)秋夜寂静无声,只听见荒郊庭院内树叶飘落的声音,寒夜已至,独自一人被寒意包围,面对昏暗孤灯,倍感凄凉。

2)示例一:重读字,意为空旷,空荡",突出庭院的空寂氛围,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二:重读,采用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响声来衬托秋夜的宁静,表达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三:重读字,强调隔壁只有一个野僧作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只与野僧相伴的孤寂愁苦之情。

3)羁旅漂泊的思乡思亲、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

【解析】【分析】(1)本题作答要抓住落叶”“寒灯”“等意象,描绘秋夜寂静、凄凉的氛围,叙写人面对此景时寂寞孤独的心情。

2)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羁旅漂泊的孤独、思亲之情,还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的心情。据此,诵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这一句时,可重读字,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重读字,采用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响声来衬托秋夜的宁静,表达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重读字,强调隔壁只有一个野僧作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只与野僧相伴的孤寂愁苦之情。

3)此诗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秋夜寂静无声,只听见荒郊庭院内树叶飘落的声音,寒夜已至,独自一人被寒意包围,面对昏暗孤灯,倍感凄凉。

示例一:重读字,意为空旷,空荡",突出庭院的空寂氛围,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二:重读,采用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响声来衬托秋夜的宁静,表达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三:重读字,强调隔壁只有一个野僧作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只与野僧相伴的孤寂愁苦之情。

羁旅漂泊的思乡思亲、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描绘出符合诗歌的意境。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生对诗句词语的重读音节的把握要建立在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基础上。因此要考生首先理解诗句的内容,感悟诗句蕴藏的情感,找准能体现 作者情感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就是要重读的词语。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处境、时代背景、人生遭遇等等去感悟作者的情感。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 颔联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 颈联中,诗人在赞美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同时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 尾联描绘的意境是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2)下列关于这首诗的格调,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格调高远   意蕴悠长

B. 明快抒情   富含哲理

C. 意境辽阔   基调低沉

D. 豪放洒脱   轻松愉快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1ABD赏析正确。C “颈联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错误的,这首诗陆游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第二联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故B正确。ACD不正确。

故答案为:⑴ C⑵ B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题目、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此题考查理解诗歌格调的能力。格调就是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解答是要理解诗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侧重于把握诗歌流露的情感特质。

1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来写景,周密用“________”形象表现蝴蝶流连花从的情态,赵翼则认为秋风“________”,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

2)两诗都以《野步》为题,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烂醉;管闲事

2)周诗通过描绘郊外麦陇翠绿、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之情;赵诗通过勾勒诗人拄着拐杖顶着峭寒,在郊外闲游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对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悲苦、愁苦)之情。

初中七年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