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

发布时间:2019-01-28 14:52:54

师生互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改善,广大一线教师普遍重视了师生互动中的主要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小组合作式学习的运用,但是变革中的师生互动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己经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根据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我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主要有两种师生互动形式,以教师提问为主的师生互动以及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师生互动。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了解了师生互动的现状,笔者主要从教师的提问和小组合作两个方面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 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策略


引言 1

一、小学师生对互动的理解 2

()核心概念的界定 2

()教师眼中的师生互动 2

()学生眼中的师生互动 3

二、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理想的师生互动是怎样的 5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6

()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7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优化策略 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策略 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策略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在全球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生活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当前以及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生活以及教师对其职业的态度。专家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的互动。师生互动是一个悠久的课题,在《论语》中“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意味着师生双方多维而动态的有效互动,也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学者对师生互动进行了一些研究。古希腊教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倡导教师运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著名学者德拉梅特的《教师中的互动》是最早专门论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问题,为教育社会学进一步研究师生互动问题提供了了社会学理论基础。我国学者吴康宁从互动主体角度把课堂师生互动分为三种类型: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师组互动。学者陈枚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课堂师生互动问题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了师生互动的“三侧面三层面的三棱柱体”理论。

基于笔者在小学观察到的师生互动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必要的。本研究主要阐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分析师生互动的功能与价值,研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紧密结合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微观教学领域提供借鉴。

一、小学师生对互动的理解

()核心概念的界定

1.互动的定义

互动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互”是交互,相互的意思,“动”是使起作用或变化,抑或触动感情变化。因此,“互动”就是指一种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并伴有情感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互动”一词表示的是两个及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双向的交互关系。广义的“互动”指一切物质存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狭义的“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

2.师生互动的定义

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老师先发起,之后老师邀请同学与自己合作实现某一教学目的,做出某种东西,解出哪一道题,或是协助老师完成某个事情。利用师生间有效互致力,可以扩大课堂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活跃课堂气氛。

3.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定义

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是狭义的范畴,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情境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特指在小学语文课堂情境下,师生为达成一定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一定的语文教学目标而发生的师生交互作用。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目的性。

()教师眼中的师生互

课堂观察到的只是一种现象,而隐藏于现象背后的师生对于课堂互动的理解以及在教学中彼此的行为表现、心理变化等诸多要素。在小学期间,我发现小学教师对师生互动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有部分教师认为师生互动就是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拼音ɑn en in时,教师出示天安门图片,低年级学生能够根据图片说话,把拼音ɑn和天安门进行具体联系,学生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扮演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另一部分教师对师生互动的理解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和老师的思维都活跃起来,要注意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你问我答,课堂气氛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肢体语言,通过简练明确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笔者实习期间,观察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操场上》这一课文时,主要运用了谈话这一教学方法。问题如下:

⑴图上画的是哪儿,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⑵你能试着做一做这些动作吗?

⑶你还认识哪些带提手旁的字吗?

⑷你能给这些词编一个字谜吗,试一试。

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尤其是男生,钟爱于体育项目,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这节课进行的非常顺利。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师生互动就是要追求一种好的师生交往.老师的教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隐形的“教师”,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要影响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策略的调整,教师发挥教育机制的作用,及时采取解决措施。通过师生互动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眼中的师生互动

为了了解小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表现和想法,本研究主要从学生参与互动的意愿、学生参与互动的过程以及学生参与互动的影响几方面进行了解。小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经常提问问题,同学们都愿意积极的去回答问题。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喜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肯定的答案,学生的自信心会更强一些,并且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是因为怕被同学嘲笑,自尊心受到伤害。

在“愿意被教师提问还是自己主动发言“的问题上,部分学生还是比较传统的选择了“被教师提问”这一答案,学生提到在自己会的问题上都会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最喜欢的一部分就是情景再现,学生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与老师进行互动。学生提到在学习《小树和爷爷》这篇课文时,教师与学生化装扮演角色,情景对话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高涨。有学生说“语文老师进班级时,面带微笑,讲课也绘声绘色,声音也特别洪亮,我们都喜欢上语文课”。可以看得出教师的表情、动作、神态等也对学生参与语文课有一定的影响。

