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画竹三段论”的研究

发布时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郑板桥画竹三段论的研究
作者:王鹏开杜松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05
摘要:清代郑板桥的艺术成就包括很多方面,郑板桥在画竹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即画竹三段论,他阐述了客观存在、主体意象以及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表达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三个变相以及其他的一些规律,即此相非彼相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而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就是意在笔先,趣在法外。在变的过程中要有,趣法相投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一切艺术的美的创造正在于此。关键词: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以号行世,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除精湛的艺术创作实践外,还有诸多深具洞见并自成体系的艺术创作思想散见于诗文、信函、书画题跋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板桥题画兰竹》中的画竹三段论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在清代,扬州八怪在中国花鸟画上的贡献可谓是人人皆知,我个人对花鸟画十分欣赏,尤其欣赏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其实在很多人看来,郑板桥只是扬州八怪之一,我在这里把他列为扬州八怪之首,我个人认为毫不为过。郑板桥的生平,无论从仕途还是艺术成就上,都有过丰富的经历,而他能在仕途如此坎坷的情况下成为一位艺术的集大成者,实属不易。郑板桥的艺术成就,我认为最突出的就是他所画的大量的《兰竹图》和他创作的书体六分半书。郑板桥在画竹上的成就,从古到今是没有哪位画家可以比拟的,我在刚接触中国画的时候,就被郑板桥画竹的韵味深深地吸引,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么强的吸引力,除了绘画的韵味,还有就是他的六分半书,书画结合,才是中国画特有的魅力。下面主要介绍郑板桥的绘画和书法以及我个人对他艺术成就的看法和见解。一、郑板桥传略
(一)郑板桥生活的时代背景
郑板桥是清雍正、乾隆间江苏兴化人。幼家贫,好读书,博闻强记,应科举进士,任山东范县知县、潍县知县,因帮助乡民胜诉和赈济饥民,得罪豪绅,遭劾罢官。长居扬州,书画诗文名重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善写兰竹,尤以墨竹为胜,以草书竖长撇法入画,风格明快劲峭。好以题跋形式论画,几乎每画必题。尝言: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以书法之关钮透入于画。对于画竹,提出胸有成竹胸无成竹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心中之竹的名言。认为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能写意也

郑板桥“画竹三段论”的研究

相关推荐