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师生互动,学生们觉得影响特别大。学生说“上课时如果能够经常回答问题,自己会变得更大方,更自信,表达能力会增强,学习成绩也会更好。学生观点2:上语文课,老师经常让我们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课文。经常进行互动交流,你问我答、小组讨论问题等,形式多样化。学生观点 3:上课时认真听,积极发言,这样学习会更有趣。

二、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调动学习积极性,持续地保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乃至教师成长的舞台,已引起教师的探索与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重视师生有效互动逐渐成为潮流。多种类型的互动形式常见于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渴望在课堂中受到关注。热热闹闹的课堂,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但是课堂中的一些师生互动现象值得研究,值得思考。某些师生互动产生的效果不是很尽人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理想的师生互动是怎样的

1.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应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需要。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环境,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求、价值观,主张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交往的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所以教师除了扮演权威者角色之外还应当扮演朋友和知己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促进者。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其中一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评价。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利用学生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以愉快乐学的心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把学生当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以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2.应确立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

教师在进行师生互动时,应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自主的对信息进行加工,选择性的吸取知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主动的创造和建构知识。教师转变教师观,就应该走进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语文课堂中,更多地让学生发挥自主性,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方式方法多样化,组间异质和组内同质。让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共同解决问题,巩固知识,发现新知。

3.师生互动应关注下层学生

学困生是不易被教师觉察的对象,他们获得成功的几率较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下层学生身上,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应考虑到下层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启发诱导学生,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乐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教师应及时鼓励表扬学困生,消除他们的自卑心,使他们更激进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自行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可行性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

4.课堂互动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主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显然,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充满渴求知识的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所提倡的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是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问答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在小学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行提问和回答,是基于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的问答。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能够获得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传授知识的过程离不开语言。人们常说,“知道了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小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构成部分,掌握了提问的方式就等于掌握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权。教师的“问答式”教学是普遍存在的。做为课堂师生互动主要形式的课堂提问不能不值得关注。现实中的师生问答存在着不少问题。

1.教师提问内容宽泛,回答不着边际

在笔者实习期间,我发现小学教师在教学《小树和爷爷》这一节课时,提问宽泛,学生回答更是不着边际。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1:我看到了小树和爷爷

2:我还看到了小树嫩绿的树叶

教师: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1:小树和爷爷在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小树的衣服很厚很厚,冬天应该不会冷了吧?

………

教师的问题是开放的,但是提问没有目的性,无启发性。第一个问题教师问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让学生全面理解图意,还是想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来展开?或是让学生利用情境来观察思考?如果说教师的第一个问题是想让学生泛泛而谈,那么第二个问题“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更是让学生如云里雾里。低年级的学生是天真无邪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让他们想,他们就会想得很多,很有诗意,但也许跟这节课都搭不上边。这时候的师生互动表面上看气氛很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举着小手,回答着教师的问题。但似乎只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来的,可是离着教学目标太远了,绕了一大圈还没有涉及到问题的中心。

2.师生问答太简单,问题浅表导致学生的机械回答

课堂提问应该是递进的,具有层次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热闹的课堂气氛,反而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提出的一些简单的知识性的问题常常针对全班。教师最多的使用“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无疑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这样的提问形式使用的过多,就将一些问题简单化,时间久了致使学生的思维出现问题。由于教师常常将问题设计为对与错的问题,导致学生的思维出现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而缺乏复杂的多维思维。学生简单地以“对”“是”来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堂中时时充满了声音洪亮,整齐划一的喊声,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也不愿意深入地与学生交流,只是对或者错的评价,这样的互动效率是低的,也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想法只是对或者错的判断。

()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1.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

小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成为主要的互动交流方式。教师没有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基本精神,分析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教师准备不充分,没有提前预设好教学活动,安排合作环节;另外,也表现在操作中的准备不充分,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明确的讨论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为学生充分准备合作交流时使用的学具,使学生“五六个人围坐一团”交流,学生自控力差,表面上达到了合作交流的目的,实际上学生是来“凑热闹”的,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时间不充分,合而无质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在小组活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就让学生停止交流。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几个来回,相互启促”或“几经碰撞,生成共识,共同进步”了,造成小组学习的合而无质。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优化策略

有效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一个不仅具有鲜

活生命,而且具有独体思维的个体,语文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在课堂中平等地对待他们。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放下架子,真正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洞察他们的喜怒哀乐,体悟他们的情感体验。师生关系平等了,教师民主了,学生才敢于畅所欲言,与教师争鸣中探究真知,互动式课堂才能真正发生,自由精神也得以在语文课堂中蕴育。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亲切,态度要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哪怕某个学生的问题是简单的,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对此,教师千万不能有不悦的心理及态度表现。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哪怕是教师一个小小的不满暗示,甚至稍纵即逝的不屑眼神,都可能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适时启发,使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答形式占师生互动形式的绝大部分。而在师生问答过程中又以教师的提问为主。课堂提问具有刺激学生积极思考,鼓舞学生追根溯源的作用。美国教育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观察达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问”是老师们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的提问直接影响到师生互动的质量。因此探讨教师提问的策略,也就差不多探讨了师生问答互动的策略。针对目前师生问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两个提问策略:问题设计策略、评估策略。

1.问题设计策略

问题设计策略指提问阶段教师选择恰当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问要求教师有针对地将要进行的课堂提问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问题,确定提问的目的,选择提问的内容,尽量使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内容丰富,尽可能避免所有的提问只需一个“是”或者“不是”就可以回答。在问答过程中,可以使用简化性语言提问、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想像进行讨论,最终得出讨论结果。比如在教学《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时,教师和学生共同见证了生命的顽强,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

1﹚此时此刻,你们对生命有什么感悟呢?

2﹚面对垂死挣扎的飞蛾,你想说些什么呢?

3﹚作者还在哪里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教师借助几个提问将课文内容加以延展,丰富了课堂教学,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使学习目标得到拓展深化,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实践中积累语言。与此同时,很多生活常识,甚至很多生活中的闲聊话题也成了课上提问的内容,生活中的存在都可能成为课堂提问的内容,由此也带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凡是有利于课堂教学,凡是能带给学生效益的内容都可以引入课堂,成为为教学服务的内容。

2.评估策略

提问是过程,评价是方法,学生回答问题后要适时评价,评价中既要有对答案正确与否的判定,又要能指出其原因,更要体现对学生自尊心的维护和积极性的肯定,要富有激励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延迟评价方式,主张教师通过不断的启发、诱导,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回答成功的快乐。如果回答中有错误或不当之处,要诚恳地指出并提出希望,绝不能讽刺挖苦。对平时回答问题不够主动的学生,要多给一些机会,多鼓励,多锻炼。即使回答是一无所知,也要让其体面地坐下,借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策略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成为目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以小组合作交流为形式的师生互动,客观上存在着低效的现象。笔者通过观察研究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准备期-----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有意安排46个人为一个小组,方便组内学生进行探讨、交流,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也使学生逐步适应合作学习。教师要安排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使学生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在分组过程中,明确小组合作的科学性,做到合理安排小组人数、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及时进行组间调整、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2.合作期-----善于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于小组内学习。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所学内容进行筛选、分类,简单明了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兼顾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模糊的问题或者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能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一节课中小组活动的次数不宜多,时间也不宜太长,不能让有效的学习时间流于走形式,应该将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而富有实效。

3.完善期-----评价要全面而有激励性

评价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要想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改变教师一味地“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也要防止课堂中出现“假热闹”“伪互动”的局面。彻底理清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的本质内涵和实践策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真正对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进行一个全面、详实的、科学的研究以及对有效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实践对策进一步的探讨,还需要笔者在今后收集和整理更多的资料。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必将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放飞孩子的心灵,解放孩子的灵魂,激发孩子的潜能,开掘孩子的智慧。


参考文献

[1]谢红.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实质[J]教育导刊,20032

[2]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73

[3]江建.什么是真正的师生互动[J]人民教育,20032329-30

[4]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特征[J]教育研究,20014

[5]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99

[6]王献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变革[J] 教学与管理,2004231-32

[7]郑金州.互动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2

[8]徐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52

师生互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